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极品闲人-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贤弟!为兄有个不情之请!不知~~~~~~”
李承乾尚未说完,杜睿便知道他要做什么了,挥手笑道:“拿去!”
李承乾见状,不禁有些尴尬,毕竟是找人伸手要东西,他一个太子还真是有些张不了口,此时见杜睿这般大方,也讪讪的笑了。
将那卷行书收了,两人分宾主落座。
“不知贤弟今日,何以教我!”这句话几乎都快要成了李承乾在杜睿府上的口头禅了。
杜睿想了想道:“既然兄长喜欢那篇《爱莲说》,今日便说说着君子,君子之道!”
前几日两人所论,皆是治国安邦之道,李承乾不明白,今日杜睿为何要与他谈论什么君子之道,但是见杜睿面色颇为整肃,也来了兴致,问道:“那依贤弟之见,什么才算是君子之道呢!?”
杜睿言道:“所谓君子之道,始于孔子。然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不仅限于‘君子’一词,还包含了‘士’、‘仁者’、‘贤者’、‘大人’、‘成人’、‘圣人’等,都与‘君子’相关。如果将这些论述都包括进来,《论语》一书,所论最多的,无疑是关于君子的论述。君子可以说是孔子的人格理想,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当然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为君子,必须加强修养。修养不仅包括内在精神的修养,还包括文、艺的培养。孔子讲君子,主要是从道德品质上立论的。君子由原来意义上的有位之人,演变为孔子心目中的具有理想人格之人。虽然孔子也讲圣人,但是在孔子看来,圣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在孔子看来,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论语》中君子、小人对举者甚多。孔子将君子、小人对举,是为了通过对照,彰显君子的品质。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道家以无为而治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平乱之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要维护社会秩序,必须恢复周王朝所建立的一整套礼仪规范,亦即‘复礼’。如何‘复礼’?孔子感到,单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已经不能凑效。因为当时诸侯割据,周天子的威仪已经丧失。于是孔子创造性地以‘仁’释‘礼’,认为‘礼’本是根源于人的仁爱之心,不过是人的仁爱之心的外在表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没有‘仁’,当然不会有什么‘礼’,要复兴‘礼’,当从‘仁’字入手。如果说,‘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如何行仁?孔子认为,行仁由己。‘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行仁是内于己而发于外的,是一种自觉的无任何外在强迫或利益驱动的行为。就个体而言,如果一个人能够在无外在强迫、无利益驱动下,自觉自愿地实行‘仁’,那么,这样一个人,就是所谓的君子。就此而言,‘仁’是靠君子来落实的。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以小弟愚见,此所谓君子之道。”
今日杜睿之所以给李承乾讲这些,为的就是能通过这君子之论,规范李承乾的行为,让其真正能做到修身养性,但是一味的学习圣人之言,满口仁义道德,是偏颇,而单是一味的学习治国之道,也是偏颇,杜睿可不想将李承乾教成一个满脑子功利思想,却忘了礼义廉耻的储君,要是真的成了那样的话,不单单是杜睿的失败,估计太宗皇帝也饶不了他。
第一篇 蛰居 第二十二章 君子之道续(求推荐,求收藏)
看着杜睿在面前侃侃而谈,大讲君子之道,李承乾怔怔瞧着,问道:“那依贤弟所讲,于当今朝堂之上,唯君子可用?”
杜睿闻言,笑道:“却也不尽然!”
李承乾更是迷惑不解,忙问道:“贤弟方才所言,大是推崇君子之道,而今为何又如此说,愚兄鲁钝,请贤弟赐教!”
杜睿道:“君子重义,而小人重义,兄长不见如今朝堂之上,那些煌煌大言仁义之道者,于治国处,可有何建树?如我大唐君臣皆重义而轻利,又如何北阙突厥,以血渭桥之耻?”
李承乾闻言,更是不解其意,追问道:“那依贤弟之意,朝堂之上岂不是应该重用那些重利的小人了吗?贤弟莫要再为难愚兄了,快将话讲明!”
杜睿见李承乾焦急的样子,笑道:“一国之中,首推君子,而于朝堂之上,则首推能臣,能臣重义,乃是国家大义,亦重利,乃是国家大利,我大唐朝堂之上,如房相,长孙大人皆可称之为能臣,此辈方是我大唐柱石之臣,其余如孔颖达,虞世南,封德彝等辈,教化万民则可,如若依他们所言治国,非出大乱子不可!”
李承乾思虑片刻道:“贤弟所言,闻所未闻,如封德彝大人乃两朝重臣,当世大儒,贤弟对他的评价,未免偏颇了吧!”
杜睿见李承乾居然还如此推崇封德彝,不禁心中苦笑,因为在历史记载当中,正是这个铁杆儿的蜀王李恪派将李承乾推到了罗艺军中做人质,而这位老先生一生所追求的也不过是能让隋帝的血脉登上龙椅,于治国处,唯好大言而已。
想着便说道:“兄长既然说道儒生,可知所谓儒生也分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而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李承乾闻言,不禁皱眉,倒不是觉得杜睿所言荒唐,只是有好些地方不甚明了,看看午时将近,也不在杜府用饭,便起身告辞回宫去了。
承庆殿内,李承乾回到宫中,便将杜睿所言一字不差的对着太宗讲了。
“那杜睿真的如此说!”太宗听完了,杜睿对封德彝的评价之后,也是脸色微变。
李承乾见状,道:“杜睿确实如此说,不过儿臣还请父皇息怒,杜睿毕竟年幼识浅,还请父皇不要怪罪!”
太宗微微一笑,叹道:“哪有什么好怪罪的,杜睿说的好啊!笔下虽有千言,而胸中实无一策。用在封德彝的身上,倒也贴切,如今朝堂之上,世家豪门子弟林立,而真正有能耐的人呢!朕便是想要封他做个兵部侍郎,那些人也要说三道四,左一个祖制,右一个祖制的,吵得朕耳根都不清净,那杜睿虽然年幼,却也看得通透。”
太宗所说的那个人便是以前李承乾还是中山郡王的时候,王府内的长史范兴,为人忠义,且颇有智计,只是出身卑下,不过是个放马的奴隶,太宗皇帝几次想要起复,却都被朝中以封德彝为首的守旧派给挡了回去,对此太宗也是无奈。
李承乾见太宗不欲责备杜睿,心中也是欢喜,忙道:“父皇!儿臣在杜睿府上还带回来了一副字!”
太宗也是个喜好书法的人,闻言笑道:“哦!杜睿此子允文允武,朕且看看他的书法如何!”
李承乾闻言,便将从杜睿府上带回来的那篇《爱莲说》拿了出来,送到了太宗的书案前,两父子将书卷展开,太宗皇帝一看,不禁大为惊讶,他一生最为喜好的就是王羲之的字和蔡邕所创的飞白体,如今士人的喜好也大多如此,而杜睿这篇字却大不相同,清逸古雅,风韵独具,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太宗一见,便大为欣喜。
看过了字,太宗方才去看杜睿所写的这篇赋,一看之下,心中也是感佩不已,将书卷放下,轻抚李承乾的后背道:“承乾能与此子为友,大是造化,此子品行高洁,胸中又有沟壑,确实为百年难遇的奇才,承乾当好生敬爱,虚心求教,于你当大有裨益!”
李承乾闻言,也是大为赞同,这些日子和杜睿交往下来,他也对杜睿十分敬佩,不但文采飞扬,武艺出众,而且在治国之道上也颇多建树,李承乾也感觉获益良多。
“只是承明似乎不惜名禄,性子未免淡薄了些!”
太宗点头道:“朕想他恐怕早就已经猜到了你的身份,只是一直没有点破,这个小滑头确实惫懒了些,如果你们乍一见面,他便道破了你的身份,朕怎么样也要封他个东宫的太子宾客!好吧!如今此子也确实年幼了些,既然他不愿点破你的身份,你便与他交往下去吧!”
“是谁让父皇如此挂心!?”
随着一阵似百灵鸟般的甜美声音,一个宫装少女缓步走了进来,太宗父子一见,全都笑了起来,来的是太宗十四女安康公主,母亲是太宗宠妃淑妃,武德九年早逝,被长孙皇后收养,因此安康公主虽然不是太宗的嫡女,却备受宠爱。
太宗见安康公主来了,顿时喜笑颜开,俨然一副慈父的模样,在李承乾的搀扶下站起来,迎向了安康公主,笑着说:“安康!快到父皇这里来!”
安康公主此时不过七岁,笑嘻嘻的扑到了太宗的怀里,揪着太宗的胡子,笑道:“父皇方才和太子哥哥在说谁,又是品行高洁,又是胸有沟壑的,我方才在外面都听到了。”
太宗笑道:“安康什么时候添了这偷听的习惯,这可不好!”
虽然嘴上说着不好,但是脸上却是笑意盎然,显然太宗对这个小女儿当真是喜欢到了骨子里。
安康公主看了看太宗,有看了看李承乾,道:“父皇不说,那太子哥哥你告诉我,究竟是谁这么有趣,让父皇和太子哥哥都这么夸奖他?”
李承乾也很喜欢这个天真烂漫的妹妹,便笑着说:“那可是个了不得的人,就连父皇都说他是咱们这大唐第一的少年郎!”
安康公主一听,顿时更感兴趣了,诧异的问道:“大唐第一的少年郎,那岂不是比父皇还要厉害!”
太宗听着安康公主孩子气的话,不禁大笑,将安康公主抱了起来,笑道:“要是父皇还是个少年郎,就一定比他还厉害!”
PS:公主一号,我还是想定成安康公主,因为《贞观之治》里面张澜澜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除了《大唐歌飞》里沈傲君饰演的高阳公主之外,我觉得张澜澜就是所有版本当中大唐公主里面最漂亮的一个了。
第一篇 蛰居 第二十三章 踏青(求推荐,求收藏)
“安康妹妹!千万可要记得,千万不能泄露了自己的身份!”站在杜府的大门前,李承乾还在不断的叮嘱着。
没错,李承乾又来了,而且这次身边还带着一个小拖油瓶,正是太宗最为宠爱的公主之一安康公主,昨日在承庆殿内,听了太宗和李承乾的对话之后,这个人小鬼大的小公主就开始死磨硬泡,终于说得太宗答应她跟着李承乾一道来了杜府。
安康公主朝着敞开的大门里面张望了一眼,乖巧道:“知道了!太子哥哥!”
“不是叮嘱过你了吗!不要叫我太子哥哥,要叫大哥,就像寻常百姓家一样!”
安康公主调皮的吐了吐舌头,笑道:“知道了!知道了!大哥像母后一样啰嗦!”
李承乾见这个妹妹居然口无遮拦,还编排起了长孙皇后,也是一阵无奈,安康公主因为年幼时便没了母亲,在宫中无论是谁,心里都倍加了几分怜惜,李承乾也是打心里喜欢这个十四妹。
府门外李承乾带着安康公主来访,府内杜睿也正准备带着妹妹出门。如今已是早春,北方的春天还是干燥的,天气很晴朗,这个时代还没出现什么污染,天空是那种纯净的蓝,如同大块的极品的蓝宝石,云也白得纯粹,空气中带着淡淡的花香,顺着和暖的风弥漫开来。
这时节正是出门踏青的好时候,在府内憋了这么多时日,杜睿也觉得烦闷了,昨日听杜平生说渭水河畔有好些踏青的世家公子,名门淑媛,热闹的不得了。杜睿闻言便动了心思,今日一大早,边让杜贵准备马车,要去踏青。
刚到府门,杜睿便看到了李承乾兄妹,以及李承乾每次来的时候,跟着的两个东宫侍卫。
“兄长!”
“承明!”李承乾见了杜睿,笑着拱手一礼,道,“为兄来的不巧?承明这是要出门吗?”
杜睿点头道:“在府中闷得久了,便想着趁春暖花开,出去踏青,兄长要是有兴趣的话,不妨同去!”
李承乾闻言,顿时一阵犹豫,他每次来杜府,长孙皇后都要担心他的安全,这要是出去的话,回宫之后,还指不定要被怎么训斥呢。
“大哥!去吧!去吧!”安康一听要出去玩,顿时来了兴致,不停的怂恿道。
李承乾其实也想出去,长这么大,除了年幼时在中山为王之时,曾踏青狩猎之外,自打做了这东宫太子,一言一行都有身边的东宫属官和内侍盯着,连这长安城都没出过。
#¥#¥#¥#¥#¥#¥#¥#¥#¥#¥#¥#¥#¥#¥#¥#¥#¥#¥#¥#¥#¥#¥#¥#¥#¥#¥#
渭水河畔栽种着两排垂杨柳,此刻已发新芽,鹅黄嫩绿,颇为可爱。李承乾和安康公主还是跟着来了,一到了城外,平日里看上去还算早熟的李承乾,立刻显现除了孩子心性,看着河畔的杨柳生的喜人,便跑过去采来几枝,给安康公主编了一个小小的花环,嫩绿的柳芽间,坠着几朵淡黄的小花,倒也别致可爱。
安康公主戴在头上,跑到水边照了半天,乐得咯咯直笑,又去采了一大堆柳条来,非要李承乾帮她多编几个。
杜云莲看着眼热,也朝着让杜睿给她做,杜睿被她吵得没办法,只好跑过去采了些柳枝野花,给杜云莲编了一个大大的花环,他也不好厚此薄彼,又帮着杜云芙,云卓,云希三个妹妹也都做了,便是跟着出来侍候的宝钗,黛玉都没落下。
李承乾身为一国储君,一言一行都被要求做到完美,也难得有这般闲适之时,何况,安康这个小妹妹着实讨人喜欢,在宫里一向是大伙的掌上明珠,恨不能把天上的星子都摘下来讨好这个聪敏伶俐的小丫头。
再加上还有杜睿这个挚友在身旁相陪,李承乾也就带着几分轻松愉悦的心情,和大家玩闹。
走到一处空旷的所在,宝钗拿出了杜睿昨日新制的纸鸢,陪着四位小姐,以及刚刚认识的安康公主在草地上奔跑,一路上大呼小叫,玩得正开心。
玩闹一番之后,几个小家伙也累了,杜睿叫过随行的杜贵,取出一个食盒来,盒中有夹层,下面放着热水,以为保温之用,上层放着几样杜云莲她们爱吃的各色点心,另有一壶杜睿最近新酿成的果酒,如今这果酒在醉仙楼也已打响了名头,深为那些名门淑媛的喜爱,乃是葡萄、蜜。桃、山楂,海棠加上牡丹嫩蕊酿制而成,度数不高,倒入杯中,色泽如琥珀,轻轻一嗅,自有一股馥郁的香味,凝而不散,味道微带果酸,便是小孩子,也能喝上一点儿。
杜云莲见杜睿把这个也带了出来,目光当下热切了许多,杜睿当初刚刚制成这种果酒的时候,她便偷偷喝了一小杯,自打那次喝到这果酒后,就念念不忘,偏偏因为年纪尚小,杜睿盯得严,便是偶尔能趁着杜睿不注意,偷喝上一点儿,也实在不够她解馋的。
“三哥!”杜云莲的眼睛一眨一眨的,扮足了乖巧可怜的模样。
“只能喝一杯!”杜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