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镀金岁月-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写在前面1
前记 

  ————————献给迟开早逝毫不华丽的青春!

  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算挤进了一所大学。不管这是一所几流的大学,至少它还是有一些众多大学所共有的东西。在这里待几年出去之后,也跟所有大学出来的学生一样,共用着“大学生”这样一个称谓。这个称谓,有过它曾经的辉煌,承载着许多骄傲。但在今天,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正在衰落,正在消退,甚至正在贬值。“大学生”实在再也不能说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东西。当然,大学也差不多。

  大学已经去四分之三,人生也去了四分之一,我依然无所事事。现在的我不是原来的我,也不是原来理想中的现在的我,更不是现在想象的将来的我。我无法忍受自己现在的样子。我是有理想的年轻人,曾经以为,一个人有了理想就不会像现在手足无措的样子。可是,现状却使我倍感无力。我的许多热情无法释放到有趣的能使我进步的事情上。因为,我感觉不到方向,以致于幸福都变得空乏空洞无法捉摸。于是,在这近于荒废的岁月中,我反思,我考量,我用笔宣泄着心中的怅惘。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的某个农村,无可奈何地享受着“80后”的称谓及荣辱。当分享“80后”的赞誉时,心中燃起豪情万丈。当分享着“80后”所遭的不屑和责骂时,心想着忍辱负重。无论“80后”属不属于我(我固执地认为“80后”从来就是封给城市同龄孩子的代号),我都有责任为其证明:80后,同每一代人一样,好样儿的!

  有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不管说这话的人是谁,是何居心,我想,已没有必要用舌头去辩解以至报复。这原本就是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光凭舌头也差不多能制造一个世界,一个时代,一片繁荣景象。但它缺乏厚重,也经不起厚重一击。所以,只要用实际行动,就能让所有妄论粉身碎骨。当然,也可以出于同样的目的,与说出这话的人相互利用,哗众取宠。制造噱头,俨然就是信息时代的兴奋剂,好比市场经济下,空卖空买也能制造出逼真的繁荣。所以当初用在80后身上的话,又变本加厉地送给了90后。

  当我听到有那么多人都在大声歌唱这个世界“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时,庄重而严肃地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时代的主人,只要有理想,只要脚踏实地,明天就是我的。可是,现在,我还没有崭露头角,还没有争取到社会舞台一席之地,就有人说“80后已经老了”“80后再无年轻人”“80后被90后超越了、取代了”。这让我顿生一种尚未出世就去世的哀痛,方恨不懂“出名要趁早”的真理。曾以为“80后”应该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和象征,却没想到它的生命竟如此短暂,犹如绚烂的烟火,在热闹的夜幕下腾空而起,又陡然间陷入无边的黑暗。而我呢,正如那没来得及燃放的火药筒,沉寂在黑暗中,仰望着七彩缤纷的火焰盛开在无底的夜空。它们纵然短暂,毕竟曾拥有过许多人的目光和赞美。而这些仰望和赞美,恰恰是对黑暗中的沉寂者的刺痛。它们立在黑暗底,焰火通明的夜空下,热闹散尽后坚硬而死寂的土地上,没有得到一句赞美,甚至一丝俯视的目光,就和着它们的梦想被遗弃在沉沉的黑暗里,与垃圾为伍。尤其悲哀的是,因不曾扰动过谁的记忆,也无所谓被遗忘。

写在前面2
前言(二)

  岁月如江水奔流不息,青春似潮水此涨彼落。“80后”——风光的,沉寂的,都正在被湮没,似乎没有了青春就没有了一切。90后正在迅猛袭来,不是别的,正是他们的青春。这让人想起那句无奈中透着悲壮的歌词:“我用青春赌明天。”很多人青春没了,却也什么都没得到,无可奈何地退进幽暗,让位给拥有青春的新人们。这个时代,被挤出了时尚就被当做失败。没了青春的80后成了淘汰品。年轻浮躁的快餐型价值如海啸般荡涤着根基不深的一切。我用青春赌明天,你用青春赌明天,他也用青春赌明天。当“明天”到来的时候,青春没了。而有青春的人正赌着,于是又连“明天”也输给了他们。就这样,有青春时没有明天;到了明天,却没了青春。而没有青春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当批判“老”成为了时尚,年轻便被夸张得无所不能。年轻固然是好,但她好像被染上了什么病。年轻正在裂变出浮躁,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吞噬着青春的美丽。可哀的是,有那么多人没把它当病,就像在某个时代鸦片没被视为毒品,反而当做流行。

  趁我青春仅存,抓紧释放年轻的一切可能,做一些可以携带一生的事情。第一件便是记下这几年黄金般的岁月里令我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记得王小波曾说过,二十一岁的年纪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而此时的他却在荒芜的地方做着荒芜的事情。他觉得自己是在用人生最昂贵的方式做十分廉价的事情。那是对青春对激情极不合理极不负责地挥霍。然而,当你无可奈何地走过了,无意间回顾过往时,竟发现,发生过的事情都具有无比的魅力。或许并不是那些事情本身的魅力,但是你为那些事情付出了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注定了你离它越远越怀念。哪怕在清醒时看来它已近于虚无,你还是要朦胧地认为它贵如黄金。

  当80后退出时代的花边,逐渐长成社会的骨骼,肩挑世界的大梁,已越来越少地回忆起那肆意张狂又略带忧伤的青春时光。那些被昂贵地耗掉的廉价光阴,被人为地镀了一层黄金,这便是我们的镀金岁月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重庆的九月,热起来时仍如蒸笼。这是石运生第一次亲身体会到。整个身体犹如刚出笼的饺子,热腾腾的,紧紧的粘得人发慌。

  因为高考的缘故,学文科的他对重庆的地理和天气了解过一些,但那些与他今天选择这里毫无关系。他只不过想去一个只有陌生人的地方。当初之所以填报这所大学,一是因为他才第一次听到这个学校——他问过了很多同学,根本就没几个知道的,更别说报考了;二是他一时也实在找不出比这所学校好而又能有十分把握录取他的学校。当然,如果不是由于一系列客观原因和一个主观原因,致使他兵败考城,他甚至可以只填一个志愿,都不用考虑哪个学校的问题。

  班主任由不相信转为安慰再转为劝“留级”,只用了一分钟而已。但他真的没有勇气继续高五、高六了,这不是两个学期的问题,不是“又一个270天”的问题,而是两天、四堂考试的问题,而是他自己的问题。他不信命,也不想找那“一系列客观原因”,他只是不相信自己是完得成那种艰巨任务的家伙。而且,他甚至没有一点勇气来面对熟悉的面孔。所以,当这个学校“咯噔”撞在心坎的时候,他就做好了决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既是为了逃避,也是想重新开始。

  在今天之前,石运生还从来没有进过大学校园,没踩过她肥沃的人文土壤,没呼吸过她馥郁的智慧芳香。今天身临其境了,他才算明白:大学之所以为大,起码的一点是人要特别的多。他不小心被塞进肉堆里了,费老大劲才把自己给拽出来。怪只怪自己不是女儿身——带领他们的那个师兄严格遵循“女士悠闲”的原则,勤勤恳恳地替另外两个女生拎包、排队,已经顾及不了他了。所以,他只能找一个固定的大目标作为根据地,以此为中心,在人群中穿来梭去才不至于迷失了方向。其实他倒不很在乎这些,已经习惯了在陌生人中独来独往,甚至还有些兴奋。毕竟,这是他大学生活的开始。一种他曾经憧憬的新生活就这样真真正正地开始了,作为正常人,任何第一次都难免要激动一下的。

  大约是吃完午饭的时候,石运生也完成了报名注册缴费体检等各项任务,便登上校车等着被送到军训基地去。趁此时间他顺便虚拟一下下一个程序的情景。看着这宽敞整洁的大巴校车,车水马龙来来去去,心里竟然也淌过丝丝快意。真是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这个被自己认为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居然连校车都如此气派。而当他得知校车会开到火车站去迎接新生的时候,想起自己来时的经历,那才哭笑不得。


(二)

  他之前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虽然高考完后曾流浪过成都,但迫于生计却不得不在远郊的一家小工厂逗留下来。原本计划通过流浪来宣泄的压抑,最后只得用消耗体力来完成。见识并没有增多少,与老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山里农村和城里农村的区别。

  而这一次新生报到,家里为了省些路费开支,还是没有人送他。

  他到重庆火车站的时候已是下半夜,跟着人群出了车站后就完全没有了东南西北。偌大个车站都冷冷清清,唯一热情的就是拉客住店的人,帮客人们背包拉袋忙得不亦乐乎。他听说过菜园坝火车站,约莫知道从火车站到学校还有很远的路程。一个拉客的人乐呵呵迎上来要帮他提行李,他就顺便问了她到学校的路程。那人十分热情地给他解说了半天,也许怪自己对地名太不熟悉,叽叽喳喳总听不得个要领。但那人要表达的核心意思他还是明白了的,大意是说:此去还很远,今晚是没有车了,只能住下等天亮以后再坐车走,还得怎么怎么的转车。再浓缩也就一句话了:今晚你只有住店。石运生倒也理解,人家拉客的若不这么说,岂不就是明摆着跟自己饭碗过不去吗。

  那人拉上石运生以后,又顺路拉了一个人。不知爬了几道阶又下了几个坎,再转了几个弯,石运生一开始还小心翼翼地数着,多几下后就没法记了。最后来到了一个像小阁楼的地方。看外面的环境就像是旧城改造中待拆的房子一样。石运生还在想,难道重庆也在旧城改造吗?不会是被带到了废墟墓地之类的地方吧?他虚构着鬼故事的情节,一边小心翼翼地留意每一个可能潜藏危险的地方,像个职业特工。其实他从来没有在外面住过店,东张西望并不是要发现什么不对劲,无非是因为新奇。因为他曾听到许多出过门的人流出来的传言,说外面的旅店里有各式各样的货色:小偷,骗子,特殊服务的女人。当然,石运生的好奇更多是在最后一种人,因为他自己还是童子鸡呢。不过,他只是想满足一下眼睛的饥渴。他可不希望自己被一只老母鸡“点化”成大公鸡。

  事实上,石云生什么都没有看到。旅店里并没有他想象的热闹,甚至超乎想象地冷清。他想起来现在都下半夜了呢,因此他也无法判断这家店生意怎么样。但服务台的人说,现在已经没有几个房间了。他选了个最便宜的单间,一位阿姨级别的人物带他去。果然是名副其实的单间:除了一张两尺宽的“标准单人床”,在进门处往里放着一双拖鞋和一个温水瓶外,就只站得下一个人了。如果把仅有的一扇门关上,完全就是一号大棺材。那阿姨说,别看这里小,却不用担心闷热或窒息,大电扇开通宵的。石云生正想说你哪里还放得下电扇,一抬头,原来顶上是通的。做墙的木板与天花板有足够的距离,高悬在天花板上的电扇对下面的每个棺材盒子都能照顾到一些。多么聪明的老板,让你简直想象不出来他把原本的一间屋究竟分隔成了几间。

  其实石运生对于住宿条件倒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只是有些东西和钱搭上关系以后,就是另一回事了。就好比乞丐,讨来的东西,残的剩的都无所谓,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但如果是用代价换来的,则必须得物有所值了。他不是乞丐,只是他知道,兜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百分之百的血汗。

  由于是他单方面认为价格不合理,显然没有多大的商量余地。以他并不成熟的讨价招数,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他砍价的经历不多,所以记得有这么几次,他黔驴技穷,却在一转身的时候成功了。今日他有故技重施的想法。坚决的步伐伴着犹豫而没有把握的心跳,“一步,两步……二十步……”他在仔细地听着,店主还是没有发出半点近似挽留的声音。“三十步……六十步……”他亦没有数下去的兴趣了。他确定自己这一次策略失败了。当然,他肯定自己不会回头,于是根据模糊混乱的印象原路返回。

  远处近处,灯火高低错落,密密麻麻的,乱的很。夜是很深了,除了偶尔疾驰而过的车辆与路面和空气的摩擦声以及引擎的咆哮很明显以外,只有浪潮般此起彼伏的嗡嗡喁喁,听似遥远遥远的喧嚣。他已然还把自己当作山的儿子,虽然那些高大隆起的黑影的线条太过扭曲生硬。可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城市酿不出那种清澈宁静的夜,乡村的夜。

  
  中学生活培养了石运生课后总结的习惯。他认为刚才老板之所以对他那么牛X,是觉出了他是一个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外地人,而且又夜半三更的。可老板也想不到,竟然还有25块钱在大城市里的床上躺一宿这种便宜都不要的人。

  石运生摇着疲惫的身体,不知道去哪里。他从50元讲到25元,还是觉得不划算。他也不知道究竟哪个价格他才能接受。大概他是觉得再有25个小时才天亮就划算了,或者,像车站那些不知疲惫的旅客们,躺在几张报纸上美美一梦才最划算的。而且,报纸他已经有了。

  命运似乎总喜欢开这样的玩笑:等你真正知道去处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路了。石运生记得从车站过来的时候穿过了一个地下通道,还有天桥。但他却怎么也找不到通道的入口。看着错综复杂的立交公路和风驰电掣的车辆,心情跟远处的灯火一样,乱七八糟。更糟糕的是,自那个拉客的人提过之后,他就觉得这口袋比之前明显沉了。一天的疲惫、汗水和尘土前所未有地亲密粘合在一起,将T恤衫紧巴巴地贴在前胸后背,箍得他五脏六腑就要爆裂出来似的。要是在家里,早蹦河里快活去了,或者哪怕一桶凉水也好哇。这使他突然想起一首歌似乎唱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没钱的世界很无奈!“妈呀,简直太逼真了!”他大声叫了出来,“诺大个城市,难道没有我栖身的地方?”


(三)

  石运生漫无目的的来回走了两遭,茫然地抬起头仰望天空。

  他早就听说过“四大火炉”,但不知道重庆最热时究竟有多热。大概空气也被太阳烤死了,风都吹不起一丝来。他就觉得,每有车过的时候才有一阵凉快。于是,他像上了瘾一样,信步迎着车来的方向走去。他要找风。 

  走了没几百米,他看见一个大洞,洞口题着“XX隧道”。这宛若空谷足响——地下冬暖夏凉的常识他自然知道,像在沙漠里看到清泉一样欢喜,像大海上的小船看到港湾一样欢喜。生活真是有了意外才精彩。他原本是找风,却意外找到了凉快。虽然不能等同于想找老婆却找到了孩子,但省去了中间的某些辛苦却是相同的。

  隧道里确实凉快得多,重要的是他觉得凉快多了,并且,那是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因为他看见两边墙脚下各有一个流浪汉已经就寝了。他一直很好奇流浪人的生活,只听说他们晚上睡旱洞、桥洞或屋檐下墙根等,却从来没有真正见过。原来,他们睡觉与大多数人也没什么两样,除了不用席子和枕头,至于不用被子,在这个时候可能大多数人都跟他们一样。看样子他俩不是一路人。想来江湖上应该没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