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最风流-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堂中案几狼藉,血污满地,地上横七竖八地倒卧了十几人,泰半已然身死,余下的也皆负重创。他大吃一惊,实未料到,那几个自名关羽、张飞、赵云的甲士竟有如此的武勇,不过数刻钟就全歼了前院的卫士,并把堂上诸人杀了个尸横遍地。
他立在门后,手足冰凉,转身又想往后院逃去,却为时已晚,已被一个正给堂上未死之人补刀的甲士发现。
第十五章 燕赵意气多豪侠(上)
三月的天光亮得已经很早了,到了卯时不久,东方就渐显鱼肚白,夜色渐褪。
凌晨的春风从南来,吹拂过广袤的原野,从远近的树梢上卷带着春叶的清新扑入辛瑷的怀中。
从昨天入夜出营到现在,辛瑷带着四百骑兵马不停蹄地赶了近百里地,其间只短暂地休息过一次,按说他应该很累才对,可眼见着内黄在望,他却毫无疲惫之感,只觉晨风入怀,说不出的惬意清爽,他扭头向身后看了眼,——在他身后是纵马奔驰的四百铁骑。
这四百骑兵是荀贞两年多来的心血,骑士人人精擅骑射,坐骑个个均是良驹,在招展的红旗映衬下,人马精神,奔腾如湍流向前,晨光中,给人以朝气蓬勃之感。
他们紧紧跟随在辛瑷的马后,沿着大道向内黄前进。
经过之处,惊起了一树树的宿鸟,留下了翻卷的尘土。
“苏则!”
苏则应声策马,奔至辛瑷骑侧,大声应道:“在!”
辛瑷马鞭前指:“看见了么?”
他马鞭指处就是内黄,蒙蒙的天光下,可以看到内黄高大的城墙耸立在道路的远方。
“看见了!”
“带上一什骑,先去探探路。”
苏则大声应诺,也不停马,扭身向后打了个唿哨,做了个手势,随即便跃过辛瑷,驰向内黄,十个骑兵从行军的阵列中奔出,紧紧地跟上了他。
经过辛瑷的时候,这十个骑兵相继在马上行了个军礼,辛瑷点了点头,表示回礼。
辛瑷虽然不是天生悍勇力沉之人,他现在也还穿不上重甲,身上披挂的依然只是皮甲,可却凭着他的每遇战必身先士卒以及随意天真的自然本性早就赢得了部曲骑士的尊敬。
“高甲!”
高甲在阵列中高声应道:“在!”
“带上五十骑,绕去东城门,为我侧翼。”
高甲应道:“诺!”挟戟策马,引五十骑兵脱离了主力,转向东边奔去。
“高丙!”
高丙在阵列的右翼,高声应道:“在!”
“瞧见那片土丘和树林了么?”
“看见了。”
“带二十骑去那里,下马休整,等我回来。”
“诺!”
高丙一手策马,一手按着马鞍边的强弩,带了二十骑自下了大道,去田野中那片山丘、树林处埋伏。
辛瑷把他留在这里却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程嘉、陈午事败,于毒、李琼有备,内黄现有五千步骑,只凭他这长途奔驰了一夜的四百骑兵是万万抵不住的,所以得留个后手,以防战不利。事实上,高甲带去东城门的那五十骑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辛瑷现在要去的是内黄的北城门,如果于毒、李琼有备,那么当他率部到达北城门外后,于毒、李琼就很有可能会分兵从东、西二城门出,以两面包抄他,有了高甲在东城门,至少可以削弱于毒、李琼一半的力量。
辛瑷跟着荀贞打了两年多的仗,算是久经沙场,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见识过种种的大场面,而今也是一个很有经验的骑将了,要不然荀贞也不会放心派他来接应程嘉、陈午等人。
现今荀贞的骑兵部队里,辛瑷是首将,在他之下有四个偏裨,分别是苏则、苏正、高甲、高丙,俱是荀贞最信任的西乡旧人,而今苏则、高甲、高丙各有任务离去,苏正策马追上辛瑷,落后了一个马头,与他并行道上,远望着内黄县城,带点担忧带点跃跃欲试地说道:“玉郎,你说程嘉、陈午他们成功了没有?”
辛瑷懒得猜测,没答理他,自顾自从马鞍上解下面具,腾出手带到脸上,迎风眺望,内黄县城越来越近。
苏正说道:“万一要是没成功?……程嘉、陈午、李骧也就罢了,关羽、张飞可是与刘功曹情同兄弟,是府君非常看重的人,赵云更是深得府君喜爱,也不知他们会不会陷入贼中?”
苏正也很喜欢赵云。赵云人年少,身量雄壮,沉稳重义,文武兼备,有着许多的优点而却非常谦虚自退,因此尽管跟着荀贞的日子尚不长,在荀贞的义从里却已经交到了好些朋友。
辛瑷对赵云的印象亦很好,回答了苏正一句,说道:“你既知府君喜爱子龙,那么府君又怎会让他身陷险境?”
“说的也是,……玉郎你看,内黄县里是不是起火了?”
随着离内黄越来越近,不但内黄县城的城墙越来越能看得清楚,而且也可以看到内黄县内黑烟腾腾,像是起了火。
辛瑷骑行马上,极目远眺,没有在内黄的城头上看到守兵,侧耳倾听,从南边内黄方向吹来的风中隐约带来了喧哗纷闹之音。
他提矛在手,说道:“传令下去,命各屯备战!”
辛瑷的脸上遮掩着面具,看不到表情,但苏正却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了喜意,忙大声应诺,兜马回转,奔回阵中,向奔驰中的各屯传达他的军令。
此时距内黄县城已不足五里,四五里地转瞬即到。
在抵达内黄北城门前,提前来探路的苏正迎奔了上来,未至近前便高声叫道:“刘、赵诸君大获全胜,严猛生擒住了于毒!”
“严猛?”
“便是赵云的那个同乡。”
“噢!”辛瑷向苏正马后看去,只见到了苏正带来的那十个骑士,未见刘邓、赵云等人,问道,“……阿邓、子龙呢?”
“他们在西城门,正往这边来。”
李琼的住宅在县西,刘邓、赵云等人擒获住了于毒之后便从西边出了城。辛瑷来的正是时候,他们才刚出城门不久。
辛瑷当即下令:“苏正!带上五十骑去接他们。”
苏正应诺,带五十骑奔去西城门。
辛瑷举手示意余下近三百骑停下来,自也勒马停下,顾望前后左右,疑惑地说道:“我闻内黄现有五千贼兵屯驻,城上、县外却怎不见一人?”
“我适才问了阿邓,他说这是程嘉的功劳。”
“噢?”
“昨天动手前,程嘉先令人在县内外的贼营中散布谣言,使贼兵军心不稳,待昨晚事起,县中各处起火,杀声四作,于毒、李琼被困宅中,军令不能外发,县外兵营里的贼兵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惶恐不安,乃起火拼,一些死在了乱中,一些散逃掉了,如今只有县内兵营里还有千许人马。”
县外兵营里驻扎的既有李琼的部属,又有于毒带来的二千人,他们之所以起了火拼,却正是因为程嘉先前所散播之谣言中说:“李琼要杀于毒”。
跟着于毒来内黄的二千步骑虽然都知道于毒这次来内黄是为了案验李琼有无通敌事,但在起初听到这个谣言时还只是半信半疑,因为于毒没有治李琼的罪,由此看来,李琼似乎是没有通敌的,可等夜半城中火起、杀声大作,他们却不得不相信了,遂在几个小帅的带领下和李琼的部属起了火并,自相残杀了一番后,又有人忽然想起还有个谣言说:“荀贞亲带精锐奔袭魏县去了”,他们的家眷都在魏县,为了家眷,却是连于毒也顾不上了,登时便有不少人散逃出营,回魏县去了。
于毒麾下万余贼兵,看似人数不少,可一来多是贼寇,二者不乏被裹挟之人,可以说是几无军纪可言的,这种军队,打胜仗时还可以,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如鸟兽散,县外营中三千余步骑,就这么不到一夜的功夫,连一个人影也没有了。
当然话说回来,这也是于毒运气不好,如果在发生营变的时候他在营中,也许还是有可能把这场营变镇压下去的,只可惜他没营中,不过话再说回来,他如果当时在营中,也不会出现这场乱事了。
程嘉这个人有优点,如胆气勇、有侠气、守信诺、多智谋,但也有缺点,大约因为身短貌丑、存有自卑之故,他喜好大言,贪图美色财货,并经常公然地拍荀贞的马屁,辛瑷对他没甚好感,但等听完苏正说罢县外贼乱的缘故,却也不得不说一句:“不意冻梨裳亦能出奇计。”
——程嘉个矮,肤上有斑,“程君昌,冻梨裳”是赵郡人给他编的歌谣,乃是嘲笑的意思。
说话间,苏则带着刘邓、赵云等回来了。
参与今夜之事的共有近二百勇士,此时随着苏则过来的只剩下了不到百人。
辛瑷摘下面具,从马上跳下,快步迎上。
只见有一少年甲士跟在赵云身后,他手里牵了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绑着一人。这人发髻凌乱,衣衫不整,满身酒味,垂头丧气,却正是于毒。
辛瑷瞧了他眼,没怎么在意,很快收回目光,转到刘邓、赵云、陈午、关羽、张飞、李骧诸人身上。刘邓诸人小半都挂了彩,所幸无一折损。辛瑷笑道:“早知君等这么容易得手,我也不必夜驰九十里,餐风吃土地赶来接应君等了。”
一夜搏杀,于贼巢中擒得贼首,回顾昨夜经历,刘邓等人痛快大笑。
辛瑷说道:“县外的贼营虽然空了,但县内还有千余贼兵,诸君搏杀一夜辛苦,于毒已被擒获,余下的这点贼兵就交给我等吧!君等且请在此暂歇,容我等入城杀贼,去去就回。”
辛瑷此次的任务本来只是接应程嘉、刘邓等人,但既然听说县外的贼营贼去营中,而今只余下了千许贼兵在县内,那他自然也不介意入城中把这余下的千许贼兵一扫而光,趁势为荀贞夺下内黄县城。
刘邓回头往县内望了眼,说道:“也许用不着辛苦玉郎了。”
“此话怎讲?”
“程君昌孤身一人,已入县内营中,去劝降李琼了。”
“啊?”
程嘉个子矮,辛瑷本以为他或许是在幸存的近百甲士中,因而刚才没有见到他也不觉奇怪,此时听了刘邓之言,方知他却竟是没在队中,而是孤身一人去了县内贼营!
第十六章 燕赵意气多豪侠(下)
“李琼没在李宅?”
“明公有所不知,李琼所居本内黄冠姓之宅,其家中有复壁,于毒从堂上逃走后,李琼见机不利,便也从堂上遁走,躲入了复壁中,因逃过了下吏等之抓获。又等下吏等离开李宅后,他从复壁里出来,归入了县内营中。”
所谓“复壁”即夹壁墙,“两重而中空”。在墙壁中搞一个密室,用来藏物匿人,这是两汉住宅的一个建筑特色,上至宫室,下至富贵民宅,普遍都有。比如前汉初年,赵国相贯高因为刘邦对赵王张敖无礼,遂“壁人柏人,要之置厕”,在刘邦准备驻跸之地的柏人县“宫室”的厕所夹壁里藏匿甲士,欲行刺刘邦,又如曾受党锢十余年、去年被车骑将军张温辟为长史的京兆名士赵岐,昔年为逃避宦官的追捕而在安丘豪族孙嵩家中的复壁里藏了数年之久。
李琼住的这个宅子本是内黄某姓大族的家宅,宅中亦有复壁。
于毒初来乍到,不知复壁之所在,李琼却是知道的,在于毒逃走后,他见势不利,遂也逃出堂外,匿于复壁之中,直等程嘉、陈午等人离去之后方才出来。
程嘉等人人少,当时处在那种死生之地,众人的注意力都在于毒的身上,都想早点把他找到,没太注意李琼,等他们抓住于毒,杀出宅子,退到西城门下之后,听来接应他们的那个姓董的轻侠来报,才知道李琼没死,而且还归入了县内兵营。
程嘉乃当机立断,决定去兵营里劝降李琼。
荀贞饶有兴趣地问道:“我遣卿等去内黄是为擒杀于毒,当其时也,卿等处死生之地,而于毒已然获擒,卿可谓已是大功告成,缘何不走,反又去劝降李琼?难道就不怕命丧贼营?”
程嘉个子虽矮,此时跪坐席上,腰杆却挺得笔直,意态豪迈地说道:“‘擐甲执兵,固即死也’。诚如明公言:‘当其时也,嘉等处死生之地’,而既已身处死生之地,又何谈生死?嘉早将之置于度外,心里想的只有:为明公兵不血刃取下内黄!成则功成,败则身亡,如此而已!”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是《左传·成公二年》里的一句话,春秋鲁成公二年,晋伐齐,战于鞍,晋军的主帅郤克被流矢射中,流血及履,一边击鼓不停,一边对御者解张说:“我受伤了!”解张说:“我早就受伤了!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红了。你是主帅,你的旗鼓是全军的耳目,不能因为受伤就败坏了国君的大事,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最后四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拿起武器本来就是去赴死,只要没死就要奋力而为!
荀贞重重地击了一下案几,为程嘉的这句豪言拍案赞叹,按着佩剑站起身来,环顾堂上诸人,说道:“‘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此八字得行军之本!大丈夫受命于邦国,自当视死如归,以不辱君命。……诸卿,我本愚戇之人,昔年幸得蒙恩,被皇甫公擢为行军司马,既蒙皇甫公不弃,从听命日起,每与贼战,我便常怀自任之心,而无生还之志,终有今日之成。诸卿!大丈夫行事,当如是也。”
这是程嘉、陈午等人回到邺县后的第二天,因为程嘉等人不辱君命,不仅擒获了于毒,而且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内黄,荀贞特地设宴给他们庆功,许仲、江禽、辛瑷、高素、文聘等人均在席中。
听了荀贞此勉励之言,许仲等人起身,行礼应命,说道:“明公训诫,下吏等铭记在心。”
荀贞坐回席上,示意诸人也都落座,继续问程嘉劝降李琼的经过,笑道:“于毒虽被生擒,县内贼兵尚有千许,卿是怎么说服李琼的?”
“嘉入贼营中,见到李琼,问了他一句话。”
“什么话?”
“嘉问他:君今欲生,抑或欲死?”
“他怎么回答的?”
“他初时没有回答,而是令左右把嘉推出,欲斩之。”
“接着呢?”
“嘉放声大笑。”
但凡说客,首先之务是要把对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自己的身上,同时想方设法地挑起对方的好奇或疑惑,然后才能趁机以言语动之,程嘉一见李琼就问他是想死还是想活,接着在被推出帐外问斩时又放声大笑,这两招都是为了这个首要之务。
他现今活蹦乱跳地在荀贞面前,不必说,他这两招必是奏效了。
“接着呢?”
“李琼见嘉大笑,乃命甲士重把嘉带回帐中,问嘉为何发笑。”
“你怎么说的?”
“我说他死在临头尚且不知,实在可笑,故而我放声大笑。”
“于毒虽被生擒,但魏、内黄等县仍在贼兵手中。李琼是于毒的妻弟,手中握有内黄、黎阳、繁阳三县,在贼兵中身居高职,现在没了于毒,说不定正是他趁机在贼兵中再进一步的机会,入主魏县也不是没有可能,为何死在临头?”
“他也是这么问嘉的,嘉对他说:不错,你是于毒的妻弟,可惜你只是于毒的小妻之弟。”
荀贞抚须大笑,调笑似的说道:“卿真知人心,会挑拨离间。”
于毒是贼兵渠帅,现在他被生擒,贼兵群龙无首,必须要重新选出一个头领,这个新的头领十有八九是于毒的嫡长子,也即于毒大妻的儿子。如果于毒的小妻无子倒也罢了,问题是于毒的小妻去年底刚给于毒生了一个儿子,这样一来,李琼的位置就尴尬了。
他是于毒小妻之子的亲舅,又是跟着于毒起兵的元老旧人,在贼兵中的地位颇高,而且现今手握三县之地,帐下尚有千许之兵,于毒的大妻和于毒的嫡长子对他必会有所戒备,以防他趁乱内讧,拥自己的亲外甥登上渠帅之位。
李琼的亲外甥出生时,李琼已在内黄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