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啸大明-第6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人都沉默了片刻,孙可望才道:“听说过!”
李定国又道:“我们中华军现在一共设有五个军区,我实际是付责湖广军区,而和你们交战的是江西军区的部队,但江西军区是这五个军区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像这次进攻四川,就是我的湖广军区和南京军区联合进军。”
第195章 大西军归降(下)
听了李定国的话之后,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也都有些变色,虽然他们刚才也承认大西军的实力不如中华军,但在言语之中,隐约有一点中华军也就比大西军强那么一点点的意思,但经过李定国这么一番纵横对比,显然大西军比起中华军来,可不是差得一点半点,而且就是出战的中华军,还是中华军里实力最弱的。
不过几个人回想了长沙岭一战,也不得不承认,李定国并不是夸大其辞,事实上那一战中,如果不是大西军有象军,单独靠常规的兵力和中华军拼,根本就不堪一击,因此如果再咬牙叫板说什么大西军不怕中华军,也有些底气不足了。
但孙可望还嘴硬,道:“那又怎么样,我不是说了吗,打不过我们就跑,大不了再去当流寇,我就不信中华军就能抓得着我们,看我不把商毅的天下搅个天翻地覆!”
李定国笑道:“大哥,你也跟看义父闯荡了十几年,也该知道当年义父能够纵横天下,明军一直都奈何不了他,是因为明朝腐败无能,眀军之中,能战者少,无能者多,且又各自为战,互相制肘,而且当年遍地饥民,因此只要举旗一呼从者百应,数万雄兵,一夜可得,义父方能纵横驰骋,屡败屡战,但现在不同了,中华军的战斗力刚才说过了,我就不提了,但在靖北王的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可以吃饱穿暧,还有谁会影响你们,举旗造反呢,如果还想象义父当年那样当流寇,跟本就走不通了!”
顿了一顿,又道:“而且不是我夸口,如果当年换上是我的湖广军区的部来追击义父,足可灭义父多次,而且在七年以前,中华军就曾追击我们,从湖北一直追到湖南,逼得义父逃入深山,如果不是明朝调令,那一次我们恐怕就很难逃脱了,你们不会不承认吧!”
听了李定国的话之后,孙可望等三人再次无言以对,因为正是泄底怕老乡,对别人孙可望还可以吹一吹牛,但面对知根知底的李定国,就没有办法再胡编乱造了。
见孙可望等三人都无话可说了,李定国才又道:“大哥、老三、老四,刚才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告诉你们,与靖北王为敌、与中华军为敌,只有死路一道,绝无他路可走,而靖北王宅心仁厚,心系天下,不忍云南百姓受刀兵之苦,离散家园,而且大西军也是中华一脉,并非是建满异族,因此也许下这样的条件,希望能够招降大西军,和平解决云南,而大哥、老三、老四,也在云南经营数年,恐怕也不想自已治下之地,生灵涂炭、百姓流离,何况靖北王仍是一代雄主,你们投奔在他的帐下,也不为屈没,日后还可以建功立业,成为开国功臣、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还请大哥、老三、老四三思,不可自误!”
等李定国说完之后,刘文秀立刻开口道:“从我来说,同意二哥所说,投降靖北王,才有出路。”其实在第一次和李定国相见的时候,刘文秀就己经被李定国说服,只不过碍着孙可望的面子,才没有立刻表态,但刚才李定国那一番话,几乎把大西军所有的路都给堵死了,只在投降一条路可走,而且现在只有兄弟四人在一起聚议,因此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忌讳,立刻就表示同意投降。
刘文秀一表态,艾能奇也马上附合,道:“我和三哥的想法一样,投降吧!”
刘文秀和艾能奇都同意投降,三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孙可望的身上,不过孙可望却始终不开口,又过了好一会儿,李定国也又道:“大哥、老三、老四,这样的条件,在中华军进攻四川以前,也向吴三桂提过,但当时吴三桂不心存侥幸,没有接受,后来中华军攻入四川,大败川军,攻取了重庆,吴三桂才慌了神,才表示愿意接受这些条件投降,但这时己经晚了,靖北王回复,只能以无条件投降,因此请你们不要心存侥幸,现在答应还来得及,一但战端一开,可就悔之晚矣,而我也无能为力了!”
孙可望的眼角跳动了一下,他当然知道,李定国这实际就是在下最后通谍了,缓缓道:“老二,如果我们执意不降,一定要和中华军决一死战,你当如何取舍!”
李定国沉默了一会,才道:“各为其主,靖北王待我有天高地厚之恩,我亦不能负之,因此如果我与各位兄弟在战场相见,决不会手下留情,如果几位兄弟不幸亡故,那么日后我定会将各位兄弟的灵位奉供在李氏宗祠,日夜奉敬香火,以表兄弟之义!”
刘文秀和艾能奇听了,也都有些动容,孙可望却哈哈大笑起来,道:“好,自古忠义难两全,老二,如果你刚才回答,为全兄弟之义,和我们同生共死,我到要瞧不起你了,这才是忠义分明的好汉子,大哥有你这样的兄弟,也高兴得很。”顿了一顿,又道:“为了我们兄弟义气,不致骨肉相残,我也答应了!”
听了这句话,三人也都松了一口气,如果孙可望执意不降的话,也确实很难办,毕竟刘文秀和艾能奇不可能把孙可望一个人丢下,两人投降到中华军那边去,因此孙可望同意投降,当然是皆大欢喜。
于是孙可望立刻下令,安排宴席,招待李定国,因为投降的事情都已经谈好了,因此众人也都畅开胸怀,各自述说各自的经历,其实双方的经历,在李定国和刘文秀相见时就己经说了,而这时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三人主要是询问中华军、以及南京政府,包括商毅的事情。
其中又以孙可望问得最为详细,首先问了商毅的经历和为人如何,中华军的几个军区各是什么情况,各军区的主将是什么人,脾气秉性,还有在南京当政的是那些人,又是什么性格,大西军投降之后,又应该怎样上下打点,才好从中运动,把几个人分配到一个理想的地方,当然最好是李定国的湖广军区里。
当然这也很好理解,毕竟是要投降了,首先了解一下南京的这些事务,也并不为过,李定国当然是有问必答,无所不说,而且还说得十分详细,但当孙可望提到“怎样上下打点,从中运动”的时候,李定国道:“大哥,南京政府和明朝不一样,别说在中华军里不兴这个,就是在南京官场,也用不着上下打点,而且中华军的各种制度都非常详细,靖北王执法极为严格,就算是有人收了你们的进供,也不敢有所偏坦,没有收钱,也不会故意刁难!”
孙可望笑道:“不会把,天下乌鸦一般黑,那有当官不爱钱的道理,别看送个金麻雀不要,送个金牛看他们收不收,当年义父有好几次脱险,都是靠使钱运动的结果,在崇祯十三年受明朝的招安,花的银子就像流水一样,连京城里上上下下都被喂饱了,商毅又会好到那里去!”
李定国也笑道:“这些事情,等大哥投降之后,自己去试吧,不是说收钱的绝对没有,但能够得到照顾绝对不多,不过你们这几年攒了一些身家也不容易,还是自己留着,别花得冤枉,到时候有人收钱不给办事,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们!”
顿了一顿,李定国又道:“不过有一点我要说前面,当年义父受明朝的招安,本来只是权宜之计,只不过是等待时机,再度反叛,但这一次如果几位兄弟且不可有这种想法,否则是自取灭亡!”
孙可望干笑了两声,道:“那是自然!”
其实就在收到了刘文秀的回报之后,孙可望就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打不过中华军,不访就假装投降,暂时保存实力,慢慢扩充自己的力量,等待机会,再打出一片天地来,不过听了李定国的话之后,孙可望心里也是半信半疑,南京政府真会是向李定国说的那样吗,用钱不好使,孙可望也在混了二十多年的人,还没有见过不能用钱解决的事情,不过这种李定国也不会乱说,还是等投降之后再说吧。
就这样双方谈定了受降的一些细节事务,李定国这才启程返回大营,罗远斌等人闻迅之后,也十分高兴,虽然说大西军不是中华军的对手,但云南地方广阔,想要完全平定,也还要花费一番功夫,而军队的伤亡,也难免会有一些,因此能够不用战争就解决了云南,也是一件好事。
第二天,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三人来到中华军的大营请降,而罗远斌也将他们安慰了一番,然后商谈俱体的事务,毕竟是一个省的受降,还是有许多细节事务虽要商谈后。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正式受降的地点定在昆明,由孙可望和刘文秀返回昆明去作投降移交的准备,留下艾能奇在普安州,付责陪同中华军进入云南,罗远斌留下十二军驻守贵州,自己和李定国带领第二、十六军进入云南受降,同时也向南京发回了捷报,云南和平收复。
第196章 南方的最后一战(一)
等罗远斌发出的消息传到南京的时候,南京政府刚刚正式宣布了商毅将要称帝的消息,举行大典的时间就定在十月十八日,离现在大约还有两个多月,因此大西军向中华军投降、将云南全境都移交给中华军的消息,也正好为宣布商毅称帝的消息送上了一份贺礼。
不过大西军的归降,和云南的和平收复,也确时居有很重大的意义,这就意味着中国西南二省贵州、云南都己经正式纳入了南京政府的版图内。
这个时代的贵州、云南二省的地域和后世相比,在大体上差不多,只是一些细节地方略有一些不同,总面积大约有六十万平方公里左右,在万历年间,统计户籍人口是:贵州省四万三千四百五十户,二十九万九百七十二口,云南省一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户,一百四十七万六千六百九十二口。
不过这些数字的准确性并不高,因为这时云贵二省两省都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明朝在这两个省设立了相当多的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地方行政机构,相当于少数民族自治区一样,因此人口户籍的统计,有相当大的漏洞,否则以云南者一百四十多万的人口基数,根本供应不起十万以上的军队。
但不管怎么说,收复了云贵两省,也使南京政府的版图再度扩大,整个西南地区,也是整个南方地区,只剩下一个四川了。
商毅首先下令内阁,立刻着手向云贵两省派遣官员,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并且着重强调,云贵两省的少数民族众多,因此派出二省的地方官员们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与民族关系,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传统,不得歧视,更不许侍强凌弱。
其实汉族总体来说,是一个包容很强的民族,对于大部份的少数民族,都能够接纳并且与之很好的相处,许多少数民族己经完全和汉族溶合了。
而且中国的各朝各代也都比较重视处理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因此到于这个时候,绝大部份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总体来说还是十分友好,和平相处,当然也会出现明朝的地方官员和少数民族中的头人、酋长相互勾接,欺圧少数民族平民的事情,另外也有一少部份少数民族的野心者、顽固份子或极端民族主义者借这些事情搬弄事非,挑拔少数民族与汉族不和,甚致聚众反叛,自立为王等等。
因此商毅也制定了三条处理民族关条的原则:努力的团结少数民族中的亲汉份子,尽可能的争取少数民族中的中间派;但对少数顽固份子,决不能手软,坚决消灭,以儆效尤,同时江西军区暂时也就驻扎在云贵两省,帮助地方官员尽快稳定两省的局面,恢复社会秩序和农业生产。
而这时在四川地区,前线的指挥官段鹏和李牟联名将南京政府的决议,派人转交给了吴三桂,对于吴三桂提出投降的条件,南京政府的答复是:吴三桂必须接受无条件投降,南京政府除了可以保证吴三桂的生命安全之外,其他一切的条件都不能答应,只能等吴三桂投降之后,听候南京政府的处理,并令吴三桂限期答复。
接到了这一份决议,吴三桂又悔又恨,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利令智昏,拒绝了南京政府提出的优厚条件,弄得现在走投无路,只能坐以待毙;而又恨商毅太不讲道理了,完全是逞强压弱,仗着中华军的兵势强大,连一条退路都不给自已留,硬是逼自已无条件投降,将生死全部都拱手交给他人,这也太欺负人了吧。
不过吴三桂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对南京政府的怨恨是没有道理的,毕竟是自己拒绝在先,而南京政府这一次显然是准备要拿自己开刀,警告现存的其他势力,南京政府不会给任何人第二次机会,如果再拒绝南京政府开出的条件,先要想一想是否有能力承担拒绝的后果。
但吴三桂也陷入了十分为难的境地中,打肯定是打不过中华军的,但如果无条件投降,自己将全无反抗之力,几个狱吏就可以要了自己的命,虽然说南京政府也保证吴三桂的生命安全,但吴三桂并不敢相信这种保证,而且就算保住了自己这一条命,在商毅建立的新朝中成为一介平民,两手空空,就这么庸庸碌碌的渡过这一生,吴三桂也有些不甘心。
因此吴三桂足足想了一夜,最后连头发都己经花白了,终于下定决心,如果要自己平平凡凡的过这一生,到不如轰轰烈烈的大战一场,宁死不降。
于是吴三桂立刻招集夏国相、马宝等一干自已的心腹大将,首先将南京政府的决议交给他们观看,然后向他们表明,这样投降了南京政府,自己决不甘心,因此决定死守成都,和中华军决一死战,如果运气好,中华军对成都久攻难下,或许还能以一定的条件投降;不过这种结果的可能性不大,而更大的可能是,中华军攻破成都,自己与城共存亡,不过吴三桂对众将则表示去留尊便,并不强求。
这几员将领都是在吴三桂驻守山海关的时候,就己经追随吴三桂的关宁军旧部,因为关宁军本来就是一支依靠同乡亲属关纟建立起来的军队,因此这些将领大多都可吴三桂有一点沾亲带故,现在见吴三桂一付穷途末路的样子,心中多少也都有些不忍,另外也觉得南京政府的决议实在太过份了,另外对吴三桂是如此,那么对川军的众将当然也好不到那里去,于是又都生出了同仇敌忾之气,既然中华军仗着自己的兵势强大压人,那么自己也不甘这么束手就擒,就和中华军拼一场,大不了就是一死呗。
因此众将也都表示,愿意随吴三桂一起,和中华军决一死战,就算不敌中华军,也要轰轰烈烈的战死,绝不窝窝囊囊的投降。
吴三桂听了之后,心里也稍稍有了一些安慰,因此也不觉精神一振,马上开始布置起来。
甴于前一阶段川军主动放弃了重庆府、夔州府周边的地区,现在吴三桂还拥有以成都府为核心,周边的潼川州、嘉定州、眉州、邛州、雅州、黎州安抚司等地,人马约有近十万,其中当初随吴三桂一起降清的旧部关宁军约还有六千余人。
吴三桂当然也知道,以川军现在的兵力,根本无可以与中华军相抗衡,如果是对上别的军队,获许还可以采取据城而守,以险为障的方法,死守各地险要关口城隘,层层抵抗,但这一招对中华军并不好使,因为中华军的火器实在太过厉害,已经打破了这个时代的战术规则,死守城池是死路一条。
因此吴三桂采用的战术是,对其他关隘路口一率放弃,集中自己的大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