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最风流-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是。”
县主簿陪笑说道:“藏尧诸人亦有服罪之心。”
“藏尧杀奴,藏隆烧屋,藏歧尤为恶重,纵有服罪之心,亦不可不明刑正罚!……,来人!”
许仲、刘邓诸人大声应诺。
“将他三人捆了,立刻送回郡府,请府君发落!”
“诺!”
刘邓带人上前,一脚藏尧踹翻,将之捆上。别的轻侠有样学样,也将藏隆、藏歧踹倒,随之绑好。刘邓点了四五个人,命他们立将此三人送去郡府。这几个轻侠接令,辞别荀贞,上马扯绳,拽着藏尧三人,打马而去。藏尧三人徒步跟在马后,踉踉跄跄。
郏县诸人战栗恐骇,低眉顺眼,气不敢出。
县主簿强颜作笑,颤声请荀贞进城。
荀贞说道:“我来汝县,就是为藏歧三人而来,人已擒下,还去你县中作甚?……,我今拿下藏歧,藏歧家中所匿之亡命郑某及他强娶之人妻史氏,就交给你们看着办了。藏隆去年烧了黄岭乡刘某屋宅,刘某至今露天而居,请你转告贵县县令:‘为民父母,当怜民哀苦’。”
“是,是。下吏一定转告县君。”
荀贞拂袖转身,按刀登车。许仲、刘邓等人大呼开道,车骑开动,卷尘离去。他们数十车骑走出好远了,郏县诸人还留在原地,你看我,我看你,不约而同擦了擦额头,长吐了一口气。
……
荀贞过郏县不入,沿官道驰骋,南渡汝水,当天下午至父城。
父城主簿、大姓、县父老迎出二十里外。随着荀贞的行程不断向前推移,此前在阳城、轮氏、郏县发生的事儿已传入了此县吏民耳中。无需太多口舌,有罪的官吏即自辞去,有罪的豪强也自缚请罪。荀贞在这里住了一夜,次日出城。
满城百姓欢呼雀跃,歌之相送:“贤明神君郎陵公,疾恶如仇荀家虎”。“郎陵公”,荀淑是也。
……
车马疾驰,骑士威扬。半日四十里,至昆阳。昆阳令还印绶自辞,豪强不法者或自缚荀贞车前,或弃家亡命潜逃。烈日似火,官法如炉,高歌猛进,暮入舞阳,舞阳令还印绶,自辞去。夜宿邮置,又有新歌谣,百姓彻夜歌之:“荀贞之,来何迟!锄奸惩恶,拯救生民。豪强大吏,今如羊。”清晨启行,横渡澧水,挟威疾行,午至定陵。未入境,浊吏辞;至县城,大姓服。
豪右强宗闻他进县,皆约束族中子弟:“督邮巡行诸县,斫荆斩棘,威锋不可挡,逐千石吏如驱一鸡,杀六百石如屠一狗。今入我县境,宗人子弟宜退避三舍,且勿犯其虎威。”一路所行,势如破竹,如风卷残云,尽洗污浊,所经诸县为之一清。
……
次日二渡汝水,北上襄城县。
襄城县名族李氏,天下楷模李元礼的孙子李宣在县界处拥帚相迎。
襄城县吏治不错,豪强也守法。荀贞本打算过县不入的,见到李宣,惊喜交加。戏志才、宣康、李博诸人也是十分惊喜。昔年李膺在世的时候,天下士子视他的家门为龙门,进他家的门就是跃龙门。李膺今虽已故去,但李家在州郡中的名望依然极高。能得李宣相迎,从侧面也说明了荀贞正式登上了士族的舞台。
荀贞感慨万千,两年多辛苦经营,夙夜匪懈,克己自制,多次犯险,终于九转成功,不再是初来时那个荀家旁支子,也不再单单只是一个繁阳亭长、西乡有秩、北部督邮,在相继得到了家长荀绲、县令朱敞、太守阴修的赏识后,终又得到了颍川士族的认可和接纳。
他接受了李宣的邀请,下午进了李家门,拜见过李宣的父亲李瓒,饭后,和李宣对坐清谈直至入夜。彼此谈兴极浓,皆无倦意,接着秉烛夜谈,彻夜未眠,通宵达旦。直到次日中午,方才依依惜别。
李宣又把他送出县界外,回到家后,李瓒问道:“你和荀家子都谈了些什么?”
“孔孟黄老,圣人之道。风土人情,世间趣闻。”除了政事,什么都聊了。
“荀家子何如人也?”
李宣答道:“才亦寻常,中人之姿。”
“如此,一中人耳,缘何畅谈一日一夜,不眠不休?”
“才为中人,气度过人。其人行事威猛,本意他必锐气逼人,不料宽容雅量,谦和沉稳,与之相谈,虽无出奇之语,推心置腹,恍如宿世故交,使人忘疲,不觉昼夜之流逝。”
李宣停了一下,复又赞叹地说道:“贞之门下三子,宣康、李博碌碌不足提,唯阳翟戏志才负气倜傥,精明敏捷,对坐夜谈,朗如日月入怀,假以时日,必成伟器。”
……
出了襄城县,戏志才问荀贞:“李宣何如人也?”
“家学渊源,胸有正骨,有其祖风。才识不如卿,在我之上。”荀贞回答过,反问戏志才,“志才以为李宣何如人也?”
戏志才笑道:“以我观之,宣不如卿。”
“莫要说笑。”
“如我前些日所言:‘古今才高者多矣,成事者稀。何哉?成事不在才高’。大凡人之优劣,不在才而在器。宣聪明外露,失之轻,才高器浅,郡国之才;卿勇毅沉敏,重于行,才平器深,天下大才。”
荀贞哈哈一笑,依然当他是在调笑自己。戏志才也含笑不再解释。
……
前行三十里,北渡颍水至颍阳。颍阳王、祭诸大姓士族在县界相迎。进到县城里,百姓们夹道歌舞,歌谣响动全城。贪官酷吏皆已自辞,豪强大族尽皆俯首,荀贞无事可做,在县里住了一晚。次日一早,缘河北岸西北行,傍晚时分,阳翟在望。
阳翟在颍水南,还渡颍水,一行人结束了半个月的巡行,踏着暮色回到了阳翟城。
第二十七章 举荐戏忠
暮入阳翟。
荀贞邀戏志才同去郡府,拜见太守。
戏志才说道:“这次随你行县,离家已有半个月了,思念家人。我又是白身,官寺非我能进。太守,我就不见了。”
荀贞说道:“志才兄,正因你是白身,所以我才想让你去见见府君的啊。此番行县全仗有兄,方能如此顺利。兄之才,胜我十倍。以兄之才,不是‘官寺非兄能进’,而是‘久居在家非兄宜为’。府君自任本郡后,擢贤旌俊,求才若渴,以兄之才,取曹椽易如反掌观纹!”
戏志才推辞道:“我性乐稼穑,不喜案牍劳神。贞之,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荀贞心道:“你整天赌博饮酒,就没见你下地干过活儿,哪儿来的‘性乐稼穑’?”但他既然这么说了,也就顺话劝道,“我固知兄有箕山之志,可此番行县兄亦亲见,昔我颍川天下名郡,今我颍川虎狼横行,横征暴敛,民不堪命。当清平之世,兄自可田野自甘,而今豺狼当道,又怎能只顾自己优哉游哉,视百姓哀苦不见?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遇事无所回避。立功立德,在于今日!”
戏志才笑了一笑,弹弹衣服,说道:“这番话,文若也对我说过。”
“……,啊?”
“我知你急着去太守府汇报公事,不必送我了,我自步行归家就是。”戏志才一向放诞任气,这会儿却似有些落寞。
荀贞心道:“志才绝非矫情之人,也绝不是田野自甘之人,今却不愿随我进府见太守,必有隐情。……,他方才提起文若?”不好当面追问,决定等见到荀彧后再细细询问一下,也就不再说这事儿了。
戏志才说是不用送了,他又怎可能不送?到了里外,命诸人停下车马,亲把戏志才送到家中。
……
荀贞走后不久,有人敲门。
戏志才正在井边冲凉,戏妻上前开门,见是两个带剑男子,抬了个箱子,放下后就匆匆走了。
戏妻呼之不及,纳闷地打开箱子,金光闪眼,箱内装了百多个金饼。金饼上边放着一根青翠的竹简,她拿起来看,简上刻着一句话:“昔我来思,剪发待宾。今我往矣,百金为轻。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看到“剪发待宾”句,她知道了这金饼是谁人送的,看到最后一句,她顿时羞红了脸,心道:“前边几句倒也罢了,最后一句是何意思!”戏志才教过她认字读书,女子的天性喜好一些情情爱爱的诗歌,她却也是读过这两句诗的,知是出自前汉乐府《白头吟》,据说是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这本是好女求良配之语,也可用来凤求凰,却怎能用在此处?
她嗔怪地说道:“荀君儒雅君子,怎也出此狂浪之语?”
戏志才问清缘由,将手中木盆里的井水从头倒下,哈哈大笑。
“你还笑!”
“你是不知,贞之快要成婚了,他这既是祝福咱俩能白头到老,也是羡慕咱俩,希望他婚后也能如咱俩一样恩爱啊!”戏志才觉得十分好笑,放声大笑,说道,“哈哈,贞之昔在西乡夜击群盗,果决英武,今行诸县逐贪除恶,奋厉威猛,这样锐意进取的英毅雄杰居然也有多愁善感如怀春小儿女的时候么?”
……
戏志才猜得不错,荀贞确实羡慕他们夫妻的恩爱,所以才“情不自禁”地在竹简上刻上了那一句诗,没料到戏妻会多想,更没想到他会因此被戏志才调笑。离开戏家后,他叫许仲等人先回督邮舍,带了李博、宣康和督邮院的诸小吏,轻车简从去太守府。
进入府内,求见太守。
阴修刚吃过饭,在欣赏歌舞,闻他归来,即令女乐下去,一面派人去找钟繇、荀彧、郭图诸人,一面召他堂上相见。
宣康、李博没有官身,在院中等候。
荀贞带了诸吏,去履登堂,跪拜行礼。他心道:“刚从堂上退出去的那几个女乐看着眼熟,似是国叕蓄养的那几个?”这话不好问,权当没看见。
阴修请他们起身,笑道:“督邮一去半月,路上辛苦,人未归,歌谣已至,半郡百姓都在唱‘荀贞之,来何迟’啊。卿在阳城,逐奸除暴;案行七县,尽洗污浊。所到之处,如以利刃齿腐朽,不法守令望风解印绶。卿离郡府前,功曹言:‘先朝永兴年间,南阳朱公叔出为冀州刺史。闻朱公至,冀州部内诸令长,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卿之虎威,不让朱公。”
荀贞伏地,惶恐言道:“贞年轻气盛,在阳城擅杀六百石,自知有罪,请明府责罚。”
“诶,事急从权。阳城之事,罪在沈驯。沈驯受国家重用,位列下大夫,不思报国恩,骄纵不法,当卿到后,又聚众抗法,私调铁官徒,欲以众犯禁,作乱阳城,杀之犹嫌轻!我已上奏朝廷,朝廷的诏书也到了,没有你的罪。”
“朝廷诏书已到?”颍川郡离洛阳不远,来回也就是几天的事儿。
“是啊。不但没责你的罪,还夸奖了你呢,说你临乱不惊,应对果决。”
荀贞心道:“这得多谢沈驯昏了头,私调铁官徒进城。要不然,擅杀六百石,按律:不杀头,我也得入狱。”拜谢阴修,说道,“贞诚惶诚恐,不敢当此赞誉。依律,擅杀六百石,不死也要入狱,沈驯又是赵常侍亲戚。今朝廷不怪,反赞誉臣吏,必是因明府为臣下缓颊了。明府厚恩,贞不知何以为报。”
荀贞是阴修擢用的人,阴修可算他的举主,按照连坐法,荀贞如果犯下重罪,他也逃不掉,少说一个“左迁”的惩罚,所以,在上奏给朝廷的书里,他的确帮荀贞说了几句好话。荀贞的这个拜谢,他受之无愧,笑道:“你不是已经报过我的恩了么?”
“贞愚昧,不知明府此话何意?”
“杜佑、郭俊把从国叕那里和沈家搜出来的债券付之一炬,推功于我,阳城百姓遂对我感恩戴德。杜、郭归来后,说这是你的主意。我听元常说,许县太丘公托他的从父为介,欲招你为孙婿。囊日太丘公为郡功曹,‘善则称君’,故太守高伦赞之。卿今亦‘善则称君’,真陈家孙婿也。”
荀贞心道:“阴修也知道了陈家招我为婿的事儿?”
他说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此本人臣事君之道也,且《礼》中有云:‘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明府教谕贞说:‘良鹰不如凤凰’,‘武健严酷,不如礼让化之’。贞细思之,诚然如此,愿从今后改行仁爱,以礼让化民。”
阴修闻他此言,颇是欢喜。
钟繇、荀彧到了。
钟繇一见到荀贞,就说:“‘荀家乳虎,惠下讨奸,为民除害,席不暇暖’。贞之,百姓赞你的歌谣,满县皆闻啊!卿威震郡北,百姓之福。”欢畅大笑。
荀彧先给阴修行礼,再拜荀贞。荀贞慌忙闪开,说道:“文若,你这是作甚?”
荀彧拜毕起身,正色答道:“彧此一拜,既是拜兄,也是为百姓拜无害刚强督邮。”
荀彧和荀贞的关系一直不是特别亲近。荀贞和他见的少,不像与荀攸,从小玩到大,荀彧又恪守君子之道,待人不论亲近都是温文有礼,交往有度,颇有点“近之也温,望之俨然”的意思。两人虽也有过深谈,但见面的时候总有点淡淡的。
这是荀彧第一回这样既庄严又亲近地对荀贞行大礼。荀贞喜出望外,忽略了他的后半句,满耳朵都是他的前半句,心道:“能得文若‘拜兄’之语,此行不虚,再杀两个沈驯也值!”
……
郭图也来了,张仲、杜佑、郭俊也来了。彼此见礼过后,各自入座。
堂上都是郡朝大吏,没有随荀贞来的那几个督邮院小吏的座位。阴修勉励了他们几句,命他们下去了。钟繇诸人慰问过荀贞路上辛劳,话题转到善后事上。
荀贞叫宣康、李博把一路上收来的印绶、奏记捧入堂中。
前后被荀贞驱逐,或者自辞去的县令长有四个,余下县丞尉、县功曹主簿、诸县各曹椽之属被驱逐或自辞的亦有三十四人。总计三十八个印绶,堆了一地。
荀贞每过一县,都会给阴修写一道奏记,汇报一下在当地的办案情况。阴修对此早就心中有数,但当看到这么印绶堆积一块儿的时候,还是被小小地震惊了一下,震惊过后,心生喜悦,不是为百姓喜悦,而是为空出了这么多的官职而喜悦。
三十八个印绶,代表他可以再擢用三十八个“贤人”。当然,县令长、县丞尉是“命卿”,不是他能任命的,依照惯例,县属吏多由本县的县令长任用,也不适合由太守府越级任命,可他是郡守,诸县的案子又是在他手里的办的,他至少能提个名。这就足够了。
朝廷、各县会不会用他提名的人,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除恶荐贤”的美名。也正因此,当荀贞在郡北大开杀戒的时候,他深为忧惧;当荀贞把诸县都处理完后,他又为此欢喜。
郭图知他心意,欲拍两句马屁,转念一想,心道:“前次也是在这个堂上,争论该不该遣荀贞案行郡北时,我被钟繇好生羞辱。他说我是因为‘惧赵常侍’,所以才‘反对明府锄奸恶’。如此污我,令人可恼。大丈夫岂有怀仇怨而不决之者乎?今夜我当报此仇。”笑对钟繇说道:“恭喜功曹椽。”
钟繇奇道:“我有何喜?”
“督邮把郡北的浊吏都赶走了,诸县空出许多官职。简贤选能,填补空缺,这正是功曹的职权。昔日范滂在汝南做郡功曹的时候,激扬清浊,分别邪正,斥逐污吏,擢举善人,汝南人至今赞之。如今,也该咱们颍川人赞赞咱们的郡功曹了!”郭图摸着胡子,呵呵笑道。
阴修面色微变。
钟繇不傻,听出了他的意思,心道:“郭公则气量狭小,这是在报上次被我抢白之仇了。……,范滂,嘿嘿,范滂名列八顾,天下知名,虽然清正,性太刚直,在汝南当郡功曹时威过太守。太守宗资受中常侍唐衡所托,欲用一人,除书已下,且此人是范滂的外甥,而滂却因以其非人,不用,致使宗资迁怒书佐,以拳捶之,而书佐竟宁愿挨打,也不肯违背范滂,一边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