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唐再续-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副军使、都虞候,李克用分明就是安排他们两人来顶这两个职务的。

至于李克用的意思,李曜觉得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派两名年轻有为的将领来帮衬自己,由于年纪比较轻,原先地位也不是特别高,李曜比较容易压制得住,这显然比派老将来要好;另一方面,这二人一个是养子,一个是忠臣之后,两人还可以对自己起一定的监督作用。

对于李克用的第一条考虑,李曜自然只有感谢,而对于第二条,他却也不觉得气恼,因为这在他看来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义儿黑鸦军在此次河东大战之前,李存孝和李嗣昭关系甚好,但也有李存贤这个李存信这边的将领参杂其间,只是在大战之前才临时调动,可见这样的防范措施是普遍存在的,又不是只针对他一人,有何值得气恼的?

李曜既然明白过来,当时便笑道:“哪有那般道理?嗣恩与国宝此来,来得正是时候,某这飞腾军新近方立,连副军使与都虞候都还没有定下合适的人选,嗣恩和国宝正可以充此二职,如此一来,某亦可以省心省力不知多少了。”

副军使,也就是飞腾军副都指挥使,这个没什么可解释的,就是飞腾军二号领导。

都虞候这个职务,出现的时间还不算长,乃是藩镇节帅以亲信武官为“都虞候”、“虞候”,于军中执法所设。当然同时在中央禁军,如神策军中也设有此职。(注:不过“虞候”一职出现较早,本为掌水泽出产之官,所谓“薮泽之薪蒸,虞候守之”。宇文泰相西魏时,置“虞候都督”,后世沿袭。隋为东宫禁卫官,掌侦察、巡逻。)

这个职务现在基本是以军法官的面目出现,主要掌握军中纲纪。而发展到五代时,都虞候就成为了禁军高级军官。后梁有六军马步都虞候,后唐以后为侍卫亲军(即殿前、侍卫二司,侍卫司又分侍卫亲军马军司和步军司)的高级军官,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虞候、殿前司都虞候、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候、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候四种都虞候,为各司的第三把手,仅次于都指挥史、副都指挥史。宋代沿置,但由于侍卫司都虞候位高权重,一般不设——这也和“二司”走向“三衙”的变化有关。

后来这些发展暂时不必理会,至少在现在,都虞候基本等同于军中军法官。不过由于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都虞候并非只管军法,却不领兵的。义儿黑鸦军在李存贤调去北线作战之前,李嗣昭就是义儿军都虞候,他却也照旧可以带兵。而且实际上,都虞候不仅在军中执掌纲纪,若是该军驻扎外地,当地行政机构已经失效的话,则也兼管当地民事诉讼等案件。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都虞候掌握军中探马斥候的时候有很多,比如李嗣昭便是如此,那次去探查孙揆大军道路,便是李嗣昭派出的探马。(无风注:都虞候的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具体参考金建锋先生《唐代都虞候的若干补充》一文,或张国刚先生《唐代藩镇军将职级考略》。)

李曜将最关键的两个位置定下人选,决定了下来,又宣布了骑射的动态射击考核标准,便再不啰嗦,带着李嗣恩和史建瑭往节帅王府赶去。

此番他定下的飞腾军主要将校配置如下:

指挥使不必说,就是他李曜。

副军使:李嗣恩。

都虞候:史建瑭。

甲旅旅帅:朱八戒。

乙旅旅帅:拔塞干·咄尔。

丙旅旅帅:处木昆·克失毕。

丁旅旅帅:张光远。

戊旅旅帅:刘河安。

这其中前四人不必介绍,后面四人自然也是各有来历。

拔塞干·咄尔,此人乃是沙陀族人,其姓拔塞干原是西突厥贵族姓氏,后来西突厥衰落,沙陀内迁之前征服了拔塞干部落,久而合之为一,只余姓氏。咄尔此人原是突骑军所来,擅长马战那是不必说了,尤其此人左右开弓如同儿戏,什么蹬里翻身之类,那也不在话下,马术之好,如今的飞腾军中只怕无出其右者,就算憨娃儿也不行。

他是个典型的胡儿模样,圆团脸,大胡子,膀大腰圆,十分魁梧,威猛非常。但你要仔细去看他走路,会发现有点摇晃,主要是因为此人在马上的时间可能比在路上还多,因此腿型古怪——其实也就是有点O型腿,再加上习惯性的两腿分得比较开,走起路来自然怪异。

处木昆·克失毕,也是沙陀人,跟拔塞干·咄尔的祖上一样,他的祖上也是贵族出身然后被沙陀征服,顺便带来大唐内附,百余年过去,也只剩一个姓氏,其余都是典型的汉化沙陀人模样。他的汉话说得很不错,据说还认得一些汉字,长相也不像咄尔那般粗豪。但是如果你因此就以为他已经完全汉化得跟汉人一般无二,他一定会用其拿手的马上三段击来回应你的质疑。克失毕此人出自突阵军,手中使的是一杆黑铁蛇矛,另外会一套神奇的三连射箭术,能够一次抽出三根箭来,连续不断地射出,快如眨眼,很是厉害。

张光远出自万胜黄头军,万胜黄头军这是一支汉军,而且并非全部骑兵配置的汉军,乃是马步俱全。李曜此次从中抽调一百骑兵,万胜黄头军军使李存进因此还很揪心,只是他们二人乃是同一战线,这点支援也是没法子的事。张光远出身贫寒,但却颇有志气,当初李克用应诏讨伐黄巢之前,在代北征兵,张光远慨然投军,一路杀敌立功,至有今日旅帅身份。他或许没有咄尔和克失毕的马术、射术精湛,但此人性格沉稳果敢,却又是前者所不能及。

刘河安出自飞骑军,乃是军旅世家出身,其父生前为云州小校,后不幸战死。刘河安因自小勇武有力而补入军中效力,后随主将李存璋一并支持李克用占据云中,辗转又跟着大战无数次,本立下不少军功,奈何此人好酒贪杯,误事两回,差点被军中都虞候斩首,后以军功相抵,白身再战数次,又再次累功至旅帅。李曜对他的判断是:有能力,也有缺点,如果使用妥当,还是能有一番作用的。但如果使用不当,这铁定就是下一个淳于琼,任你多大家当,他都有本事给你败光。

总的来说,李曜对这几个人选还算大体满意,别的不说,至少看起来这批人都还是有能力的。晋军将材济济,天下闻名,的确不是盖的。

这也是他没有加入李克用幕府,要不然的话,他一定会感慨:“尼玛你还能再偏科一点不?这是节帅幕府啊,您就招这么一批‘人才’帮您打理政务?难怪治下精兵强将那么多,最后实力却越来越不如朱温。大王哎,你倒是赶紧重用张承业吧!”

现在李曜唯一担心的是,这些人原先都是“有主”的,现在集合在自己麾下,自己有没有能力将他们一一降服?

第079章 随军北伐

李曜、李嗣恩和史建瑭在憨娃儿率领的十余名甲旅牙兵护卫下到了节帅王府门外,刚要请门子通报,便看见一名李克用亲兵打扮的年轻人匆匆出来。那人一见到李曜,大喜道:“存曜郎君,来得正好,大王正要找存曜郎君来帅府议事,快快请进!”

李曜一听,点点头,笑着道:“我身后这两位……”

那亲兵忙道:“嗣恩郎君和史大郎,某自然认识。二位原也是大王自家人,不过大王此时商议的似乎是军备军械之事,存曜郎君身兼掌军械监一职,自然不可缺闻,嗣恩郎君与史大郎却不必急于此时求见,不如在偏厅稍候,一俟大王得空,再行拜见不迟,二位郎君以为如何?”

李嗣恩点点头:“正该如此。”

史建瑭再怎么受李克用青眼相待,也终究是外人,连李嗣恩都要偏厅等候,他自然没有意见,当下也表示同意。

于是李曜跟那亲兵前去拜见李克用,李嗣恩与史建瑭则在门子的带领下去了偏厅休息。

一进门,李曜就知道今天的议事很重要,因为节堂之中人不多,但出现的全都是重要人物。李曜之所以会这么认为,乃是因为中国历来有个习惯,延续数千年不变:人多的会议不重要,重要的会议人不多。

任你再大、再平等的组织,到最后做决策的仍然只有那么几个人,甚至有些时候,只有一个人。

如今大帅节堂之中,除了李克用本人之外,盖寓、李克宁、李落落、李廷鸾、李存信、李存孝、薛铁山、周德威、李存进、李存璋、李存贤。

如果算上李克用和李曜,那么节堂之中便有十二人,说起来人也很不少了,但是有鉴于李克用的习惯,这的确不算多,因为他这节堂之中议事,动不动就是二三十号人。

一见李曜进来,李克用就摆摆手:“不用见礼了,坐吧。”

李曜听了,知道商议的事情很是重要,也就只是微微躬身,没有大礼参拜,便径直坐到最后一席。

这时,便听见李克用道:“存曜,你来得晚,前面议事的情况不甚了解,不过却也无妨,左右不过就是某决定出兵,征讨赫连铎。你且说说,如今军备情况如何了?”

李曜刚才已经暗暗盘算过此事,一听李克用动问,立刻道:“大王前次交代的各军换装之事,如今已经基本就绪,最后一批士卒步甲已经制造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质量检测,预计将在三到五天内全部发放到各军手中。至于一些消耗品,如箭矢,已经准备了三百万支,加上各军原有库存,足够支持十万大军使用一年以上。还有攻城器械,如飞云梯、炮车、轒轀车、冲撞车、车弩、壕桥、撞杆、飞钩、狼牙拍等,也都一一备妥,相比军中过去的配备而言,此次配备的攻城器械足为此前两倍有余。另外,在此次出兵征战之时,军械监将按照前方消耗,来安排晋阳后方生产,需要什么,就生产或者加产什么。”

唐时攻城器械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高峰,各类器械十分完备,远不是某些电影、电视剧里那么寥寥几种。

李曜提到的飞云梯,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云梯,乃是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上立双牙,有栝。梯长一丈二尺,有四轴,相去三尺,势微曲递,互相栝。飞于云间,以窥城中。其上城首冠双辘轳,枕城而上。

此物可称之为攻城战的功臣宿将,“生卒”年代不详,史家有夏、商和西周三种观点。但有一点史实是确定的:公元前11世纪处的周伐崇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次攻坚战,当时商纣无道,崇为其臂助,周伯伐之。崇依城据守,周军囤于城下月余而一筹莫展,后文王得“钩援”(一种原始的云梯)、“临冲”(一种原始的攻城塔)之法一举破城而灭崇。所以说云梯与攻城战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城池,没有攻坚战,即便存在云梯之法也不过是一种“屠龙之术”,云梯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云梯了,所以伐崇之战可以说是云梯的第一声“婴啼”。

如果说这段传奇过于血腥,那另一段传奇则更具高古君子之风。战国时,鲁班为楚造云梯以攻宋。墨子率弟子晋见楚王以阻之。乃“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班之攻械尽,子墨子自守圉有余。”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免除了一场战火。如果说鲁班师爷的云梯和我们日常爬上爬下的木梯是一个形制的话,那可就是对天下木匠的侮辱了。然鲁班的云梯终是无史可考,后人大体可从《武经总要》、《纪效新书》以及《墨子?备梯》的记载中来想象当年古人的智慧。

云梯和攻城塔毕竟是相对原始简单的攻城战具,有其致命弱点:《墨子?备梯》中就指出“云梯者重器也,其移动甚难”所以云梯的使用就毫无隐蔽性和突然性可言。无数士兵疯狂地沿着云梯向城上猛冲,直到杀死对方或被对方杀死。流血漂橹、死尸盈城的例子并不鲜见。古人形象的称之为“蚁附”。

而所谓炮车者,自然不是火炮战车,用现代语言来说,其实就是可以移动的投石机。其以大木为床,下安四轮,上建双陛,陛间横栝,中立独竿,首如桔槔状。其竿高下、长短、大小,以城为准。竿首以窠盛石,小大、多少随竿力所制。人挽其端而投之。其车推转,逐便而用之。亦可埋脚着地而用。其旋风四脚,亦随事用之。

冲撞车这东西,玩过三国志系列游戏的都见过,无须赘言,只说轒輼车。

轒輼车是一种有坚固防护的攻城作业车,春秋时轒輼就得到较普遍的使用。古代攻城作战,经常需要抵近破坏城墙,城门,或者挖掘地道等。如果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这些作业就容易遭到来自城上的箭,石等武器的攻击,十分危险。使用轒輼车就比较安全,轒輼车有一个多轮的车底座;两侧和顶部用木板做防护,外蒙坚硬的皮革;车内可容十多人。作业时,人在车内将车推到城下,然后人在城下作业。可避城上的箭,石。以外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轒輼车,平顶的叫做“木牛车”——不是诸葛亮木牛流马的那个木牛。而两壁内倾成夹角的称“尖头轳”(也叫“尖头木驴”),李克用的军械监所产便是此物。

李曜对此物异常关心,召集工匠对其作出过一些修正改进,并且生产也比较多,足有一百多辆,不过此番出征应该不会全部带走。至于他格外关注的原因,此时除了他自己之外,没有别的人知道。

车弩也不必多说,大抵理解为“可以机动的床弩”就不会错了。

壕桥和撞杆则有必要略提一句:此二物乃是一对“冤家”,犹豫中国古代的大城多设有护城河,所以如何使“天堑变通途”就成为攻城的一方必须考虑的方面,因此军中出现了最早的“舟桥部队”——壕桥。其为木质长桥,质地绝对坚固,以大型木车拖载,攻城时在各军种、器械掩护下到达护城河边,然后搭上去,成为一座坚固的“搭桥”,使护城河失效。而作为守城方来说,一旦敌方突破护城河,以云梯之法蚁附时,就是撞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此物乃是立在城楼之上可以移动的撞击装置,只要数人合力用撞杆一冲,对方云梯必然坍塌。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矛与盾,永远都是互相竞争着发展的。

李曜之所以在攻城战中却准备了撞杆,自然不是为了好玩,更不是人傻钱多不知道其作用,而是因为他知道此次攻打赫连铎,应该是会一战成功的,因此攻下云中之后,就要转为防守,尤其是防备幽州的李匡威前来攻城,因此这东西必须提前准备。

至于飞钩,顾名思义是将一铁钩栓于绳索之上,此物乃是很多梁上君子的最爱,武侠小说中出现的几率似乎也很高。实际上飞钩用于攻城的历史几乎和飞钩本身的历史一样长。《墨子?备梯》、《武经总要》、《练兵实纪》、《兵器图说》都有记载,而令人更惊讶的是飞钩的寿命之长。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二破武汉之时正是陈玉成亲率敢死队用飞钩夜间偷袭得手。即便到了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我人民军队居然也有多次利用飞钩建立功勋,只是这个就不好说是飞钩厉害,还是中国的悲哀了。

飞钩用于攻城多为人知晓,而事实上,飞钩在防守上的功绩也是勿需多让。一旦攻方以云梯冲城,如果你有足够的冷静,足够的准确,足够的力量,足够的敏捷,便可用飞钩将云梯拉倒或拉垮,将梯上之人尽皆摔死。当然,在飞箭如雨的战场,你还要有足够坚硬的命,才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动作。

飞钩用于夜袭给防守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古时的大城尤其是京师,都是占地广大,人口众多。北京俗称“四九城”指四十里的城墙九个门,而大唐的都城长安则更大,人口百万在那个时代是无比惊人的。如果敌方“悄悄的进村,放枪的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