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学士-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为人先,不为人后。
是为中庸。
第四十一章 顺利过关
孙浩这么快交卷不但出乎孙淡的意料,也让张知县一惊。
孙淡看见张知县接过卷子之后看了几眼,便微微一皱眉。
孙淡心中暗笑,孙浩是什么水准他心中最是清楚,草包一个。不过,这两个题目拼的就是记性,看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再说,这两个题目在以前李梅亭已让孙浩他们做过几次,应该都已经能背下来了。
如果孙淡猜得没错,孙浩今天要想过今天的考试应该没任何问题。只不过,他这两篇作文肯定没任何阅读性可言,只格式尚可,但却挑不出任何毛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梅亭先生预先给学童们灌输的文章做法同孙淡以前抄的那篇清朝人黄洪宪的八股文有些近似,枯燥烦闷,却能得高分。
张端和他的大哥张璁家学渊源,当初在浙江也是有名的才子,最看重文才风流的士子。
今日一见孙浩的文章,心中却有些不喜。可考试这种东西并不以他主观意志为评判标准,看了两眼,只得无奈地在卷子上画了个圈。
孙浩大喜“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了个头,唱了个肥诺:“多谢父母大人。”
原来,明朝县考并不严格,考官碰到看得过眼的卷子,可当场录取。刚才张知县提起笔在孙浩卷子上这么一圈,就算是放孙浩过了关。
张知县放孙浩过关,一是看在孙浩是孙家长子的份上,二则他这卷子也实在找不出毛病。挥挥手,让孙浩出了考场。
孙浩出门的时候还朝孙淡挤了挤眼睛,示意他加紧时间。
可惜孙淡并不想出这个风头,只笑了笑,又将头埋了下去。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须臾,不断有人起身交卷,其中大部分都是孙家子弟。
张知县不愧是个才子,接过卷子,一目十行地看下去,遇到中意的就当场一点一圈录取了。只一个时辰不到,竟放了六人通过。
孙淡惊讶地发现这六人当中有五人都是孙家学堂的学童,看样子,这次李梅亭先生要得意了。
当然,孙家子弟的文章干瘪枯燥还是让张知县眉头紧锁,显得很不耐烦。
看到张知县不耐烦的表情,孙淡心中不觉宛尔,有什么样的老师自然有什么样的学生。李先生是个考试狂,应试教育体制所制造出来的怪物,你别指望到能培养出才子佳人风流儒生。
这是孙淡第一次参加古代的科举考试,童子试对他来说根本没任何难度,但能借此机会练练兵,熟悉下考场气氛也是好的。
抱着这个心态,他抄了手坐在旁边看起了热闹。
天已经大亮,童子试虽然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可对有些学童来说难度也大。考场逐渐两级分化,能过关的大多在一个时辰内交卷。剩余的歪瓜裂枣则咬着笔头,坐在考场内苦苦思索。
只孙淡一个人在考场中左顾右盼望,显得很是突出。
他这一通乱看不要紧,倒引起了张知县的注意。
张知县先前听李梅亭大力推崇孙淡,又想起他发蒙不过一个多月就来参加童子试,心中先留了意。见他在考场枯坐良久,一直没有动笔,就有些不喜,暗道:“一个月能学什么,就来参加童试,这个李梅亭也未免操切了。”
便背着手慢满踱到孙淡身前,探了脖子看过去,却见孙淡的卷子上只写了一个“民”字。
张知县摇了摇头,小声问:“可觉得这个题目有些难?”
孙淡见自己引起来知县的注意,知道玩过了火。早知道自己就先趴在桌上睡一觉再说,只可惜天还有些冷,在考场里睡觉,只怕要感冒。
他小声道:“禀大人,学生觉得这题目不难,片刻就能作完。只不过,现在时辰尚早。现在若交卷出场,学生也没地方可去。外面天寒地冻,还不如呆在考场之内来得暖和。”
张知县心中大为不悦,暗想,原来是来这里取暖的。这李梅亭教出来的学生一个个面目可憎,文章一无是处。批阅他们的卷子简直就是一种折磨。这北方的士子学童果然木讷,写出来的东西没甚灵气。
一想到这些,张知县心中就有些窝火:“孙淡,你马上考试作题。先前李先生还在我面前说你是个难得的人才,本县今天就站在你身边等着你写,看看你比起孙家其他学童又有何不同。你们孙家人写的东西还真是难看,想必李先生以预先让你们做了不少类似的时文。你今次也写这样的东西出来粘污我的眼睛,一概不取。”
孙淡很是无奈,被人在旁边这么守着,想不引人注意都不可能。
罢了,还是快点做完题目去找孙浩他们吧。
孙淡微一思索,立即明白张知县对自己已经有了看法。而且,刚才孙家学童们交的考卷也让他郁闷坏了。如果自己按部就班地写老实文章,只怕得分不高。
好,既然张知县你要看漂亮文字,我写漂亮文章给你看。
想了想,他立即想起清朝人纳兰性德《通志堂集》有两篇同题的文章。纳兰容若可是清朝有名的才子,抄袭他的文章,应该能让张知县眼前一亮吧。
张知县是江南人氏,想必喜欢这种娟秀儒雅的文笔。
于是,孙淡提起笔在民字后面接着写道:“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这是破题。
接着就是承题。
“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这下孙淡也不藏拙,顾不得用方正端庄的馆阁体,提笔就是行云流水一般的苏轼《寒食贴》。
这副书法在后世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孙淡当初不知临摹了多少遍,如今有心在张知县面前炫耀,也不藏拙,提笔就是两行淋漓的大字。
“好!”张知县看到这两行大字,身上突然一哆嗦,禁不住叫了一声:“意忘工拙,字特瘦劲,可是东坡先生的笔意?文章也是绝妙,钟灵水秀,隐约有水气灵气透纸而出。李先生调教的好弟子!”
孙淡也不说话,绷着一张脸,笔走龙蛇,须臾就将这一篇文章写完。这一篇文章写得花团锦簇自不用说,而这一手苏东坡的《寒食贴》古老苍劲,同《论语》中古意相得益彰,骤然看去,就如要从纸上盘旋而出一般。
将卷子往旁一拂,换上另外一张干净的花椒白面纸,提笔开始做第二题。
张知县心爱孙淡的才气,对孙淡的无礼也不放在心上,又想到他才发蒙不过一个多月,竟能写出如此好字好文章,心中震撼:寻常人要写出如此好字,不知道要下多少苦功,临摹多少名家法帖。孙府自然不缺名家真迹,可旦夕揣摩。但一月竟能识字成文,笔下沟壑自成,却只能用天才二字形容。
孙淡提起笔又在纸上写下一行字:“无后世之名,圣人之所忧也。”
这一回,他换上了米芾的《蜀素帖》行书。
这一行字比先前的苏东坡《寒食贴》更合张知县心意,只看了两字,就轻叹一声:“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可是米颠笔意?”
“正是米元章的字。”孙淡点点头,这一走神,最后一个“也”字那一撇却因为墨迹已干,突然断而不连。
这下,张知县只觉得心中空落落很是难受,禁不住道:“可惜,可惜。譬如力士使千斤锤,这一锤子下去,却落到虚处,遗憾了!”
孙淡指了指砚台:“墨已干。”
“不急,不急。”张知县笑眯眯地给砚台续了水,挽起袖子给孙淡磨起墨来:“单你这一手好字,就能得今科第一,且慢慢写,多年没见这样的好字了。”
那边礼房主吏忙道:“孙淡你还不跪谢知县大老爷,你这一科已经过关了。”
张知县哈哈大笑:“若这样也过不了才是怪事,孙淡,你也不用起身跪谢了,把文章作完,如此好字,如此好文,寻常县试可见不着。我也是运气好碰上了,只可惜手上无酒,不能浮一大白。”
虽然在意料之中,但孙淡是长长松了一口气,县试这一关算过了,接下来就是四月底的府试,然后是道试。
看来童子试也很简单,同后世的高考也差不了多少。
第四十二章 现钱
先前同孙浩约好在孙家书行见面,交了卷之后,孙淡挂念着那边的事,便急忙跑了过去。
到了书行,孙浩和孙佳都等在那里,书行的掌柜也陪坐在一旁边奉茶。
孙浩已经因为被知县当场点中,算是过了县试着一关,精神还处于高度的亢奋之中。见了孙淡也不提书的事,先急着问:“淡哥,可中了?”
孙淡也不说话,只点了点头。
“好,都中了,咱们兄弟这回可是扬眉吐气了。”孙浩激动地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直娘贼,我看这童子试也没什么难的,咱们今年索性一口气考个秀才给人看看。”
孙浩这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跳了起来,水迹淋漓,倒把旁边的掌柜给吓了一跳。
孙佳也不觉得掩嘴偷笑。
孙淡见孙浩实在忘形,善意提醒道:“浩哥儿,这次你之所以过关,其实张知县很大程度是看在李先生面子上。你想,这次李先生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打题,圈定重点。今日一大早,他又亲自带着我等进考场,若还中不了,那才是怪事。县试和府试本就不严格,县、府两级考官大人看在会昌侯孙家的面子上,放几个孙家子弟过关也不过是点点头,小事一桩而已。
但到了院试那一关,却严格了许,考官由本省学政大人亲自担任。再说了,院试关系到学童参加科举的资格,各方面都盯得甚紧。
提督学政可是一方大员,他那里可没人情可讲,一切都要凭你我的真本事。
到时候,李先生固然可帮我们打题,划定一个范围。可院试的题目的难度却大上许多,不是光能记能背就能对付过去的。”
掌柜的听了孙淡这席话也不住点头:“着啊,淡哥儿这番话句句在理,小人在掌管这家书行之前也曾经想过科举入仕,出人头地。在族学里念了十多年书,也曾经顺利过了县试和府试一关,可偏偏就在院试这个关口被刷了下来。接下来,小人一口气参加了十五次院试,竟无一中的,也从此绝了科举之新。就我看来,这院试和县、府两场考试大不一样。出题的难度即高,而且,全省学童加一起,好几千人。要在这几千人中脱颖而出,光靠死记硬背怎么行?”
掌柜轻轻叹息一声,回忆起当初院试时的情形,很是不堪回首:“童生,童生,虽然名字上有个童字。可到时候你们一进考场就能发现,满场都是皓首白发,至于弱冠少年,却少得可怜。听说,有人考到七十岁,也没考中秀才。小人当初从十五岁起参加院试,一直考到三十六岁,家里实在穷得抵受不住,这才绝了那个痴心妄想,进家族书行做事。”
他面色惨然:“功名误人啊,我若早点看穿这一点,只怕也不是现在这番光景。”
听到掌柜的这一段话,孙浩面带骇然:“六七十岁的人还在考,我老天啊!”
他犹豫的片刻,这才讷讷道:“以我的本事,过府试或许还有可能,要想中个秀才,我看悬,干脆捐一个得了。”
想到这里,他又高兴起来,一把抱住孙淡,哈哈大笑:“淡哥,你那本书卖得极好,我们这次发财了。”
他将一本崭新的《西游记》拍在桌子上:“这次印的书全卖完了,其间还加印了一次,也都售磬。昨天我们已经将帐算好了,每人都有二十四两银子可分。”
“这么多?”孙淡有些惊讶,他对商业并不熟悉。在他看来,这次出版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水的,实在不行,亏了就亏了。可他万万没想到,新书居然销路不错。
看到孙淡惊讶的目光,掌柜的点了点肯定了孙浩话:“话说,淡哥儿这本《西游记》本就是一本好书。有我孙家的铺货渠道,就算是一本无字天书,我也能卖出去。当然,也就是一锤子买卖。再好的书,一旦出了,坊间就会大量防印,书行也没多少利润。一般来说,我们书行只出全本的。像你这样一个月出一本的连载,还是第一次。读者要想在最快时间内看到下一集,就得从我们书行买书。
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杜绝盗印,毕竟,盗印需要一定时间。我们这里是首发,只要将量做上去,在统一时间内把货铺齐,就算出再多的盗印书,对我们的销量也没什么影响。而且,着印刷量也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比如,《西游记》在山东地界的读者有十万人,我们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市场给占领了,盗印书出来还能卖给谁?”
孙淡道;“却是这个道理,掌柜的倒看得明白。”他拿起书只看了一眼,不觉大汗。书上的作者名一项赫然写着“蓬莱山人”四字。
略微一想,孙淡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
明朝市民虽然将阅读当做一种主要的消遣活动,但对小说传奇一类的书籍内心中却很是鄙夷,就像后世网络小说那样,虽然人人都爱看,地位却不甚高。
而写这种传奇小说的大多是落地秀才,读书人总有一些所谓的面子思想,在写文的时候,自然不肯用真名,以免得被人笑话。
这也可以理解,当初,孙淡也想过用笔名的,可因为虚荣心作怪,还是在用了真名。
一想到这点,孙淡心中突然一惊,暗道:还好掌柜的把名字换了,否则传了出去,自己坏了名声,对将来科举入仕却是大大地不利。
这本《西游记》印刷得不错,无论是纸张还是装订都是一流。最绝的是,里面还配了几副插图,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孙家书行的印刷技术真是不错。
但孙淡还是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不客气地对掌柜的说:“掌柜的,这书印这么好做什么。依我看来,这就是一本坐马桶方便时混时间用的书。看完之后,随手一撕,可以直接用来擦屁股。你不是想做量吗,根本就不用装帧得这么精美。”----愿吴承恩先生原谅我,当然,古代的大大名著,说穿了,在当时的人看来,也就是休闲读物,登不得大雅之堂,也就是后世网络文学一类的读物。
听孙淡说得粗俗,旁边的孙佳脸上不禁一红。
掌柜的一拍大腿:“淡哥说得是,这事刚才孙佳小姐也同我说了,她也是这个意思。从下一期开始,我换上最差的纸,插图什么的一概不要,字也印小一些,反正能看就成。如此一来,成本也要下降两成。”
“啊,孙佳也是这个意思?”孙淡大感惊异。
孙佳点点头:“要想把量做上去,又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把书卖出去,占领市场,对书的质量就不能太讲究。若我们的正版书做得比盗印书还差,加上印量大,成本低。盗印书敢来抢市场,绝对让他们来一个亏一个。我们就是要同盗印书比烂。”
孙淡摸了摸鼻子:“劣币淘汰良币,古人诚不欺我。”原本以为孙佳不过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丫头片子,可刚才她嘴中所说出的这些道理却让孙淡刮目相看。
经营上的事情自己也不懂,索性交给孙佳和掌柜他们去做。在明代,经商可不是一条好出路,科举做官才是正途。正如掌柜的刚才说过,院试难度很大,倒不可大意。
伸了伸懒腰,孙淡道:“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和浩哥儿都被知县当堂点取了。大家也都累了,索性早点回家休息。三日后正式发榜,也不知道你我名次如何。对了,到时候发榜,我们还得去拜见张知县,按照规矩,他算是你我的恩师了。”
“你们也辛苦了。”孙佳说着,将一本帐目推过来:“把这个月的帐结了吧。”
“好,分钱,得了钱我也好早点回家。”一想到那二十四两银子的巨款,一想到这是自己到明朝后赚到的第一笔大额现金,孙淡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