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我们必须要接管马鲁古群岛,苏拉威西群岛,和婆罗洲岛周边包括纳土纳在内的所有岛屿。”

“当然,不包括贵国保护的沙捞越在内的布鲁克王国。”龙国章加了句。

马鲁古群岛?

苏拉威西群岛?

还有婆罗洲和附近的所有岛屿,就连脚下这座华人称为返乡岛的岛屿都包括在内?

这等于把荷兰控制的东印度群岛砍去了一半,什么狗屁保护侨民,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李默在哪里都不知道,都是借口。

这个搅局者,纵火犯他的野心和胃口实在是太大了。

“不可能。”菲利特曼冷冷的吐出了三个字,甚至还价条件都没提出。但这难不倒龙国章,只见他把协议文件往对方面前一推,两眼一眯:“菲利特曼阁下,您想参观一下我们的新式战列舰吗?”

“你说什么?”

话音刚落,菲利特曼猛地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自己听错了吗?新式战列舰是那艘拥有十门主炮的新式战列舰。

看着夹住雪茄,悠然自得的龙国章,想想已经快困惑了他半个月的那艘神秘而强大,有可能改变各国军舰发展方向的主力战列舰,再看看面前的协议文件。

菲利特曼有些不知道如何选择了。

……

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成邑,三年都。

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因酷爱芙蓉,命人在成都城墙上遍种芙蓉花,每逢花开时节,四十里为锦绣,所以成都又名蓉城。

四川,是西南大地的心脏,西接青藏高原,东有三峡天堑,北有巴山秦岭为脉,南边又有云贵为依,四面为障,不仅挡去了多次大灾兵祸,也让百姓不受外界干扰,修生养息繁衍不绝。

作为四川的核心,成都更是少有的西部繁华之地,更有天府锦华,人杰地灵的美誉,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很多耳闻能详的人物。

满清早年,张献忠先屠成都,后满清破城后又愤恨川人抗清,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屠杀,整个四川十室九空,成都更是五六年内断绝人烟,后来康熙皇帝实施了湖广填四川的诏令,成都和四川渐渐恢复了元气。

尤其可见,四川是有着抵抗外族侵略传统的,后世的川军更是打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气势,谓之脊梁也不为过。

如今北方大地改天欢颜,也不免影响到了天府之国,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和江浙一带顽固和保守不同,成都的学生举子们不仅不排斥新华,反而认为这是汉人的一次中兴,尤其是李默那片中华论,更是被传诵不断。

其实纵观晚清历史,有一个现象很令人奇怪,无论是革命爆发之地的长沙,武汉,还是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四川保路运动,都位于内陆地带,要说这些地方接触到洋务运动远比东南沿海更晚,消息也更封闭,可偏偏这些地方却都成为了后世推动国家变革的领导者。

而此时此刻的四川总督府内,也坐着一位巴山蜀水孕育出来的骄子。

刘秉璋看着坐在对面的刘光第,苦笑着摇了摇头:“裴邨,这可是你第六次来这里了,昔日刘公三顾茅庐方请出了卧龙先生,难不成你认为老夫能比得上诸葛武侯不成?”

刘光第微微一笑,当初变法失败,他和谭嗣同等人一同被被推到了菜市口问斩,却没想到天降奇兵,反而获救。

不过开始时他也并未答应加入新华,但却经不住对方的诱惑,和一些学子去了趟昔日被认为荒僻的东北三省,才被那里的改变深深打动,答应了皇上的邀请暂在首相府任事。

随着北方一统,大军会师西北,他也终于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回到成都希望能说服四川总督刘秉璋退出东南互保,不要再继续分裂。

但没想到来了五次,也被拒绝了五次,但越是这样他却越是不死心,四川的重要不言而喻,何况作为四川人,他也不希望天府之地再遭战火屠戮。

何况他算是看出来了,李默地的确确是一心为国,远比满清更懂得建设和发展国家,他年轻弱冠,却雄才大略,短短几年便驱走了鸦片战争后满清对外的颓势,让中华民族重新崛起。

虽然还不敢说能和洋人列强并肩而坐,但起码此时此刻他统治的地方洋人再也不敢随意欺凌华人,再也不敢竖起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想到这些,刘光第就不进心满豪气,笑道:“刘大人,来之前皇上亲口与我说过,镇海之役,大人打出了我中华尊严,督蜀十年,勤政爱民,修水利,辟良田,造福一方,还支援新学,捐款修建书院,为我中华培养人才。

重庆教案中,大人又不惧洋人,处罚教绅,疏导民愤,为四川百姓做主,实在是令他非常敬佩。

何况这些年大人还没看清楚吗?满清无道,糜烂已极,各地保征暴敛,屡禁不绝,才使得洋人横行,得以用鸦片荼毒中华大地。

我泱泱天朝,几千年华夏,正在沦为烟鬼和洋奴,皇上不忍在看到中华继续沉沦,才起兵海外,挽大厦于将倾。

他来前边和我说过,如是大人能够举出他的不当之处,他宁愿脱下黄袍,重回海外,做他的逍遥公爵。”

刘秉璋何尝不知道刘光第说得有道理呢,但他的每个决定,都干系到四川千万生灵,实在是不敢大意啊,而且自己已经签署了东南互保,如果反叛,别人又会怎么看他呢?

似乎猜出了刘秉璋的顾虑,刘光第呵呵一笑:“大人,一纸东南互保,使得君不君,臣不臣,国不国,民不民,沿海诸省更成了洋人讹诈我中华的乐土,吸血抽髓,搜刮民脂,这样的协议为何还要遵守呢?”

“如今满清已亡,各地思变,大人为何就不能走出那一步呢?为何非要为满清余孽守孝?为何不能保住您那颗中华心呢?”

一连三个为何,让刘秉璋也不免心生波澜,若是以前他或许还会只听刘光第一番说词,然后笑着送他离开,但随着李默大军已经控制了大半个西北,就像是在四川头顶悬起了一柄寒光闪闪的大刀,如果继续坚持的话,恐怕真要为四川又一场刀兵之灾。

何况刘光第说的很多,满清早已消亡,连家乡安徽也早已并入新华,据那里的亲族来信说,如今安徽各地都在兴建学校,孩子们可以免费上学,而且还修起了铁路,办起了很多工厂,已经是一派兴兴向荣。

而且仅剩下几位东南苟延残喘的亲王贝勒又是扶不起的阿斗,自己又何必为了他们,看着国家继续分裂,而让洋人们得利呢?

想到这里,刘秉璋忽然深深地叹了口气:“休乾,去把剪子给老夫拿来。”

边上的长子刘休乾听到父亲要剪刀,也不禁一愣,连忙跑去从厢房里找来一把剪子,递了过来:“父亲大人,您这是……”

刘秉璋接过剪刀,忽然一把揪住了自己的辫子,轻念道:“望见蓬庐喜欲颠,弟兄慰问笑喧阗。豪赀富拥书千卷,醉态狂歌诗一篇。清白差堪贻子姓,烧丹何必学神仙。兴来沽酒招朋好,斫脍烹雌足俸钱。”

“罢了罢了。”

“今日老夫就做了不臣之人吧。”说完,一甩发辫,在刘光第和几个儿子面前猛地举起剪刀,狠狠剪了下去。

等到辫子被剪断,才一把抛开剪刀,双手捧着从小蓄到今天的长辫,老眼微红,竟然看得呆了。

“父亲,父亲?”刘休乾吓得连忙喊了两声,刘秉璋这才吐了口气,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呆一笑,别说刘秉璋几个儿子了,就连刘光第都以为他伤心过渡,安慰道:“大人,您这又是何必呢?皇上和新华从未规定不准蓄发留辫。”

“不。”

刚才还又笑又呆的刘秉璋却忽然大声道:“刚才举起剪子时,老夫心如死灰,还以为这一剪子就要归去,可剪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条辫子才是罪魁祸首,他足足困住了我中华几百年。”

“一剪飞起,开天辟地。呵呵,老夫终于明白了,明白了。”刘秉璋把剪下的辫子递给刘光第,扶椅弯腰说道:“裴邨,把辫子带给皇上吧,请转告皇上,罪臣刘秉璋今日方才幡然醒悟,实在是有愧,所以……”

刘秉璋还未说完,刘光第却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大人,这条辫子您还是留着亲手交给皇上吧,我想再有几日皇上大概就要来成都了。”

“皇……,皇上要巡行成都了?”

“是的,皇上已经从陕西出发,一路体察民情,不日即将到达成都,而且皇上让我转告刘大人,这些年来四川在大人的署理下,各族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还请大人能再当几年省长,为四川再尽尽力。”

“此外,皇上听说大人的体智兄弟喜好藏书,还对甲骨有所研究,所以希望他能出任新建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专为整理散落民间的孤本拓文,以供后人研究鉴赏,弘扬我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文化?”

“好好好。”刘秉璋连道三个好字,哈哈大笑起来。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46章 东南变

“佩孚,刘大人和其他几位大人正在长沙商讨互保大事,你为何不再等等?等总督大人回来后再走呢?”

“大人,佩孚真不想再当兵了,只求能回到老家做点小买卖。”

浙北大营内,除了一万新军正在校场上列队按照洋人的办法操练外,从江苏退下来的两千多淮军也被暂时安置在这里。

听闻叶志超的询问,吴佩孚立刻回答道。

两年多前他入淮军,本想建一番功业,但谁想到才穿上军装没几天,大清就亡了,几万新华军横渡渤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北京城,皇上和皇太后相继自尽,就连城里的那些王公大臣也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还没等消化完这个消息,新华军就开进了江苏,他也只能身不由己跟着淮军节节败退,直至将整个苏北大地拱手让人,逃到了洋人保护的浙江来。

论士兵能力,武器装备,东南军队没一支能和人家比,可也不至于败得如此快,如此惨,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他身边这位叶提督。

这个人当年在牙山时就谎报大捷,最后连战连败,丢掉了朝鲜,竟不知为何重回淮军后用了什么手段,竟然又当上了提督,之前一战,他指挥混乱,坐等新华军来攻却不知变通反攻,丢掉江苏有一半的责任都要归咎此人。

此时,虽有东南互保,但新华已经坐稳江山,待在这里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而且最近新华军频繁沿江北上,大又立刻入川的架势,一旦四川被攻陷,等待东南的只有一个败字。

再留下,等死吗?

叶志超并不知道吴佩孚是因为看穿了四川失守后的大局才要离开,只是有些可惜,因为此人是淮军中难得的后起之秀,不过他也没坚持挽留,毕竟已经这样了,挡了人家的前程又有什么意思呢。

“只不过?”叶志超看了眼驻守在大营外的一支法国军队,叹了口气。

虽有互保协议,但如今谁都知道东南当家的是洋人,枪炮是从洋人手里买来的,训练新军的也是洋人,而且赋税也都有洋人把持,军官想要走,还必须和洋人打个招呼,这那里还是大清朝,根本就是洋人当家了。

谁都知道,洋人这是怕东南诸省降了新华,要知道人家新华对洋人可不待见,北方早已取消了大清时给洋人的特权,更回购了洋人在那里的所有矿场,你要做买卖也行,必须按照人家的规矩来,若是违背了照杀不误。

所以啊,这要走还必须动点脑经。

“佩孚,走吧,我和你一起去见洋人,就说你家出了点事,要回去一趟,至于你回去后做什么,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谢谢提督大人。”吴佩孚拱手刚谢完,立刻有校尉跑来,在叶志超耳旁耳语了几句后,后者顿时脸色大变。

“四川没了。”

……

“咳咳……”

静室之中,李鸿章猛烈地咳嗽了几声,当他把捂住嘴巴的手帕取下,眼角扫到那丝阙红时,连忙捏成一团塞入了口袋。

“李大人,你没事吧。”溥煦见状,连忙追问起来。

李鸿章连忙冲这位原本的大清国辅国将军,爱新觉罗子孙摇了摇手表示没事后,才继续和张之洞攀谈起最近发生在东南的事情。

见到李鸿章没事,溥煦稍稍定了定心,那日国变之时他恰好不在北京城,所以才和其他几位贝勒亲王躲过了一劫,避入了江苏。

但谁想到,几万淮军还是没能挡住新华军的脚步,短短两月就一败再败,最终丢掉了整个北方,如不是洋人和李默达成了协议,说不定这湖南也不能躲了。

随着李默在北方推行新法,老百姓的日子日渐好过,还大修铁路,办实业,从各地招人,东南半壁也终于开始摇摇欲坠。

一纸所谓的东南互保,此时看来却是可笑无比,因为东南沿海根本没有自保能力,曾引以为凭的淮军都败了,湘军更是一枪没打就让出了湖北,若不是洋人派出水师封锁了长江,恐怕人家的大军早就挥师南下了。

但没等他们这些人喘口气,如今李默就又开始北征,不仅干脆利落的拿下了蒙古,把蒙古那些王爷都给抓了起来,最后不仅吞了几万蒙古精骑,还宣布解放那些低贱的农奴,这样一来草原上数百万牧民全都倒向了新华,那些旗主和部族头人在武力的威胁下,无可奈何只得接受了用官换权,成了李默手下的署理一方的官员。

解决完蒙古后,他的大军又迅速向西,目前虽然屯兵于银川,但前锋大营已经直指新疆,入疆已是指日可待。

而最让人担心的是,李默对东南的渗透一刻不停,不仅派人在各地办报,宣传新学,宣扬中华论,还鼓动那些学生举子不断闹事,尤其是此刻的长沙,更是乱作一团。

他还借用强行推行新币的机会,大肆收敛白银,几乎将北方的白银全弄到了手里,又利用这些白银做武器,大量在东南各地囤货居奇,使得各地物价飞涨,粮食奇贵,人心都被他彻底弄乱了。

而洋人们也不闲着,趁此机会大举捞钱,巧立名目讹诈东南,如今在长江以南的洋人简直是多不胜数,惹来了各地乡绅的极大不满,若不是大家都害怕北方那个新土地法,还有所顾虑,大概他们这些人早就被赶下台了。

官不官,民不民,学生举子也无心读书,大好的东南已如几年前糜烂的山东等地般已经是日暮西山。

但这些都不是他们集中到长沙,继续谈论东南互保如何维持的关键,真正的原因是四川。

李默对四川的渗透从他立国新华那天前起就未断过,尤其是这几个月来,昔日的维新急先锋刘光第,更是频繁进出总督府,不断游说四川总督刘秉璋退出互保。

这可是不得了事情。

四川作为东南诸省的北部屏障,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没了四川,东南互保就成了笑话,人家的大军可以很快从四川出发,如洪水般顺长江从直泄而下,加上江南多湖泊,运河水道又密集,只要有足够多的船,甚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东南半壁,连挡都挡不住。

而且东南虽然财力雄厚,但也不可能凑出那么多兵力来防守每条河,每座湖,何况人家还有一只大水师,可以直接从东南沿海任何一处登陆。

虽有洋人为依靠,但洋人就真靠得住吗?

以前北方同样是洋人横行,烟台威海还驻有英国兵舰,大家都以为李默不敢挥师京畿,可人家偏偏就打了,而且还打了个措手不及,几天就平定了直隶,说什么世界第一水师的大不列颠国,还不是屁也没放一个就灰溜溜的从北方都撤走了。

就算洋人愿意拼命,但供养的起吗?光是这些年为了让人家驻军汉口,防守长江,就耗费了千万两白银,再加上购买洋枪洋炮的开销,就算以东南的富足也有些吃不消,何况洋人又安排了赫德来监管几省的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