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杨门女将-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不露声色地迎了上去。
包拯欲言又止,穆桂英望着疲惫不堪的焦廷贵和孟怀源,平静地问道:“是不是宗保出事了?”二人愕然,颓丧地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柴郡主走了过来,对不知如何是好的包拯和焦孟二人道:“这件事情先不要声张,一切等过完太君大寿再说!”穆桂英将焦孟二人悄悄地安置好,继续忙碌着。包拯也留下来帮忙。这次寿诞本来没有邀请外人,但包拯是杨家的世交,所以没把他当成外人。
再说这焦孟二人当日在葫芦谷追赶宋军主力部队试图报信,遗憾的是,他们没来得及阻挡宋军进入伏击圈。但两个人侥幸躲过了这场浩劫,与少数死里逃生的宋军将士一起返回了延州城,并从一个士卒的口中获悉了杨宗保殉难的消息。延州城沦陷之后,他们与难民一起逃亡,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汴京。由于恰好赶上佘太君八十大寿,两个人拿不定注意,不知该不该在这个当口上向杨家报告惊天的噩耗。犹豫了很久,焦孟二人转奔包拯的府上,让包大人拿主意。
延州兵败的消息已经传到汴京,但消息暂时被朝廷封锁了,怕的是引起朝野的恐慌。包拯带着焦孟二人进宫,向宋仁宗详细禀报了延州兵败的经过。获悉杨宗保罹难,宋仁宗也非常难过,杨家唯一的顶梁柱也为大宋捐躯了,他甚至有些懊悔当初不该派杨宗保出征,这个打击杨家如何承受得了。仁宗命包拯妥善地安抚杨家。包拯这才带着焦孟二人赶往天波府。
喜事变丧事
天波府。寿宴已经备好,八十高龄的佘太君在一群女眷的簇拥下出现在寿堂。她一生经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为了杨家上上下下,她坚强地挺了过来。望着儿媳、女儿、孙媳们,佘太君黯然神伤,“老头子和几个儿子在另一个世界怎么样了?他们竟然如此狠心地丢下自己,把这个家苦苦支撑了这么多年!”
老太君最挂念的还是远在边疆的孙子杨宗保,她还不知道延州兵败的消息。“那是杨家如今唯一的顶梁柱了。宗保,你一定要平安回来啊!”佘太君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
想到这里,佘太君振作精神,环顾众人,向包拯点头微笑。她忽然“咦”了一声,问道:“哦!对了,文广和文君这两孩子呢?”
听老太君这么问,穆桂英才回过神来,自己刚才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竟然没有注意到文广和文君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这两孩子去哪里了呢?
佘老太君见穆桂英半天没有答话,有些奇怪,再仔细一看,她神情悲戚,眼圈发红,仿佛是刚刚哭过的痕迹。经历过太多事情的佘老太君,心里瞬时明白过来,是不是宗保出了什么事,她们要瞒着我。她强压着心头的慌乱,故作随意地问道:“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桂英怎么走神了?”
穆桂英吓了一跳,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让老太君知道宗保战死的消息。她连忙答道:“老太君不要多想,孙媳只是觉得今天是您的八十大寿,宗保却远在边关,不能回来给您拜寿,心里有些伤感,所以便失态了,请太君不要怪罪。”
柴郡主也连忙帮着打掩护:“是啊,是啊!老太君,要是宗保也在就好了。”说罢,就招呼着大家给老太君拜寿。佘太君也不再追问。恰好在这个时候,文广和文君兄妹二人跑了进来,“扑通”一声,给佘太君跪下,嘴里念念有词道:“文广(文君)代爹爹给老太君请安,祝老太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看到两个重孙,佘太君内心的隐忧一扫而空,心情大好起来,连声道:“好!好!快起来,刚才又去哪玩去了?来,快到太奶奶这来领红包。”〖Zei8。Com电子书下载:。 〗
两个孩子仍然跪在地上不起来,文广说道:“谢太奶奶,不过文广和妹妹可没有出去玩,我们是给太奶奶准备礼物去了!”
佘太君笑得都合不拢嘴了,说:“哦!我的小文广和文君真是长大了,都知道给太奶奶准备礼物了!”众人也被逗得开怀大笑。
八妹杨琪笑问道:“哦!那文广给太奶奶准备了什么礼物呀?”
文广撇了撇嘴说道:“我们真的是给太奶奶准备了礼物的,但是都怪焦叔叔和孟叔叔,我们两个好不容易抓来的小鸟,回来看到他们两个,一高兴,结果小鸟就给飞走了……”
众人闻言,都愣住了。“怎么?焦、孟二将回来了?”所有人的心头都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穆桂英婆媳心头一紧,这两个孩子呀!这下如何才能遮掩过去?佘太君的心瞬间又掉到了冰窟窿里,这个时候焦廷贵和孟怀源二人回来,定是战场上出了什么事情。那宗保呢?宗保是不是出事了?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他们两个回来,却不来见我呢?
这样想着,佘太君问道:“桂英,这焦廷贵和孟怀源二人回来,你可知道?可是宗保出事了么?”
穆桂英想掩饰,但是她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见她神情黯然,老太君越发肯定自己的预感是真的了,悲剧再次重演——白发人送黑发人,如今自己这么大年纪,还要再经受一次那种刻骨铭心的疼痛,上苍真的是公平的吗?杨家可从来没有做过亏心事啊!
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看到下面站着的儿媳和孙媳,再次把悲伤压在了心底,她知道她们心中的悲伤不会比她少,她们只是担心她,所以才会瞒着她。佘太君硬是将快要流出的眼泪忍住了,疲惫地说道:“让廷贵和怀源两个人进来吧!”
见婆婆这么说,柴郡主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大家都明白了。穆桂英让人将焦孟二人请进寿堂。二人一见佘太君,立即跪在地上,痛哭道:“老太君,是属下无能,未能保护好少将军,属下该死!”
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是确认了这个消息之后,佘太君还是忍不住老泪纵横,其他人也都随着哭泣起来。佘太君艰难地说道:“起来吧!这怎么能怪你们呢?我杨家儿郎都是战死沙场,宗保如今终归是追随他爷爷和几个叔伯的脚步去了,也算是死得其所了!我虽然心中悲恸,但是并不怪怨,这就是杨家儿郎的宿命啊!”
焦孟二人将延州兵败的经过又详细讲述了一遍。寿堂内哭声一片,杨文广和杨文君被父亲阵亡的消息吓傻了,回过神来,抱着母亲穆桂英痛哭。佘太君的寿堂变成了灵堂,来祭奠杨宗保的亡灵。
穆桂英挂帅
从包拯的口中大家得知,延州兵败之后,朝廷已经连日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但一直没有结果。庞太师现在力主议和,但遭到包括包拯在内的一部分文武大臣的坚决反对。仁宗皇帝犹豫不决。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不议和,朝廷又找不出适当的人选来领兵出征,收复延州。形势危急,这样下去的话,仁宗最终很可能选择议和的方案,来化解近在眼前的危机。
佘太君闻言,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来,依然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投向了穆桂英。穆桂英会意地点点头,松开怀中的文广和文君,站起身来,向包拯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道:“包大人,请转告陛下,如蒙不弃,穆桂英愿意领兵出征,为陛下分忧,为国家尽忠,为夫君报仇!”
包拯眼圈发红,缓缓站起来,向穆桂英深深一揖。
次日,仁宗再次召集文武大臣商议,不等庞太师发言,包拯就抢先一步,举荐穆桂英挂帅,带兵收复延州。仁宗有些不忍,杨家的男人都为国捐躯了,现在又让杨家的女人再次走上战场,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太残忍了?除了杨家,难道偌大一个国家就没人可用了吗?或许,杨家真的是上天赐给大宋的保护神吧!
庞太师见仁宗皇帝沉默不语,以为他对杨门女将出征心存疑虑,趁机说道:“这穆桂英当年大破天门阵,的确有些本事。只是时过境迁,杨延昭、杨宗保父子都已经不在,单靠她一个女流之辈,能够抵御西夏的虎狼之师吗?请陛下三思,臣以为暂且与西夏和谈,以争取时间,整顿军备,等时机成熟再出兵收复延州,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仁宗皇帝眉头一皱,对这个老丈人心生厌恶,沉声道:“西夏、西夏,朕何曾承认过他们的国号,他们不过是叛贼而已!当初你保荐狄青出征,现在又张口和谈、闭口和谈,身居高位,出尔反尔,如何让人信服!狄青兵败,是你用人不当。朕不追究你的罪责已经是法外开恩了,你还有脸面让朕卑躬屈膝地与叛贼坐下来谈判。连杨门女将都要为保大宋江山社稷上阵杀敌,你身为国丈,畏敌如虎,有什么资格立于朝堂之上,还不退下去。”皇帝女婿是真的发火了,一点面子都没给自己的岳父留,直接把两眼发直、神情恍惚的庞太师轰了出去。
皇帝下旨:加封“浑天侯”穆桂英为征西大元帅,讨伐西夏,收复延州!
天波府内,众女将卸去粉黛,换上戎装,威风凛凛,英气逼人,巾帼不让须眉。其他人随军出征都没有异议,唯独一老一小引起了争执。“老”是佘太君,“小”是杨文广和杨文君。佘太君坚持要参加西征,为杨门女将们助阵。大家苦苦相劝,可是老人家决心已定,最后只得顺从了她的意思;杨文广也哭着闹着要参军,为父亲报仇。杨文君见哥哥闹,也跟着闹。柴郡主和穆桂英都坚决不同意杨文广从军,这根杨家的独苗不能有任何闪失。
局面僵持不下,杨文广一气之下,掉头跑出了议事厅。大家本以为他赌气离开了,孰料没过多久,杨文广手提一杆长枪,又返回了议事厅。穆桂英吓了一跳,不知他要做什么。杨文广用手一指站在旁边的焦廷贵和孟怀源,“我要和两位叔叔比武,输了,我听从母帅的安排;赢了,就要让我从军”。
焦廷贵和孟怀源见杨文广小小年纪,志气不凡,颇有杨家的英雄门风,频频点头,劝穆桂英说:“就照文广的意思办吧!难得他有如此志向,不要寒了孩子的心啊!”
佘太君也发话了,“就让文广与焦孟二将比试一下。他迟早要继承父祖的遗志,上阵杀敌,保家卫国,早点到战场上历练一下,是件好事。有我们这些长辈在,不会有什么闪失的。桂英不要过于担心”。
佘太君发话了,穆桂英终于点头首肯。杨文广和焦孟二将交起手来。杨文广自幼就接受杨家三代人的悉心调教,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倾囊相授,盼望着他将来成为栋梁之才,重振杨家雄风。杨文广虽然不喜欢读书,但对习武却情有独钟,向长辈们认真请教,刻苦练习,兼收并蓄。所以,虽然他年纪不大,却已经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长短兵器运用娴熟,马术箭术高人一筹,尤其是一套杨家枪法,使得虎虎生风,气势如虹。这也是长辈们支持他参军的原因所在。
一经交手,杨文广与焦廷贵和孟怀源两个沙场老将竟然不相上下,打了个平手。一杆长枪在他的手中似乎有了生命,上下翻飞,来去自如,让焦孟二将难以近身。长辈们频频点头,穆桂英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沙场秋点兵
由于形势紧迫,时间仓促,朝廷能调集的军队只有不到三万人。杨门女将就带着这些人马出征,其他各路援军将在西征的途中与她们陆续汇合。
初秋季节,汴京郊外,沙场秋点兵。三万将士排成整齐的队列,接受检阅。宋仁宗带着文武大臣们来到点将台上,为杨门女将和全军将士送行。望着白发苍苍的佘太君,还有稚气未脱的杨文广、杨文君,杨家四代人站在皇帝的面前,让这位经历坎坷的皇帝鼻子发酸。他将一面绣着大大的“穆”字的帅旗亲手交给了穆桂英,嘱咐道:“穆元帅,一定要节哀顺变,谨慎从事。叛军刚刚取得胜利,气势正盛,宜避其锋芒,不要意气用事,与之争锋。”穆桂英点点头。
宋仁宗顿了顿,道:“此前延州之败,我军五万精锐之师……”皇帝欲言又止。
穆桂英明白这位皇帝的心事。皇帝就是一个国家的大当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皇帝也有皇帝的难处。五万帝国精锐之师全军覆没,这位当家如何不心痛。如果这次再有什么闪失的话,这位当家的可就更难了,说不定这个家就要败在他的手上,也难怪宋仁宗惴惴不安,在这位女元帅面前唠唠叨叨。
“陛下放心,我杨门女将一定竭诚尽忠,击退叛军,收复延州,为陛下分忧。”
宋仁宗点点头,知道说太多也没用。战场上的形势千变万化,是根本无法预料的,只能由统军的将领随机应变,权宜处置。再说对于领兵打仗,自己也是个门外汉,交代太具体了,反而会干扰统帅的决策。他向左右看了看,悄悄从袖子里抽出一个信封,塞到穆桂英的手上,低声道:“这是我的手谕,授权你全权处理前方事务,包括与敌人临时停战、议和。这件事我没让任何人知道,这些大臣你也了解,如果他们知道了,又该哭天喊地、喋喋不休地劝谏了,说我违背祖训,给将领的权力过大。”
宋仁宗一边说,一边撇撇嘴。穆桂英差点被皇帝的样子逗乐,强忍住笑,收起密旨,道:“谢陛下的信任。穆桂英一定不辜负圣恩,陛下就在宫中等候前方的捷报吧!”宋仁宗欣慰地点点头。作为皇帝,他也很难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办事,这次终于成功地耍了一次花招,心里有种小孩子搞恶作剧般的快意。
站在宋仁宗身后的庞妃走了过来。这个主意就是她给仁宗皇帝出的。虽然她与杨门女将不是一个阵营——杨家与包拯是一个阵营,她和自己的父亲是一个阵营,但作为女人,她钦佩和同情杨家的这些寡妇,希望她们能够打胜仗回来。而作为妻子,她必须为自己的丈夫着想,为这个国家着想,这就是她鼓励仁宗对穆桂英放权的原因。
庞妃端起一杯酒,递给穆桂英,自己也捧起一杯酒。“穆元帅,我敬你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你现在身负国仇家恨,领兵出征,我祝你旗开得胜,收复延州。同为女人,我很惭愧,既不会武功,也不懂兵法,否则也随你上阵杀敌,为陛下分忧,岂不痛快!”
穆桂英与庞妃本没有什么交往,因为她是庞太师的女儿,对她还有几分反感和警惕。现在被她言语中的豪气所感染,不禁生出惺惺相惜之情。她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向庞妃微笑致意。
时辰已到,穆桂英手捧帅旗,面向全军将士,朗声道:“出征!”
大军已经走出了很远,宋仁宗还在高高的点将台上目送。秋风骤起,一枚落叶飘到他的肩头,宋仁宗丝毫没有察觉。庞妃轻轻捻起那枚落叶,温柔地说:“陛下,回宫吧!”
宋仁宗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掉头离开。
第四章 鏖战好水关
好水关前,宋军士兵大量中毒,全军陷入危机和恐慌当中。杨门女将此时还不知道,她们的对手就是西夏的皇后没藏秋水,这是一场女人之间的战争。在神秘人的帮助下,危机解除,但神秘人的出现让穆桂英再度想起困扰自己多年的梦境和珍贵的双龙玉佩,不知道谜团何时才能解开。宋军首次攻城受挫,天资聪颖、见识不凡的杨九妹杨瑛献出了自己开发的火器,帮助宋军拿下了好水关。
女人的战争
在葫芦谷歼灭宋军主力后,李元昊又攻陷了延州城和包括好水关在内的重要关隘。此时已经是初秋季节,天气转凉,士卒经过长时间的征战,疲惫不堪,思乡心切。于是,李元昊封赏了张元和吴昊等有功之臣,命令弟弟李元罩驻守好水关,张元和吴昊坐镇延州城,自己则带领夏军主力返回兴庆休整,准备第二年开春之后再发动新的攻势,深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