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规划大宋-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之能才。今天特来向你请教。”
看到皇上金口垂询,又极富诚意,林星感觉到此时的宋哲宗,确实是带着一种请教的心态,来向林星讨取治国之道的,这个年轻的皇帝,或许还在为大宋的未来而迷茫,但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却让林星由衷感动,当下毫不藏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道:“诚如皇上所言,治国如治州,道理相同。我治州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宋哲宗默念了两遍,觉得这八个字高度概括,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但一时仍不能意会,道:“何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林星于是开始了长篇大论,道:“任何治国之道,都是为了国家的目标服务的。国家目标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四个字,长治久安。这四个字其实是因果关系,久安必能长治,长治依赖久安。所以,皇上的治国之道,应该是以实现天下太平,社稷安宁,江山永固为目的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始终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包括官员和百姓。皇上想必听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听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大道理,皇上自然知道,微臣就不在此赘述。微臣想说的是,皇上应该树立一个概念,国家的组成部分,除了王室意外,就是官员和百姓,只要官员和百姓都不闹事,天下自然就太平了,皇上也就能垂拱而治,此乃圣主的最高准则。那么,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让官员管理百姓,互相监督,互相牵制。如果天下的每一个州县,都能做到官员治民,民众服官,皇上还会有烦恼么?”
宋哲宗听得如闻暮鼓晨钟,大受启发,续道:“具体而言,要如何实现这一点呢?你应该知道,要想官员个个都清廉正直,非常困难;要想百姓个个都遵纪守法,那就更加困难了!”
林星微微一笑,道:“皇上,我并没有说,要每一个官员都清廉正直,更没有说要每一个百姓都遵纪守法。皇上糊涂了么?呵呵!让微臣细细道来。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官员不可能个个都像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之流,微臣要皇上明白的是,瑕不掩瑜。一个官员,只要他能完成皇上交给的任务,那么,即使他是一个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之人,皇上照样可以任用他。”
宋哲宗闻言一惊,诧异道:“这怎么可能?朕岂能任用这种官员?”
林星还有下文,并不着急,道:“皇上稍安勿躁。这就关系到我刚才所说的两个字,任务!比如,皇上可以给一个州官下达一个任务:每年的赋税达到多少万两,每年的粮食达到多少万石,每年的金银铜铁上交多少万斤。也可以下达这样的任务:每年辖区的治安案件不得超过多少件,每年官员贪污的银两不能超过多少两。皇上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知州,每年辖区产粮十万石,然后他一年贪污几千里银子,去个几次青楼,皇上还会降罪于他么?”
宋哲宗一愣,道:“这倒不会。”
林星耸耸肩,道:“那就是咯!”
端王奇道:“你是说,让朝廷默许官员贪污?”
林星叹一口气,道:“皇上,王爷,此所谓:高薪养廉。官员们的俸禄太低,应酬又太多,若没有一定的银两周转,势必会走上贪污之路。加入皇上按照标准,默许官员贪污一定数量的银子,比如,知县每年可贪五百两,知州每年可贪一千两,知府每年可三千两,并且立下死规矩,无论任何人,超过这个上限,一经发现,格杀勿论!那么还会有这么多的饕餮巨贪么?”
宋哲宗听得非常震撼,默默考虑此举的可行性,道:“林星,你这方法,倒是新奇。”
林星微微一笑。
(作者注:关于高薪养廉,纯属瞎掰,本文是架空历史的一本扑街书,随手写,史学家不可深究。愤青读者不可骂人,喜欢的顶一下,不喜欢的一笑置之。)
林星又续道:“皇上,光是任由官员贪污,还不行!必须让官员们明白,这些银子不能白拿,既然当官了,必须要为朝廷服务,必须拿出政绩。辖区的农业、矿业、渔业、纺织业、团练、军工都必须搞好!皇上可以给各州制定目标,完成不了的官员,一律革职查办!”
然后总结性道:“皇上,只有恩威并施,一面胡萝卜,一面大棒,才能让官员服服帖帖的。要是有谁再敢鱼肉乡里,横行无忌,皇上抓几个来,杀一儆百,到时候,相信天下的官员,都会服服帖帖,效忠于皇上。”
宋哲宗忍不住笑道:“林爱卿所言极是!深和朕意。”
随即又有些苦恼道:“朕虽然想这么做,只可惜有些无力,先不说地方,光是朝中,就有许多官员难以制服,朕压力很大啊!”
林星早已猜到,自从王安石变法以后,宋朝的新旧两党斗得不可开交,宋哲宗又是个偏软弱的皇帝,当然很难驾驭这些老臣,这是事实,林星也只能略尽人事,劝说宋哲宗不要气馁,淡淡道:“皇上,成大事者,不择手段,是该到了雷霆万钧之时了。”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八章 哲宗病危
书接上文。
宋哲宗听取了林星一系列关于治国的方针,并且回宫之后,认真考虑这些方针政策的可行性。经过研究,他发现林星的许多建议,都是切实可行的,因此,宋哲宗毫不犹豫地开始实施这些强国富民的政策,并且破格提拔林星为御史大夫,表面上是监察之职,实际是名副其实的改革大臣,只因为自王安石变法之后,“改革”一次太过敏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政治纷争,宋哲宗才故意安排了这个从二品的职位。
至此,林星短短半月,就从六品官员,迅速变成二品大员,崛起之神速,令整个朝野震惊。非但如此,林星还深受皇帝的宠爱,更有传闻称,连太后也对林星青睐有加,甚至有小道消息称,太后要把最宠的爱女庆国公主许配给林星当妾,一时间,舆论哗然。
事到如今,朝中再没有人敢对林星心存非议,又或者说,即使敢怒,也不敢言。
事实上,当事人林星根本没心思理会任何非议,得到哲宗器重的他,开始了忙碌的改革之路,当然,这条改革之路,并不坦荡。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不说林星如何繁忙,单说宋哲宗自得到林星的启发之后,大张旗鼓地实行改革,每天埋首正事,忙得不亦乐乎,那种紧张又充实的感觉,让哲宗仿佛回到了当年王安石时期的朝气蓬勃。
看到皇帝日理万机,连端王和向太后都惊呼,那个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的宋哲宗又回来了!
若是真这样改革下去,宋朝就大有希望。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所有人都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宋朝的九五之尊,江山的帝王,国家的领路人,宋哲宗,由于过分操劳,病倒了。
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
不知不觉,年关将至,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这一年,是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
最初的时候,人们,包括林星,并没有对宋哲宗的病情有多大的担忧,毕竟只要是个人,都会有病痛,皇帝也不例外,宫中太医众多,治疗看病,自有他们操劳。
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哲宗的病情却并未好转,反而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向太后传遍了宫中的太医,都不见起色,似乎宋哲宗得了很严重的病,所有人都素手无策。
向太后一怒之下,杀了几个太医,却依然于事无补。
所有人,都开始有种不祥的预感,朝廷上下,顿时笼罩着各种阴云。
这一天,已经是除夕。
林星从公堂回来,进了府,径自来到后院中,站在藤架下,负手而立,仰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一片一片地落在地上,随即消失不见,心中甚是触动。
“人的生命,是不是也像这雪花一样,说没就没呢?”林星轻轻地想到。
肩膀上多了一件披风,顿时赶走了不少寒意。林星回头一看,只见李师师不知何时站在了背后,轻轻地把披风披在林星身上,她的动作很轻柔,充满着浓浓的爱意。
“师师!”林星呢喃地低喊着,目光炙热地看着李师师。
李师师扬起脸,看着林星那种因为劳碌而增添了几分沧桑感的英俊脸庞,眸子如水般晶莹,凝视着眼前这个为了自己不顾一切的男人,心中一软,叮咛一声,身子不自觉地倒在了林星怀中。
林星心中一暖,紧紧地拥着李师师美好的娇躯。
雪,下得更密了。
除夕夜,汴梁城的人们沉浸在岁末的欢愉之中,街上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新年的喜庆气氛洋溢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拿着压岁钱满街跑的场景,成为最让人温暖的画面。
这一天,林府阖府上下齐聚,好久没见的钟德,陈佳佳,华氏兄弟,石明,郑铁山,以及一干人等,都欢聚一堂,举杯同饮,共同庆祝除夕和新年。
只是,偌大的林府,却在热闹的氛围中,多了些许的伤感。所有人都通过了林星的口,知道了皇帝的身体抱恙的消息,也知道此时此刻,国家的主人还卧病不起,刚刚从宫里探病出来的林星,最是清楚,新年卧病是何等的凄凉,何况这人还是皇帝。
因此,所有人的新年愿望,都额外多了一条——祝福皇上早日康复。
有事话多,无事话少。
团年饭就在忧喜交加的气氛中,结束了。
本来打算再聚一聚人伦之乐的林星,却从小厮的传报之中,得知了端王连夜造访的消息。
林星放下酒杯,连忙赶到书房,此时,端王早已等候在那里,与之同来的,还有蔡京、王诜和高俅。
“今天是除夕,不知王爷有何要事,竟劳动王爷亲临寒舍?”林星说道。
端王背着手,来回踱步,片刻才道:“林星,依你之见,皇兄能否渡过这一关?”
林星闻言一怔。
“王爷,皇上九五之尊,吉人自有天相,一定可以化险为夷,重获健康的。”
端王目光凝重,看着林星道:“这里都是自己人,你大可实话实说,不必要搪塞官场那一套。本王想听你的真心话,皇兄到底,有没有,驾崩的可能?”
林星不解道:“王爷,何来此问?”
端王说道:“本王是想听听你的意见,然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坦白说,皇兄现在的情况并不乐观,虽然我是王爷,当然不希望看见皇兄驾崩,但亦要做好两头的打算,一旦皇兄驾崩,本王自然要应对接下来的一切,所以必须未雨绸缪。”
林星道:“王爷会否着急了些?若皇上真的驾崩,王爷大可按照祖宗礼法去办就行了,何必现在就未雨绸缪?”
端王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道:“本王只怕现在不未雨绸缪的话,到时候会被人捷足先登!”
林星诧然道:“王爷,此话怎讲?”
站在一旁的蔡京插话道:“我们收到消息,章惇已经在密谋,一旦皇帝驾崩,该由何人即位登基。因为皇上无子,所以按照惯例,继承者应该从兄弟之中产生,我得到可靠的情报,章惇打算扶立申王为帝。”
林星失声道:“什么!”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九章 皇帝驾崩
书接上文。
时间进入公元1100年,不知不觉,又再过了一个月,很快已是二月时分。细数起来,此时宋哲宗已经卧病数月,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
朝中担忧的情绪不断蔓延,至于**,虽然表面仍然高呼坚信皇帝可以痊愈,但是看到太医们束手无策的样子,以及皇帝不断消瘦的身体,纵然是皇帝最亲近的家人向太后和皇后,其实也开始感到一丝不安,哲宗的情况,不容乐观。
皇帝危在旦夕,朝中渐渐开始分化。一些人还是照往常一样生活,另一些人则开始为皇帝逝世后作打算。其中最直接的,当然就是寻找下一任皇帝的人选。当然,在皇帝还健在的情况之下,公开讨论下一任皇帝,是大逆不道之事,所以一切都在暗中进行。
林星则继续自己“改革大臣”的角色,部署新一年大宋的工商、农业和水利建设等工作。
这一天,已是二月二十三日。
宫中传出圣旨,着令林星前去晋见皇帝,林星不敢耽搁,立刻放下手头的活儿,前去面圣。
进入皇帝寝宫,林星立刻闻到一股刺鼻的药味,浓浓的药草气息充盈着整座屋子,夹杂着几分潮湿和腐烂,予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屋中的宫女们低着头,噤若寒蝉般小心翼翼地将林星带到寝室,又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一丝不寻常的气氛笼罩在皇帝寝宫上空。
屋中除了躺在床上的哲宗外,只有一人,那就是端王,连太后和皇后都不在身边,更遑论朝中大臣。林星直觉地感觉到,今天来见皇帝,应该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病床中的宋哲宗,神情倾颓,面目无光,予人一种病恹恹的垂死之感。
“林星,快过来!”宋哲宗微弱的声音响起。
林星回过神来,连忙走到病床上,握住皇帝的手,轻声道:“微臣参加皇上。”
宋哲宗挤出一丝微笑,略带苦涩道:“朕快不行了,当不了几天皇上了。”
林星吓了一跳,连忙道:“皇上吉人天相,长生不老,不会不行的。”
宋哲宗摇了摇头,道:“林星,你不用安慰朕。朕自己知自己事,朕虽然是九五之尊,真龙天子,但毕竟不是真的龙,只是一介凡人,凡人始终难逃一死,纵使是朕,也逃不出生死劫。”
看到宋哲宗心存悲观,又言辞通透,林星一时不知所言。
端王难过地哽咽道:“皇兄……”
看着端王和林星低落的样子,宋哲宗反倒表现出无与伦比的豁达,不以为然道:“王弟,林星,你们不必这样伤感。生老病死,此乃人之常情,何必介怀?”
说罢又用缅怀似地语气述说道:“朕自十岁登基,今年已经二十四岁了,算上今年,朕已经在位十五年了,十五年,人生有多少个十五年。这十五年间,朕看过了太多的起起落落,生老病死,聚散分合,如今,对于这一切,早已看淡了。”
这番话,从一个年仅二十四岁的年轻皇帝口中说出,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的感觉。
宋哲宗又继续说道:“朕这短短的一生,尝尽人生酸甜苦辣,若要回忆过去,有三件事情,是朕记忆深刻的。”
端王忙问道:“不知是那三件?”
宋哲宗想了一想,道:“第一件事情,当然就是高太后专政。当年先帝驾崩之时,朕只有十岁,虽然登基,然而朝政都由朕的奶奶,高太后把持。高太后执政后,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全部废止。朕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奈何又年幼力薄,根本无力反抗。”
随后总结似地道:“这件事情的直接后果,就是压抑了朕的性格,朕一生诺诺弱弱,遇事不决,就和这一段经历过关。”
林星自然而然地问道:“那第二件事情呢?”
宋哲宗换了一副语气,脸上露出少许欣慰道:“第二件事情,就是元祐八年,朕揽权亲政。那一年高太后病逝,朕得以真正地一统大权。朕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说起这一段光辉历史,宋哲宗难掩欣喜和骄傲,仿佛那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时刻。
林星由衷感叹道:“皇上一亲政之后,就大兴改革,万象更新,令朝野和地方的面貌焕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