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越战的血-第5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回我们要比以往轻松得多,因为是搭乘着直升机直接回到基地,而不需要像以往一样又是汽车又是飞机的变来换去。
而郑良强就更是直接,他知道我每次回基地头一件事就是要去司令部见张司令,于是干脆就把直升机给降落在了司令部附近的一片空地上。
当然,直升机也是不可能直接降落到司令部门前的……开玩笑,那里可是司令部。虽说这些直升机都是我们自己人,但在这其中还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手续和审查。与其这样我还不如多走几步路。
“来来,坐!”我一走进司令部张司令就客气的招呼我坐下,然后笑着点头道:“没想到这个问题还是这么解决的,你小子胆子还真大,这要是一个弄不好……真爆发战争的话,我们可是要同时受到三面威胁了。”
我只是笑了笑,其实我敢这么做的原因,有相当一部份是因为我知道历史上的这次冲突并没有扩大,最终中印双方还是走向了各解。
“怎么样?”接着张司令就问:“在青藏高原上呆了几个月了,过得还习惯吧!”
闻言我不由一阵苦笑:“司令,有谁能从平原到高原还能习惯得了的?”
“说的也是!”张司令不由呵呵笑了起来。
原本只是句客套话,但却与事实恰好相反。
“这样。”张司令接着就开门见山的问道:“说说你的想法吧,谈谈我们在高原上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想这也是张司令派我去青藏高原执行任务的原因之一……哪有困难哪里需要改革就让我去考察一番嘛,考察过后我总是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只是张司令所不知道的是,我提的这些意见其实跟我的“考察”没有多大的关系,那只不过是我多拥有了一些现代的资讯而已。
当然,这些话是不能对张司令说的,想了想,我就回答道:“首先,当然就是运输补给线的问题。其实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大的优势,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加以利用。”
“哦!”张司令饶有兴趣的问道:“说说有哪些优势!”
“最大的优势就是青藏高原距印度首都只有几百公里。”我说:“而且青藏高原还是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天生就有一种居高临下威胁其首都的优势。”
“这点我们也考虑过了。”张司令点了点头。
“其次,就是我发现印度方面并不敢放心的建筑他们的补给线。”我说。
“这话怎么说?”张司令显然对这一点并不知情。
其实这也不怪他,要知道这时的我国还是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在此之前对于国外的信息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青藏高原又可以说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地方,所以对印度方面的了解自然也就不多了。
“是这样的。”我说:“我发现这么多年来,印度其实有很多机会完善他们对边境一带的补给线,尤其是在62年那一仗后,他们应该也察觉到运输补给对高原作战有多重要,但是现在还是只有两条公路。二十年过去了,还是只有两条公路,而且还年久失修,这就让人有些费解了。”
“嗯。”张司令不由点了点头。
中国方面是因为十年及经济不足以支撑的原因,而印度在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又钱又有机会,直到现在才只有两条公路的确让人有些想不通。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印度政府贪腐过于严重,严重到都有些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步。
比如我在现代就曾经看过一个印度节目,里面描述印度的贪腐是这样的:国家拔款建三个水坝,但最后实际上只建起了一个水坝。贪官们是怎么骗过验收人员的眼睛呢?很简单,从三条不同的路,由不同方向带着验收人员去看这同一个水坝,于是这就是他们建起的三个水坝了。
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印度政府有可能不知道他们通往中印边境的公路只有两条。
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
“这就是我说优势了。”我说:“从62年我们打赢了那场仗后,印度军人中就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中**队最后之所以没能扩大战果,那是因为这段路太难走了,中**队无法将补给运往前线。”
这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年我军在打赢了之后突然撤军,主要当然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其次就是补给困难。
“在这种思想下。”我接着说道:“印度军方就会有这样一个顾虑,如果把公路修到了中印边境上,会不会反而成为中**人进攻的工具了。”
“哦!”我这么一说张司令就明白了:“他们这是担心我军会利用这些交通线对他们进行打击。”
“没错。”我说:“所以他们宁愿使用直升机来补充后勤补给的压力,也不愿意修路。”
其实这也不能怪张司令想不到,因为中印两国同是大国,青藏高原横亘于中印边境上,所以印度需要担心的问题,我们应该同样也需要担心才对。
比如这个修路的问题,如果印度方面修路会担心被我军利用,难道解放军修路就不担心被印军利用?!
但我军似乎就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也可以看出印度方面有许多人其实是对本国的军力不够自信的。
“所以……”我说:“在这种战略考虑下,印度方面不敢发展后勤补给线,而我军如果大力发展,不仅要修公路还要往上修铁路,到时这后勤方面很快就会把印军远远的抛在后头……”
“修铁路?”闻言张司令不由愣住了:“那可是青藏高原,这铁路修上去得多少钱啊!”
“不管多少钱,我认为都是值得的。”我说:“一方面铁路可以在军事上大有作为,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军力及补给运送上高原,另一方面对民生也有很大的帮助,高原正是因为运输困难,所以物价高昂百姓生活贫困、原始。铁路一旦建成,就可以轻松的将大量的商品运上高原压低物价,同时将高原上的土特产运下高原等等,这就可以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大幅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有道理。”张司令点了点头:“百姓才是我们的基础,如果我们切实为百姓着想做了实事,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也就是争取到了民心。严格来说,这一点也许比军事方面更重要。”
对此我也是认同的,因为在青藏高原的铁路开通之后,在中印边境靠向中国一方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印度一方许多印度人甚至感叹:“做为印度人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要受这种苦!”
第二十九章 优势(二)
“另外就是兵力的问题。”我接着说道:“我军兵力在中印边境一带兵力严重不足,现在我军与印军的兵力对比在一比八左右,印军在人数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更为严重的是,平原上的兵一旦派往高原,就会像我们一样出现高原反应以及各种不适应,也就是说我军基本无法向高原增援,就算增援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这是十分危险的,一旦战争暴发我军只能寄希望于印军战斗力不强,而我军可以一个打八个,甚至因为弹药不足的问题而必须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张司令叹了一口气:“这情况我们当然是知道的,但这也是不得已,高原上百姓的生活贫困,我军无法从百姓中得到补给,所以补给都需要运输。你也知道的,这是由我们运输条件决定的,事实上现在这些部队几乎已经达到后勤上限,再多几支部队只怕就撑不住了。”
对此我当然是赞同的,每一个兵都是需要后勤补给的支撑,所以这并不是说我军没有部队没有人,而是青藏高原的后勤补给只允许我们驻扎这些部队。
从这一方面来说,目前印军在高原上的后勤补给要比我们好得多。
“所以修建一条铁路的确有必要。”接着张司令就点了点头说道:“不过要修建这样一条铁路……可想而知并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可是我们现在的危机却在眼前。”
张司令这话中的意思我是明白的,虽然我们暂时解决了目前的危机,但我们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如果我军不能在边境上对印军构成威摄的话。用不了多久印度方面又会开始蠢蠢欲动。
“从长远来看。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靠建立运输线。”我说:“但是眼前也并不是没有办法。”
“唔,说说!”
“可以模仿我军在越南方面的轮战。”我说:“也就是拿出一支部队进行轮换,这样有几个好处,一来可以让长期驻守在高原的部队得到适当的休养,甚至还可以借他们走下高原这段时间对他们进行装备或是战术上的更新和训练。二来可以让更多部队得到高原作战的训练,很明显,将来一旦有战事发生,这些曾经在高原上煅练过的部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高原作战。”
“好办法!”闻言张司令不由拍案而起:“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还不会给高原的后勤增加负担,驻军总人数不变嘛,但真要打起仗来就不一样了!
当我从司令部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几小时后了。
这几小时我和张司令谈了许多关于中印边境上的问题,这其中甚至还详细到了印军的战斗力和习惯。
其实这其中还有一点我并没有向张司令提及,那就是联合巴基斯坦制肘印度的问题。
这其实才是重中之重,甚至都可以比得上建立青藏高原的铁路……要知道这可是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印度,这无疑会使印度左支右拙的难于应付。
我之所以没有说,那是因为张司令等人其实已经注意到巴基斯坦的重要性了,就像之前所说的。巴基斯坦不但可以制肘印度,还是我国通往波斯湾石油诸国的一个重要通道。
否则。我国的能源就必须由南海经马六甲海峡穿过印度洋这条海路来支撑,毫无疑问的,一到战时这条航道就很容易被沿岸诸国封锁或是骚扰,比如越南、印度等都与我国有摩擦,尤其是我国未来潜在的最大的对手美国……这家伙就是一个海权国家,其十几个航母编队使其在海洋上几乎可以横着走的,所以不管谁摊上了这么个对手都不敢指望海洋上的能源通道。
但巴基斯坦却不一样,其直接与能源大国伊朗接壤,也就是说再不济……海上航道全被封锁了,咱们通过巴基斯坦从陆路上也能得到充足的能源,而在陆上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却是从来都没有怕过谁的。
所以巴基斯坦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制肘印度的问题,甚至还是将来与美国竞争的资本。
在这一点上美国是看走眼了,要知道巴基斯坦原本也是倾美的,但美国这个盟友却在第三次印巴战争时偏向印度扣留了原本要交付给巴基斯坦的武器和装备,这直接导致巴基斯坦认为美国这些西方国家都是不可靠的,而中国却是说到做到的真诚的朋友。
不过这也不能怪美国,当时是美苏争霸的时代,他们眼里哪里还会有中国这个连像样的军舰都没有几艘的国家,所以就算巴基斯坦成为中国的巴铁他们也不以为意。
但事实是,如果当年他们没有走错这一步,中国只怕根本无法与美国抗衡,用强大的海军把海路一封就完了嘛。
不过这一点张司令等人不但已经知道而且正在做了,所以我也就没必要多说什么。
“营长!”在我回到指挥部的时候,教导员就冲着我说道:“在我们出去的这几个月,发生了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
“开始大裁军了。”教导员说:“据说……要裁军一百万!”
闻言我不由“哦”了一声,暗道终于开始了。
事实上这对我来说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因为我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了。
我只是奇怪,刚才在司令部的时候张司令怎么没有告诉我这个消息。
不过想想很快就明白了,张司令这没告诉我可能反而是个好事,因为他释放给我的一个信息就是:这事与你们无关,知不知道都无所谓。
要知道咱们可是合成营,是一支由部队精英组成的合成营,是久经战阵屡立战功,而且还是为各部队提供战术指导的合成营,咱们部队如果都要被裁了,那什么部队还顶得住。
不过话说回来了,被裁的部队里有许多就是战功赫赫的部队,其中就包括在越南战场上表现优异的部队……并不是因为他们打得不好,而是裁军的指标实在太大了,总共四百万的军队要裁一百万,那就是去了四分之一啊!
第三十章 裁军
虽说我们合成营可以说与裁军无关,但我们还是感受到了这次裁军所带来的一次“地震”。原因很简单,我们所在的基地就驻扎着不少部队,而这些部队就正是裁军的对像。
因为裁军的事与我们合成营无关,所以对裁军方案我并不关心,我更关心的是合成营的适应性训练……合成营刚刚从高原回到平原,对武器装备又要重新适应一段时间了,否则一旦有任务还是按高原上的作战习惯,只怕就有麻烦了。
不过我们这是部队,组成部队的都是兵,身为一个兵对部队的的重大改革总是会特别关心的,尤其是合成营的战士们还来自各个不同的部队,虽然他们现在已经是合成营的兵,但对原部队都还有感情,甚至平时一有机会他们还会回原部队看看,所以免不了会关心下原部队的消息。
于是在闲睱的时候,我就会听战士们甚至干部们聊起这次裁军。
这次裁军大多是裁干部,指标在六十万左右。这是由于我军机关过于“庸肿”的原因,每个军区都有十几名甚至几十名领导,还有什么“团级保密员”、“营级打字员”等等,一个数据是这样的,几个国家大致比例是:苏联1:4。65,德国1:10,法国1:17,而中国却是1:2。45,也就是将近一个官指挥两个兵打仗。
对此我的感受倒不是很深,因为一直以来我都不觉得我们部队有这么多的“官”。
后来想想才明白,这也许是因为我长期在一线接触的是基层的原因。另一方面。我手中的这支合成营又是长期执行高强度任务的战斗部队……有句话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像我们这样的一支部队是直接面对各种战斗的,所进行的训练都是完全面对实战,要是也像其它机关一样“庸肿”的话只怕根本就没法在战斗中生存。
所以在听到我军官兵比例差不多是一比二时就连我也大吃一惊,这样还真是有比要“精兵简政”一番了,否则一支部队上了战场一大堆都是干部,这些干部在战斗中不但不会有多少实质的作用,反而还会给后勤补给增加压力、给战士们的保卫工作增加压力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另外四十万的指标就是针对战士的。这四十万虽然相对干部来说人数已经少了许多,但裁军力度也是相当大了。
尤其是这其中要裁掉的部队许多还是跟越鬼子打过仗立过功的老兵……这就让许多人想不通了。
这如果站在咱们当兵的角度上来说,那还真是有点想不通,要知道咱们这些兵可是在战场上跟越鬼子拼过命的,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怎么能说裁就裁呢?!
但如果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裁军的目的一个是精兵简政提高部队的整体文化素质,另一个是在同样的军费下可以把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先进装备的研发上,这些都是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所必须的条件。
其实要我说,这裁军主要还是由步兵在战场上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决定的。
如果是像一战、二战时代。打起仗来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人的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