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融战争-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面我们还是看看波神规律又是怎么破译这波行情涨跌奥秘的吧。我们从这张黄金季线图上看,用波神规律箱体测量法所测量结果如图2…4…1所示:
  图2…4…1
  ?图中1999年8月25日的低点254正好是波神规律的第六线,符合波神规律口诀“关键注意五六线”;而8月24日又是波神规律的时间之窗――转折日,符合口诀“下半年来8、23,前后不差一两天”。按照波神规律,六线是一个反弹概率很大的线位,又与“转折日”相逢,所以8月24日的254点是一个下跌的转折点。实践证明,这确实也是黄金期货的历史低点。黄金见底后,紧接着就进行了短暂的报复性反弹,其反弹的最高点是338点。
  ?我们按照波神规律测量标准,即以254和338做测量的基点,所测结果如图2…4…2所示:
  图2…4…2
  ?从图2…4…2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2004年11月23日的高点459点,正好在波神规律的两线半位置,并在此位置按规律做了50多个交易日的回调,符合波神规律口诀:“离场要在两线半”;而11月23日也是波神规律的转折日,口诀:“下半年来8、23”。波神线和转折日又发生重合,这一现象又一次见证了波神规律的神奇。经过这次调整,黄金价格便一直上冲到2006年5月17日的最高点740,而这个点位正是波神规律的第八线,符合口诀:“七八做为一循环”;也就是说一个阶段性的顶部已经完成。之后便出现了20多个交易日的急跌行情,直到6月14日(波神规律转折日)开始反弹。这次回调,只用了20多个交易日便将七年(99年8月至06年5月)的上涨幅度回调了33%。
  

英国400吨黄金卖地板价之大奥秘(3)
?我们在日线图上用箱体方法测量,如图2…4…3所示:
  图2…4…3
  6月14日的低点572正好在波神规律的七线,符合口诀“七线离场要果断”。在这里,波神线与转折日再次发生重合,真是神奇。当然这只是一波阶段性的调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至少清楚的看到两点:第一,波神规律“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既能够在较大的长期行情中预测到顶部和底部,也能在较短的日线上测量出具体的高低点位。当这些点位与波神规律的时间之窗相重合时,转折的概率非常大。第二,通过英国政府的“黄金事件”我们看到,不管是机构还是国家,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只要违背了市场的规律,就要受到市场的惩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中航油”失败大探究(1)
在一架刚从上海起飞的飞机上,一位长相年轻的中国男子穿过走道,要去和当代新加坡之父李光耀谈生意。这位81岁的新加坡前总理是个魅力超凡的人物,亚洲各地的人们对他相当敬畏。他没料到那位陌生人会来找他。〃当他递给我名片时,我吃了一惊,〃李光耀回忆说。
  这位男子来寻求李光耀先生对一项收购的支持,收购目标是新加坡国有炼油商〃新加坡石油公司〃的部分股权。他的名片上写着:陈久霖,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中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陈先生的公司中航油是一家飞机燃油进口商,由中国政府控股,但在新加坡上市,该公司几乎100%垄断了中国进口航油业务。然而就在那次空中邂逅几个月后,陈先生和他的公司就再也不能展翅高飞了。2004年12月8日,中航油首席执行官陈久霖在新加坡被警方逮捕,此前该公司因亿美元衍生品交易亏损而破产。
  为了唤起您对中航油事件的回忆,本书将再次将该事件的始末呈现在读者面前:
  1、涉足衍生品交易
  2003年,陈久霖和其他董事决定涉足燃油业务之外的衍生品交易,实现业务多元化。该公司从未明确说明在一个它毫无经验的市场中自己有何优势,但业内专家相信,它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个有利可图的领域。当时,中国国内航空公司往往从券商那里购买衍生品,作为针对原油价格波动的保险方式。中航油想通过提供自己的衍生品,成为其航空公司客户的〃一站式提供商〃,自己也获得比仅充当燃料供应中介高得多的利润率。中国监管部门仅允许26家企业在海外买卖衍生品,中航油成为其中之一。它进行的首笔交易是对2003年中期石油价格的下跌下注,共计200万桶石油,那笔交易盈利了。〃那成了诱饵,〃业内专家说,〃他们认为这种交易太有利,无法抗拒。〃
  2、情况日趋恶化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中航油潜亏580万美元。油价飙升导致的损失破坏了中航油的内部限制。然而中航油决定〃克服〃这个问题,甚至下了更大的注码,继续增加交易量,“期望油市将会走低”。〃这下公司真是没有退路了,〃一名金融业内人士表示。〃他们本该停手,但却提高了头寸。〃到10月中旬,油价再创新高,中航油此时的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由此衍生品交易引发的账面损失达到亿美元。在用了2亿多美元现金支付追缴保证金(弥补亏损所需缴纳的额外资金)之后,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中石油接着就做了中国国有控股企业投资者意料之中的事:向母公司求助。但母公司中航油集团非但未将自己的资金注入中航油,反而以亿新元的价格出售了中航油15%的股份,将所得的这笔资金贷款给了中航油。但当时在证交所声明中,中航油并未说明这次出售的原因,而彭博社(BloombergNews)曾引用该公司一名官员的话说,那是母公司在为〃它们正进行的一项投资〃筹集资金。
  

“中航油”失败大探究(2)
3、债权人采取行动
  由于国资委推迟作出决定(可能是为了调查损失状况),债权人之一的〃南非标准银行〃(StandardBank)决定不再等待。11月17日,它致函中航油威胁说,如果该公司到12月9日还不偿还所欠的1400万美元,它将启动清算程序。
  限期逐渐临近,国资委仍然没有同意注资计划,此时中航油集团自己向中航油发出致命一击。11月24日,这家母公司拒绝批准中航油的一项计划——中航油原计划贷款亿新加坡元,收购新加坡石油的股权。这也就是陈先生在飞机上向李先生游说(未果)的交易。中航油集团的这一举动,仿佛已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它决定放弃中航油了。在债券人接连逼仓的情况下,12月1日,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此时的损失已达到5。5亿美元。
  中航油破产已成为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爆出的最大丑闻。中航油一度被誉为模范企业,并被国际视为极有机会与中石油、中石化鼎足而立。2001年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在短短几年间,中航油的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增长了4倍,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一连串声誉,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为MBA的教学案例,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总裁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还曾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一切恍如一场噩梦,在石油衍生商品交易中突然浮现的40多亿元损失,把前几天还在云端飞翔的中航油打到了地狱里。昔日的“打工皇帝”陈久霖则因其擅自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并且蓄意隐瞒亏损事实,终于锒铛入狱。
  中航油事件为国人敲响了警钟。近几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原油、铜铝、铁矿石、棉花、大豆、豆油等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仅原油一项,据跨国能源巨头BP7月公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显示,2006年全球石油消费只增长了,仅为过去十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但是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速度却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水平,增长了近;其它各种商品的进口也是呈逐年上升的势头。然而由于这些商品价格涨跌不定,给我国的采购造成了许多风险。鲁晨光先生在《中航油事件深层剖析》一文中曾提到国内近几年发生的几个较典型的国际投资失败事件:
  1、中航油事件
  2003年以后,中航油涉足燃油业务之外的衍生品交易,在市场上做空,累计数量达到5200万桶。然而由于国际油价大幅飙升,导致其帐面亏损急剧扩大。2004年10月份,公司被迫在亏损的情况下结束部分仓位,在衍生工具交易中最终亏损5.5亿美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航油”失败大探究(3)
2、中储棉巨亏
  2003年8月开始,国内棉花价格一路走高,以致国内棉花市场在2003年底到2004年初出现一股“炒棉热”。当年10月起中储棉进口棉花多达20多万吨,豪赌国内市场棉价上涨。然而2004年3月份开始,国内棉花价格开始逐渐走低,国内不少参与炒作棉花的贸易企业相继被套牢,被寄予调控市场厚望的中储棉也不幸被套。截至2007年1月11日,国内标准级棉花价格为11789元/吨。以这个市场化的价格来计算,中储棉亏损已近10亿元。
  3、国储铜事件
  2005年###月间,中国国储局交易员刘其兵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建立了20万吨期铜的三月空头远期仓位,交割日期应在12月21日左右。由于建仓的量太大,早已被国际基金盯上。在基金的“围猎“下,伦敦期铜价在11月前后不断上扬,刘其兵的仓位出现了巨额亏损。如果国储局真的被迫代其平仓,必然承受上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在此期间,国储局四次抛售铜产品,以满足到期的期货合约和市场的需求,以期能够抑制铜价上涨。然而,直到2005年底交割日期到来后,国储局被外界认为以失败而告终。
  4、大豆风波
  ?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美国大豆上市前后,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发生剧烈波动。许多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在4000元/吨的最高价格区间购买进口大豆。此后,大豆价格骤降,每生产一吨豆油就会亏损500…600元。有数据称,国内压榨企业70%停产,进口合同违约,造成了中国的〃大豆危机〃。
  ?下面我们主要以中航油和大豆事件为例,用波神规律具体解剖分析一下其失败的原因。
  ?首先请看一下由鲁晨光绘制的中航油事件全过程的示意图2…5…1:
  图2…5…1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用波神规律所测量的八条线显示应一路做多,原油的价格在上涨过程中很有规律的在三线做了回调,在第五线又做了大幅度的回调,两次回调都符合波神口诀〃落袋为安一二三〃和〃五线离场要果断〃。可惜的是,中航油把方向全做反了,逆势且重仓,如此一来岂有不败之理!
  ?这张图只是2003年-2004年局部图,下面让我们看一看美国原油近几年的实际走势图,答案或许会更清楚。如图2…5…2:
  图2…5…2
  ?我们用波神规律的箱体测量方法(波神口诀:箱体适用大波段),所测八条线如图所示。从所测图中可以看到:2003年3月7日(波神规律转折日)有一波回调,其最高点是,这是中航油做空的起点,并有所盈利。回调之后,价格便一直冲到2004年10月22日(波神规律转折日)的又开始回调,这个点位正处在波神规律的两线半,也是回调的位置,符合波神规律口诀〃离场要在两线半〃,而这个点位也是中航油空单、平仓的位置。如果按照波神规律八条线去操作,应一路做多,即便是空单也不应在2004年10月斩仓。如能坚持三个月的下跌,其价格就到了中航油进场的成本价;假如在此点位再加空单,那将会大获全利。所以单从K线图上分析,原油价格上涨是有规律性的,与什么〃国际资本围剿论〃或〃阴谋论〃关系不太大。从整个图形分析,中航油惨败的根本原因还是自己看错了方向,做错了仓单。另外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2006年7月的顶点之后,又做了更大幅度的回调,时间为7个月,而这个点位也正好在波神规律的第五线,符合波神口诀〃五线离场要果断〃。时至今日,2007年11月8日(波神规律转折日)的价格已经达到了98点多,此点位正是波神规律的第七线。根据波神口诀〃七线离场要果断〃和〃七八作为一循环〃,多单应该离场观望了,并应准备在七八线位置放空单;其日K线所测六线是,也应该回调了。至于这一论断是否正确,就让让历史去验证吧。
  

“中航油”失败大探究(4)
?关于〃大豆风波〃事件,让我们看看下面美国大豆2003年-2004年走势图,剖析一下这些企业2003年在采购美国进口大豆中是怎样造成亏损的。如图2…5…3:
  图2…5…3
  ?根据波神口诀〃常规标准用单线〃,我们用波神规律的单K线柱做测量,所测结果如上图所示。图中显示:第一,在时间上,大豆价格在2003年4月连涨三个月后做了回调,从7月份起又连涨5个月到达最高点,此后开始下跌。两波回调行情都符合波神规律的时间之窗〃三五四七和十三〃中的三五循环。第二,从波神规律八条线去分析,2003年7月的回调正处于波神规律的两线半位置,符合波神规律口诀〃离场要在两线半〃;回调后,又一鼓作气上涨到第七线,并开始大幅度的下跌,也符合波神规律口诀〃七线离场要果断〃。假如按照波神规律在超过最低K线柱的高点时开始做多,即在622元买入大豆并按照波神规律在两线半和五七线做三个波段操作,即使不计算期货保证金的杠杆比例,单从市场价格上计算,大豆价值也翻了一倍。假如某国内大豆压榨企业需要5千吨大豆,那么按照波神规律的进场要求,在2003年的4月以622元买入1万吨大豆,到2003年10月的1060元高点附近卖掉剩余的5千吨,就等于免费用了5千吨大豆,这才真正体现出期货的套保和保值作用,更可以避免大量的亏损。第三,如果我们按照口诀〃常规标准用单线〃,用2003年10月K线柱的高点做下跌测量,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其8个月下跌的低点,正好跌到波神规律的第五线,符合波神规律的口诀〃五线离场要果断〃;也就是说,我们从顶部按照波神八条线做空,到按波神五线离场,就又能赚一倍了。当然,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计算;但如果实际中我们能按照波神规律去操作,那理论即可变为现实,因为波神规律已经把涨跌的高低点十分清楚的标示在八条线上了。如图2…5…4:
  图2…5…4
  以上的分析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如果我们国内的这些企业能认真研究和分析一下波神规律,改变“涨跌不定”的思维定势,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那么许多企业和机构的命运都将会被改变,其结果将会对世界股市、期货、外汇等金融领域中的资本财富进行一次重新大分配;不仅这些企业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还能在战略的高度上保证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避免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国际采购中吃亏。
  

违背规律巴林银行必自毙'l5'(1)
1995年2月,具有233年历史、在世界一千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随后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这一消息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震动。各地股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英镑汇率急剧下跌,对马克的汇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巴林银行事件对于欧美金融业的隐性影响不可估量。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银行——巴林银行。由于经营灵活变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