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最风流-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攸的建议和他不谋而合,他即顺水推舟,从善如流,回信何顒:“离乡日久,每思亲人,别无所愿,唯愿得兖、徐二州一近乡之郡。”
书成,遣人快马送去洛阳。
一个多月后,中平三年春二月初四,朝廷的诏书下来,拜荀贞为魏郡太守。
第二章 礼钱需得四百万
荀贞欲得兖、徐之郡,诏书下来却是魏郡。
这在意料之外,然似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兖、徐富庶,州中之郡不是那么好求得的,荀贞年资浅,又没治民的经验,更不易得。
其次,转过来看魏郡,魏郡现遭贼乱,前太守因软弱不胜任而被免职,郡太守之职空悬,朝廷迁他接任此郡,却正好用得上他的“知兵事”之才,——皇甫嵩去年举荐他就是以他“勇猛知兵事”为理由的。
再次,或许也是最主要的,对积极谋诛宦官的袁党而言,魏郡临司隶校尉部,离京都不远,当“天下有事”时,可以倚为外援。
何顒的信与诏书齐到。
何顒在信中说及了没能为荀贞求来兖、徐之郡,而却给他求得了魏郡太守的缘故,其中就包括了这三条原因,只是第三条原因他没有细说,只含糊提了一下,随后何顒在信中明确说赵忠是反对荀贞去魏郡的,——魏郡的郡治邺县是赵忠的家乡,荀贞是皇甫嵩的“故吏”,赵忠当然不想政敌的故吏去家乡当太守,只是因荀贞战功赫赫,且在冀州待了近两年,又和黑山军打过仗,确是一个平定贼乱、镇抚魏郡的好人选,赵忠才不得不被迫收声,何顒提醒荀贞上任后要注意这一点,最后在信末,何顒戏言也似的写道:“魏虽非兖、徐之地,然亦是近君乡之郡也。”虽没能为你求来兖、徐之地,魏郡好歹离颍川也不远。
诏书下来,虽因魏郡贼乱,可以不去京都面圣,但却也不是有了诏书就能上任的,上任前需要先交礼钱。
“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责助军修宫钱,大郡至二三千万,余各有差”,这是今天子立的规矩,随着诏书一起来的有一道旨令,旨令上写了荀贞该缴纳的钱数:四百万钱。
冀州富庶,魏郡又是大郡,按今天子贪财的程度应该不止缴这么点钱,却是一因魏郡去年、今年两遭贼乱,现在还有于毒在郡中肆虐,实在是卖不上价,故此今天子特别开恩,在正常价格的基础上打了个对折,只要八百万钱,二则是因荀贞名声在外,又是临危上任,西园的管事依“有清名者可减半”的规定,给他了一个减半的优惠,所以只需缴纳四百万钱。
从一千六百万打折到八百万,再从八百万打折到四百万,荀贞算是占着大便宜了。
不过,他不打算去交这个钱,至少不打算在上任前交。
颍川荀氏不是有钱的豪贵,荀贞家本是中家,他虽然现在很有钱,但这些钱都是从黄巾军的缴获里私扣的,却是不能拿出去的,如果拿出去,或会引惹物议,没准儿就会有人非议他:“才当上赵中尉不到两年就这么有钱了,是个贪赃的好手”,所以这四百万钱是绝不能痛快缴入的。
不交也可以,今天子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没钱可以先欠着,打个借条,等上任之后加倍缴纳。
荀贞打定了主意:“上任之后加倍缴纳”,加倍就加倍,到时候视情况而定,看怎么缴纳,最好是能分期缴,一年缴一次,这样也能说得过去,但在上任前却是绝不能缴的。
刘衡也得到了新的任命。
他转去了外州某郡为太守,这个郡是他主动求来的,按规定,他该缴纳二千万钱,——只从这个钱数就可看出他将要出任太守的地方必是一个美郡。
两人同僚一年半,合作得很好,临别之际少不了聚饮,荀贞刚来赵郡时,赵王许诺给他摆个好宴,一直没有落实,也趁这个时候实现了承诺。
这些种种之事不必多说,在离任前,有两件事荀贞需得办妥。
一件是兵事,他现在帐下五千人马,属于他自带义从的有三千步骑,余下的两千人或是赵郡本来之郡兵,或是他后来在赵郡召来的,这两千人严格说来是郡兵,得安排好。
荀贞让这二千人自己选择,愿意跟他去魏郡的就跟他走,不愿意的就留在赵郡。
魏郡与赵郡接壤,出邯郸向南四十里就是魏郡境,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加上荀贞爱兵如子,得到了这二千人的敬爱,因而愿意跟他去魏郡的倒是人数不少,有五六百人,占了二千人的四分之一,余下的一千五百来人就留在赵郡,留给继任的赵中尉,充作郡兵。
再一件事是人事。
荀贞在走前,有两个人需要安排好,一个是戏志才,一个是邯郸荣。
戏志才现为中尉丞,中尉丞与中尉的关系就好比郡丞和太守的关系,二者是上下级,但中尉丞秩六百石,位比下大夫,除拜出自朝廷,是国家的命卿,不是中尉的私吏,和中尉功曹、中尉主簿是不一样的,荀贞现在要走,戏志才是走是留,这是一个问题。
戏志才自去年跟着荀贞出了颍川后,两年里历经数州,见闻广增,已经感觉到了汉室将颓。党锢之祸对士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一方面使士人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另一方面,它使许多士人开始对汉室心存二意,比如去年劝皇甫嵩造反的阎忠。戏志才现在对汉室就无多少效忠之意,他看出了乱世将来,现在更想的是辅佐荀贞成就一番乱世之伟业。
如果荀贞是去外州为吏,他肯定会辞官跟着走,但荀贞现是要去魏郡当太守,魏郡离赵郡不远,按荀贞的意思,他应该留下来,赵郡与魏郡相邻,他如果留下来,两人可以守望互助,戏志才同意荀贞的观点,决定留下来。
戏志才留下来,邯郸荣也留下来。
过去的一年多里,邯郸荣甘为荀贞鹰犬,刚建敢为,为荀贞立下了汗马功劳,荀贞不能对他无有回报,去年曾托请刘衡举他为赵郡孝廉,本朝之制,人口不满二十万之郡两年举一个孝廉,前年赵郡没举孝廉,到去年正好两年,刘衡答应了,去年下半年时已把他举为孝廉。
一为孝廉,即有机会鱼跃龙门,成为“命卿”了,邯郸荣的父亲动用了以前的关系,正在给他上下活动,邯郸荣投到荀贞门下是为了重振家声,于今有了机会,当然不能放弃,故而他打算等一等,看最终能否得到朝廷的诏书辟除,如果不能,他再去投荀贞不晚。
戏志才、邯郸荣之外,其余如刘备、赵云、程嘉、岑竦、陈午、樊阿等都决定跟荀贞去魏郡。
刘备见邯郸荣被举为孝廉,有机会成为命卿,很羡慕,不过他也自知,以他“寒士”的出身,就算他当过荀贞的功曹,如果回去涿县的话,也定是断难得到涿郡太守的举荐的。
“只有继续跟在中尉的身边,才能早晚有一日如邯郸公宰那样出人头地吧。”二十四岁的他暗自里这样想道,所以,他最终还是按下了心思,决定继续追随荀贞,——至少,跟在荀贞的身边,他能够品尝到权力的滋味,能够得到郡人敬仰的目光,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
他跟着荀贞,关羽、张飞、简雍自也跟着荀贞了。
赵云也决定跟着荀贞。
赵云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荀贞虽说没能为他收复真定,并且张飞燕投降了汉室,真定也不算是贼窝了,可荀贞对他的情义他必须回报,远的不说,只说当他婉转请求荀贞出兵时,荀贞毫不犹豫地就答应说会上书王芬请战,而且也那么做了,这份情义,赵云必须回报。
此外跟着荀贞走的还有樊阿。
汉尊儒术,相对于儒学来说,医是六艺之外的“小道”、“方技”,读书人以行医为耻,如与许仲同以“君卿”为字的前汉楼护,少年时他跟着他父亲行医长安,出入贵戚家,长者咸爱重之,共谓曰:“以君卿之材,何不仕学乎?”医学方伎是末流,学儒术出仕为官才是正途。再如樊阿的老师华佗,华佗本是士人,后来学医,他常为此后悔,“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荀贞不以樊阿行医而小看他,反对他礼敬有加,这使樊阿深感其意,樊阿虽为医而自居为士,既得了荀贞的爱重,当然要报答之,遂决定不再悬壶各州,改而带着弟子留在了荀贞的军中。
兵事、人事办妥,二月初,等来了新任的赵中尉,荀贞与之交接完毕,带着部曲义从近四千步骑,携家眷与荀攸、刘备、赵云、岑竦、程嘉、樊阿等人辞县离任。
刘衡还得等新国相来,暂不能走,他和戏志才、邯郸荣以及郡县诸吏送荀贞出城。
县乡的百姓闻之,纷纷赶来,亦为荀贞送行。
城门口,父老献酒,下拜谢曰:“如无中尉,赵郡恐早为贼害。”
一片依依不舍中,荀贞车驾启行,南去魏郡。
……
离了邯郸,行在路上,二月春寒。
比之赵郡,魏郡是个大郡了,下辖十五个县,黄巾乱前,民口稠密,地方富庶,且离洛阳不太远,向西南行七百里便是洛阳。事实上,要非因为贼乱,怎么也轮不到荀贞来此郡当太守的。
今得为大郡太守,从此有了一郡之军民大权,应是喜悦之事,荀贞却觉得压力重重。
这段日子里,他没少派人潜入魏郡,观探魏郡今之形势。
形势很严峻。
于毒的部曲发展到了万余,半数县乡为其占据,此其一。
中常侍赵忠权倾朝野,他家在魏郡的势力极大,上到郡府、下到诸县,多是依附他家之人,此其二。
肩负重压,迎对新的挑战,荀贞上午出了邯郸县,日行二十里,当晚宿在了离魏界二十里的一个野亭。
依俗,二千石上任,郡县吏员是要至郡界相迎的,为了不让郡县吏久等,次日一早,天没亮,荀贞就车驾启行,将到傍晚抵达了魏界。
到的界上,在前导引的刘备、高素诸人面面相觑。
冷飕飕的暮风卷过,野上枯树簌簌,放眼远望,郡界上连个人影都不见,却竟是无一人相迎。
第三章 路见白骨露于野
郡界无人相迎,头一个大怒的是高素。
他这次护从荀贞来魏郡,为了过一把“贵人”的瘾,特地求来了为荀贞前导的位置,试想一下,在魏郡、赵郡的边界,他披着华美的铠甲,骑着高头大马,带着甲械耀眼的前导步骑出现在捧慧拜迎荀贞的魏郡吏员、士绅和地方父老的面前,这该有多过瘾。
谁知道兴冲冲地到了地方,拿眼四望却是空空荡荡,一人也无。
唯有近处荒芜的田野,远处破败的乡亭可入眼中,前路上行人寥寥,偶见到一人也是衣衫褴褛,目光呆滞无神,——近魏郡以来,路上见得最多的就是这类贫民和流民了。
这让高素情何以堪。
他转马来到荀贞的坐车前,禀报此事,说道:“没想到魏郡的竖子们这么拿大,居然不来迎接明公,真是岂有此理。明公,要不停下车驾,你在这里等着,我带着人马步骑杀去邺县,把那些傲慢无礼的郡县吏员统统捉拿过来,拿板子好好地打他们一顿屁股!打完还不算,再把他们尽数逐出郡府,如何?”
二千石至郡,无人相迎,这明显是在给荀贞下马威,荀贞和魏郡的郡县吏无冤无仇,他们没必要这么做,不用说,此必是赵忠家在背后指使的。
荀贞撩起车帘,瞧了瞧前头荒凉冷清的郡界,心道:“亏得我因不欲魏郡吏员久候,今儿一大早就命驾启行,还想给他们一个谦虚下士的好印象,以望能拉拢一批为我所用,却竟不意他们这么听赵忠家的话。既然如此,原定‘先礼后兵’的治郡之策只能改成‘先兵后礼’了。”
越是被人挑衅、越是被人落面子,荀贞越能沉住气,笑对高素说道:“休得胡闹。”
他望了望前路,见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田野荒芜,远亭破败,路边的树木枝叶稀疏,干干的树杈在寒冷刺骨的早春风中簌簌发抖,心道:“真是一派荒凉之气。”
他从容说道:“魏遭贼乱,民苦久矣,正不该大张旗鼓,要勤俭从事才对,郡县吏不来相迎,这很好,何罪之有?”召来程嘉、岑竦,问道,“二卿可知往邺县去的道路?”
赵、魏接壤,程嘉、岑竦俱去过邺县,都知道路。
荀贞说道:“那就劳请二卿在前引路。”
岑竦顾望了下萧瑟的郡界,犹豫了下,问道:“天已入暮,要不要在梁期住上一宿?”
梁期县就在魏、赵接壤的地方,从荀贞坐的车里向东南远望即能望见梁期的县城。
荀贞却连瞥都没瞥梁期县城一眼,只笑着说了一句:“梁期县想必政务繁忙,我等就不要去打扰了。兵法云:‘兵之情主速’,咱们直接去邺县,连夜赶路去!”说完,就放下了车帘。
岑竦和程嘉应诺,倒退了几步,离开荀贞的坐车,吩咐人驾来轺车。登车前,岑竦迷惑不解地问程嘉:“程君,早春天短,马上就要天黑了,明公为何不应我之所请,不肯去梁期驻驾,反令我等连夜赶路?明公适才说‘兵之情主速’,我等又不是去打仗,明公此话又是何意?”
“老岑啊,你是个忠厚人。”
“……,程君,你此话又是何意?”
“明公至郡,无人相迎,这说明魏郡有人和明公作对,而梁期近在咫尺,其县中长吏都不出迎,则又可见梁期的县长吏与此人定是一党的,是故明公不去,……就算去了也是自讨气生。”
岑竦忠孝,然在智谋上有所不及,所以程嘉说他是个“厚道人”。
“那‘兵之情主速’又是何意?”
岑竦观望了下前路,复又转首望了下扈从在荀贞车驾后边的数千步骑,说道:“明公起了杀心了。”
“啊?”
“登车吧。”
程嘉已约略猜出与荀贞作对的必是赵忠家,只有赵忠家才能使这么多的魏郡吏员、士绅、父老听命,他知道赵忠在朝野的权势,也亲眼见过荀贞用人、击贼的手段,这一场对决谁会获胜?他不太看好荀贞,怀着忧虑与岑竦登上轺车,行到队伍的最前,在前引路。
一路疾行,入夜不停,一夜半日间,南驰七十里,次日中午到了邺县。
这一路行来,荀贞沿途细看,对魏郡现今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魏郡本为富庶之大郡,而今却满目荒凉,远不如赵郡。
路经的乡寺亭舍大多破烂冷清,一些寺舍连围墙都没了,也不知是被贼兵拆了,还是被乡民拆了,还有门、梁、床、案诸物也是十不存一,应是被贼兵或乡民拿去烧火又或自用了。
有的乡亭没了吏员,只余下空落落的寺舍。
路途中,荀贞停下来过两次,遣人去里中打听为何乡亭无吏,得来的回答是:有的吏员死在了贼中,有的逃跑了,有的索性则是当起了贼。吏员尚且从贼,况乎百姓?所经之乡亭里舍,泰半人烟稀落,其中有因受贼害,民被杀掳之故,亦有民弃家从贼之故,如一些乡中的轻侠恶少,他们便大多纠集一伙人当贼去了,——如若许仲、江禽等西乡轻侠没有跟从荀贞,又如若颍川会像魏郡这样贼兵大起,他们没准儿也会走到这么干。
见到的孩童一个个脏污满面,瘦骨嶙峋,因为长久的食不果腹,饿得皮包骨头,远望之如骷髅也似。路边、乡野的树多被剥去了树皮,却是被饥不择食的乡民吃了。
至若乡野,早就荒芜,枯黄的野草遍地,没有见一丝麦子的踪迹。
野地上时有白骨,是死在贼中的乡民或流民,乃至狼、犬出没,伏于一些尚未化为白骨的尸上啃食,见大队步骑从道上经过,它们也不害怕,远远地望尘狂叫。
荀贞去年从皇甫嵩征讨黄巾,路见过这等惨相,时隔一年多,在魏郡又见到了。
车中的陈芷、迟婢、唐儿、吴妦诸女见此情景,无不变色恐怖。吴妦算是胆大的了,从过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