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策略思维-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属于非常特殊的类型。要想成功运用边缘政策,你首先必须了解其独特之处。
我们通过三个问题分析这些独特之处:第一,为什么不直接用一种表示可怕结果一定会出现的确定性威胁你的对手,而只是借助一个单纯的风险来暗示可怕的结果可能出现?第二,最终确定风险是不是已经过去的机制又是什么?第三,这个风险的恰当程度应该如何把握?我们将依次回答这些问题。
1 .为什么选择不确定性?
在美国希望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的前提下,肯尼迪为什么不直接威胁说,假如赫鲁晓夫不拆除那些导弹,他就会将莫斯科夷为平地?按照我们前面(第5章)介绍的术语,这将是一个令人信服的威胁;它必须具体说明对方退让的确切条件(将导弹撤回俄罗斯,还是装箱后搬上哈瓦那港的一条船)以及退让的最后期限。
问题在于,在实践当中,这么一个威胁不会有人相信,赫鲁晓夫不相信,其他什么人也不会相信。不错,这个威胁中提到的行动将会引发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但这个危险本身实在太夸张了,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假如导弹没有在最后期限之前撤离,肯尼迪一定不愿意将整个世界夷为平地,而更加愿意考虑延长留给苏联的最后期限,推后一天,再推后一天,如此下去。
在第6章,我们讨论过提高威胁的可信度的几个办法。在目前这个案例的具体情况下,动用一个自动装置看来就是最有把握的一个办法。①
这个办法就是影片《万无一失》(Failsafe)和《奇爱博士》的基础。在《奇爱博士》一片中,苏联安装了一个“末日毁灭机”,专门监测美国有没有越界,并由一套稳定的电脑程序确定了一系列具体条件,一旦满足这些条件,这个装置就会自动从苏联方面实施报复行动。而在《万无一失》一片中,则是美国人拥有这样的“末日毁灭机”。读者若是看过这两部电影,一定明白肯尼迪总统为什么不能借助一个类似装置使他的威胁听上去更加可信。(我们强烈推荐没有看过这两部电影的读者去看。)
① 名誉不管用,因为威胁一旦付诸实践,末日就会来临。合同不管用,因为无论是哪一方,都会面对强大的诱惑,要求再谈判。如此类推。
从理论上说,在理想的情况下,一切都会按照计划发生。一台自动装置的存在可以使这个威胁更加可信。结果赫鲁晓夫退让了,这个威胁不必付诸实践,世界就免遭了灭顶之灾。假如某个威胁一定会奏效,那么它永远不必付诸实践,其规模大小并不重要,当真实践起来会让你遭受多大伤害也没关系。不过,在实践中,这个威胁能不能按计划奏效你不可能有绝对把握。
实际上,可能出现两种错误。第一,这个威胁可能失败。假设肯尼迪对赫鲁晓夫的心思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赫鲁晓夫不肯退让,于是那台可怕的“末日毁灭机”就会自动启动,毁灭全世界,肯尼迪则会后悔当初居然安装了这么一个东西。第二,这个威胁即便在不应该付诸实践的时候也会实施。假设苏联退让,但这个消息传到“末日毁灭机”那里的时候偏偏晚了那么一点点。
由于这样的错误永远可能出现,肯尼迪一定不肯依赖于任何一个实施起来代价惊人的威胁。赫鲁晓夫若是知道这一点,根本不会相信这样的威胁,从而这些威胁也就不能阻吓他或迫使他就范。肯尼迪可以宣称有这么一台自动发射机,这台机器已经得到授权,假如苏联直到星期一还没有将导弹撤出古巴,它就要自行向莫斯科发射导弹;不过,赫鲁晓夫可以肯定,肯尼迪一定还有一个象征更高授权的按钮,这个按钮可以撤销这台机器发出的发射命令。
虽然表明战争必然爆发的确定性的威胁并不能让人信服,但表明战争可能爆发的风险或概率却可以变得可信。假如赫鲁晓夫不肯退让,就会出现一种风险,而不是一种确定性,表明导弹可能发射。这种不确定性降低了这个威胁的程度,从而使美国觉得这个威胁比较容易承受,因此在苏联看来也更加可信。
这跟我们在第6章提到的另一个提高可信度的办法相似,即小步前进。当时我们认为应该把一个大的承诺分解为一系列小的承诺。如果我打算卖给你一条价值1000美元的重要消息,我可能不愿意仅凭你的承诺就和盘托出,而是一点一点地告诉你,相应地,你也会一笔一笔地付钱。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威胁。在这里,每一步都包含一定程度的风险。美国或苏联方面的每一次不让步都会加大爆发世界大战的风险;而他们的每一个小的让步则都会减少这个风险。假如肯尼迪愿意走得比赫鲁晓夫更远,那么肯尼迪的边缘政策就会取胜。
肯尼迪不能令人信服地威胁说他马上就要发动一场全面的核打击,但他可以通过某些正面交锋令人信服地将这种风险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比如,他可能愿意冒六分之一的爆发核战争的风险,以此换取苏联导弹一定撤出古巴。于是,赫鲁晓夫再也不能认为肯尼迪的威胁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假如肯尼迪使自己面临这样的风险有助于促使苏联撤走导弹,那么这么做其实符合他的利益。假如赫鲁晓夫认为这种水平的风险难以忍受,那么边缘政策就完满地达到了目的:它使肯尼迪可以选择一个大小更恰当的威胁,一个大到足以奏效而又小到足以令人信服的威胁。
我们还要考虑肯尼迪怎样才能以爆发战争的风险而不是爆发战争的确定性威胁对方。这里我们看到了前面提过的那道光滑的斜坡。
2。风险机制
怎样着手创造一个包含风险的威胁呢?在第7章,我们研究了有关混合行动的想法,提出了几种随机机制,若要从一系列混合行动当中选择一个行动,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机制进行选择。现在我们也可以尝试同样的办法。举个例子:假设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要以爆发战争的风险威胁对方,这种风险合适的可能性应该是六分之一。接着,他可以告诉赫鲁晓夫说,除非苏联导弹在星期一之前撤出古巴,否则他就会投一个殷子,若是碰巧投出一个六,他就会下令美国军队发射导弹。
不过,与这一幕隐含的可怕情景相反,这一招未必行得通。假如赫鲁晓夫就是不肯就范,而肯尼迪也确实投出了一个六,但实际决策权还是在肯尼迪的手里。在末日来临前,他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再给赫鲁晓夫一个机会,也就是再投一次般子(“我们来一个三局两胜吧”)。赫鲁晓夫早就看穿了这一点,也知道肯尼迪同样明白这一点。于是这个威胁的可信度一定会丧失殆尽,就好像从来没人提过这个精心设计的投般子决定的机制一样。
这里必须看到:当一座陡峭的悬崖被一道光滑的斜坡取代时,就连肯尼迪本人也不知道安全的界线究竟在哪里。这就好比他在玩一场核战争的俄罗斯轮盘赌,而不是投一个骸子。有一个数字会引发大灾难,但他并不知道究竟是哪个数字。假如当真出现这个数字,他不可能改变主意再投一次。
在与理性的对手较量时,没人愿意越过核战争的边缘,却有可能由于一个错误而滑下那道光滑的斜坡。边缘政策创造了一种刚刚超出控制的情况,故意掩盖了那道悬崖。
因此,边缘政策的风险与混合行动的概率元素存在根本区别。假如你的网球发球的最佳混合比例是正手和反手各占50%
,而你在某一次特定发球前投一枚硬币,若是翻出正面,你没有理由感到高兴或不高兴。你对自己的每一次行动毫不在意;真正重要的是每一次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正确的混合比例。而边缘政策则是你愿意在事实发生前创造这个风险,却在时机来临时不愿意将这个风险付诸实践。要想让你的对手相信你威胁的后果一定会发生,你还要借助其他一些渠道。
最常见的是采取超出你的控制的行动。这不是“假如你不服从我,就会出现我会这么做的风险”的问题。相反,这是“假如你不服从我,就会出现不管到时候你我会不会感到后悔不迭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风险”的问题。因此,边缘政策的可信度离不开一个约定机制;只不过这个机制包含一枚硬币或一个骸子,用于决定究竟出现什么结果。
这里引出了一个机器人或一台电脑按照般子投出的数字自行行事的情形,但它却是一种不会变成现实的情形。不过,在许多情况下,担心“局势可能超出控制”的普遍的恐惧心理可以收到异曲同工之妙。肯尼迪没有必要确切说出世界末日的出现概率究竟有多大。
士兵和军事专家常常谈到“战争迷雾”,说的是双方在沟通中断、带有恐惧或勇敢的心理以及存在很大程度的普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太多,因而没办法一直将每一件事都牢牢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这对创造风险有一定帮助。古巴导弹危机本身就提供了这么一个例子:比如,即便是总统也可能发现,一旦实施海上封锁,要想牢牢控制这一行动并不容易。肯尼迪想把封锁线从距离古巴海滩500英里处后撤到800英里处,目的是给赫鲁晓夫多留出一些时间。不过,美国人登上第一艘船“马库拉号”(苏联租借的黎巴嫩货船)进行检查的证据显示,封锁线从没移动过。'2'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McNamara)也没能说服海军参谋长安德森(Anderson)修改海上封锁的标准操作程序。在格雷厄姆·艾利森的《决策的本质》一书中,麦克纳马拉这样跟安德森解释:按照常规,封锁是一种战争行为,第一艘拒绝接受登船检查的苏联船只要冒被击沉的风险。不过,现在说的是一种带有政治目的的军事行动。必须用某种方式劝说赫鲁晓夫撤走,而不是刺激他采取报复行动。'3'艾利森接着描述了他想像的这次会面的情景。“麦克纳马拉意识到这一逻辑没能说服安德森,于是转而详细询间对方:谁将首次实施拦截?会说俄语的美国军官在船上吗?遇到潜水艇又该怎样对付?……
假如一名苏联船长拒绝回答关于所装货物的问题,他该怎么办?就在这时,这名海军军官拿起一本《海军规章手册》 (Manual of Naval
Regulations)在麦克纳马拉面前挥了一下,嚷道:”全在这上面了!‘对此,麦克纳马拉答道:“我才不管约翰·保罗·琼斯*(John
Paul
Jones)会怎么做。我要知道你会怎么做。’安德森以下面这句话结束了这次会面:”现在,部长先生,假如您和您的副手可以回到您的办公室去,海军就会执行封锁行动。‘“。
*据网上资料,约翰·保罗·琼斯系美国海军指挥官,1812年击败英国海军,被尊为“战争英雄”。——译者住海上封锁的标准操作程序可能会施加超出肯尼迪计划范围的风险。因此,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认识到这种风险并非一个二人博弈,而苏联或美国也不能被看做是其中的一个个体参与者。肯尼迪的决策必须由自有一套程序的各方负责实施,这一事实使肯尼迪可以令人信服地表明确实会有一些事情超出他的控制。官僚机构自有一套行事方式,行动一旦发生就难以停止,以及组织内部存在相互冲突的目标,这些事实都是对肯尼迪有利的,他可以借此威胁说他要启动一个程序,而这个程序他自己也不能保证可以停止。
3 .风险控制
假如你想从某人嘴里套出一些独家新闻,你若威胁说他要是不老实招供你就会杀了他,你的威胁一定没人相信。他知道,一旦到了需要你兑现威胁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你想要的秘密会跟他一起埋藏,从而你就会失去兑现威胁的动机。好莱坞电影为这一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作了两个绝妙的描述。谢林引用过影片《牙买加疾风》(High
wind in Jamaica)中的一个场景。'4'
“海盗船长查维斯想要他的俘虏说出财宝藏在哪里,于是他拿出一把刀搁在这个俘虏的喉咙上,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他招供。过了一会儿,俘虏还是默不作声,船长的同伙反而笑起来,说:”假如你割断他的喉咙,他就没法向你招供。他知道这一点。他也知道你知道这一点。‘查维斯把刀子收起来,开始琢磨别的办法。“
假如查维斯看过《马耳他之鹰》,他本来也许可以扔掉那把刀子,转而尝试边缘政策。在这部影片里,斯佩德(汉弗莱·博加特饰)藏起了那只价值连城的鸟,而古特曼(悉尼·格林斯特里特饰)则绞尽脑汁要找出藏在哪里。
斯佩德向这个来自地中海东部的家伙微微一笑,和气地答道:“你想要那只鸟吧。它在我的手里……
假如你现在杀了我,你又怎能找到那只鸟?假如我知道你在得到那只鸟之前杀不了我,你又怎能指望吓唬我交出来?〃古特曼的回应是解释他打算怎样使自己的威胁变得令人信服。
“我明白你的意思。”古特曼格格笑了。“这是一种态度,阁下,需要双方拿出最敏锐的判断,因为你也知道,阁下,男人若是急了,很快就会忘掉自己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任凭他们的情绪指挥自己,失去自制力。”'5'古特曼承认他不能以处死的办法威胁斯佩德。不过,他可以让斯佩德面对一种风险,即局势可能在僵持到极点的时候超出控制。结果会是什么就说不准了。不是古特曼存心要杀斯佩德,只不过确实可能发生事故。而死亡又是不可逆转的。古特曼不能承诺假如斯佩德不肯招供,他就一定大开杀戒。但他可以威胁说要让斯佩德处于一种境地,在这种境地下古特曼自己也不能保证是不是可以防止斯佩德遇害。①这种让某人了解自己遭受惩罚的概率的本事应该足以使这个威胁奏效,假如惩罚足够吓人的话。
①这可以看做一种不合理行为的策略合理性,我们已经在第6章讨论过了。不过,现在讨论的关键特征是一种不合理行为的概率,而不是它的确定性。
这么一来,斯佩德丧命的风险越大,这个威胁就越管用。不过,与此同时,这个风险也会让古特曼感到越来越难以承受,从而变得越来越难以置信。古特曼的边缘政策在且只在一个条件下奏效:存在一个中等程度的风险概率,它使这个风险大到足以迫使斯佩德说出那只鸟的藏身之处,却又小到让古特曼觉得可以接受。这么一个范围只在斯佩德重视自己的生命胜过于古特曼重视那只鸟的时候存在,这是因为,迫使斯佩德招供的风险(即死亡)小于阻止古特曼下毒手的风险(即失去宝贵的信息)。边缘政策不仅在于创造风险,还在于小心控制这个风险的程度。
现在我们遇到一个问题。许多创造风险的机制不允许对这个风险的程度进行足够精确的控制。我们前面已经看到肯尼迪是怎样运用内部政治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局势可能超出他的控制的,且局势不会由于肯尼迪自己有心退让而受到影响。不过,同样是这些事情,使他难以确保这个风险不会上升到连美国自己也感到难以承受的程度。肯尼迪自己估计的这个风险——概率介于三分之一与一半之间——是一个具有较宽范围的风险,不由得让人担心这个风险究竟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于这个两难问题,我们没有任何完美的或普遍有效的答案。边缘政策通常会是一个很管用的办法,却同样可能变成某种冒险经历。
4 .逃离边缘
还有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