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产业1919-2009-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经博弈之后,1978年后的第一家合资保险公司,中美保险终于被股东抛弃。1994年,中美保险散伙,投资的1000万美金打了水漂(成立后合资双方都有增资)。
    不过,这种结局已经无关痛痒。毕竟,1992年,格林伯格已经拿到了中国保险市场第一张入场券。
    散伙之时,中美保险的纽约业务被美方以1美元买断,而香港的业务由人保接手。不料,接手之后中方才知道,其中暗藏地雷——香港工程劳工险,其后续责任大大超出预期。这些业务先由人保承接,分家之后转至中国再保险公司,成为中国保险业的一笔坏账。
    美国的保险“次贷”:“长尾”坏账
    刚刚恢复的中国保险业,很快就为自己的冲动和不专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为赚取当时紧缺的外汇,同时急于向世界表明自己的存在,人保开始介入大量的海外业务,1980年至1984年达于顶峰,每年新接和续转的业务达到1000多笔。
    殊不知这些业务中有些是风险极高的“毒药”,尤其是来自美国的责任险业务。
    一般而言,责任保险是以索赔发生为承保基础,即保险人只赔付保单年度内收到的索赔;而人保分入的业务是将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扩展至超过保单年度。这样,即使保单到期,责任却远没有结束,即所谓“长尾业务”。
    这些“长尾业务”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第一笔大的坏账,其负面影响将绵延近20年!同时,这些未结束的责任到底有多大的风险,谁也不知道,其赔偿往往是一个天文数字。不仅中国,“长尾业务”让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再保险公司和保险主体都吃尽苦头。
    美国是一个责任险异常发达的市场,其保费规模甚至超过财产保险。美国的责任险包括石棉污染(asbestos pollution)、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和健康损害(health hazards)等,简称“APH”。其中尤其以石棉污染最为典型。
    “石棉”(asbestos)是一组硬度高而柔软性好的自然矿物质纤维的统称,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是,石棉纤维物质容易变成充满细微颗粒的粉尘,容易被人吸入或吞食进体内,从而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石棉因其危害面广、给人身造成的疾病潜伏期长、法庭判决的赔付金额高而闻名于世,并且赔款逐年增长。数据显示,美国石棉损失和理算费用方面的已决赔款由1995年的13亿上升到1996年的20亿美元,增幅为58%。
    它不仅使石棉产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纷纷破产,还让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受到重创。
    但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其他国家对于美国责任险的保障范围、美国的法律程序,以及各州不同的法律内容并不十分了解,加之当时国际市场承保能力过剩,保险公司往往忽略了再保险赔款滞后的特性,盲目承保,因而损失惨重。
    由于美国法律侧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即对保单持有人的保护,较倾向于作出对保险公司不利的解释。另外,集体诉讼(mass tort)在美国十分普遍,而赔款往往又是天文数字。
    美国的责任险毒药到底有多毒,即使保险行业的专业人士也无法准确估计。
    比如,1997年,英国劳合社成立了一个理赔公司——Equitas,专门处理这种1993年以前未了的责任;该理赔公司获得的未了责任准备金高达146亿英镑。截至2000年3月31日,该公司石棉污染和健康损害责任(APH)已占未决赔款的65%,而1999年为55%。连Equitas的董事长也哀叹道,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到时候将会耗尽Equitas的准备金。由于不能向第三方追索,从逻辑上讲,Equitas将会垮台。
    根据美国著名咨询公司Tillinghas的报告,美国责任险的赔款最终会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60%的赔款来自石棉污染,而保险公司则要承担50%的石棉赔款。普遍认为,仅石棉污染责任准备金缺口就至少有200亿至300亿美元。
    亡羊补牢。
    1992年,人保总公司再保部成立理赔小组,专门处理美国的责任险赔案。由于美国责任险太不确定,人保倾向于壮士断腕,一次性结清。自1991年至2005年上半年,人保以及后来的中国再保险集团结清了大小赔案100多个,结清并结束合同2100多个。最大的一个赔案涉及300多个合同,美方索赔4800万美元,最终以2800万元结清。
    2006年之后,由于大案多数被结清,“长尾业务”坏账的负面影响至此才得以逐渐撇清。
    青葱的精算童话
    市场层面,国内保险开始恢复;但是专业层面,商业保险的核心却鲜有人知晓。
    1949年之前,中国曾有3位号称“精算师”的人才——获得北美精算协会(SOA)准精算师(ASA)资格。巧合的是,3人在1924年至1925年期间同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人寿保险精算学,师从精算学术权威詹姆斯·格罗威教授。
    第一位名叫陈思度,广东人。陈思度回国后任华安合群保险公司寿险计核员,后又兼任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精算师,著有《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两册,新中国成立后转道香港,任永安人寿保险公司精算师至去世。
    第二位为陶声汉,新中国成立前曾任中国保险公司副经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兼精算师,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主持人身保险工作(人身保险处处长)。后因国内保险业停办而从事教育工作。改革开放之后,他以80余岁的高龄笔耕不辍,撰写了多部人寿保险精算方面的专著和论文,填补了国内精算研究几十年来的空白,1994年逝世,享年95岁。
    第三位为李守坤,河北人,曾任宁绍人寿保险公司秘书长兼精算会计主任,该公司后因恶性通货膨胀而濒临瘫痪,李守坤因擅长精算又被中国保险公司聘任,于1948年病故。
    1949年之后,新成立的人保基本没有人寿保险业务,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也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精算技术可有可无。1958年至1978年,国内保险业务全部停办,精算没有存在的土壤。
    1983年,成为国内保险精算一个新的起点。
    这一年,人保上海分公司的乌通元兼任总公司的海外机构精算师,成为保险业恢复后第一位从事精算实务工作的人。乌通元号称“精算师”也是因为“对外交流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后,人保的涉外业务发展更快,逐步在香港、澳门、新加坡以及英国等地增设了一些海外机构,根据当地的保险行业管理惯例,公司需要指定精算师签署有关报告。
    同一年的11月,另外一个幸运儿被人保派至香港友邦保险学习精算实务,为期半年。1988年,他将自己的讲义整理成书——《寿险基础数理》,据称这是国内第一本精算教材。
    这个幸运儿就是万峰。此后,万峰“26年来,一天也没有离开寿险”,2007年,他“幸运”地出任国内最大寿险公司——中国人寿的总裁。
    实务先行之后,精算教育于国内渐次开花。
    1987年10月18日,大洋彼岸,和中国精算有缘分的美国SOA(美国精算协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年会,会上讨论了一位华人教授提出的关于支援中国开展精算教育的建议。
    一个月之后,1987年11月27日,SOA会长Ingraham与这位华人教授一道,赴南开大学签署了“关于联合培养保险精算研究生的协议书”,并于1988年9月招收了首届精算研究生班,中国正式开始引进美国的精算教育。由于这段渊源,南开大学亦成为国内精算师的摇篮。
    这位首开内地精算教育先河的华人教授就是段开龄先生。对于段开龄先生,保险业圈外人士知之甚少,但是其先祖却是赫赫有名,段先生为北洋政府段祺瑞之后人。
    引入海外精算教育10年之后,1997年6月,从英国学成归来的学子——谢志刚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推动精算教育。
    他于上海财经大学创刊中国第一本精算专业刊物《精算通讯》,坚持发行10年之久。谢志刚教授和其研究团队,持续追踪、研究保险监管最新发展,专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成为国内著名的保险监管“脑库”之一。
    借鉴海外的精算职业体系,中国于20世纪末设计了自己的精算师考试和制度,“中国精算师”成为国内保险业“皇冠上的明珠”。
    1999年11月20日,保监会公布通过首次“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的43人名单。第一批“中国精算师”中,南开大学毕业生占据半壁江山,而这首期精算师多数都成为了中国寿险行业的高管。
    表2…3 首批中国精算师名单及获得资格时就职单位
    (续表)
    资料来源:《精算通讯》第二卷第二期
    回顾这段童话般的经历,多数人感慨万分!
    2007年9月,第八届中国精算师年会上,第一批中国精算师,曾任联泰大都会副总经理的包虹剑就动情地回忆:“回顾我们这一代精算人员成长过程,既让人感觉到机遇对我们的无限青睐,却也有岁月如斯的无奈。”
    链接:“生命表”照亮青春
    国内寿险起飞之前,尚缺一基石——生命表,这张重要的“表”是寿险产品定价和评价的基础。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只能从邻国日本“进口”这张“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寿险业恢复后,长期借用国外的生命表。起初人保借用日本全会社第二回生命表,开发了简易人身保险、福寿安康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等险种。
    但是,日本经验死亡率与中国的死亡率存在差异,这使中国寿险业不能准确、合理地制定保险费率和提留寿险责任准备金。
    1992年,受当时的保险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保险司的委托,人保人身保险部精算处承担了新中国第一张经验生命表的编制工作。编制小组由时任精算处副处长的李政怀,以及处内成员詹肇岚、范平和崔正宇等组成。
    1992年下半年,编制小组开始着手研究编制生命表的可行性。1993年,小组设计了总体方案和编制程序。1994年方案正式开始实施。当年7月底,中国第一张经验生命表——“中国人寿保险经验生命表(1990—1993)”诞生,俗称“93生命表”。
    历时三年的编制工作,为参与其中的年轻人后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事隔十年之后,詹肇岚仍然颇有感触,“当时是非常好的机会”。詹回忆,1992年他只有27岁,为1991年毕业的南开大学首届精算研究生。李政怀、范平和崔正宇等人,当时也只有三十一二岁。
    1996年,人保分拆,詹肇岚进入了中国人寿业务管理部。2000年,詹正式进入东方人寿保险公司筹建部,主要负责精算工作;东方人寿筹备不成,詹肇岚二度创业,参与新公司国民人寿(现更名为“嘉禾人寿”(6))的筹备,担任精算负责人。
    完成第一张生命表的编制后,领头的李政怀于1996年转赴香港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历任董事总经理、太平投资管理公司和太平信托公司董事长。2001年,李政怀回国参加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的筹建,并担任总经理。
    另外一位参与生命表编撰的是傅安平,他也是詹肇岚的同学。傅此时在保险司拿着“金饭碗”,1998年保监会成立后,傅出任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副主任,后转任北京保监办副主任,继续畅游宦海。
    不过,这张生命表也存在缺陷。
    首先是数据并不全面。当时的寿险远不如现在的规模;同时,原生命表的数据都取自当时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尽管当时人保的市场份额非常大,但是仍然不能说完全代表了行业的平均水平。
    二是1993年前,人保的寿险业务中有95%以上都是团险业务,这和当下以个人寿险为主的寿险产品结构大相径庭。
    三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中国人口的寿命稳步延长,这极大地改变寿险定价的基础——死亡率。
    因此,这张短短三年就新鲜出炉的生命表,势必迎来第二次的修改大动作。
    2005年,中国生命表二度出炉,成为当年保险行业唯一可以和人民币汇率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国有银行改革相提并论的大事件。
    放眼全世界生命表编制历史,这张生命表的数据量数一数二。其数据来源于6家公司: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新华、泰康、友邦等,共1。2亿多条保单记录!
    新生命表出台,市场一度担心寿险产品会涨价。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理论上,由于生命表的平均寿命延长,死亡保险产品的价格应当下降,生存(养老金)保险产品的价格会上涨。但是,由于寿险产品的价格取决于对死亡率、利息率、费用率三个因素,只要此消彼长,就可以维持价格稳定。
    表2…4 2000年—2003年非养老金业务表平均余命与1990—1993年比较
    马明哲旧瓶装新酒
    1986年,对于年轻的马明哲而言,意义非凡。
    这一年夏天,马明哲第一次坐轮渡到香港,去面见当时被蛇口人看做“神”一样难以见到的,时任蛇口工业区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袁庚,推销自己创建保险公司的设想——“100年后我们重操旧业好不好?”
    不过,当时的马明哲远没有上述的文字般煽情。忐忑不安、又惊又喜才是他真实的心境。作为蛇口区的一名社保公司普通干部,马明哲尽管已经实现人生的超越,但是和蛇口的掌舵人比较,马明哲彼时只能高山仰止。
    1955年底出生的马明哲,祖籍吉林。父亲是军人,马随父南下广东湛江,而马明哲的母亲属于归国华侨。马明哲的生命轨迹极有典型意义,生于抗美援朝结束后,成长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读书时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上过山下过乡,当过知青。
    但是,马明哲没有走上寻常路。
    在那个汽车极为稀缺的年代,他学会了开车。“医生、司机、猪肉佬”是那个时代的“三大宝”,司机的身份让人眼热。
    “开车是件辛苦的活,而且经常要为建设工地拉炸药,很危险,很多人都不愿意干。我却喜欢。”马明哲表示,“当时世界是封闭的,我却能开着车跑到广州、佛山、番禺、韶关,看到外面的情况”。
    不过,马明哲并没有止步于司机。
    平安的内部报刊《中国平安报》记载了马明哲的一个小细节:“我小时候读书没机会学英语,但是英语非常重要,怎么办?学,不懂就问。20年前我从26个字母学起,把《新概念英语》里近万个单词,都记在一张张小卡片上,一张卡片十个单词,十张卡片一小捆,每天带几捆在身上。后来一捆捆卡片装了一个大纸筐。当时,谁问我哪个单词在《新概念英语》第几页第几行,我都可以大概告诉他。”
    知青返城,会开车的马明哲回到了湛江地委公交系统政治部,以工代干,有了干部身份。因为这个身份,到了1983年,马明哲神奇般转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蛇口工业区。
    这一年,蛇口发生了几件大事。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蛇口;4月,蛇口工业区第一届管委会由民意推选的15位候选人进行答辩;5月,袁庚忙着处理工业区内港资企业凯达厂的劳资纠纷。
    这期间,或许只有少数人才能注意到初来乍到的马明哲。
    1985年,蛇口工业区成立社保公司。1986年,马明哲已经从社保公司经理助理升任副经理,主持社保公司工作,这是马明哲主创平安保险的起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