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楚-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入到技术研究或者基础性建设上去,他身上的担子就会减轻一些,展的步子也会更大一点,国力的整体提升度就会大大加快。哪怕他们不如他希望的那样进行可再生产投资,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只是资助一些文化事业,出几个艺术家、文学家什么的,也总比让他们吃喝玩乐,纯消费性的支出强啊,那也算是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本来就是互相依存的。
共尉有时候甚至想,如果一切如他所愿的话,他封的这些万户侯、十万户侯里说不定还能出几个科学家或者哲学家,就象阿基米德和拍拉图那样的,要求再降低一点,出几个博古通今的大学者也行,再不济。哪怕培养出几个文艺界明星也好啊。
而对于这些十万户来讲,有事可做。就不会无事生非了,治安方面也会少很多麻烦。社会风气的好坏。往往就是由这些富或者妾的人主导的,一个社会的富人、贵人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那么一个社会的总体风貌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如果有钱人、掌权人罚儿心放到勾心斗角、争权本利卜去,普诵百姓当然也不如备…好的精神面貌。在上层社会,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吃喝玩乐当然是免不了的,可是如果他们把精力和财富分一些积极的事情上来,岂不是更好?有钱有闲,正是做技术研究。或者探讨一些精神层面上的问题的大好条件,不用岂不是浪费了。
至于他们的雄厚实力会不会形成垄断。他也有所准备。早在入咸阳之时,他就和6贾定下了规矩。利润越高、规模越大的商户,收的税越重,咸阳经过几年的展,几个大盐商和治铁商现在已经成了缴纳重税的对象。而这些十万户如果经商,不出意外的话,很快也会成为纳税大户,说不定十万户的租赋就轻松被赚回来了。
五个十万户。只剩下项羽一个人没有方向,他看看如释重负的韩成他们,又看看暗自得意的共尉。眉头蹙成了一个疙瘩,几次想开口问共尉打算怎么安排他,可是话到嘴边,又问不出口,如果共尉也让他去经商。那可怎么办?他坐立不安,脸也有些胀红。
“大王,如果我致仕了,能做些什么?。韩信咧了咧嘴,有些担心的问共尉,他的情况和项羽差不多。除了打仗,他想不出自己能干什么。听到韩信这么问,项羽竖起了耳朵,看共尉怎么答复。
共尉歪过头看着韩信,嘴角挑起一道弧:“你啊,儿子才两岁,就烦这件事了?”
“嘿嘿”韩信尴尬的笑笑,没有说话。他现在是十万户侯,东柱国,东线的战事已经停了。他好象已经没有行么事可做了,一想到剩下的岁月就这么无聊的度过,他也心里没底。
“这里的事情还有几年要忙共尉收起了笑容。扫了一眼韩信。又把目光转向同样不安的项羽:“兄长你也不要急,匈奴一天不亡。你一天都闲不下来。”他又看向韩信:“至于你,老老实实给项侯做好后勤工作,他打到哪里,你的粮草就要运到哪里。”
韩信一点就透,连忙点头应是。
项羽一听还要让自己去打匈奴,立灰心花怒放,至于共尉是让韩信配合他还是监视他,他根本不去关心。从心底里他就没有想过要造反这回事。
“什么时候动手?”项羽急吼吼的曲起了胳膊:“再不骑马,我的骨头都软了。”
“不急。”共尉打断了项羽的话。
“怎么不急?”项羽一瞪眼睛,有些口不择言:“再不急,我的乌雕都肥得跑不动了。”
共尉又好气又好笑:“你总得回去看看你儿子再说吧?难道你现在就想出征匈奴?”
项羽怔住了。他网出咸阳不久,就收到了虞姬快马送来的消息,虞姬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足足十八斤约合现九斤,四百喜十克重。他天天想着赶快回咸阳去看看虞姬,看看儿子,可是一听到打仗就把件事给忘了。
“那,什么时候出兵?。项羽有些犹豫不定了。
“明年吧共尉估算了一下:“你安安心心的跟我回咸阳,陪陪嫂子,韩信这里还要准备一下,大概到明年秋天才会有比较充足的粮食储备。”
“明年秋天?”项羽直呲牙。显然觉得时间太长了。
“你可以早点做准备。”共尉无可奈何,他本来是想把项羽再憋一段时间的,可是看他这样子,估计再憋就疯了。还是把这只虎早点放出去咬匈奴人吧,关的时间太长了,爪子会钝的。“什么时候?”项羽追问道。
“这要问韩信了。”共尉转过头看着韩信:“你这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韩信有条不紊的说道:“项侯原先的八千人随时待命,粮草等今年秋收之后就可以调集,大概到明年三月份吧,我可以把半年的存粮运到汪阳备用,至于其他的大军,恐怕
“八千人够了韩信还没说完,项羽就打断了他的话,迫不及待的说道:“我带八千人先走,只要给我配齐战马和武器,粮草供应及时。我就可以用这八千人先把东胡给收拾了他越想越开心,搓着大手直乐:“嘿嘿,终于可以打仗了。”
“兄长,你就这么想打仗?”共尉斜着眼睛,故意不屑的看着项羽:“国虽大,好战必亡,韩公,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韩成微笑不语,他才不会去惹正在兴头上的项羽呢。项羽也不看他。他一梗脖子:“国是你的国,只要你不好战就行了。
。说着,又换了一副笑脸:“大王你不能好战,以后就好好的治国。至于打仗的事,就交给我代劳吧。这没仗打的日子啊,真是生不如死啊。”
说完,项羽抑制不住心中的快慰。站起来身,走到崖边,面对大海。张开双臂,仰天长啸。
“好战份子!”共尉指了指他的背景,压低了声音说道。韩成等人见他一副背后捣鬼的样子,也忍不住放声大笑。韩信笑道:“项侯战意盎然,一定能旗开得胜,看来我还要抓紧时间,多做些准备。一旦项侯长驱直入,我的辐重跟不上,那可就麻烦了。”
第五卷 第四节 娄敬献计
麓子期站在石阶边。看着运送瓜果的役夫来来往往,听昏”几位王侯说笑,嘴角露出了微笑。虞姬生了儿子,他这个做兄长的也十分高兴。在他和虞姬分侍共项二人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担心妹妹。项羽这个人是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耍玩权谋,他根本不是共尉的对手,好在他也看出来了,共尉从头至尾就没有要杀死项羽的心思,所以虽然双方斗得热火朝天,他还是能劝妹妹放心,当时还只是估计,现在已经成了现实,皆大欢喜。虽然现在兄妹俩都有了自己的家,可是他们还是像往常一样互相关心,一想到虞姬总是荡漾着幸福的笑脸,他就由衷的感到高兴。
“你怎么回事?东西送完了就赶紧下去,这里是你能站的地方吗?”中郎将刘拒轻声低喝着,将一个役夫向下推。那个役夫中等身材。并不强壮,比起其他人来,他的脸皮白净得多,显得比较文弱,他指着虞子期的方向,轻声和刘拒解释着什么。刘拒有些不快,大王和几位侯爷在上面说话,一个。役夫在这里捣什么乱,要不是共尉有令不准对百姓耍蛮,他早就一脚把这个不识相的家伙踢下去了。
虞子期听到了声音,不悦的抬起头看了一眼,那个役夫看起来有些眼熟,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的了。他有些好奇,向刘拒走了过去。刘拒一见惊动了郎中令虞大人,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了,恶狠狠的看着那个役夫,恨不得揍他两拳。
“大人刘拒不敢怠慢,连忙给虞子期行礼,准备解释一下。
“怎么回事?。虞子期走到面前,摆摆手,示意刘拒不要紧张,然后上下打量着那个役夫,那个役夫挺直了身子,不卑不亢的看着虞子期。并不因为他是两千石的九卿就紧张。虞子期笑了:“你是何人?是否与我相识?”
那人撇了撇嘴,向后退了一步。拱手行礼:“草民是东牟县曲阳里人。”
“曲阳里?”虞子期眼前一亮。他家就是富平里的,和曲阳里相隔只有五里,这么说起来他们还是同乡。以前大概见过面,怪不得看起来有些眼熟呢。他和虞姬少小离家。投入仓海君门下学艺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这次跟随共尉出巡,共尉放了他假,让他回去几天。还没来得及起程,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同乡了。
“原来是乡党啊虞子期乐了。挥挥手,示意刘拒去办自己的事,他把那个役夫请到一边,拱拱手道:“敢问尊姓大名。”
那个役夫打量了虞子期几眼,见他脸色诚恳,不像是故意作伪,便还礼道:“不敢,草民委敬,儿时曾与将军来往过几次。只是时日久了。将军军务繁忙,怕是想不起来了。”
虞子期听他言语之中有些讥讽。有一丝不快,可是看到乡党的愉快让他没有和他计较。共尉经常对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在高位的在高位。再差也是个二百石的郎官,放到家乡,那就是一县长吏,又加上是宫里的人,恐怕就连县令见了,都耍礼让三分,回家探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人觉得难以接近,那样别人就算当面尊敬你。背后也会看不起你,另外也坏了宫里的名声。虞子期禀承共尉的旨意,平时一直是这么教郎官们的,自己当然不会和委敬这样一个人到中年还没有发达的人计较。
他一拍脑袋,哑然失笑:“妾兄见笑了。我离家近二十年了,确定不怎么想得起来。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曲阳里的神童嘛。”
委敬的脸上掠过一丝赧然。他从小聪慧,确实有神童之名,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并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现在还是一个普通百姓,被征来服继役,而那个当年穷得没饭吃,背井离乡的虞子期现在却成了两千石的九卿。真让他有些惭愧不已。
“大人说笑了,什么神童,都是乡里人随口说说而已。当不得真的
虞子明有些兴奋,招手吩咐一个郎官拿过来一些瓜果,就在路边树下的一块大石上席地而坐:“妾兄。坐,不要客气,我看你忙了这么久。一定也渴了,吃点喝点,我们说说话。一听乡音,我这心里就热乎乎的。”
妾敬忙了大半天,确实又累又乏。一听这话,正中下怀。虞子期关切的问了一些家乡的事,特地问到了家乡现在的生产情况。共尉身边的人回家探亲的,都要顺便打听家乡的情况,回来之后向他汇报,以便让他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虞子期也习惯了这个做法,顺理成章的打听起了情况。
“总的来说还好妾敬一边啃着瓜果,一边说道:“韩柱国平齐之后,咸阳的新政也跟着实施起来,赋税少了,官吏们催逼得也没那么紧,一年忙下来。一家老小也能混个肚圆。只是,”
“只是什么?”虞子期收起了笑容。妾敬一看,连忙住了嘴。虞子期一愣,立刻明白他误会了,连忙说道:“你有什么话就直说无妨,是不是有官吏自行加赋,还是有豪强横行乡里?”
“都不是妾敬见他这么说。也放松下来:“官吏到还好,豪强就算霸道,也比以前有所收敛。只是齐地刚刚收复,去年又一直在交战,所以生产恢复得很有限,韩柱国征收的刍稿之类的虽然不多,也让百姓
女敌没有再说下尖,可是他的意思虞午期明白了。他沉吟瞻郑重的看着委敬说道:“你要见我。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大王说?。
委敬点了点头:“正是,我想向大王献上一计,或许能不用大动刀兵就可以解决大王之忧。”
“是吗?”虞子期心中一喜。他知道共尉最近在为什么犯愁,如果委敬真有办法解决,那倒是个再好不过的办法。他想了想,点了点 头道:“行,我帮你引见大王。这样吧,你在旁边休息一会儿,等大王有空了,我再带你去见他。”他站起身来,又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对娄敬说:“你等着,我去给你找一套衣服来,穿这个衣服去见大王可不行。”
“不用妾敬一抬手,打断了虞子期的话:“我不换衣服,大王如果愿意见我,我就穿这个衣服见,大王如果因为我穿这样的衣服不见我,那我宁愿不见。”
虞子期神情怪异的看着了一眼委敬,这小子还是那么牛气啊。他点了点头,不置可否:“也好,你在这儿等着吧,见与不见,全在大王。”
“多谢大人委敬躬身致谢。事情说了一下。共尉歪着脑袋想了想,想不起来这个委敬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在他的印象里,没有这号人。不过,委敬拒绝换衣服的脾气倒是让他有了几分兴趣。这个年代还有些战国遗风。士人还没有象后世的读书人一样奴颜婢膝,他们面对权贵。大多还能保持几分自尊。
“请他进来吧共尉穿好了衣服,正色说道。
委敬等了半天,已经累了,倚着大树正昏昏欲睡,被虞子期叫醒后。他还有些糊涂,一看到虞子期的笑脸。他一下子惊醒过来,连忙起身。
“大王请你进去虞子期笑嘻嘻的说道。
“哦。”委敬一时有些失神。很快就回过神来:“多谢夫人。”
“不客气。你随我来吧。”虞子期将妾敬领到了共尉面前。然后悄悄的退了出去。共尉虽然没有穿得很隆重,但是穿得整整齐齐,面对妾敬时,也很客气。指着面前的席子道:“请坐。”
“谢大王。”委敬毕恭毕敬的行了礼。然后小心翼翼的坐到共尉指定的席子上。共尉见他恭敬而不失礼节,看起来似乎读过书的,不免又增了丹分好奇。
“你要见我,不知有何指教?”
“草民斗胆,敢问大王是不是要征伐匈奴?”共尉有些意外的看着委敬,过了一会儿才点了点头:“不错。”
“草民以为不可。”委敬直截了当的说道。
“哦?”共尉来了兴趣,笑了笑。没有说话,先让人给委敬上了一杯水,看着他喝下去,然后才说:“愿闻高见。”
“大王,始皇帝奋六世之威,一统天下,三十万大军北征匈奴,五十万大军征南越,天下飞刍挽票。起于黄、睡、琅琅负海之郡。转输河北,三十钟而至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饷,女子仿棱不足于帷幕,天下困窘,是以陈王大泽乡一呼而天下响应,殷鉴不远,大王何以无视之?今大王一统天下,大战之后,人口耗减,尚不及始皇帝一统天下之时。且分封十万户侯十人,万户侯数十,天下户口归于大王者,不及始皇帝一半,而大王复远图匈奴,难道不怕重蹈始皇帝覆辙吗?”
共尉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淡了,他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委敬,一声不吭。他倒不是恼怒委敬,相反。他对娄敬的眼光十分赞赏。委敬说的情况大致靠谱,他现在实际掌握的户口,确实不到始皇帝网刚一统天下的一半,如果仅以户口计,他现在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和穷兵默武的秦始皇并没有两样,至于他掌握的那些秦始皇不掌握的新式武器,当然不是委敬这个穷乡僻壤的人所能知道的,这个年代消息大部分还是靠口耳相传,咸阳的消息要传到这里。还需要不少时间,他能知道十个。十万户这样的事情,已经算是消息灵通的了。
因此,从委敬能掌握的情况来看。他能提出这样的看法并不错,相反。他不仅有眼光,更有胆量,敢于当面向他提出质问,比起那些一见到当权者就软了骨头的家伙,已经相当不错了。
“说得好。”共尉慢慢的又露出笑容:“那以你之见呢?”
“大王所虑,不过是匈奴侵扰边境。伤我臣民。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一定就要大军远征啊。”
“我开了边甫,每年也给了他们不少好处,可是,匈奴人好象不太习惯做生意,不太喜欢等价交换,他们还是喜欢来抢。”共尉微微的眯起眼睛,暴戾之气从他的眼神中毫不掩饰的倾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