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流-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在世界上只排在第五十三位,资源约束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一条节约型发展的道路,但事实上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却非常低。如2005年中国的GDP只占全世界总量的,但却消耗了全球原煤的40%、粗钢的32%、氧化铝的25%、水泥的48%、玻璃的33%和化肥的30%。也就是说,中国占用世界1/3以上的资源只产出了1/20的产值。此外,中国能源消耗量极大,单位产值能耗非常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倍,是印度的倍、美国的倍、日本的倍、德国的倍。
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业污染排放量却是发达国家的10 倍!中国的环境污染情况十分严重,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这种损失甚至超过了经济增加值,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一部分已经被污染损失抵消掉了。
种种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发展道路上已陷入一个近乎于“进退维谷”的困局,不往前走是不行的。因为依照中国目前的国情,制造业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不发展制造业,无法解决中国国内的实际问题;但向前走,按目前的情况,中国又面临着一种“四面楚歌”的风险,低端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激烈,高端技术与高端设备稀缺,主要依赖进口。长此下去,中国仍然只是为欧美国家做一些打工的“保姆”工作,随着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中国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乃至无法自拔,陷入像拉美国家曾经经历的境地。
中国制造业走到了一个困局之中,这盘棋还要继续走下去,但必须要找到一个全局的“手筋”所在,建立做活的眼位,进而让整局棋都活起来,这需要等待机会,或许是百年一遇的机会。
第三章 博弈的本钱(1)
一、中国不能承受之重
1。 母亲河成为“下水道”
2005年9月,由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组织起来的一个“大河之旅”报道组,在万里黄河的沿岸地区组织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报道组在沿途看到的黄河所遭受的污染和环境被破坏的情况,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以下是报道组发回的一组报道:
在黄河中部的一个省份,沿着河岸随处可以见到冒着浓烟的化工厂,林立的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遮天蔽日,看不清几公里外的城市和山脉。空气中都弥漫着刺鼻气味,烟尘呛着人的喉咙和眼睛,初到这里的人会被熏得头晕目眩,很难想象这里会是人类能够居住的地方!
河附近的国道上,运送焦炭的载重卡车一辆接一辆,每辆车都载有近30吨的焦炭,把马路都压出坑来。道路、房屋、庄稼、车辆上都蒙着一层灰,工人的脸上和衣服看上去也是灰黑色的。沿途碰到的羊群,身上的毛竟然全部变成了灰黑色,远远望去,像一团污色的沙丘在移动。
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想象黄河面临的遭遇:这条曾养育出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已成为了一条不折不扣的“下水道”。由于沿岸的各类化工厂、电厂等企业的过度用水和过度污染以及采掘业的乱采石、乱挖沙和破坏植被等行为,黄河已彻底失去了昔日的风采。那种“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美丽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都已成为一种残存的记忆,渐行渐远了。
非只黄河才有此悲剧,淮河、辽河等流域的情况甚至更糟。由于地方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发展,导致这些河流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污染逐步加剧。淮河干流在1989、1992、1994年发生过特大水污染事故,支流污水进入淮河干流,形成近百公里长的污水团在淮河传播,所经之处,水质突变、河内生物全部死亡,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对沿淮供水也造成巨大破坏。当地有民谣称:淮河水“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也不止是江河有此劫难,像洞庭湖、鄱阳湖这样的湖泊,其遭遇有过之无不及。洞庭湖2006年9月以来就经历着一场3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水位骤降至30多年来历史最低点,湖水自净能力降低,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湖区周围集中着成百上千家造纸、化工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环保设备,产生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入湖区,乱排污已经造成湖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水质恶化。
实际上,从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基地以来,从“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崛起以来,从南到北的中国各大水系、几千年来滋养着炎黄子孙的江河湖泊,就都开始陷入了危机。
2。 “河神”的报复
2007年5月26日,工业污染严重的太湖爆发了大规模蓝藻。据媒体报道:当时整个无锡市都被一种臭味弥漫着,居民使用的自来水开始发臭,不仅不能喝,连洗澡都不能用,洗过的手,臭味完全覆盖了洗手液的香味。自来水变臭的原因,就是太湖蓝藻爆发所致,它让无锡唯一的饮用水水源遭受污染。
蓝藻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藻类原核生物,常于夏季大量繁殖,*死亡后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太湖每年进入夏季都会出现蓝藻,但规模都很小,一般一两天就过去了,但这一年,太湖似乎遭受到了“河神”的报复——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蓝藻就大举侵入了太湖。整个无锡市处于一种臭气弥漫的状态,这让习惯用吴侬软语唱着《太湖美》的无锡人十分无奈,人们开始疯狂抢购矿泉水,工厂停工,学校放假,游人骤减,无锡陷入了困境。一夜之间,太湖的“美”成了“臭美”。
第三章 博弈的本钱(2)
而实际上,所有人都明白,蓝藻爆发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它是对人们无节制用水和过度工业污染的一个报复。
太湖水的严重污染是蓝藻大量产生的前提条件。太湖流域一直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密集、生活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太湖沿岸的苏州、无锡等五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以全国的土地资源、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6%的国内生产总值。但在经济迅猛发展、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尤其是太湖,在严重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围网养殖和城市生活污染等多重污染交困下,水质在20年中下降了两个等级。在经济增长的光环下,掩盖的是太湖环境的不堪重负和由此带来的生态灾难。事实上,太湖污染事件也并非个案,让人恐惧的蓝藻在侵入太湖之后不久又先后侵袭了滇池、巢湖等地。
据媒体报道,无锡市曾在水危机之后反思:蓝藻爆发的问题“表面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是长期以来粗放发展方式的矛盾积累,和对太湖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就有数以千计的企业在太湖沿岸聚集,这些企业在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持续地污染着太湖。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低产出、低效益等“三高两低”企业是粗放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源头。
针对目前中国严重的水污染状况,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公开发文说:目前,中国的水污染已经逼近危险临界点,7大水系的26%是五类和劣五类,9大湖泊中有7个是五类和劣五类。五类和劣五类水不能接触人体,连农业用水也不能做。也就是说,七大江河除了干流因水量大而水质尚可之外,大小支流几乎全部坏死!80%的湖泊水也全部坏死。蓝藻事件是一个标志——传统的发展模式积累的环境成本已经到了临界点,如果不能有效地治理水污染,恐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之前,我们就将面临严重的社会和谐问题!
3。 全球第二大污染源
中国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一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它让“中国制造”名扬世界;另一方面,它所带来的副产品——环境污染已让中国陷入“不能承受之重”的境地。这其中不但有水污染,还有更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
中国的污染排放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大气污染非常严重。由于长期沿用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排放的单位GDP氮氧化物远高于发达国家,是日本的倍、德国的倍、美国的61倍;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日本的倍、德国的倍、美国的60倍。
污染的排放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的损害。中国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水平量达到了亿吨。国际能源署(IEA)在《世界能源展望 2007》中提出:中国很可能在2007年取代美国成为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在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16个。英国《独立报》记者查尔斯·沃克在一篇报道中称,中国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比整个欧洲排放的还要多。
2005年1月27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正式发布了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CESI),结果显示: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全球倒数11位。 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的环境质量恶化程度已经相当严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博弈的本钱(3)
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成果显示,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中国GDP的3%~7%,而且它还引起其他相邻国家的严重关切。美国《新闻周刊》的一个记者在一篇题为《中国输出污染》的文章中写道:“中国大气污染所导致的酸雨和其他污染物正在毒害中国近1/4的耕地,甚至日本和韩国部分地区的农作物也因受到中国酸雨的侵袭而枯萎。过度伐木和草场退化造成的沙尘暴在北方肆虐,甚至吹到了美国西海岸,如今27%的中国国土正在沙漠化。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国紧随其后,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污染源。”
“得到”的另一面意味着“失去”,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拿到手的每一笔收入背后都要付出更多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大的环境污染代价,而这些代价,无疑都要由我们的子孙来承担。
二、“家底”剩多少
1。 疯狂的“石头”
关注中国经济的人,都知道澳大利亚“力拓”公司这个名字,它是世界最大的三家铁矿石生产商之一,在过去几年来通过强硬的谈判手段,让自己的矿石变成为一种“疯狂的石头”,2005、2006、2007三年,国际铁矿石价格分别以、19%、的速度增长,三年翻了一番,而2008年更是创下了的天价涨幅。这种涨价背后的推手,就是以力拓为代表的国际铁矿石生产商,涨价让它们赚得盆满钵满,也让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钢出产国苦不堪言,中国的钢铁生产厂为此每年都不得不多掏出一笔巨额费用予以应对。
国际铁矿石的涨价,一方面是受国际厂商的操纵,另一方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需求”的推动。近年来,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长,客观上也大大推高了它的国际价格。中国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初还只有3000万吨,到2007年已增加到了亿吨,国内的铁矿石生产已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大大增加。尽管2007年中国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高达亿吨,但仍需要额外进口亿吨来弥补缺口,而这一数字占到全球新增铁矿石产量的近50%!为此,每年的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已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必须面对的一次“大考”,而其谈判的惨烈程度,媒体用“血战”来形容。
实际上,让中国陷入困境的资源种类绝不止铁矿石一种,现实情况是,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在告急!中国对各种资源的迫切需求,让中国这块原本资源富足的土地变得逐渐贫瘠,资源制约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中的最大绊脚石。
2。 严重匮乏的能源
中国使用的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电力和天然气等。近几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都超过10%以上,能源供给的外在依赖性和能源再利用率低下的矛盾在日益尖锐。
石油:对外依存度近50%。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被冠以“石油美元”、“石油黄金”的称呼。世界上凡石油多的地方,是非就多,世界曾因为它而爆发了三次大的危机和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冲突,从1980年两伊战争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无一不是因为石油。而对于这样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却处于储量少而用量大的局面。
根据国土资源部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底,中国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亿吨1,占世界总储量的,而200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指出,中国原油、煤等能源矿产,铁等黑色金属矿产保有的查明资源储量不同程度下降。大庆油田在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后,首次降至4840万吨。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博弈的本钱(4)
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2007年我国原油消费量约为亿吨,其中进口原油亿吨,增长,对外依存度超过47%。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和模式,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达每天840万桶,而国内每天只能生产390万桶,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对外依存度将上升为54%。
煤炭:供需失衡破坏环境严重。
中国是煤炭大国,煤炭自然而然地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占到能源消费比重的70%。按照目前的探测储量,中国煤炭剩余储量约900亿吨,1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6%,尽管中国的煤炭总量较高,但中国的煤炭产销量更高——2000年时为13亿吨,到2006年已激增到亿吨,年均增长。而在当前的设备和装置水平下,我国的煤炭供需缺口也在逐年增长,年供需缺口为2亿吨,2005年煤炭进口2617万吨,增长41%。预计2020年,煤炭缺口将达到7亿吨。
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加剧了环境的恶化。目前,在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山西,许多地区由于连年采挖,地下全部被挖空,一些矿区出现整体塌陷,政府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居民的转移安置。
天然气:未来需求缺口增大。
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在中国起步均比较晚,仅占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的和。目前我国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的。而200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约500亿立方米,进口液化天然气约40亿立方米。根据预测,到2020年,天然气需求将激增至2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3%提高到10%,天然气的需求缺口将达到800~1000亿立方米,约合6000~8000万吨。
3。 使用殆尽的矿藏
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
但是,中国的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只居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尤其近年来在资源需求不断增长情势下,资源约束矛盾在不断加大。中国铁矿石的进口量已占全球新增铁矿石产量的近50%,占中国铁矿石消费量的57%;而中国铜矿石1992—2003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003年消费量到达460万吨,也占到世界铜消费量的30%,居世界第一位。
根据中国矿业联合会发布的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