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来是王侯-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好!小小刘辩,孤定要踏平你的洛阳,让你的女子成为我的阶下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决定带兵杀如洛阳,将刘辩生擒,叫他看着自己的女人被其侮辱,然后在将刘辩碎尸万段。

可惜刘辩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刚赢了一场战斗,刘辩又骚扰几次,然后呆兵全身而退。

刘辩虽然退去,但是其目的却达到了。

远在扬州犹豫不决的纪灵与审配听闻袁术遭遇袭击,并且损失了近5万人马,自己还差点死在乱军众中。

这么一来,如何不急,简直就是归心似箭,大军急忙撤退,去救袁术。

此乃陈宫的魏围救赵的法子,果然奏效,三路大军一路灭,一路降,还有一路不战自退。

不过陈登那路人马依旧朝着袁术所在的庐江前去,他的目的很简单,先去请罪,再找机会,救出田丰,远走高飞。

此时的袁术刚刚损失惨重,自己带回2万兵马,袁术必然不怪。如此,自己就能在袁术军中为内应,救出田丰,到时候管他如何。

陈宫之才陈登很是佩服,更听说还有三人其谋略不在陈宫之下,加之有吕布,颜良,文丑,张辽等大将辅佐,很难想象刘辩会在什么地方战败。

刘辩不知,一场由于自己过于得意却没有想到后招的棋子来了,袁术正集结所有部队,准备孤独一掷,直杀洛阳。

话分两头,荀彧,荀攸,贾诩三人均已上路。

三人中贾诩扮做行商,带着一小支部队,倒也行的安稳。

倒是荀彧却是先行一步,到了荆州。

第二百六十五章  水镜

首先他去了水镜山庄,拜见了水镜先生。

水镜山庄就在眼前,荀彧可谓是走后门,不找徐庶去找水镜,果真聪明。

“哈哈哈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爽朗的笑声自屋内传来,门并无锁,荀彧轻轻推门而入。

“学生荀彧,从洛阳而来,特来拜会水镜先生。”

“贵客登门,不曾远迎,实在是惭愧,惭愧。”水镜先生虽然如此说来,却依旧在屋内没有出来。

细抚两曲,声音忽远忽近,让人摸不着边。

荀彧只是站在屋外,丝毫没有急燥的意思。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曲毕,水镜方从屋内走出,见到荀彧稍稍行礼:“哎呀,不知贵客光临,方才弹的顺手了,一时忘记,还望见谅。”

“哪里哪里,水镜先生精通音律,学生也略懂皮毛。先生琴音高雅,却安含天地气运,实在难能可贵。纵然是让学生再站上两个时辰,依旧是如痴如醉,不知时间流逝。”

“哈哈哈哈,这倒是我的不是了?”水镜先生对于荀彧的造访多少是有些意外的。

刚才他是故意试探,没想到此子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能听出他弹奏何意,这就让他不得不对荀彧另眼相看了。

“荀彧先生从洛阳来?”水镜问到。

“正是。”

“不知师承何处啊?”

“学生不过是粗略的读了几年书而已,哪有什么名师,让水镜先生见笑了。”

水镜呵呵一笑:“莫非,是从天子处来?”

荀彧这才一脸正色:“正是。”

“既然如此,又何必来我小小水镜山庄,先生还是请回吧。”水镜先生竟然翻脸了。

荀彧只是找了个地坐下,却不生气。

“你这人倒有意思,哪有人家赶你走你还死皮涞脸不肯走还要坐下的道理。”

“先生没叫我走,是请我留。学生虽然愚顿,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哦?我如何留你了?”水镜问到。

“先生是言,既然如此,又何必。此言意思,乃是对天子手下不满罢了。水镜先生淡薄名利,自然不想沾染是非。但是学生如今是只身前来,并非臣相,所以先生要赶的不是我,是汉室臣相。”

水镜点了点头,这少年不卑不亢,回答有板有眼,态度从容自若。更难得的是他竟然是刘辩手下臣相,位极人臣,竟然还能放低姿态,前来会自己,果真难得。

“那么荀彧先生此来意欲何为啊?”

“帮友。”

“哦?说来听听?”水镜知道他是来帮刘辩做说客的,不过方式竟然说是帮友。

试想一个臣子,一个天子,竟然言友,果真秒哉。

“我有一友,自幼好学,姓刘名辩。”

此言是明确告诉水镜,我是来帮刘辩的,没有丝毫隐瞒,可见其为人大方,不使诈。

“朋友家业危困,一直疲乏。学生虽然读过几年书,却苦无对策,偶尔能帮上小忙,却不能拯救其祖业,实在惭愧。”

把皇帝的江山比做祖业,虽然有些令人哭笑不得,却也是事实,而且很是贴切。

水镜先生微微一笑:“既然如此,何不去请些高人,为何要来我水镜山庄?”

“只因一人。”荀彧说到。

“哦?愿闻其详。”

“乃徐元直是也。”

“徐庶?!”水镜先生没想到荀彧会知道此人。

徐庶最近一直在寻求名主,却一直不曾见到,这么说来,倒也是凑巧。

一个欲寻明主,一个正招贤纳惠。更何况刘辩乃是天子,又不算昏庸,若是要为臣之道,确实是个好去处。

“那先生可知其人否?”

“自然知晓,其名单福也。”

“如何?天下如此多人,为何偏偏选择徐庶?”

荀彧淡然一笑:“徐庶,字元直,本姓徐,名庶,后改名为单福。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人。”

水镜先生面色微微一变,他又哪里知道,徐庶的秘密对于刘辩而眼根本不是秘密。

“徐庶自幼拜师学艺,苦练武功,结交同道侠友,探讨切磋各个流派艺技。待学有所成之后,便游历四方,做一些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侠行善举。”

“徐庶的一位朋友因与当地一家豪门恶霸结怨而被害得家破人亡,万般无奈之际,只好请少侠徐庶为其报仇雪恨。徐庶接受朋友的请求后,以白色垩泥涂抹面孔,只身闯入恶霸家中,一剑刺死了这个仗势欺人、为害一方的恶徒。徐庶正要离去,不幸被闻讯赶来的大批官差包围。因寡不敌众,失手被擒,官府对徐庶进行了严酷审讯,徐庶出于江湖道义,始终不肯说出事情真象。又怕因此株连母亲,尽管受尽酷刑,也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官府计穷,派人将徐庶绑在刑车的立柱上,击鼓游街,要老百姓来辩认他的身份。老百姓感于徐庶行侠仗义,为地方除去一霸,所以无人出面指认。官府也无可奈何,后经徐庶的朋友上下打点,费尽周折,终于将其营救出狱。”

“徐庶弃武从文,审时度势,见诸侯割据,烽烟四起,告别武林诸友,摒弃刀枪剑戟,潜心读书求学。与同郡的石韬、石广元志趣相投,结交好友无数。”

“汉室衰微,悍臣专政,中原大地群雄并起,混战连绵。徐庶、石韬为避战乱,举家南迁到荆州地区。在荆州,徐庶结识了客居此地的崔州平、孟公威和诸葛亮、庞统等人。在与诸葛亮的交往中,徐庶为诸葛亮渊博的学识、超人的见解、对时局敏锐的观察判断力和独到的治国用兵之术所倾倒。诸葛亮也对徐庶出众的才学,高尚的人品而敬仰。两人来往频繁,推心置腹地畅谈天下大势,品评当时豪杰,探讨治国用兵之道。徐庶对诸葛亮以春秋名相管仲、战国名将乐毅自喻,深信不疑。”

“我友一直景仰徐庶为人,又想请诸葛亮出山,故托我千里寻来,但求其相助。我初到宝地,人生地不熟,久闻水镜先生大名,故前来拜访,望先生教我求龙之法。”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水镜先生长笑几声:“没想到你主竟然对元直如此了解,分析透彻,果真不简单。看起来,这几年少帝能如此扩张,确实有其能耐。想来少年老成,之前几年一直隐忍不发,现今终于表述。”

“我友自幼便受压迫,生于帝王之家,却一刻都无法安宁。当初董卓专横跋扈,轻易废立。若不是我主心计艰难,步步为营,恐怕如今皇帝早已不知换了几个。”

水镜点了点头:“少帝传言我也略有耳闻,不过今日见到先生,才觉少帝之盛。水镜之前有所怠慢,在这里向先生赔礼了。”

见水镜真诚赔礼,荀彧也不推却,如此不做作,让水镜对他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说实话,元直确实一直在找明君。”

“天下如今有几人可称为君?”荀彧反问到。

“如此看来,仅一人耳。”

“既然徐庶要为国出力,惩奸除恶,为何不选在帝王手下效劳。我原本乃一无名之辈,却被他一眼相中,不嫌我出生低微,委以重任。能够礼贤下士,如此君侯,岂不称心如意?”

“虽然元直经常在我处行走出没,但是我说不动他,到底如何,还得你亲自说去。”

荀彧摇了摇头:“徐庶是铁定会去洛阳效劳的,我只不过希望借先生之口,让其知晓,他所跟并非昏君,而是明君。”

“哦?汝既有把握,敢与水镜一说否?”

“哈哈哈哈!”荀彧笑了几声,正了正声道:“先生何必装愣,旁人不知,难道先生还不知道么?”

“我只是要听听你的见闻。”

“先生既然知道,徐庶此人极为重孝,我只需将其老母带走,自然可成事也。”

“恐怕没那么容易吧?”

“徐母性子刚烈,乃是忠义之后,学生素有耳闻。又闻其常教导其子大孝为先。何为孝?”荀彧顿了顿,复又开口:“徐庶为人至孝,不敢不听其母言。所谓孝道,小孝则已报家也,其父,其母,其兄,其亲,其祖宗也。然天下小孝皆乃小孝,为大孝者,方可青史留名。至于大孝,乃是孝天地,孝纲常,孝神鬼,孝皇上。”

“孝皇上!哈哈,好,妙极。亏你想的出来。既然如此,这个媒,我来牵。”

得到水镜先生赏识,荀彧的任务基本完成了一半。

徐庶的走是在预料之中的,不出意外,随便来个人接走徐母,徐庶自然来投。

徐母是个重孝之人,若是要帮皇上,定然是义不容辞。

但是刘辩希望荀彧用其他方法让徐庶前去投诚,不光是徐,还有事后的诸葛亮。

可以说,诸葛亮是这个计划的最终目的,若是不成,只得徐庶,这个计划就只能说是失败的,因为它只完成了一半。

诸葛亮的存在,让荀彧也很是好奇,记得刘辩的话,叫他去和诸葛亮谈谈。

对于刘辩对诸葛亮的评价,荀彧心中起了好奇之心。或许还有一丝不甘吧。

一个素未谋面之人,能被刘辩吹成那样,几近神人,他定然是不甘心的。

“水镜先生,学生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荀彧很礼貌的征询意见。

“你且说来我听。”

“我主一直口言,卧龙岗上有孔明,得其可安天下,是否属实?”

“哦?徐庶常言,卧龙凤雏得一,天下可安。没想到你主竟然也知道此事,真是出乎意料。不错,孔明之才确实可谓是夺天造地,可堪比姜子牙矣。”

“学生想请先生再帮个忙,介绍我与孔明见上一面,学生很想去拜会一下卧龙先生,讨教几招。就算他日请不得卧龙,也好受益一番,回去也好交待。”

“哈哈,好,我料孔明也不会料道竟然已经有人在打他的主意。亏他平日里经常在那里指点江山,天下尽在掌握一般,却不想有人在背后算计于他,哈哈哈哈,简直好笑。不知孔明知晓,会是如何反应。”

“那,学生就不卖弄了,虽然这招项庄舞剑不算妙招,但是还请水镜先生多多费心了。”

“恩,一定,一定。你且后天再来,我自带你见到元直,让你将其领回。”

“那,多谢先生了。”

“不送,不送。”

水镜先生看着荀彧远去,看了看天:“孔明啊,你终究也有失算的一天,看来,汉室兴振,皆在此子身上了。”

而只过了半日,荀攸也已经到达了荆州。

此次他有所不同,是代表着刘辩前来,却没带任何侍从。

如了荆州,他准备去拜见刘表,却遭到拒绝。

想想,或许刘琮是个突破口。

刘琮这日正在德春楼里看戏,这是此地最大的青楼,他也是偶然来此。

“主子,下面有一人说是你堂弟家臣,要来见你。”说完拿出一颗明珠,其大如龙眼,很是名贵。

“哦?!”如此手笔,自然让人眼前一亮。刘琮放眼望下,看到荀攸正站在下面。

“此人气度不凡,竟然说是我堂弟家臣,到底上哪个呢?能送我如此宝贵之物,应该不会简单,我去问问清楚。”想完,刘琮便亲自走下去,招呼荀攸。

“不知先生何人?有失远迎。”

“在下荀攸,乃是当今天子刘辩。”说到这里,荀攸发现六琮的面色似乎不怎么变,只是有些哑然,而不是威慑的效果。看起来他只是觉得惊奇,没觉得刘辩有任何分量。所以他只得接着说到:“也就是您的堂弟,派我前来,送份大礼给世子,并且希望你们兄弟能尽释前嫌,以后同享受富,坐拥天下。”

他说到后面越小声,刘琮自然也不是蠢蛋,招了招手:“你随我来。”

他将荀攸带到一间小室内,然后开口:“先生必然是刘辩亲信,我也不好怠慢了你。不错,算算辈分,我确实是他堂兄,刘辩要带何物给我,你就拿出来吧。”

口里口外一口一个刘辩,丝毫不把天子放在眼里,这也正好说明了刘表强势,根本不惧刘辩。

“这有一道旨意,还有一道口谕,不知世子想先听哪一道。”

“圣旨吧。”刘琮找了张凳子坐下,倒不像接旨,而像皇帝。

“皇上亲封世子为中平王,并且担任军机大臣,世子可否满意?”

这份确实是大礼,原本刘辩干什么都是无法影响到荆州的。

但是此时不同,刘表身子弱,一直在考虑让位的问题。

其长子刘琮一直无能,并无战攻,文治也颇为不利。而次子刘琦则出类拔萃,乃是继位的不二人选。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自古人们遵守长幼有序,刘琮既然为长子,就应该是传位给他。

但是刘琮就是个草包,而刘琦虽然不称天才,也算是有为青年,这就叫人难以取舍了。

如今刘辩不痛不氧的旨意一道,肯定能为刘琮帮到点忙。

不过光是这点还不够,刘琮依旧觉得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

“世子,您不是缺战功么?”

“哦?这又如何?”

“我主如今南征北战,连连告捷。让世子做中平王,是要世子去京赴命,然后统领三军,平定中原。”

刘琮自己都笑了,他自己是什么料自己还不清楚?

“笑话,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其实我主是觉得世子势大,你与他兄弟一场,应该平分江山。但是你是长子,自然是你继承,所以皇上希望你进宫去,好好的与他共叙亲情。而你手下到时会有吕布,陈宫等人,打仗之功绩全部算在世子头上,让世子有得战功,到时候继承荆州,你与天子平分天下,岂不妙哉?”

刘琮一听,吕布都归自己管,哪有这等好事,这上哪找去,打着灯笼也赶不着啊。

当下不顾形象,一把抓住荀攸的手道:“皇弟果真如此说的?”

直接改口叫皇弟了,这让荀攸也不得不佩服这家伙变脸的速度。

“皇上说了,到时候中原一分为二,你一半他一半。只是皇上势力比之世子有所不足,他希望世子看在兄弟情分,又兼帮你继承荆州的份上,你可以不去计较,只占天下二者其一。”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皇弟帮我这么大的忙,我又岂会过河拆桥呢。如此做法不是我欲所为,只有刘琦小儿才会如此做的。”

“世子,刘琦乃汝亲弟,为何要出此言呢?貌似不妥,被人听见,还以为是我在挑拨你与二世子的关系呢。”

其实聪明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