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来是王侯-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辩见到如此情形,笑道:“让这些平民也出来吧。朕得胜还朝,便要于平民同乐。”

三位大人闻言,心中赞叹陛下宅心仁厚的同时,同时命名手下的官员让这些平民也出来。

随即,成群成群的洛阳平民便从屋内出来,一个个带着欣喜来迎接这个刚刚弱冠的身处于大汉危机时刻的皇帝。

刘辩在临走前,在跟个豫州中,他提高了商贾的地位,在这个时代商人是让人看不起的。但是他深知商人的重要性。

第二百三十四章

刘辩在临走前,在跟个豫州中,他提高了商贾的地位,在这个时代商人是让人看不起的。但是他深知商人的重要性。

在现代,商人的地位不断的被提高。主要是商人不但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促进地区的繁华,而且更能增加政府的税收。

所以,当时刘辩走时便跟三位大人提前商量这些事情。

三位大人也比较开明,经过刘辩的游说,便同意了刘辩的意见。

士农工商,在刘辩颁布这项措施以前,商贾的地位是排在所有是封建社会做成人员里最低的一位。

但是,刘辩已经将商人和农民以及懂得技巧的工人的地位提到了同等的位置。

在这个时代,有些人依靠技巧吃饭也会被人看不起。

刘辩此举一颁布,短时间内,便吸引了很多商人迁居到豫州。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让整个豫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中变化最为显著的便是这豫州的洛阳。

刘辩在行进间,见到来往的百姓都能穿上衣服,而且一个个脸色还不错。再加上从三位大人那里报来的税收大幅度增长的消息,让他更加振奋。

“只要税收一足,饷银足够,朕便可以给士兵发上成倍的饷银。让征战的士兵能够养活自己的家人。”刘辩来回心知,豫州的青壮男人愿意跟自己征讨叛逆。

于他和三位大人商量的几条措施是分不开的。

普通农户一家有一人去当兵,这家农户的税赋便减免三年。

士兵战死沙场,凡是登机在册的,都有伤亡抚恤金。

所以,他才在一声号令之下便召集到了十万大军。

在行进的路上,刘辩吩咐将三万大军驻扎在洛阳城外。

过了片刻,众人便有说有笑的来到了皇宫门口。

随着一声声激扬的鼓声以及鞭炮的炸响声的响起,整个皇宫内外带着一股的喜庆气氛。

突然,紧闭的数十道宫门随即便一道道打开。

身穿暗红色精致铠甲的羽林军将士神情肃穆的站在一个个阶梯上,迎接他们的帝王的回归。

“回来了!朕终于又踏上了这条通往皇宫的路啊。”刘辩感叹一声,他目光紧紧地看着远方的皇宫建筑物,心中不断的起伏。

在这个皇宫里,他经历起起伏伏很多事情,从一个现在的穿越者渐渐地变得成熟,渐渐地学会怎么去治理朝政。

他深深的知道,他现在肩负着振兴大汉的沉重责任。虽然他不想承担,但是他见到了平民生活的现状,他见到了文武大臣对他的期盼,他于心不忍。

所以,他必须崛起!必须将这大汉统一。

三位大人见刘辩神情激动,他们又何尝不是呢?

带着文武百官,穿过一道道宫门,最后直达乾陵宫。

刘辩在换了一身掌印太监服装的张幺儿的搀扶下,一步步走上龙椅。

众位大臣则在两边做好,随着掌印太监张幺儿的一声升朝。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同时跪下,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吧。”刘辩穿上皇袍,带上皇冠,神色清冷的看着下方众百官。

刘辩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沉声道:“此番朕御驾亲征,虽然没有平定叛逆袁绍,但是朕还算是上天保佑吧,取得了衮州。”

“吾皇圣名!”文武百官再次高呼道。

刘辩微皱眉头,有些不悦的说道:“虽然朕九死一生的回来了,虽然朕取得了衮州,但是此番朕仔细想了想,朕鲁莽之下,带着十万大军攻打袁绍的行为是错误的。臣对不起那些死去的将士,所以朕宣布从今天起,一年内皇宫内全部吃素,朕的御膳减免十之八九,而且皇宫内不准大兴土木。”

“陛下英明!”众大臣再拜道。

刘辩随即眉头舒展,他嘴角带着笑容的说道:“朕要谢谢诸位大臣,朕走之后,尔等将这豫州打理的井井有条。没有因为朕的离去而荒废了政绩。朕甚是欣喜啊。”

众大臣再拜道:“此乃我等的职责所在!”

“众大臣的辛苦朕清楚,这样吧,众大臣今年的俸禄统统加倍。”刘辩慎重的说道。

刚刚从荀彧那里得知,今年的税收充足,除去军队的开支和官员的开支以外还剩下不少。所以,刘辩才会下次决定。

谁知,贾诩此时站了出来。他目光灼灼的看着刘辩,大声的说道:“陛下都要为众多死去的将士勤俭节约,我等也不能如此加俸禄啊!请陛下将这些加俸禄所有的银两拨给那些战死的士兵的家属吧。”

贾诩如此一说,有些大臣虽然心中不忿。但是,摄于贾诩的威势,也无人敢站出来。

“请陛下三思!”荀彧也站出来,对着刘辩双手一恭,沉声说道。

而众大臣知道,三公中的二公都出来表态了,他们自然也要附和啊。

“请陛下收回成命!”众大臣连声说道。

刘辩听到贾诩如此建议,心中也是极为赞叹的。

他抬头,扫了众大臣一眼,才徐徐收回目光,随后欣慰道:“见到众位大臣如此,朕深感欣慰。既然如此,朕下令,随朕战死在沙场的士兵,每一户发放的抚恤金加倍。”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位大臣再拜。

刘辩的脸上露出一丝疲倦的神色。他挥手道:“今日朕刚刚回来,有些倦了,众大臣先行退朝吧。”

张幺儿从一旁站出,高呼一声:“退朝!”

随即,刘辩便转身进入内殿。众大臣也徐徐退去。

在出皇宫的路上,荀彧、荀攸、贾诩三人一路。

荀攸看了看前方,小声说道:“此番陛下定是去拜见皇太后了。”

“是啊!陛下最为孝顺,此番陛下征战,数次差点死于非命。此时刚刚回来,自然要见皇太后。这也是人之长情啊。”荀彧沉声道。

贾诩闪动着手中的羽扇,听到二人说完话后,他便接着说道:“陛下思母心切啊!”

其他大臣虽然对刘辩将饷银很给阵亡的士兵虽然稍有不满,但是,想想那些士兵战死沙场,家中的顶梁柱便崩塌了,以后那些士兵的家人改如何生存?

他们很快也释然了,一个仁慈的陛下总的来说还是让他们比较安心。更何况还是一个励精图治,征战四方的皇帝。对于这样一位积极进取的皇帝,他们不能再要求什么了。

————————————

刘辩迈着极快的步伐,快步的养心殿走去。他真的真的想见到何氏。在被袁绍追赶到泰山时,他那时已经有些绝望了。他唯一想要见到的就是这一世对他付出了母爱的何氏。

这番他九死一生回来了,心中急切的想要见到的便是何氏。

养心殿内,何氏坐在卧榻边,带着些许皱纹的脸上充满了焦急的神色。她自言自语道:“文和不是说辩儿今日回来吗?怎么晌午以后了还没有回来?”

旁边的玉儿轻笑道:“太后,您多虑了!刚刚奴才还听到宫外很热闹呢?肯定是陛下回来了。”

何氏听到玉儿的话,反而更加坐不住了。这几个月,她每天都为辩儿祈祷,希望辩儿能够平安回来。前几日听到辩儿夺得衮州什么的,反正她一个妇道人家对于军事方面是完全不懂。但是有一点她清楚,那就是她的辩儿打了胜仗。而且是大胜仗。

她现实为自己的儿子争气而高兴,随即便有些期盼儿子能够早点回来。

毕竟,儿子已经出去有几个月了,在宫中的时候,儿子没有受到多少苦。此次他可是带着十万大军出去打仗,而且更是听文和、文若以及公达说,辩儿几次都险象环,差点就丢了性命。

她当时一听,当天夜里都没有睡好觉。

就在何太后思绪万千的时候,大殿之外,刘辩迈着疾步走了进来。

他作出手势不让那些宫女太监们发出声音,他穿过养心殿中间的帘子,走进内殿。

刘辩一见到何氏,顿时眼睛里便打起了泪花。

他见何氏在注视着什么,根本没有看到他。他悄悄走到何氏的面前,噗通一声狠狠地跪在地面上。

“不孝子,辩儿拜见母后!”刘辩声音中有些颤抖,他终于见到了母亲。见到了这个跟他相依为命十多年的母后。

何氏突然被一个声音将她从回忆中打断,她正好看看是谁这么大胆。

就在她向前一看后,顿时,所有的埋怨恼怒都瞬间化为云烟。

她猛然起来,俯身伸出双手摸着辩儿的脸。

刘辩见到母亲如此,他也随着何氏的手的抬起,缓缓站起来。

“母后!是儿臣不孝,没有陪伴在母后的身边,让母亲大人担惊受怕了这么多天。”刘辩虎目含泪的说道。

“儿啊!你能安全的回来,我已经很高兴了。”

何氏的手摸着刘辩的脸上的胡渣,她从儿子的脸上明显的感觉到了儿子的变化。儿子已经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男子汉了。

“娘很欣慰,儿子能够在短短的几个月,变得娘差点都认不出来了。真是长大了啊!”何氏将刘辩抱在怀中。

泪水不断的从眼睛中流出,她已经不能失去儿子了,如今儿子是她唯一的寄托,倘若儿子要有什么不测,她估计也承受不了了。

刘辩陪着何氏在养心殿絮叨着家常一直深夜。

————————————————————

火热的晨阳穿透无边的黑暗,带着照耀大地的光明重现人间。

刘辩骑着骏马在周围密密麻麻的太监的附送下从乾清宫缓缓的向太和殿走去。

他不习惯坐龙撵,在来到这个世界习惯了骑马以后,便骑马上早朝。

这等奇观估计也是历史上皇帝中唯一的一个了。他却是用这来提醒自己,不能轻易下马。叛逆未平,天下未定,他不能下马。他同样也是用这来告诉朝臣,他在有生之年,天下诺不能太平,他便一日不能安心。

晨阳的余辉照在脸上,刘辩伸手遮住眼睛,光芒有些刺眼。他回头看着身后穿着官袍的文武百官一个个向太和殿走去,他嘴角闪现过一抹微笑。

“这才是一个朝廷该有的气象啊。”刘辩轻轻叹了一声,然后猛地催动胯下骏马,随着马儿的一声高昂的嘶鸣,马儿带着他迅速的向前方跑去。

昨日陪着母亲何氏聊天到深夜,何氏问了很多关于他带兵打仗的事情,他都一一跟何氏说了清楚。说道自己的几次险情时,何氏都下的脸色发白。后来,他见母亲如此担心,也就不说那些危险的事情了。尤其是被张绣的女儿张泉刺杀一事,他是一点也没有提。

刘辩知道,张泉此番回去,只要将他的话转告给张绣,如果张绣还有些头脑的话,定然会投到自己的麾下,也定然会将女儿送给自己。

说来说去,张泉在其中只不过是一个政治筹码罢了,算是两个势力结好的牺牲品。

对于张泉这个比自己武功好上好几倍,拥有男儿性情的美貌女子,刘辩心中有一丝好感。而且前世看的yy小说那么多,他也在心中幻想着娶了这个有些暴力的妞,将来定然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吧。

刘辩在大殿外,翻身下马。张幺儿则赶紧跑来将刘辩的马儿牵给那些小太监,他则跟随着刘辩一起进入太和殿。

在前世看过很多古装电视剧的刘辩,在刚刚见这太和殿的时候,心中那叫一个震撼啊。

在这个还处在农耕的时代的王朝,这个时代的人竟然能够建造出如此美轮美奂,豪华奢靡的皇宫,他刚刚穿越来的时候,还以为是前世用高科技产品建造的呢。

八根高有十几米的雕龙柱子支撑着整个大殿,古朴典雅的门都雕琢着各种各样看起来赏心悦目的雕花。尤其是殿中的龙椅,不知道是不是纯金的,一条条金色的威武龙不断的在上盘旋交错,宛若活的一般。

刘辩神色平静的坐在龙椅之上,他静静的看着前方。

一般来说,上朝的时候,都是文武百官全部到来,站好了队列以后,皇帝会缓缓的从后面走出,然后坐上龙椅。

如此来突出皇帝地位的尊贵。

但是,刘辩如此做也是为了鞭策这些大臣。皇帝比他们来的都早,他们难带让他在这等很久不成。

果然,这些大臣很快便一一进入殿中。见到这些大臣还有些喘气,刘辩嘴角微微翘起,心中暗道:“就当朕让尔等锻炼身体了吧。”

随着三公来到最前列,然后依次拍后的是九卿。当然还有很多叛逆封的官衔也在九卿之列,这些叛逆是不可能来了。

待所有的文武百官跪坐好之后,才由张幺儿宣布上朝。

这个时代不同于前世刘辩在满清电视剧里看的那般,文武大臣上朝都是跪坐在席子上,而刘辩虽然呆了十几年却依然不习惯这种跪坐的方式。所以,他自己才坐着。

“各位爱卿,可有事向朕禀告?”刘辩正了正头上的皇冠,沉声问道。

他说完后,一个有些发福的官员便从席位上站了起来,随后走到正中央,对着刘辩弯腰一恭,举起手中的官牌,面带喜色的说道:“启禀陛下,自从新政颁布以后,我朝所控制的区域都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真是可喜可贺啊。”

刘辩听到后,面露喜色,他问道:“张大人,可有具体的意见?说这些无关痛痒的话有何用?”

张大人听到刘辩的话,老脸一红,他沉思片刻,继续道:“自从陛下设立召贤馆以来,各路豪杰异士都纷纷投入陛下的麾下,此举让我朝有大把的人才可用。微臣以为,以后应该在衮州也实行此项措施。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刘辩当即说道:“这个自然要实行,只是早晚的事情罢了。衮州刚刚平复,现在应该是好好整顿时期,显然公台整顿几个月后,再颁布这项措施吧。”

自从刘辩回宫以后,那些跟随刘辩的将士以及三位将军算是将陈宫的事迹在整个官场宣扬开来。所有的人都知道,是陈宫帮主刘辩从一只随时都要覆灭的残兵败将的军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带到统一衮州的地步。

自此,陈宫,字公台,原是曹操手下谋士,出身衮州东郡东武阳县。这种详细的消息都被这些大臣一一挖掘出来。

所以,刘辩说公台,下面的大臣便知道他说的是陈宫。

“陛下言之有理,微臣无其他意见,先行退下。”

随即这位张大人也徐徐退下。

而才是贾诩站起身来,他徐徐走到大殿前排的中央,随即微皱眉头道:“启禀陛下!此时陛下虽然左右衮州、豫州这二州,但是周围依然危机四伏。”

他顿了顿继续道:“下有陶谦徐州作祟,上有袁绍逆贼坐拥三州之地,俯视天下。旁有宛城窥伺一旁,我等应该制定一个有效的策略来面对此种情形啊。”

贾诩说道此处,荀攸也迅速站起,他快步走到贾诩身旁,猛然说道:“微臣认为贾大人说的很有道理,同时微臣认为,陛下应该才去如此策略来缓和周边的形式。”

“哦?不知道公达有何妙策?”刘辩随即好奇的问道。

荀攸将颔首微抬,激扬道:“对势力强大的逆贼,我等应该以安抚为主,让这些强大的叛逆认为我等失去了对抗的信心,麻痹大意他们,同时也可以为我朝的发展赢得喘息的时间。此为一!”

“公达妙策,请公达继续说!”刘辩急切道。

“其二,便以投石问路为主。向势力小的叛逆以招安为主,倘若听从陛下的号令投入陛下麾下,则好。倘若不愿意被招安,则陛下便有了攻打其的借口。也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