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另类官商-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德本道:“可是我们这回就帮上瓦刺人,是不是太不厚道了,”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永远的朋友。老哥你看,这片可是好地方,有种田福地瓜、沙两州,有养马地凉州。而且还通回鹘,这边商业发展起来,西有回鹘,南有吐蕃,北有瓦刺,东有鞑靼国。没有比这更好的商业线路了,我得马上走,让李将军别杀粘木窝窝,免得节外生枝。”
“恩!”
李德本吩咐:“来人,分两百卫队给常大人。老弟万事小心,你尽管放手,公主那边我会上书说明。”
于是常智光又杀了回来,连夜赶路到达拢县,直接到了北面大帐,也不等亲兵通报直接进去,却看见李如松和粘木窝窝正在讨论事情。
李如松见了常智光,一惊站了起来,而后又镇静下来道:“大人回来正好,已经商议好,粘木将军趁傍晚会议动手,事成之后,我军骑兵接到信号,掩护粘木将军带五千人马进城。”
常智光道:“杀他们干什么?瓦刺人已经败了。粘木将军把这张地图带个李乾顺,只要同意归还红圈标识的州县,下午我就在小村等你们使节,机会就此一次。”
粘木窝窝疑惑问:“什么意思?”
“河北东路已经抽调了三万精骑,河北西路抽调五万精骑,日夜兼程,估计四天左右就会到达拢县。同时后勤厢军编了四万守城部队,你们瓦刺已经没有后路。十几万大军烟灰只是时间问题。不过我难以想象这十几万精锐军队消失后,你们无粮无兵无后勤,怎么抵御吐蕃、契丹和我大明联手?这张地图就是你们唯一机会,收好,别弄丢了。”
李如松摊手:“看来戏唱不成了,早上刚接到快报,马将军已经在七天前拿下兴庆府。而围困天惶县瓦刺部,由于没有粮食已经开始宰杀战马,士兵十散二三。”
常智光道:“只要你们答应条件,我大明将分四批提供你们两千石粮草,可以解你们当前之危。”
“原来你们早就知道我是诈降?”粘木窝窝问。
“恩,你演技并不好。”常智光道:“你应该感谢我,否则你五千骑兵必然被李将军虐杀。”
“……好”粘木窝窝沉默一会,拿起地图道:“末将这就去禀告皇上,告辞。”
粘木窝窝走后,李如松担心道:“大人,你要这些地方末将不反对。但是你要拿两千石粮草救济瓦刺人,恐怕会有麻烦。”就是李如松这个武将也知道,常智光这是剑走偏锋。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149章 两国签和约
第149章 两国签和约
资敌攻盟,明朝变成了一个惟利是图的小人,明朝是不会接受的。中原人都好面子,朝廷更好面子。一有利益立刻翻脸,朝廷受不了鞑靼人的指责。瓦刺人有了这批粮草,并且明军威胁消失,鞑靼国孤军深入,下场如何,明眼人一望就知。
这个黑锅可不小,朝廷不能不有所交代。而身为始作俑者的常智光,必然首当其冲。按李如松想,可以接收这些地方,而后停战,但是资助敌人反击盟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我哪里不知道。”常智光苦笑道:“可是如若没有这个条件,瓦刺人左右都没好处,哪会乖乖的交出这些地方。如果他们把十几万人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城去,要啃下来恐怕要耗费很大的功夫。”
这些地方可不是没有守军,瓜、沙还好,但是距离拢县太远,灵、永乐有横山天屏,凉州还有五万守军,花几千石粮草换取这些地方,这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而且瓦刺重兵都在南面,等明军花了好多力气收拾完时候,鞑靼人已经把该拿地方全拿了。
李如松叹口气道:“此战功劳本是大人最大,可惜了啊,但末将定然配合大人,有任何需要尽管说。”
无名小村。本次瓦刺人和谈拿足了诚意,李乾顺亲自出马,两名文官陪同左右。从这场面看,常智光知道瓦刺人急了,目前他们面临亡国的可能,这是瓦刺出现的重大的战略错误所导致的局面。
第一,早先对付,瓦刺最多只出一个军司人马大概十万人对付,而真正战斗人员不过数万,但是连续遭遇败仗。嘉靖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明军多次进攻瓦刺,瓦刺军一再被击败。而后打胜战是四部军司齐齐发兵,分两部,一部追袭,一部反攻城。这样的战法讲究就是快,让明军头尾不能相顾。
但本次,明军一反常态,以守为攻,用少量人马调动瓦刺军大量人马。而如此大规模召兵发生在春夏两季,导致种植停止。而明朝早露风声,瓦刺人准备战争是在年前,而后四月开打,一直拖到了而今八月。全民皆兵的战争制度,如果不能有效的以战养战,必然是被耗费一空。
第二,瓦刺军事机密的泄露。瓦刺人知道明朝有意思朝瓦刺用兵,但是不知道规模,不知道带兵将领,不知道从哪个位置入侵。如果按明朝公开说的灵永乐,那和秦凤路关系一点都不大。反看明朝,却是对瓦刺年节前后布置的兵力了如指掌,而后兵力变化也甚为熟知。
第三,是明军大规模配备的火器犀利非常,特别是甩手炮的秦凤路士兵普及化,让明军在冷兵器时代成为单兵之王。一个携带了两枚甩手炮的士兵可以干掉最少六名瓦刺骑兵。
第四,内部动荡,此次战争最失败莫过于对拢县的第一场大战,竟然被其生擒了近两千质子军。朝廷本还是信任这些被俘虏质子军的家人,但没想到造就了萧银引部放敌叛逃的事件。而后又矫正过枉,导致大量政府部门官员被闲置,后勤补给造成很大困难。从攻城器械如此久才到主战场就可以看出来,瓦刺办事效率已经极为低下。
第五,对手不讲道理,翻开古往今来的战争,都是两军相争,当然也有个把收买将领的,但从没有把钱当了草纸的打发,不仅买将领,士兵也买,马也买,甚至连几块牛肉干都收,出的价值又是巨恐怖的天价。去年瓦刺全年税收也不过五百万贯,而明朝整队加零碎收买,加上奖赏士兵的花费已经达到了两百八十万贯。铁鹞子不攻而破,往利氏人放敌进心脏,全军士气低糜,细作混杂,大军无任何秘密可言。并且明朝一反往年重赏将而轻赏兵的政策,对大明士兵进行大规模的奖赏,明军士气之高,令人恐惧。
第六,明军两名将领的杰出表现,可以说对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瓦刺人根本不知是哪方神圣。但是这两人统兵的能力却让他们大为惊怕,马千乘稳如泰山,李如松锐如匕首,两个如此有性格的将领让瓦刺无法应付。反看瓦刺,几个将军从头到脚的资料明军手上都有,一成不变的打法早就被人当成儿戏。
第七:朝廷直接掌控的人马不多,各地王爷、军司、部落在火器面前都不愿意当炮灰。
当然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瓦刺一直和吐蕃交恶,比如没有派遣专人游说鞑靼国等,客观还有这两年自然灾害严重,国力削弱等等。事情就是这样,成了就是胜点多,输了就是败点多。挨打可以变成忍辱,所以最主要就是成或败!
不管怎么说,而今是以失败者坐到这个位置上来。李乾顺打量了常智光好久才叹一声道:“没想常大人是如此年轻,而今就有如此出息,假以时日,恐怕无我等生存之地。”
“多谢陛下夸奖,其实在下就是钱多了点,对打仗真的一点都不懂。”常智光客气道:“倒是陛下贤名在下略有耳闻,勤政爱民,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
“如果不是兴修水利,重农废牧,恐怕也到不了今天这个下场。”李乾顺明白,自己最大错误就是在牧向农转变之时,仍旧采用了游牧民族一直使用的全民皆兵战法,士兵过于依赖朝廷的补给。
常智光道:“人都是向好的看,从原来居住帐篷到现在居住房屋,以前只吃肉,现在有青菜有粮食有商品。难道为了一直打胜仗,就坚持游牧?再者说如果没有转变,冷锻甲,瓦刺剑从何而来?陛下似乎过于自责。”
“有句汉话说三十东河东,三十年河西。唐时,我党项和吐谷浑联合抵抗吐蕃被灭,而后依附中原强盛,对吐蕃穷追猛打,对中原也吞土夺城。没想又反过来,吐蕃和中原又对我党项侵蚀而来。”三十多岁的李乾顺说起话来如同五十岁一般,振作下精神道:“常大人恐怕已知道我党项人如今的艰难处境,朕也不瞒你,而今瓦刺说是内忧外患一点都不为过。”
“确实知道。”常智光问道:“陛下考虑的怎么样了?”
“朕的意思是让出灵、永乐于明军。而明朝立刻撤回兴庆府、天惶县的明军,并且交纳一千石粮草。”
常智光又拿出一张地图:“陛下,在下的意思是,从灵州到瓜州,这一线在下都想要。”
李乾顺阴着脸道:“常大人这是趁火打劫。”
“其实在下感觉还是陛下合算。”常智光摊开地图道:“首先瓦刺就不再和吐蕃接壤,等于陛下少了一个敌人。其次,这一带是要弄工业区,就相当把瓦刺边疆带动繁荣起来。再者,明朝可以打通丝绸之路,必然不会再对瓦刺用兵。”
凉州控制半个河西走廊,是养马之地。而瓜、沙州又是农业大州,这两块肉乃是李乾顺的心头肉。李乾顺有点愤怒道:“常大人会不会觉着自己胃口太大了些?”
“陛下,请恕在下直言,目前形式,这些地方我大明也可自取,在下不忍看生灵涂炭而已。再者就算明军不取,西面吐蕃虎视眈眈,东北面鞑靼国重兵加境。即使明军原地不动,这些地方也不会再是瓦刺的。”常智光道:“拿别人的东西来卖,一向是我们商人暴利之所在。陛下看,一旦有军粮补充,又去了兴庆、天惶后忧。陛下可以轻松将鞑靼入侵之军驱逐出境。而吐蕃占据的宣化府,在下可保证其不再出兵骚扰。”
李乾顺不说话。常智光想想后道:“陛下,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这几年来大明废人头税、重养民生,重用年轻有才将领,火器替代刀剑成为主武器。陛下要知道,本次出军仅有秦凤路一路,而且支援此路后勤不过二十个州而已,即使陛下打败了这批,只要朝廷愿意,立刻能派出另外一批。五千万的人口,年入税利三万万贯。如果是我,我定然学大理,不仅每年可以从大明拿钱贴补,而且不用养兵,对明贸易又能占很大便宜,而大明也从未有吞并大理的念头,一直是兄弟之邦,所以陛下不用担心明强盛后会吞并瓦刺。”
常智光这话就是比喻,如大理,明朝哪一代使用的都是笼络政策。意思也很明白,只要你们不打我们的主意,我们也不会打你们的主意。李乾顺道:“按常大人身份,似乎说不了那么远。”
“回陛下,在下现在是钦差,就是代表大明公主和陛下说话。你看我身边带的文吏,乃是明之史官,他会将在下一言一语完整记录下来。我这人不怕事,陛下真要愿意,我可以拼了荣华富贵和陛下签下三十年不侵犯条约,每年赐瓦刺物品一样不短,三十年内即使你不留任何兵丁在边疆,明也绝不入侵。”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150章 全胜却降罪
第150章 全胜却降罪
李乾顺闭上眼睛思考良久后问:“河西走廊如何说?”
“五百里为界,将河西走廊一划为二,东边归你,西边归大明。”
“其他皆可,但沙州不可。此地未和吐蕃交界,离明军甚远,又无鞑靼之患。”
常智光摇头“沙州虽不和吐蕃交界,但和回鹘接壤。在下先前已经说了,最重要是大明要打通西域商路。而且陛下看,上半年瓦刺已经没有收成,沙州不过是鸡肋,远水解不了近渴。有个俗话说,抱着金子被渴死。舍不得眼前的利益,必然是损失更大的利益。还请陛下三思。”
李乾顺道:“如果是这等条件,我亦有条件。第一,分四次年内送粮草为八千石,第一次三天之内不少于一千石。第二,年赐钱增加到三十万。第三,大米年赐两千石。第四,开放火器交易。第五,让出明永兴军路黄河西北面的两县土地并入瓦刺之夏州,以让瓦刺有险可防。第六,交回所有被俘的质子军。第七,定河西走廊交界处为商业交易区,和两国互往的唯一通道。第八,不再视瓦刺为臣,而是兄弟之邦,只能下国书。”
“陛下,第一条有点难,据在下所知,这瓦刺还有些余粮,足够几日开销。只要大军撤到横山,粮草自然随后送到。第三条年两千石……两千石就是三十万斤,恐怕有些难度,还有第四条恐怕不成,这个要我朝公主同意。第五条恐怕也不成,谈判谈到丢土回去肯定是死罪。第六条,大部分质子军他们不愿意回去。至于其余事项我皆可应之。”
“朕说了八条,你否了五条。”李乾顺皮笑肉不笑道:“而且还是主要的五条,常大人似乎欠缺点诚意。”
“陛下明见,就因为有诚意才会否决。如果没有诚意在下就全部答应下来。但是做的到的在下自然会同意,做不到的在下也不敢同意。”这个道理个体工商户盘店时候就明白,但凡有挑剔转让费高,又墨迹说装修不好,地点不好等等的一般都是有心人。而谈几句就说不错不错,这好那也好再考虑考虑,一般都是不会是买主。
李乾顺真不想谈了,但是目前时间紧迫,自己这边粮草告急,边疆告急,每拖上一天就耗费实力一天。只不过常智光说的是有道理,但条条都是强盗条款。要东要西,好处却一点都不给。这没法谈,但又不能不谈。不是每个皇帝都是谈判专家的,他不知道一开始常智光就在误导他。
常智光提出的理论是瓦刺能在本次和谈中得到什么好处,瓦刺不答应和谈会有哪些麻烦。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常智光只字不提瓦刺人不答应这条件会给明朝带来多少麻烦。秦凤路兵力全加一起不过十万左右。哪有那么大的能力进行四面长线作战。如瓜、沙两州距离遥远,先前李如松去那并没有攻城,而要拿下这两城最少就要三万兵马,而秦凤路的军马三万匹左右,马千乘带去一半,步骑混合还要考虑攻城器械,还要考虑瓦刺人偷袭拢县,几乎不可能。
相同,凉州有五万驻军,生啃的话依靠而今兵力根本拿不下来。灵、永乐两州有横山天屏,要拿下更是艰难。所以说,常智光手头没有任何实力能拿下地图上画圈的任何州县。
一个聪明人不代表在学术界有出息,一个化学教授不代表知道洗衣粉怎么用。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虽然李乾顺本人算是贤君,但对谈判一点经验也没有。再加上形势逼人,更让他没有思考的时间。
接着李乾顺讨价还价了,将年赐钱、茶、绢提高三成后,两边达成了公识,常智光代表明朝在拢县和谈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协议重点如下:
第一,明和瓦刺为兄弟之邦,明承认瓦刺为**王国。
第二,瓦刺让出先前占据的沙、瓜、宣化、西凉、灵、永乐,并且让出半个河西走廊。
第三,明必须在年内运粮草八千石予瓦刺,其中第一批一千石十五日内到达河西走廊。
第四,双方在河西走廊开设贸易站。
第五,明军交还李欢、金受等总共六名质子军将官,死活皆可。
第六,瓦刺人进入明国务工,不得有歧视待遇。
第七,所交还州县部族,愿意北迁者,明朝以每人三贯钱给予补贴,瓦刺不得强制他人北迁。
第八,为恢复经济,瓦刺向大明借无息贷款三百万贯钱,年内给予,五年后,将分十年还清。
第九,明朝约束吐蕃不再北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