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连队-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她想挽留也没用。

李学军最大的理想是在城里找一份工作,从农村出来的,城市对农村人永远有着诱惑力。那一阵子,桂花一起同李学军跑工作,俩人从没这么齐心过。有关材料复印了若干份,这个单位送一份,那个单位留一份。不幸的是,这些材料又泥牛入海了,找上门去闻时,人家说:李学军年龄偏大了,又没文凭,不好用。他们从机关跑到企业,又跑到了公司,没有一家单位用李学军。

那些日子李学军的心情挺灰暗的,他自己也没料到,转眼就是一个没用的人了。由于找工作的时间超过了时限,在城里又没找到一家接收单位,李学军的档案关系便被转到老家那个县的复转军人安置办公室。老家政府也是物尽其用,很快便通知李学军工作有了着落,他被安排到老家那个乡当副乡长。副营职军官,当个副乡长,也算没屈材。

在回农村还是留在城市,李学军和桂花又发生了冲突。按照李学军的意思,全家回农村去,自己好赖也是个副乡长,生活也不会差哪里去。桂花坚决不同意,既然进城了,她就不打算走了。她的理由是,不考虑自己,也该为孩子考虑,在城里孩子就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后要做个有出息的人。

两人吵了一次,又吵了一次,后来就不吵了,各自想着心事。

终于,在最后的报到期限内,李学军回老家去当副乡长了。

桂花和孩子留在了城里。部队的房子是不能住了,桂花便带着孩子租了间地下室,自己又在一家私人诊所找了一份工作。她给别人打工,孩子上学,艰难的城市生活开始了。

李学军回到乡里,似乎很快就适应了那里的工作和生活。他在电话里冲桂花说,我要在乡里盖四间房子,把你们娘儿俩接回来。

桂花说:就是你盖八间房我们娘儿俩也不回去。

桂花似乎适应了这种两地分居式的生活,本来他们随军后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就不长。孩子似乎早就习惯了没爹的生活,该上学上学,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很茁壮地成长着。

不久,副乡长李学军告诉桂花四间房子盖好了,就等你们回来了。

桂花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便把电话挂上了。

李学军到城里来了一趟,辗转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桂花租的那间地下室。李学军一走进地下室,便没鼻子没脸地说:这是人住的地方吗?这简直是猪窝。说完摔上门就走了,他打的,直奔乡里,他要回去住那四间新房去。从此,李学军很少来电话了,桂花出从不给李学军打电话。他们就像两股道上的车,在各走各的路。

桂花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在私人诊所里,桂花认识了一个患风湿病的老板,这是个很大的老板,姓朱,据说朱老板要是打个喷嚏全城的人就得有一半人感冒。可惜的是,朱老板患上了风湿病,各大医院都跑过了,就是治不好,或者说没什么效果。听人传说这个小诊所用中医偏方治风湿病疗效不错,饱受病痛之苦的朱老板死马当成活马医了,就来到这家小诊所,让桂花给他治病。朱老板每次来先是给他针灸,然后又是药疗什么的。没过多久,竟有了效果。朱老板跑小诊所的次数就更勤了,他把再生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桂花身上。有时没人的时候,他躺在治疗床上会捉住桂花的手,满眼内容地对桂花说一些感激的话。从那以后,他经常请桂花出去吃饭,桂花也不拒绝。朱老板每次都说:桂花,你给人家打工,可惜了,要不你给我当私人医生得了。条件,你提。桂花每次都摇头,朱老板也不好说什么。有时饭吃得晚了,朱老板就送桂花回去,他们双双坐在车后,有时朱老板把一只胳膊伸过来,搂住桂花的肩膀,桂花也不动。有一次,朱老板一定要到桂花家参观,结果走进了那间地下室。朱老板又是唏嘘又是摇头的,感叹桂花的生活,同时也钦佩桂花的人品。

生活中多了一个朱老板,桂花觉得和李学军的生活更遥远了。有时一年半载的也想不起他来了,她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挺好。

突然间有一天,李学军出现在桂花面前,他神神鬼鬼地把桂花拉到一个没人的房间,又插上了门,桂花不知他要干什么。李学军又去脱裤子,桂花刚想走出去,结果她就看到了她不愿看到的一幕,李学军患了性病。李学军很无奈地说:桂花这次算我求你了,帮帮我。我现在还在竞争乡长,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事,只有你能帮我。

桂花在那一刻似乎受到了侮辱,她红着脸说:李学军,你也算个人,我不帮你,你去找别人吧!

说完拉开门走了。

那天晚上,桂花躺在地下室的床上,一直流泪到天明。她没想到李学军会做出这样的事来,让自己的老婆给治性病,这样的人是彻底完了。虽然他们没有往来了,可他们毕竟还是夫妻呀。想到这儿,在那天夜晚她下定决心,要和李学军离婚。离婚之后,他们之间就什么都没有什么了。

第二天,桂花给李学军打了个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意思。李学军在电话那头说:桂花,你别落井下石,我现在正在竞争乡长你知道不知道?那样的话我的威信会降低的。你和孩子的后半生我都想好了,现在我这样还不都是为了你们娘儿俩?离婚不行!

说完就挂上了电话。桂花知道,自己的命运转折的时刻到了。当年,她找到部队哭闹那是她人生的第一次转折,这次是第二次转折了。她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不想把事情搞得满城风雨的。他不是想竞争乡长吗,那就让他彻底失望,说不定,他就会同意离婚的。想到这儿,便想到了这个城市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于是她给这个部门写了封信,她在信中说,某乡的副乡长李学军这人有问题,希望他们查一查,署名是一位知情者。桂花并没有把这封信看得很重,在这期间,朱老板一边治疗风湿病一边追求桂花。桂花不知道自己哪一点吸引朱老板了。朱老板的身份是吸引她的,但在没有和李学军了断之前,她不想和朱老板有什么。不久,她听说李学军被“双规”,她那时想,这样的人被教育教育也好。又是一个不久,她又听说李学军被检察院公诉了。她又想,李学军这个人果然有问题。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那封信起了作用,心想不会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李学军要是有问题,想瞒是瞒不住的。这么想过了,她就心安了许多。

又一个不久,李学军因贪污罪名成立,被判了七年有期徒刑。

他们离婚签字是在监狱接待室完成的,这时离不离婚,李学军已经说了不算了。他被动地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又是一个不久,桂花诊所开业了。许多人都来祝贺,朱老板让人放了好一阵鞭炮,场面很是热闹。

人散的时候,桂花把儿子拉过来,看着这间已属于自己的诊所,长吁了口气,心想:这回和农村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了,自己终于可以当个城市人了。

想到这儿,桂花的眼角流下了两滴清泪。

·4·

机关物语

1

杨局长终于退休了。

宣布杨局长退休是一天下午,场面很隆重,在机关的大会议室里。由市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亲自到会宣布的。机关副处以上干部都参加了,足有好几十人,黑压压的挤满了会议室。当时的场面有些压抑,也有些悲壮。

杨局长坐在主席台上,脸上一如既往地微笑着,但今天这微笑却显得有些牵强,大家都能理解。宣布杨局长退休,众人都不感到意外,因为杨局长早已过了退休年龄,早一天宣布迟一天宣布都是一样的。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王副局长被宣布代理局长,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因为还有李副局长和赵副局长等。

大家都知道,杨局长和王副局长之间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把活说白了,就是两个人很不对付。刚开始王副局长是第一副局长,掌管着机关里几个要害部门的大权,后来不知怎么了,他的意见总是和杨局长的意见相悖,有几次在局领导会议上,俩人为了一件事竟面红耳赤地大吵起来。又过了一阵,局领导做了重新分工,王副局长分管的工作便显得可有可无了。明眼人一看便知,王副局长已从第一副局长变成了第三副局长了。从此以后,大家都知道,杨局长和王副局长两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这是事物的本质,表面上却看不出什么,平日里,杨局长和王副局长之间仍有说有笑,不了解底细的人看了,一定认为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早在杨局长退休前,人们已经开始议论谁是局长的接班人了。有人说会是李副局长,也有人说会是赵副局长,总之,很少有人会想到王副局长。

王副局长被宣布代局长,人们都感到有些吃惊,愣怔着去望王副局长,王副局长和其他几位局领导一样,也坐在主席台上。此时,他眯眯地笑着,用眼角扫着大家。当他的目光扫到办公室主任老吕身上时,四目仅仅那么一碰,老吕便连人带椅子“轰”然一声向后倒去。

办公室吕主任在会议中间昏死过去的消息,便一阵风似的在机关里传开了。当时大家都有些慌神,谁也没有料到在这种场合,身高体壮的吕主任会倒下。只有王副局长很沉着,他一面派人把吕主任送往医院,一面维持着会场把会开下去。

办公室于副主任得到这一消息时已经是晚上了。是办公室的小章打电话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他,他不仅知道了吕主任晕倒的消息,同时还得知王副局长代局长的消息。他放下电话,就觉得身体里有一股很热的东西在一涌一涌地从上半身向下半身涌。他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他大脑迅速地把这两条消息加在了一起,于是他就嘿嘿地乐了起来。

在厨房做饭的妻子马菊听到了他有些不太正常的笑声,从厨房里探出脑袋说:“你笑什么,发神经呀?!”

夫人马菊对他的态度很不友好,这种不友好的态度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这让老于很是伤感。此时,老于却一点伤感的意思也没有了,他感到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很振奋。于是老于就很豪气地说:他妈的……老于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豪气地说话了。

半年前老于莫名其妙地得了脑血栓,住了两个月的医院,病情得到了控制和缓解,半个身子却不听老于的召唤了。老于只能躺在床上,下床大小便也要人搀扶,从那时开始,妻子马菊对他的态度就很恶劣,说话也没什么好味道了。后来,老于自力更生自己扶着墙走路,白天,老婆、孩子去上班和上学了,没人照顾他,他只能自力更生了。

半年来,老于的病不见好也不见坏,大部分时间里,他只能躺在床上长吁短叹了。

老于是办公室副主任,和吕主任俩人搭班子,吕主任长得膀大腰圆,人就很武断,什么事基本都是一个人说了算。老于这个副主任其实就是个摆设,一般人都不太把老于当回事,老于的日子就过得没精打采的,终于就脑血栓了,然后躺在床上度日。

造成吕主任一人说了算的局面,不仅是老吕这人太武断,众所周知,老吕和杨局长关系不错,换句话说,就是吕主任是杨局长的人。办公室是机关的机关,局长有什么事直接和办公室发生关系,因此,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在机关就显得举足轻重。

杨局长终于退了,老吕又昏死在会场上,更重要的是,王副局长又代局长了,也就是说王副局长已经是一把手了,这一连串的消息不能不让老于感到高兴。

老于自己心里清楚,自己是王副局长的人。当年就是王副局长亲自把他调到机关,又让他当上了办公室的副主任。只因王副局长大权旁落,老于的日子才开始不好过起来。眼前的消息,让老于感到天上地下,换了人间,他嘿嘿地笑了一次,又笑了一次。发麻发木的半边身子竟一点又一点地有了知觉。

老吕得癌的消息是第二天反馈到机关的。医院先是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吕的家人,老吕得的是肝癌,而且是晚期了。人们得到这一消息后,都感到有些吃惊。于是人们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消化、理解着这一消息。

老于得到这一消息时,要比机关迟了一些。已经是晚上了,电话响了,老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电话是王副局长亲自打来的。【】王副局长先是在电话里对老于的身体嘘寒问暖了一番,老于一听到王副局长的声音,胸膛里就被一团热热的感激堵住了。他在电话里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了,仿佛见到了久别的亲人,竟无语凝噎。王副局长最后才轻描淡写地说:小于呀,希望你的身体早日康复,小吕得癌了,怕是无法出院了,我现在压力也很大呀。说完便挂上了电话。

老于听到这,如梦如幻,他不知怎么放下的电话,又不知自己怎么就奇迹般地站到了地上,身体里那股涌动着的热浪,突然间就“哗哗啦啦”地涌遍了全身。半年的疾病在一瞬间就康复了。他绕着房间走了三圈,这时他才清醒过来。

他望着同样吃惊的马菊说:咦,我好了,咦,好了!

老于在那天晚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待马菊确信自己的丈夫真的好了时,她的眼里也滚出了幸福的泪水。

老于舞蹈着自己的双手说:我又可以上班了,我明天就去。

那一晚,老于兴奋得一夜也没有睡踏实。

2

老于奇迹般地又重新来上班,震惊了所有的人。他的这种奇迹一点也不亚于王副局长代局长和老吕已到了肝癌晚期的消息。众人一时间不明白,这短短的几天之内,机关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于毕竟是得过脑血栓的人,况且又在床上躺了半年,半边身子行动起来仍显得不怎么利落,走起路来仍是有些拐,左手象划船一样,也跟着一拐一拐的,但他又能重新站立起来,又回到了机关的火热生活中,仍是一个奇迹了。

老于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王副局长报到,他一拐一划地来到王副局长办公室门前,当他看到那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门时,他的眼泪差点落下来,门上方那块白底红字,写着王副局长办公室的牌子,还是他亲手挂上去的,此时,那牌子依旧,门依旧,现在老于的心情却不同了。当他敲开王副局长办公室的门时,他一眼便看见了端坐在桌后的王副局长,此时,王副局长同样吃惊地望着老于,嘴巴张得圆圆的,像一个大写的O,他做梦也没想到,老于这么快就来上班了。在老于得了脑血栓之后,王副局长曾在不同场合用惋惜的腔调说:小于这人不错,可惜了。这话曾传到老于的耳朵里,曾让老于百感交集了好一阵子。

王副局长就那么惊愕着。老于哽着声音冲惊愕的王副局长说:局长,我来向你报到了。直到这时,王副局长才恍过神来,用手习惯地向后捋了捋头发说:小于,你真的好了。说完从桌后站了起来。

老于为了证实自己真的好了,在空地上动作很大地走了几步,拐是有些拐,但站在那里与好人相比简直没什么两样。

王副局长就说:小于呀,你这么快就好了,真没有想到。

老于的声音又有些哽咽了,于是他仍哽着声音说:局长,在这种时刻,说什么也要来上班,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王副局长就很理解地冲老于笑了笑,走过来,用力地在老于肩上拍了一下。

老于备受鼓舞,他用力地挺直了腰杆,仿佛是一名在领受任务的士兵。

老于又回到办公室,人们在吃惊过后,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小章先为老于倒了一杯冒着热气的茶,老于看到了眼前的小章,目光里充满了爱抚。然后就很滋润,也很有底气地说:小章呀,以后就好好干吧。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