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杨力抗衰老36计-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口咸:提示肾虚,肾液上泛之故,如果伴有小便多、夜尿多、腰酸乏力、怕冷、手足发凉、舌苔白舌胖质淡、脉沉无力,就应考虑肾气虚可服金匮肾气丸,若不缓解应到医院查肾功能。     
  口酸:是肝气上溢之兆,如乏力,脉弱,情绪低落,不思食,可能是肝郁脾虚,可吃健脾养肝之剂,如香砂养胃丸;处于更年期的人可吃加味逍遥丸之类。如果口酸和馊味同时出现的要考虑伤食,可食一些助消化的食物如焦山楂、神曲、炒谷芽、炒麦芽、炒鸡内金等或吃保和丸。     
  口淡:多是脾虚,可吃一些山药、饭豆、白扁豆煮粥或做菜吃,兼乏力脉弱的可吃人参健脾丸之类。     
  口腻:如伴苔腻、恶心,多为湿困,可吃一些生姜、薄荷、荷叶或藿香正气水之类。     
  口腥:多为肺热先兆,如伴痰黄、痰多、口干,可吃一点鱼腥草、百合、枇杷、梨、杏仁之类以清肺养阴。     
  突然失味:老年人突然味觉丧失,可能会是脑梗死先兆,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真脏味:久病卧床的患者或危重患者,久不饮食的,忽然思食,是回光返照的真脏味,应引起警惕。     
  要抗衰老,就必须解决慢性自体中毒的问题。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器官,如果不保护好肝脏,就会影响排毒功能。那么,怎样保护我们的肝脏呢?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22节:杨力抗衰老36计(22)       
  ——养肝,从日常做起     
  第一,心情要舒畅。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抑郁、心情不好,就容易影响肝的气血流通,肝气郁结,经气不利,就会发生胁肋不舒服,乳腺隐痛、月经不调、痛经等情况,严重而时间长的甚至会生肿瘤。     
  第二,多吃青色、酸味食品。中医认为五色菜、五味菜中青入肝、酸补肝,所以肝虚要常吃青色、酸味食品。我国的一些地方有青梅煮酒的习俗,青梅子青色入肝,酸味补肝。所以青梅煮酒可以减少酒对肝脏的损害。     
  第三,常吃蒿子秆,疏肝又利胆。另外,用玫瑰花泡茶饮,一次1~3朵,可以助疏肝解郁。     
  第四,多平卧,以滋养肝脏。因为平卧时,血液多流归于肝,对肝有滋养作用,《黄帝内经》中说:“卧则血归于肝”,所以午休时,尽量要求平躺或半躺,从而有利于肝的保养。     
  第五,多做胁肋拍打功。即两手拍打两胁肋部,有利于肝脏的气血流通,从而起到保养肝的作用。     
  第六,避免吃含有毒的药品及食品,以免损伤肝脏,如四环素、磷、砷等。     
  第七,营养要充足、全面,营养不良易导致肝硬化。     
  第八,避免染上肝炎。     
  第九,避免过度劳累。     
  第十,有肝郁、抑郁症的人,旅游、改换环境是较好的办法。     
  ——警惕肝病的信号     
  第一,肝炎的症状:易疲劳;恶心、厌食;肝区隐痛。如出现不明原因的易疲劳,经休息不得缓解,恶心不想吃饭、尤其怕油荤、肝区隐痛就应引起注意,应该及早到医院做肝功能检查,如出现黄疸,即眼睛巩膜黄、尿黄、皮肤黄等应立即去医院。     
  第二,脂肪肝的症状。     
  第三,肝硬化的症状:食欲减退,或伴有恶心;疲倦乏力,稍累即加重;腹胀腹痛;常鼻出血或皮肤有瘀点;面色黝黑,以眼周尤重。预防肝硬化的办法:积极治疗肝炎;节制饮酒;营养充分、合理;不要吃有毒的药食,因为肝排毒功能已经很弱了。     
  第四,肝癌的症状:肝区隐痛、乏力、厌食、低热、肝肿大。有上述症状的要及早到医院检查、做B超。     
  预防肝癌的办法有:积极治疗一切肝病;拒绝吃黄曲霉菌污染的食品,如霉变的玉米、花生;注意饮水有无污染。     
  第五,胆石病的症状:右侧肝胆区隐痛,食油脂后疼痛加重;若胆石嵌在胆管入口处则为剧痛。发炎时可出现发热、寒战、黄疸、右胁痛(胆区)。     
  预防胆石病的办法:积极治疗胆囊或胆道炎症;注意控制肥胖;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饮食要多吃纤维素。     
  第六,胆囊炎的症状:右上腹疼痛、恶心。急性发炎时有发热、寒战,有梗阻时可出现黄疸。     
  此时,应积极治疗胆囊急、慢性炎症。平时饮食要清淡,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蒿子秆;配合每天拍打肝胆区。     
  护腰法     
  腰为肾之府,腰部气血充足,运行良好,能补肾益气,所以壮腰能健肾。同样道理,腰部受累,气血不运,就会影响肾气的充健。腰部有许多重要经脉通过,如带脉环腰一周,还有肾脉贯脊入肾,腰部有许多重要腧穴,如肾俞穴(足太阳膀胱经穴)、命门穴(督脉穴),这些经穴都和肾密切关联,所以腰与肾密切相关。     
  怎样强腰健肾?     
  ——按摩经穴     
  按摩肾俞、命门穴、委中穴。     
  部位:命门穴在14椎下,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肾俞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命门穴旁开1?5寸处。委中穴在腘窝(膝窝)中央。     
  方法:按摩腰部,用两手叉腰,大拇指固定,然后其余四个指头作扇形来回按摩腰部。然后双手半握拳,轻叩腰部肾区。     
  肾俞在腰部的位置     
  ——壮腰健肾运动     
  两腿并立,两手上举后撑腰,两手摸足尖,屈膝起立,早晚做30次。或做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或俯卧,将双手双脚尽量后伸。     
  肾经穴在腹部的位置     
  ——吃壮腰健身药食     
  第一,杜仲10克、续断10克、牛膝10克,煎水饮。         
虹桥书吧。  
第23节:杨力抗衰老36计(23)       
  第二,杜仲10克、猪腰一对,炖服。     
  第三,杜仲30克、枸杞子30克泡酒饮。     
  第四,服壮腰健肾丸,肾阴虚的可加服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肾气虚的可加服金匮肾气丸。     
  第五,可服健腰丸(青娥丸):杜仲、补骨脂、核桃仁、大蒜。     
  第六,常吃核桃、山药、栗子。     
  第七,腰痛伴有风湿的,可服独活寄生丸。     
  第八,肾虚不固,有遗精、阳痿的可服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     
  第九,肾阳虚有水肿的,可服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加牛膝、车前子、肉桂、附子)。     
  第十,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出现腰酸筋痿,尿多遗精的可服龟鹿补肾丸(龟版、鹿角胶、生熟地黄、山药、泽泻、茯苓等)。     
  督脉的命门穴位置     
  ——生活中要保护腰     
  第一,避免腰负荷加重。     
  第二,避免腰受寒,冷天、阳虚者裤子要穿暖。     
  第三,不要久坐湿地、凉处。     
  护背法     
  ——背为阳,腰为阴     
  中医认为人的背为阳,腰为阴,就是说我们的背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背部不仅是躯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人体防寒的屏障。背部分布着几条重要的经络的阳经部分,正中的督脉就是阳经之海。背部有保护人体内脏防寒的作用,尤其对心肺更有防寒意义,背不冷则全身不冷。背部受寒会诱发冠状血管痉挛而诱发冠心病,还可导致肺气管受寒而发生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甚至肺炎等。背部受寒更容易引起肾受寒,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肾,要防止背受寒。     
  ——怎样防背受寒?     
  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中早已告诫:“背宜常暖”,尤其阳气虚弱的就更要注意暖背防寒。     
  第一,秋冬及早添穿背心。秋冬衣服要穿暖,为保护背部要早加穿背心(棉的、羽绒的、皮的、毛的均可),老人和阳虚者更要早穿背心。     
  第二,背部要避寒就温。避免背部迎风受寒或背靠凉墙。冬天尽量多晒太阳,或用热水袋放在背部取暖,床垫子要加厚加暖。     
  第三,自我做背部按摩。双手半握拳,多做上下擦背、揉背及捶背。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揉、捶背部。     
  第四,睡前用热水泡脚,热气可从脚底经穴上暖背部。     
  第五,冬天饮食要少吃寒凉,多温热。     
  足,人体的第二肾脏     
  ——足少阴肾经发源于足     
  足少阴肾经起源于足小趾,沿足内踝经小腿内侧、大腿内侧然后上行,从腰背入肾,并且在足部分布了涌泉等7个穴位,所以足部与肾有密切关系。     
  ——足底部中心是肾的反射区     
  足底部是一个全息反射区,足底前1/3中心部涌泉穴和肾相应,所以通过对涌泉穴的按摩、针灸、贴药,对肾都可起到保健作用。     
  足,抗衰老的重要部位     
  ——足底是人体脏腑的投射区     
  足底是一个正立着的人体内脏的全息投射区。人体内脏有病可以反映于这些投射区,同样通过对这些反映区的治疗,对治疗内脏疾病有一定效果。     
  足底反射区示意图     
  ——足部是“以下治上”的重要部位     
  中医理论治疗有上病下治、下病上取的方法,所以足部又可以治头痛、高血压等病,如用吴茱萸30克研末配调,敷于足底涌泉穴可降血压,这叫做“釜底抽薪”。     
  怎样健足养肾?     
  ——经常按摩涌泉穴、足小趾及足跟     
  涌泉穴及足小趾、足跟与肾的关系都很密切,所以我们要经常按摩这3个部位,就是说除了要多用手擦足心(令足底微热)之外,还要多擦捏足小趾,摩、擦足后跟。     
  ——热水泡足     
  每晚用热水泡足。热气可从涌泉穴进入肾经,对暖肾很有好处,尤其对于肾阳虚怕冷的人最有好处。     
  ——药浴足部     
  如果足跟痛的,可以用透骨草10克、防风10克、威灵仙10克、艾叶10克煮水泡脚。     
  ——多走石子路     
  通过走石子路,可达到刺激足底穴位而健肾的目的。         
※虹※桥※书※吧※BOOK。  
第24节:杨力抗衰老36计(24)       
  ——多赤足走     
  赤足走路,可以接地气而达到养阴的作用,尤其对于肾阴虚的人,地气可通过涌泉穴进入肾经,从而起到养肾阴的作用。     
  ——多做原地轻跳     
  原地轻跳是对足底最好的按摩,可早晚各做几十次,年纪大、跳不动的人,可做提足跟的动作。方法是直立,双腿并拢,然后配合呼吸及手臂的前后摆动,做上提足跟的动作。     
  ——多做倒走     
  倒走时配合呼吸对腿、足都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双脚互搓     
  就是自己用脚互相按搓,包括足背、足底,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叩击足部     
  自己用手叩击足部,可以振奋足部气血流通,促进气血运行。     
  ——梳脚法     
  就是用梳子对足背及足底进行自下而上地梳,可以起到促进气血流通的作用。晚上洗脚后自己按摩肾经在足部的穴位(见下图)。     
  肾经在足部的穴位图示     
  望舌可察病     
  望舌,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掌握一点常用的望舌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自我监测。     
  ——舌,五脏的一面镜子     
  舌上密布经络,跟五脏相通。其中,心经系舌本,脾经连舌本,肾经挟舌本,所以舌跟心、脾、肾的关系尤其密切。由于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荣于舌,所以五脏六腑的病变也必然反映于舌,因此看人的病必须察舌。     
  舌是一个全息元,舌面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投射区,所以查舌可以知道五脏的疾病。具体投射部位如下:舌尖——心肺,舌中——脾胃,舌根——肾,舌边——肝胆,如图:     
  舌应五脏图示     
  ——舌为心之苗     
  《黄帝内经》认为心开窍于舌,心与舌的关系最大,因此察舌能先知道心脑疾病。中医的脑与心是不分的,如果舌突然不灵,说话时忽然成了大舌头,在老年人要考虑中风先兆。如果舌麻,伴有左臂麻、左胸痛、心悸的要考虑冠心病。     
  ——舌是胃的外候     
  舌是胃的外候,舌上又布满了味蕾,脾胃有病必见于舌。这就是说,脾胃不好的人望舌很重要。     
  如何望舌察病?     
  ——怎样看舌质?     
  舌质,就是舌体,正常为淡红色。常见的舌色有以下四种:     
  第一,淡白舌:比正常舌色淡,多见于气虚,阳气不足或血虚。     
  第二,红舌:比正常舌色深,为鲜红色,多见于热证。     
  第三,绛舌:比红舌更深的舌色。常是外感温病的舌,也是脉有瘀的情况。     
  第四,紫舌:发紫的舌色。此种舌分为两种情况,青紫多寒或夹瘀,绛紫多为热病。     
  第五,青舌:如水牛的舌。常见于阴寒证、阳虚重证,或内有瘀血证。     
  ——怎样看舌苔?     
  舌苔,指舌体上的一层苔状物,正常为薄白苔。     
  第一,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     
  第二,黄苔:多见于里证、热证。     
  第三,灰苔:(浅黑色苔)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里寒证,依临床而定。     
  第四,黑苔:多见于疫病严重阶段,不是热极就是寒极,也可见于中毒。     
  ——怎样看舌体?     
  第一,舌胖大:多见于阳虚、寒证或水饮证(如水肿)。     
  第二,舌光滑:舌面光滑少苔,一是如伴舌质红的,要考虑阴虚。另外,光滑如镜,全无苔的,要考虑胃气太虚。     
  第三,瘀斑舌:有发热的要考虑瘟病,无发热的多见于气虚血瘀。     
  第四,齿痕舌:舌体胖大,舌边有牙齿印的要考虑阳虚或脾虚水湿不运。     
  第五,瘦薄舌:多为气血虚,如兼舌质红的是阴虚。     
  ——怎样看舌态?     
  就是看舌的动态。     
  第一,舌强硬:舌强不灵,有高热的,要考虑是温病扰乱心神,无高热的要考虑中风或中风先兆。     
  第二,舌歪斜:歪于一侧的要注意中风先兆。     
  第三,舌痿软:考虑气血大虚,有发热的要考虑温病。     
  第四,舌吐弄:老人久病可为气绝先兆。温病患者考虑动风先兆,小儿当注意是否为弱智。         
→虹→桥→书→吧→。  
第25节:杨力抗衰老36计(25)       
  第五,舌麻痹:多为中风先兆。     
  ——望舌诊断常见病     
  第一,望舌辨寒热。舌质淡苔白:气虚常见此舌,舌体胖大多为气虚、阳虚。     
  舌质淡苔白多津:舌体胖大有齿痕,阳虚常见此舌。舌质红少苔少津:多为阴虚有火。     
  第二,望舌辨虚实。舌体强硬多实证,舌体痿软多虚证。     
  第三,望舌辨吉凶。老年人味觉突然丧失可谓中风先兆(脑梗死),重病出现异常舌象可为重绝凶象。舌转红润,苔由厚腻转薄白,或由无苔转有苔是胃气来复的吉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