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崩溃的帝国-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币将真正实现国际化。二是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即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配合地域的“三步走”,人民币可依次成为周边国家贸易结算货币和区域性的投资货币,最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为全球各国所接受。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已提上日程,但前路漫漫,至少有几个门坎要迈过。
要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步,即让人民币成为区域间的投资货币,其前提是必须要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目前中国人民币仅在经常项目下实现了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还没有实现,这成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障碍。
此外,中国必须具有成熟的金融市场,有能力为周边国家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必须推动人民币计值的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为形成储备货币职能奠定金融市场基础,减轻对美元债券市场的过度依赖,给国外的人民币持有者创造投资的渠道。
当然,最重要的是不断增强国力。一个强大的货币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高效率的经济做后盾,经济的大起大落一定会使得币值随之大起大落,因此,经济的稳定增长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货币的世界战争
货币是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在国际商品流通中需要通用的世界货币,不但用作价值尺度,还是国际购买手段、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财富转移手段。全球化时代如果没有适当的世界货币和弹性汇率,那么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货币,会有成千上万种变幻不定的汇率,交互流通何来准绳和效率,人们将无所适从,世界会一片混乱。
国际货币和国内货币一样执行着交易中介、记账单位和价值贮存的功能。对应于每种功能,国际货币都有它的官方用途和私人用途。
一般而言,国际货币及其发行国的特征主要有:在全球产出和贸易中占较大份额、历史惯性、高度发达的自由的金融市场和对货币价值的信心。
货币世界的大国博弈(1)
黄金曾经是公认的世界货币。随着国际经济联系的扩大,货币需求量不断增长,而黄金产量远远赶不上国际流通对世界货币的需要,这就驱使人们使用非黄金的信用货币来行使世界货币的职能。于是,少数经济实力特别雄厚、拥有巨额黄金储备、信用稳定良好的国家,其纸质主权货币在与黄金挂钩的条件下,履行了世界货币的作用(如英镑、美元)。
随着纸币流通制度的演进,纸币的发行开始与黄金的准备及兑换相分离,纯粹纸币的信用本位制盛行起来了,不再有必要花费大量人力资源以利用黄金充当货币本位。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指出:“如果再用黄金作为世界货币,人类的命运就取决于金矿主的利润,人类就要做金矿的奴隶,就要做金矿主的奴隶。”黄金终于转化成了非货币化的商品。
纸质信用货币作为价值的符号,其发行量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需要为基础,实质上就是以本国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值组合为基础。不同国家的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对比,成为其汇率决定的基础。当然不同国家货币的价值量对比,主要是由其购买力相对地表现出来。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纸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可以较为合理地决定两国货币的汇率。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世界各国已开始接受金本位美元,强势美元逐渐取代英镑成为世界主导货币。“二战”结束前夕,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郡的度假宾馆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Bretton Woods system),规定了关于对成员国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和汇率安排的一系列规章,建立了一种“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制”: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协议确认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同时,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因此成员国互相之间保持汇率稳定。这个协议使美国几乎独占了货币金融领域游戏规则的主导权,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战后百废待兴的严峻形势下,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1949年美国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得以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顺利运行。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马歇尔计划一起支持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表现非常出色,有人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致命的缺陷。1960年,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Robert Triffin)所著的《黄金与美元危机》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无疑存在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总有一天会崩溃。这个观点被称为“特莫芬悖论”。其要点为:在黄金—美元固定汇率制度下,美国的外汇收支不平衡成为各国储备资产流动性的来源;而长此以往,美国的收支不平衡又使其他国家降低对美元的信心;若美国停止收支不平衡,各国储备资产流动性将下降,从而降低整个世界经济活动的水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货币世界的大国博弈(2)
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及宏观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法国总统戴高乐等,很早就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尖锐批评。戴高乐指出,“美国没有特权”把世界贸易实际上变成了美国的仓库,因为一旦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它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后来戴高乐更号召世界各国回归19世纪的金本位制。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发生了一系列经济危机,大量资本逃离,财政赤字扩大。美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超量发行美元,引发各国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市场金价暴涨难以抑制,黄金官价越来越难维持,美元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在无力实现美元按固定汇率兑换黄金的承诺后,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于是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美元对黄金贬值,改行浮动汇率制取而代之,即美元与黄金的比价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至此名存实亡。
1976年的第八次美元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定”,曾经辉煌一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宣告解体。只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两大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继续留存,在稳定国际金融秩序、促进国际经济和货币合作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此后,经济学家称之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不再有大一统的国际货币制度化合作,汇率调节放任自由,主要依赖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这种既无本位及其适度增长约束,也无国际收支协调机制的状态,通常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事实上,一些经济强国从此实行浮动汇率,而大多发展中国家仍选择钉住单一货币或货币篮子,绝少任由汇率自由浮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世界上出现了一股货币集团化的潮流,产生了不少区域性货币组织,如中北美区的货币合作和拉美国家的“美元化”,以及规模不大的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和*货币基金组织等。
美国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并没有随之动摇。恰恰相反,美国度过了一个个难关,其强大创新能力驱使经济持续发展进步,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强。20世纪90年代美国主导全球信息革命,取得创记录的繁荣,美元一直毫无悬念地继续充当世界货币的主角,引领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这说明,不是政治家的协议,而是市场决定着美元的命运。
在“无体系的体系”中,由于世界性通货膨胀开始蔓延,各种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许多国家致力寻求组建区域性货币联盟的途径,以维系金融有序稳定运行。无论从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真正稳定、繁荣、发展的区域化并非经济全球化的对立物,恰恰是全球化的阶段性补充,而且在结果上,区域化最终将促进全球化。
欧盟建立,以至1999年1月1日欧元(EURO)成功启动(2002年1月正式流通),将货币区域一体化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目前官方使用欧元的国家有: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斯洛维尼亚、西班牙、马耳他、塞浦路斯、斯洛伐克。某些欧元区国家的海外领土,例如法属盖亚那、留尼旺、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马提尼克等地区也使用欧元。今天欧元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世界货币。
货币世界的大国博弈(3)
欧元诞生后,美元为主宰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就被分割为美元和欧元并列称雄的格局。到2003年,人民币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升值呼声高昂,甚至有预言人民币会成为继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的又一世界货币。但与此同时,热钱蜂拥而入,那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若加快,即会加大央行的对冲压力。
人民币应该做的是,走美元的路,让美元无路可走。让人民币体面地走出去,而不是抱着美元在家里坐以待毙。
而现在,人民币兑其他货币波动性增大,不再是单边升值趋势,有升有贬,兑美元、日元有望走出“微笑曲线”。金融危机也使得原本的国际货币的信誉受到质疑,人民币国际化正当时。
2008年12月16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美元基准利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评论家们形象地说,美国的印钞机要加班了。从我们常识的角度来,过多的钞票就意味着原来的货币不值钱了,贬值了。这是典型的剥削现有劳动者的方式,而且成本很低,只需要纸钱。如果再巧妙点,可以做点神不知鬼不觉,比强征企业和老百姓的税收强多了。征税总要引起人们的反感,而且还有走法律程序和国会斗争,不如直接印钞票简单。
钞票多多益善,许多人都这样说。难道真是这样的吗?2003年,房价涨了,人们的工资也高了。2005年后,大家纷纷炒房和炒股,觉得有无限的挣钱机会,幸福指数攀升。每个人都觉得有花不完的钱,到处都是金子。但到了2008年上半年,突然发现房价太高了,赚到的钱再也买不起房子。这是咋回事啊?口袋的钞票还是在增加,但购买力却在下降,这是因为发行的钞票太多了。
如果每个国家都可以无休止地让印钞机加班,最后,我们不得不像津巴布韦那样拿着几百万元的纸币去超市买面包,甚至小孩的学费涨到一亿元。津巴布韦出租车司机希卡姆巴无奈地说:“是的,我是一个百万富翁,一个什么也买不起的百万富翁。津巴布韦现在遍地都是百万富翁。我们是一个盛产百万富翁的国家,但是同时我们也一无所有。”
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货币都是以万为单位来计算的。我们可以肯定,它们也经历了本国货币的大贬值阶段,也经历了超额发行货币的阶段。
特别是当别人的钞票多多,那我们就更不能益善了,尤其对于储备着别国货币的国家来说更是遭遇。美国前财长约翰?康纳利(John Connally)说了:“Our Currency, but Your Problem (我们的钱,你们的麻烦)。”对今日中国而言,尼克松时期的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的话仍是至理名言。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谁掌握了货币,谁就掌握了世界
货币发行权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也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它事关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的身家财富这一切身利益,也影响着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与合理。众所周知, 货币是一种商品,而它不同于其他一切商品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说对于一种普通商品的垄断可以产生巨大的垄断利益,那么对货币的垄断将会产生无以复加的巨大利益。所以,对货币发行权的控制是所有垄断中的最高形式。
19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英国银行家梅耶?罗切斯尔德曾说到:“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的确,在一个金钱世界里,没有人能够拥有对于金钱的“免疫力”。私有的中央银行能够通过金钱向政治家们提供最稀缺的资源——政绩和影响力,以图长期政治回报。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私有的中央银行还可以显著地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人为制造经济起伏,利用市场先知权为它的股东银行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货币供应膨胀和收缩之间造成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从而以原有价格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来拿走别人的资产,这在西方的银行家圈子里被称作“剪羊毛”。
发行权的争夺是这场战争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的资产组成成分是战争胜负的标志。
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分布情况来了解目前各货币的战果。李振勤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推测,2003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的近似组合大体为:美元70%、欧元15%、日元10%、英镑5%。到2004年9月底,美元比例降低至60%。依据上面的权重,估计欧元、日元、英镑的比例分别上升为20%、13%和7%。
对于弱势的人民币,在几年以前基本上没有国家用作外汇储备。例外发生在2006年,菲律宾签署总统令,宣布将人民币作为正式外汇储备。2007年10月,白俄罗斯国家银行也将人民币列为国家新的外汇储备之一。而不久前与韩国的货币互换,其实就是变相地让人民币成为韩国的官方储备。
这些与欧元的规模作战一比,就像游击战一样。2002年,伊拉克将其美元储备转换为欧元,几个月之后,美国决定对伊拉克开战并随后侵入其领土。
货币之间的世界战争只发生在几个有强大实力的国家之间。美国和欧洲是两个主要对战集团。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货币霸权主义的也是欧元。1999年1月1日,欧元出来之前,人们对欧元寄予相当高的期望,希望欧元能结束美元的垄断,但伴随而来的却是失望。欧洲贵族们并没有得到全球居民的支持,而支持他的伊拉克却被美国人用真实的大炮攻下——当然还有没加入欧元区的英国绅士。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欧元也是很成功的。清华经管学院李稻葵教授就很看好欧元,他说,欧元正在逐步取代美元,这是不争的事实。欧元的历史不过*年,*年前欧元在全球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是零,两年前22%。美元在1998年前大概是70%左右,2008年降到55%左右,很明显,一升一降。再举一个例子,以欧元议价的债券市场的规模在两年前已经超过了美元固定收益的市场规模。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抗美元的世界货币之战还需要持续。还好,货币的战争至少是和平公约之下最阳光的战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