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度心术-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秀暗中详查,果见杜林荐举之人都十分称职,一如杜林所说。从此,他对杜林更为器重了。
    建武十四年(38年),群臣们上奏给刘秀说:
    “古时,肉刑极其严厉,这样,人人都畏惧犯法,就不敢闹事了。现在,犯法的人不断,应是法令宽松的缘故。陛下应该增加法令的条文,用以杜绝犯罪的根源。”
    刘秀下诏给三公九卿,让他们各抒己见,杜林的奏书和其他人的意见大不相同,他在奏书中说:
    “百姓的感情受到污辱,那么,讲究道义和气节的风气就要受到损害:法律条文繁多,那么,苟且和侥幸的行为就要兴起。孔子说:‘用政治来教导民众,用刑罚来强制民众,民众只以苟免于罪过为务,却没有真正自觉惭愧的心。如果用道德来诱导民众,用礼教来规范民众,民众不但自觉惭愧,而且真心归服。’古时的贤明君主,都能深谋远虑,行动都注意到宽厚,不在刑罚上做过多的规定。周朝的五刑,处罚规定不超过三千。汉朝刚建立时,仔细地考察了秦朝的过失,废除了苛刻的政法,使统治的网络疏阔起来。民众欢欣鼓舞,人人都归向宽厚的德政。后来,法令条文逐渐增多,吹毛求疵,诋毁、欺骗的事就不断了。小事对道义没有妨碍,却采取大的刑戮,由此造成的弊端就十分严重了,于是百姓多叛,难以驯服。”
    料林的奏书条理明晰,极有说服力,刘秀读罢感叹良久,他对群臣们说:
    “不患民不御也,患德不修矣。如杜林所奏,古时德政不加以效仿,后世方有弥天大祸了。
    朕主意已定,当在减轻刑罚、简化法令上示以仁德,重在教化百姓,如此,才是根本之法啊。”
    【原文】
    权重勿恃,名高勿寄,树威以信也。
    【译文】
    权力大不可以倚仗,名望高不可以托付,树立威严要讲究信用。
    【释评】
    信用是最能让人诚服的法宝,无信则是所有失败的原因之一。统治者往往自恃位高权重,朝令夕改,言行不一,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民众对他的信赖之情,自不会诚心服从他的号令了。如此,上下离心,令不能行,凡事只能向坏的方向发展,一旦危难来临,便无药可救。高明的统治者总是在取信于民上树立自己的威望,利用一切机会彰显他的诚意。
    【事典】徙木立信的公孙鞅
    战国时期,公孙鞅为秦孝公所重用,任用他为左庶长,推行变法事宜。
    公孙鞅大权在手,于是起草制定了新法令,其中规定:第一,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有功于国的,都按功劳大小封官;没有功劳的宗室贵族,削除宗室的属籍。第二,奖励种地的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对耕地织布的农民,超过一般规定产量的,免除其徭役;商人要多交税。第三,全国百姓都要登记户口,按户籍组织起来,每五家为“伍”,每十家为“什”,各家互相监督。第四,一家有兄弟二人以上的,成年之后,必须分居,各立门户,违者要加倍征税。
    秦孝公对新法令十分赞同,于是就要下令执行,不想公孙鞅却阻止说:
    “百姓对官府暗怀猜疑,多有不信,远非一日了。新法虽好,若是无人相信苛守,其功效自无法见到。主公且容我略作安排,以让百姓增加对官府的信任,其后新法方可实施无虞了。”秦孝公答应了公孙鞅的请求。
    一日,公孙鞅命人把一根约三丈长的木杆立在城南门口,随后他对围观的百姓说:
    “无论何人,只要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黄金十两。”
    围观百姓越来越多,他们心中狐疑,不敢相信公孙鞅的话,只是观望。
    公孙鞅目视众人,又高声说:
    “我为左庶长,代表官府说话,绝对言出必行。如各位嫌赏金还少,那好,我现在宣布谁执行我的命令,把木杆扛到北门,赏黄金五十两。”
    人们知道此事不难,那五十两的赏金又是太高,一时更添疑惑了。他们不知公孙鞅在搞什么花样,仍是站立不动。
    过了多时,忽有一位壮汉越众而出,扛起小杆便向北门走。百姓一路跟随,场面十分喧闹。
    壮汉到了北门,刚把木杆放在地上,公孙鞅就对壮汉开口说;
    “你能听从官府的号令,官府自会信守诺言,予以重赏。”
    他命人当众给那壮汉五十两黄金,还提高声调对众人说:
    “官府的命令,是绝不会欺骗大家的,人家若能按官府的命令行事,一定会得到应得的好处。”
    此事在秦国各地传开,百姓称奇,都说官府有令必行,有赏必信,无形中对官府充满了信赖。
    有的大臣却不以为然,他们对秦孝公上奏说:
    “主公身为万民之主,若实行新法,自可发号施令,百姓谁敢不从呢?公孙鞅小题大作,多此一举,不仅于主公威望有损,更令官府颜面丢尽,令敌国耻笑。”
    秦孝公和公孙鞅论及此事,公孙鞅十分气愤,他沉痛地对秦孝公说:
    “那些大臣弄权久,自以为以权压人应可让百姓屈服,这是于国有害的大错啊。官府法令得不到百姓真心拥护和支持,强迫他们只能招来怨恨,增加他们的抗拒之心,不仅会一无所获,更会种下祸根。”
    秦孝公听罢释然,对公孙鞅的见识极表赞同。新法令公布厉,因为有了百姓的理解和拥护,秦国的局面为之一新,国力开始强盛起来。
    擒心第三
    本卷精要
    擒心术为统治者手中的王牌。
    用情感打动,这是最好的操纵术。
    上位者凭好恶而澶用人,小则必失,大则必乱。
    使用人才看是否忠心,才能应属第二。
    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不可因其才微而不用。
    用人所长,亦为笼络之道,长久之计也。
    屈人之心用大赏。
    【原文】
    德不悦上,上赏其才也。
    【译文】
    品德好不能让君主高兴,君主尊重的是人的才能。
    【释评】
    在利益第一的社会里,良好的品行虽为人提倡,但好人的处境却是堪忧的。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看重和收买,本质上全在为其所用,一旦人才失去了利用价值,被抛弃的命运就绝不是偶然的了。实际上,德与才都是被纯治者利用的东西,他们的高谈阔论和惺惺作态并不足信,明白了这一要旨,有才能的人更应保持清醒。
    【事典】刘基的殊荣
    元朝末年,朱元璋领兵攻克金华,派人以币帛等礼物前去拜见刘基,请他出山相助。朱元璋的使者恭维了刘基一番后,信誓旦旦地对他说;
    “我家主公仁爱惜才,无人能比,先生若能助我家主公一臂之力,不仅可成其大业,亦可让先生不废其才,青史有名了。”
    刘基不为所动,只懒懒地说:
    “多谢你家主公一番美意,只是在下浪得虚名,恐令你家主公失望,故不敢从命。”
    使者走后,刘基的家人对他说:
    “你久有大志,常恨不展其才,如今朱元璋相请,你为何又拒绝呢?”
    刘基脸上一暗,口说:
    “以才侍人,岂能轻率?如遇无德之主,才不堪用,纵才有所施,到头来也会遭人厌弃,反是惹祸上身了。”
    朱元璋听使者回报,脸露不愉之色,他悻悻地说:
    “听闻刘基有大才在身,却不想他这样傲慢,莫非他还在观望时局待变吗?”
    总制孙炎与刘基有旧,这时他便对朱元璋进言说:
    “有人曾把刘基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他的才能由此可见。主公用人之际,若收刘基在帐下,大事何愁不成?刘基应召不至,想是他对主公并不了解,一旦他知晓主公的仁德之心,自不会推辞了,请允许我给他修书一封,恳请他为主公效力。”
    于是孙炎致书刘基,好言说尽后,他还特别指出道:
    “先生纵不为我家主公分忧,难道还不为天下百姓尽力吗?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受苦,幸有我家主公英明雄武,当可消解此难,先生不助他成就伟业,却显先生无济世之心了,这绝不是先牛所愿啊。”
    刘基抚书良久,这才一叹说:
    “孙炎言尽于此,我若不肯,当真如他所言了,我岂能消受?为了救民于水火,那就勉为其难吧!”
    刘基应召,朱元璋高兴异常。刘基向朱元璋陈述时务策十八项,令朱元璋更加佩服他的识见。朱元璋于是修建礼贤馆安置刘基,对他礼遇备至,关爱优崇。
    刘基为朱元璋献言献策,屡建大功,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就惟独下令刘基家乡青田的税粮不许增加,以示对刘基的特殊褒奖,他还就此说:
    “刘基有大功于国,朕之所为,是让刘基家乡世世代代传为美谈。”
    有此殊荣,君臣向刘基称贺,刘基却一脸惶恐,并无喜色。他谢过君臣,却对家人忧虑说:
    “皇上破例示恩,只不过看重我的薄才罢了,未必对我信任不二。如此看来,我还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呢?”
    朱元璋追封刘基的祖父、父亲都为永嘉郡公,还多次要进封刘基的爵位,刘基却坚决辞谢不受。
    一日,朱元璋因对丞相李善长不满,要任命刘基为丞相,刘基坚辞相位。朱元璋无奈,问他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位人选如何,刘基直言不可,他还强调说:
    “胡惟庸才能尚可,但他德行不佳,用他为相只能坏其大事。如同驾车,我担心惟庸会把车弄翻。”
    刘基不久坚请辞职,归乡养老。后来,朱元璋任用胡惟庸为相,果如刘基所言,胡惟庸专权擅政,谋反不成被杀。
    【原文】
    才不服下,下敬其恕也。
    【译文】
    才能大不能让属下诚服,属下敬畏的是君主的宽恕。
    【释评】
    本领越大的统治者就越容易犯下苛求于人的错误,不能宽恕别人。这样,人们就会对他敬而远之,有才能的人更不会为他效力了。原谅别人的过失,为他人着想,是收纳人才的常胜之道;在情感上和别人拉近距离,别人才会抛弃利益和世俗,真正做到生死与共。有才能者都是自尊心极强的,他们也最易被感情所打动,对他们不斤斤计较,大度宽容,就是最有力的操纵。
    【事典】大气量的王旦
    宋真宗时,一次皇宫发生火灾,宰相王旦马丘向宋真宗请罪说:
    “臣身居宰相之职,国家发生这么大的天灾,臣应该被罢免。”
    宋真宗为此下了罪己诏书,并没有解除王旦的职务。
    后来,经查证这次火灾是荣王的宫中火蔓延所致,并不是天灾,为此还抓捕了一百多人,准备处以死刑。王旦独自请求宋真宗说:
    “火灾发生后,陛下已下了罪己诏公布天下,臣等也都上书请求问罪受罚,倘若归罪给别人,就显不出朝廷的信义了。虽然火灾已有了线索,难道就知道那不是天降的灾祸吗?”
    宋真宗十分生气,说道:
    “这场大火损失甚巨,两朝积下的财物差不多烧光了,那些人一定要处死。”
    王旦劝谏说:
    “陛下拥有天下这样的财富,财货布帛不必忧虑,所忧虑的应该是政令上赏罚不当,陛下没有仁恕之心。如果陛下宽大为怀,世人一定会感念陛下大恩。”
    王旦的努力没有白废,他终于让宋真宗改变了主意,使那些本当论罪处死的人都被赦免了。
    其时,寇准为王旦下属官吏,他却常常指责王旦,对他并小尊敬。王旦深爱其才,并不记恨,王旦的好友便埋怨他说,
    “大人位极人臣,而那寇准胆敢放肆无礼,大人不治他的罪,何以立威呢?大人不该考虑太多了,如果任其这样,只怕日后无人能听奉大人的号令了。”
    王旦一笑道;
    “寇准若不是大才之人,自不敢无礼犯上。他的缺点虽多,却也只是针对我个人的一些小事,与国家大义无涉。我为国家选人用人,岂能因私怨而无端降罪与他呢?”
    宋真宗一次对王且说:
    “你常常称赞寇准的优点,而他却总是说你的坏话,你真的不生气吗?”
    王旦诚恳答道:
    “臣想这是理所当然的,又何必气恼呢?臣身居宰相之位时间很长了,在处理政事上难免有疏忽和错误的地方。寇准才高眼锐,对陛下没什么隐瞒,足见他忠直的品格,这是我赞扬他的原因。何况为官者若无宽恕之心,必陷入勾心斗角之中,永无宁日,这便与国不利了,臣不想这样。”
    宋真宗听完十分震动,他对王旦说:
    “你能如此,朕之幸也,寇准亦幸也,只怕了解你的人太少了。”
    寇准知道此事后,十分羞愧,他向王旦谢罪,王旦却不接受,只劝他为国尽力,切不要以此为意。
    后来,寇准被罢免枢密使,他派人私下到王旦那里谋求使相的职位,不料王旦却一口回绝说:
    “国家官职,岂可私授与人?我深爱寇准其才,却也不能做这种有违国法的事。”
    寇准心中不满,对手下人说,
    “王旦假仁假义,我险些让他骗了。他的仁恕是假,他一定是忌恨于我啊。”
    时间不长,便有诏命任用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喜不自禁,拜见宋真宗时连道:
    “若不是陛下施恩垂怜,臣哪里会有今日之荣呢?还是陛下了解臣啊。”
    宋真宗摇头说:
    “你虽有才学,却无王旦之胸襟,你当自勉了。非朕施恩于你,乃是王旦极力推荐,他力言你才堪大用,这或许你万想不到的吧?”
    寇准怔然无语,他又向王旦请罪,自责不已;王旦仍不怪他,亦不多言。寇准为此悔恨难当,从此自认不如王旦,对他十分敬服听命了。
    【原文'
    才高不堪贱用,贱则失之。
    【译文】
    才能高的人不可以让他们担任低贱的职务,轻视他们就会失去他们。
    【释评】
    对人才的尊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的夸赞,不把人才放到关键的位置上大胆使用,不仅不能让人才发挥作用,而且只能让自己的苦心付之东流。大才之人志大能力强,非高位不能让他们安心效命,这就要求统治者要放开眼光,破格使用他们。如果遵循常理,对他们不特殊优待,大才之人只会感到有志难伸,弃而别走了。
    【事典】逃跑的韩信
    韩信曾在项羽手下任郎中之职,他足智多谋,几次向项羽献计献策,只是屡屡不被项羽采纳。韩信十分郁闷,他对自己的好友说:
    “项羽刚愎自用,不听谏言,终非王者之相。”
    韩信从此不献一策,只是思量如何能全身而退。
    刘邦入蜀为汉王时,韩信找个机会逃了出来,投到刘邦军中。刘邦对他并不看重,只封他做了连敖的小官。韩信大失所望,意志更加消沉了。
    后来韩信犯法,和他同案的十二个人都被杀死,到韩信受刑时,韩信忽高声说:
    “汉王不是要夺取天下吗?为什么却要杀害壮士呢?”
    夏侯婴自觉韩信不凡,竟释放了韩信。一番深谈之后,他认为韩信实属大才,于是就向刘邦荐举说:
    “大王欲成大业,人才不可或缺。臣见韩信谈吐机敏,学识满腹,实不忍就这样囚犯小过而处死他。我看韩信实堪大用,望大王赦免其罪。”
    刘邦见夏侯婴为韩信求情,便不再追究他的过错了,他虽饶了韩信,却没有重用他,只委任韩信做治粟都尉,掌管军粮。
    萧何曾与韩信多次交谈,他认定韩信是个难得的奇才,对他十分看重。一次,萧何试探着对刘邦说:
    “饱读兵书者,依臣看来,我军将领中韩信可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