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最风流-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上次知道荀贞要诛灭邺赵后,刘备想了很久都没想通,他实在是不懂荀贞。

要说荀贞不怕死,刘备相信,可要说荀贞宁肯舍弃前途、也要干此大事,刘备却是不相信的,因为依荀贞的一向表现而来,荀贞分明是个有远志之人,简雍私下评价荀贞,说他“有英雄器”。试想,一个“有英雄器”的人怎么可能会在正当盛年之时,贸贸然地断送自家前途?

可不相信归不相信,看荀贞的架势,却又明明不是假的。

刘备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不过经过这么些时候的思考,他却肯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如荀贞这样有“英雄器”的人肯定是不会做自寻死路的事,荀贞肯定是会给他自己留条后路的。

也就是说,即使跟着荀贞干了这件事,刘备觉得也可能不会获罪身死,甚至说,也许还能有再出头的一天。

弃荀贞而去,则名声全废,不复再有立身之本;跟着荀贞做此大事,可能不但不会死,而且还会再有出头的一天。想来想去,刘备也只有选择跟从荀贞了。当然了,对荀贞到底有无后路,刘备也不确定,他这是在赌,却也不能不赌,谁叫他现在身上荀贞的烙印太重了?

对刘备的这点小心思,荀贞虽然不能尽知,却也能猜出一二。

关羽、张飞听了刘备的话,关羽面现同意之色,张飞略微显得迟疑了下,但很快就和关羽一样,也面现了同意之色。唯独简雍,面色陡变,虽然很快就恢复了过来,却被荀贞看到了。简雍目视刘备,很想把他拉走,叫他改变主意,可奈何刘备压根就没看他。

荀贞一目过去,刘备、关羽、张飞、简雍诸人的神情俱落入眼中,他慨然说道:“君昌所言甚是,卿等皆义士也,我本不该提相送之话!好,我便与卿等同心齐力,共灭邺赵!”

刘备等人齐声应道:“同心齐力、共灭邺赵!”

诛灭邺赵就在眼前了,刘备、简雍、张飞三人不必再回本县,荀贞安排他们在后宅住下,关羽在军中虽挂有军职,但当此非常之时,却也可事急从权,不必再归营中,亦在后宅住下。

这天晚上,简雍来找刘备,唉声叹气,埋怨刘备,说道:“玄德,君侯待你我虽厚,但今日他欲诛赵,这可是要掉脑袋的!赵常侍权倾一时,又岂是能得罪的?何况君侯这次还不是小小地得罪他,而是要灭他一族!玄德,你怎么就昏了头,主动愿从君侯做此要命的祸事?”

关羽、张飞也在刘备室内,听了简雍这话,他俩都是大不乐意,只是因刘备素来和简雍亲密,而且他俩与简雍也是相识多年的熟友,所以两人强忍着没斥责简雍,只是哼了声,别过脸去。

要说起来,也是可笑,本来简雍和荀贞常有来往,交情不错,简雍一直对荀贞赞不绝口,而关羽和荀贞则来往不多,关羽一直对荀贞有偏见,现如今却反了过来,简雍不愿跟着荀贞诛邺赵,关羽却愿意,这也是他两人性格的不同之处,简雍知趋利避害,而关羽却只重道义,——只有当面对生死之时,才能显出人之本性。

听了简雍的质问,刘备心中苦笑,却没办法把心里想的东西说出来,只能淡淡地回了一句:“赵常侍,天下巨宦,久害朝堂,今君侯欲灭其族,此忠义事也!备岂能临之而逃?”

简雍听了,没话可说。

送走了审配、邯郸荣,留下了赵云、刘备、关羽、张飞。

荀贞又召来许仲、辛瑷、江禽、宣康、陈到诸人,令许仲、辛瑷、陈到、宣康、许季等等先带两千余步骑义从归乡,只留下了江禽带着二百步骑义从留在营中,以待诛邺赵时用。

许仲、辛瑷、江禽、陈到等人皆是荀贞的老部下了,和他们不用多说。

许仲起初不愿先走,在荀贞告诉他“待诛邺赵事毕,我将远迹江湖,我之颍阴宗族就全托付给卿与玉郎了”之后,许仲才接下了荀贞的命令,不依不舍地与辛瑷等人带着义从返乡。

两千余步骑义从离开邺县,归去颍川,声势很大,为不引起魏郡士、民生疑,说出去的理由是“魏地贼乱已平,义从多思乡,故遣而归”。

和许仲等一起归乡的还有戏志才。

戏志才是荀贞带出来的,从皇甫嵩讨黄巾时也好,荀贞为赵国中尉时候也好,他都是荀贞的谋主,当之无愧的“荀党”主力,他虽然远在赵国,明面上是不可能参与到诛灭邺赵一事中去的,可谁知道赵忠在怨怒之下会不会拿他出气?所以还是跟着许仲等一同归乡的好。

荀贞觉得挺对不住戏志才的。

这么多年了,就不说之前在颍川时的交情,只说起了黄巾之后,戏志才先是跟着荀贞从讨黄巾,继而又跟着荀贞平定赵国贼乱,之后又跟着荀贞击退黑山军,在这期间,戏志才出谋划策,任劳任怨,功劳大焉,又之后荀贞初到魏郡时,戏志才又为荀贞立足魏郡做了很多事,要非戏志才,荀贞也不好从赵国借来粮食、借来农具,可现在却要因为自己之故而让他不得不挂印“以疾辞”,——要知,中尉丞已是“位比下大夫”了,荀贞很过意不去。

不过,戏志才倒是无有怨言。

和刘备不同,刘备虽尚年轻,却已有了“政治家”的底子,言必称仁义而实“狡诈”,外如君子而内实小人,戏志才则不同,戏志才虽不修小节,看起来不是个仁义君子,可其实却是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人,换句话说,刘备如是个枭雄,那么戏志才则是一个忠士,因而,他对挂印归乡一事却是没有半个不舍。

既然劝不动荀贞,荀贞非要诛灭邺赵,而且荀贞说得也对,事成之后他要远迹江湖,怕是无暇照顾戏志才等人,那么戏志才也就先离去归乡吧。

此外,魏光、程嘉等的家人也跟着许仲、戏志才等一起去了颍阴。

魏光是荀贞此次诛灭邺赵的关键,如无魏光这等熟悉邺赵族情的人在,邺赵的种种罪证也不会收集得这么顺利、快速,因此,魏光的家人是一定要先隐藏好,以免被赵忠泄恨。程嘉不用说了,他在赵、魏的名气不小,又是这次诛灭邺赵的主要操办者,他的家人也得保护好。

林林总总,等各项需要提前办好的事务办好之后,诸事皆备,这天一早,荀贞亲自提笔,写了捕赵的檄文。

荀攸、程嘉、刘备等人在侧,刘备自告奋勇,愿为荀贞传此檄文出去。

荀贞没有用他,而是叫荀攸拿了檄文出去。

第八十八章 风卷雷动诛邺赵(四)

檄文一出,郡府震动。

郡府诸曹所在之各院中,吏员们或惊或喜,或震或骇。

每一个吏员都无心于手上的公务了,有的聚集在一起议论荀贞此檄,有平时和邺赵走得较近的彷徨失措,一时间郡府中哗然大乱。

有不少郡吏蜂拥云集到功曹院,来找王淙。

功曹是郡县长吏门下五吏中地位最高者,也是郡县掾吏中权力最大的一个,换而言之,对郡吏们来说,王淙就是他们的主心骨,所以在这个时候来找王淙实在是最正常不过了。

王淙身为功曹院之主,在院中自然是有独立的房间用来办公的,房间虽然不小,却也容不下数十个人,来找他的这二十多个郡吏推举出了四五个“德高望重”的,来入室中。

其中一人与王淙私交极佳,来到室中后,这人抬眼一看,却见王淙正襟危坐在案后,正在不慌不忙地收拾案上的文牍,不觉又急又气,说道:“王公!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稳如泰山!”

王淙瞧了他一眼,又瞧了瞧跟着这人一块儿来到室中的其余几人,复又向室外的院子里看了看,却对拥挤在院中的诸多郡吏视如不见,对这些郡吏发出的喧哗之音也仿佛听若未闻,一边继续收拾文牍,一边不紧不慢地说道:“何事如此惊惶?”

荀攸亲自公布荀贞捕灭邺赵的檄文,郡府里的吏员皆已知晓,与王淙私交极佳的这人绝不相信王淙作为郡功曹却竟会不知此事,他气急地说道:“王公,都这个时候了!你就别装糊涂了!我就不相信你不知道府君下了捕邺赵的檄文!”他伸手向院中指了指,“你院中的曹吏都已经知道了,你看看,乱成甚么样子了?……你会不知道?”

聚集在功曹院庭上喧闹的不止有外来的郡吏,也有功曹院本院的曹吏。

“噢!你说的是这件事啊。”

“王公,这不是小事!府君犯了糊涂,你身为功曹,应该立刻去劝谏府君!”

“劝谏什么?”

“邺赵乃赵常侍之族,府君这么不知轻重地蛮干,必会引怒赵常侍,……赵常侍一旦发怒?王公,非但府君首级难保,你我恐怕也会难逃其罪啊!”

这个人真是气急了,口不择言,居然半点不加掩饰地说荀贞糊涂,又说荀贞不知轻重。

王淙依然不紧不慢,只是又抬眼看了看这人。

“王公?王公!”这人三步并作两步,奔到王淙的案前,试图制止他继续收拾文牍。

王淙把他的手拨开,说道:“你说府君糊涂,你说府君蛮干,我且问你,你可见尚主簿、栾掾、霍掾何在?”

“尚主簿……。”

这人细细回想,尚正、栾固、霍衡三人皆不在震骇惊乱的郡吏之中,却是没有见到他们的影踪。

“你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吧?”

“不知道,在哪里?”

“我虽也不知,但却能猜得出来。”

“王公!你就别绕来绕去了,直接说吧,他们现在何处?”

“必是与府君在一起。”

“啊?”

王淙笑道:“你还觉得府君糊涂,府君是在不知轻重地蛮干么?”

尚正是主簿,倒也罢了。

关键在栾固、霍衡,这两人一个是郡贼曹掾,一个是郡决曹掾,前者主捕贼事,后者主判法事,皆是郡府的强力机构,放到现今荀贞欲捕灭邺赵这件事上来说,这两个机构恰恰是主力。

联想到荀贞是在很早之前就擢用了栾固、霍衡,而现在栾、霍又不知行踪,极可能是与荀贞在一起的,那么就说明荀贞捕灭邺赵绝不是一时兴起的,刚好相反,却是谋定而动的。

室内的几个郡吏面面相觑。

王淙收拾好了案上的文牍,将之整整齐齐地摆放成数堆,按着案几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腿脚,摘下悬挂在腰带上的印囊,又将这印囊也放到了案上,拍了拍呆若木鸡站在他面前的这人肩膀,笑道:“刘君,不要在我这儿傻站着了,你我这就辞别吧。”

“辞别?”

王淙叹了口气,说道:“诚如你所言,邺赵不可捕,然吾为郡府功曹,府君又不可违,两难之下,唯有弃职去也。”

王淙弃职而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荀贞这里,弃职而去的不止王淙一人,还有很多郡吏跟着他一块儿弃职离去了,包括与王淙私交甚佳的那人。

从荀攸宣读荀贞檄令起,到荀贞亲自向栾固、霍衡以及江禽、刘备、程嘉、魏光等部署好捕拿邺赵的行动,短短小半个时辰,郡府里已几乎少了一半的人。

邺县赵家之势大由此可见一斑,荀贞布置了这么久,郡府里的吏员可以说大多是他亲手提拔、任用的,可最终肯跟着他干的还是没有几个人。

不过有栾固、霍衡两人在就够了,——虽然说郡贼曹、郡决曹因为是要直接面对捕拿邺赵一事的行动机构,所以这两个曹里弃职而去的郡吏是最多的,但只要栾固、霍衡这两个曹掾在,那么这次行动在程序上就是没有问题的,是公事。

所以,在听说郡府里至少有将近一半的郡吏弃职而去之后,荀贞没有动怒,也没有什么惊讶,甚至没有对此说一句话,而只是笑了一笑,便又将注意力全部放到了捕拿邺赵这件事上。

“栾卿,我刚才说的,你可记住了?”

“记住了。”

“好,赵然,我亲自去抓,县城里的邺赵子弟就全靠你与君昌了!……君昌,把名单给栾卿。”

程嘉捧着一卷竹简,交给栾固。

“此名单上所有的人,必须都要拿住,一个也不能少!”

栾固肃然应令。

“霍卿,你曹里弃职而去的吏员不少,你的人手够不够用?如果不够,我可从义从中征调。”

因在先秦时期颍川便是法家的一个重要活动地域,所以颍川的士风一直是儒、法并重,荀贞帐中的颍川士人们,如荀攸、戏志才、荀成、辛瑷、宣康、许季等人在求学时皆学过律法、通晓汉律,虽然说现在戏志才、荀成、辛瑷、宣康、许季等人都回了颍阴,但又因为夏侯兰之故,如今留下来的那二百义从中却也是颇有学过律法之人的,从中抽调几个不成问题。

——夏侯兰也跟着许仲、荀成等人去了颍川。

按照荀贞的部署,他亲自带着魏光等负责捕拿赵然,栾固、程嘉负责捕拿城中的邺赵子弟,而霍衡则不必出去捕人,他的任务是与荀攸一起留守郡府,同时用最快的速度审判邺赵子弟,所以最快的速度,也就是只要有邺赵子弟被荀贞、栾固捕送入郡府,霍衡便要立即进行审讯。

名单上的邺赵子弟足足有上百人,可以预料,霍衡要面对的工作量必然会很大。

不过,霍衡却有自信,指了指脚边的几个箱子,答道:“有这些真凭实据,决曹里的曹吏便是只留下四五人,亦足以审判邺赵子弟了!”

箱子里装的都是程嘉、荀攸、魏光等先期搜集来的邺赵子弟的不法事,有这些证据在,再加上决曹里的拷掠手段,霍衡有底气自信。

“好!……伯禽,义从何在?”

江禽披甲按剑,答道:“依君侯命令,半数在城门外相待君侯,半数在郡府门外相待栾掾。”

“栾卿,你我这便去吧?”

“诺!”

荀贞没有披甲,依旧一身黑衣,因为今天是大行动,所以他没有像平时那样随意地裹头帻,而是戴上了一个高冠,他立起身来,整了整腰带上插着的利剑,笑吟吟地携手栾固步出堂外。

第八十九章 风卷雷动诛邺赵(五)

为了免得有人走漏风声,给邺县赵家垂死反扑的机会,荀贞在命荀攸公布檄文之前,已先令义从把守郡府大门,禁止人出入。

这会儿檄文已经公布,具体的捕拿办法也已经定下,郡府的大门可以打开了。

荀贞在栾固等人的前呼后拥下,行至府门内。

府门内已经聚集了很多郡吏,本来乱糟糟的,见荀贞等人来到,诸般郡吏俱皆退让、下拜,没人再敢开口说话,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荀贞打量了这干郡吏一眼,瞧见郡功曹王淙、劝农掾康规等人俱在其中。

荀贞在魏郡这几年,王淙虽名为功曹,实际上并不得重用。

康规则是得到荀贞重用的。康规娴于农事,这几年魏郡的农业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固有荀贞之大功,康规也是功不可没,较之数年前初见康规,如今的康规大约因为常年下县、下乡之故,整个人都黑瘦了很多,康规此人虽然不满赵家作风,亦从不阿附赵家,但胆子不大,所以闻得荀贞欲捕灭邺赵,他再三犹豫之后,还是和王淙等人一起挂印自辞了。

捕灭了邺赵后,荀贞就要逃亡江湖了,他本来是没有什么心思再和这些郡吏多话的,但瞧见了王淙,主要是康规之后,却顿住了脚步。

不管怎么说,康规这几年鞍前马后的,功劳不小,今见他因受自家牵累而挂印自辞,荀贞总得和他说些什么。

“王卿、康卿,你两人也要走么?”

王淙、康规出了人群,伏拜在荀贞脚前。

王淙说道:“淙老矣!早该自辞。”

康规似因在此时离辞荀贞而感到惭愧不安,他涨红了脸,嗫嚅再三,最终把头伏在地上,说道:“规,常人也,无明公之慷慨豪壮,复受家室之累,今日之辞,实非本愿而惶恐不得已。”

王淙的回答一如他过往的作风,依然是十分圆滑,而康规说得算是实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