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度心术-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发生利害冲突,陛下只要从大局着眼,下诏劝止,此事也不难解决。”
    晋武帝按照杜预的主张办了,他还命令各地方官亲自督勉此事,不长时间,全国不但吏治一新,水利工程也纷纷建成,为根治水患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此,晋国连年丰收,国力强盛,终于太康元年(280年),一举灭吴,统一了天下。晋武帝回首往事,感悟说:
    “上天示警,若无动于衷,不思改悔,朕就不会有今日之功了。”
    【原文】
    神警人者,示以祸也。
    【译文】
    神灵对人的警告,表现为人祸。
    【释评】
    面对突来的祸事,人们在应对的同时,最该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事情总有它的因果,不找出祸事发生的轨迹,更大的灾难便在后头。做恶事的人轻视“神灵”,迷信权势和暴力,这不仅与人民为敌,也违背了天理,是不会善终的。对“神灵”的敬畏,不是智者的软弱,而是他们最富有智慧之处;保有足够的谨慎之心,才会事事如意。
    【事典】颜师古的个性
    隋朝仁寿(601…604年)年间,才学卓著的颜师古由尚书左丞李纲推荐,被任命为安养县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颜师古其貌不扬,瘦小年轻,心存轻视,十是对他说:
    “安养县政务繁重,百姓难治,你能胜任其职吗?”
    颜师古傲气上来,开口道:
    “我虽不才,却也未把安养小县放在心上,正所谓杀鸡不用牛刀,我胜任有余啊。”
    杨素感到惊异,但也心有不快,他训诫颜师古说:
    “为人最忌无所敬畏,心躁气满,你纵有大才,也用不着盛气凌人。看你的个性,终不是有福之人呐。”
    颜师古到任后,政务练达,处事精明,安养县被他治理得很好。他志满之余,忍不住常向人抱怨说:
    “我志在救国大事,怀有大才,不想屈居安养小县,实在是埋没我了,这是上天对我不公啊。”
    颜师古的好友同情于他,却也开导颜师古说:
    “君子不怨命运不济,惟自强不息,何必追求高官厚禄呢?以大事小,只要造福于民,也是功德无量。你天天牢骚满腹,神灵有知,岂不责怪?”
    颜师古不听好友良言,仍自高自大,渐渐疏于政务。怨愤之下,他不禁干了几件错事,被人举报而被免官。
    颜师古返回长安,在家闲居,一时陷入困境。他整天自怨自艾,精神变得十分颓废。一日,他的一位好友探视他,见他如此消沉,眉头一皱,出口说:
    “你有此一难,在我看来当是好事,你想听听其中原因吗?”
    颜师古目光茫然,木然点头,他的好友接着说:
    “你自恃有才,目空一切,放荡任性,如今丢官在家,应是砷灵对你的告诫。若你能从中自察己失,痛改前非,日后当有大的作为。从挫败中寻出精进的窍要。对谁都是好事一桩啊。”
    颜师古没有反驳,心中还是坚持己见。他四处托人复官,都没如愿,后因家中生活贫困,他只好以教授学生维持生计。
    李渊起兵后,颜师古投奔了他,唐太宗即位后,颜师古被任命为中书侍郎。
    官位渐高,颜师古无忌无理的行为也多了起来,他瞧不起比他官位高的人,对没有才学的官位低的人常出口不逊。一时,许多人都厌恶他。
    唐太宗李世民虽爱颜师古的大才,但也对他的缺点提出了中肯的批评,他曾语重心长地对颜师古说:
    “—个人才学再高,也不能骄傲对人,尽显己能,这样神灵也会惩罚你的。任何人都有他的长处,你应该谦和待人,不该抓住别人的短处不放。”
    颜师古口中言是,心中却不以为意,他私下对家人说:
    “我看不惯那些蠢才的德行,难保心有怒气,实不能和他们做到谦让啊。遍观朝臣,又有谁在学问上超过我颜师古的呢?我鄙视他们,难道错了吗?”
    颜师古骄纵日甚,对清规戒律从不放在眼里,一年之后,他终因犯有大错被唐太宗免除了官职。
    后来,颜师古因为博学,唐太宗任用他校订《五经》。颜师古纠正了书中的多处错误,唐太宗十分满意,又恢复了他的官职。
    颜师古不记取以往的教训,不久又旧病复发,随意责怨他人,处事不公,惹得舆论所不容。唐太宗一再教训他,让他自重,颜师古口是心非,犯错不断。唐太宗对他深感失望,从此再不信任和重用他了。
    【原文】
    人警人者,示以怨也。
    【译文】
    人们对他人的警告,表现为怨恨。
    【释评】
    受到人们的怨恨,这个人就危机重重了,置人们的责难而不理不眯,怨恨只能增长;在仇视的目光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止是必须的。人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意,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才可弥补裂痕,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即使是坚持正义,一切缘于误会,及时疏导人们的怨气也不是可有可无。人的激行为,积怨大多是其一大主因。
    【事典】“奸党之首”的刘健
    明孝宗时,大臣刘健以态度严肃,敢于直言闻名。清宁宫发生火灾,太监李广畏罪自杀,刘健上书建议清除李广的余党,励精图治,用贤斥奸,他进言说:
    “历来奸邪谄媚之人迷惑皇上,贿赂官吏,赏罚失当,灾害之源,正是由此而起。”
    刘健的作为遭到许多好人的忌恨,一些不辨真情的人也责怪刘健不讲人情。国子监太学生江瑢弹劾刘健、李东阳堵塞言路,明孝宗把江瑢逮捕下狱,刘健闻知此事叫好,李东阳却忧上心头,他对刘健说:
    “江瑢不知真相,贸然上书获罪,必会怨恨我们,我们应该劝皇上释放他。”
    刘健一怔,深感意外,他正声说,
    “我们正直无私,问心无愧,江瑢弹劾我们,完全是无中生有,罪有应得,皇上将他下狱,难道错了吗?”
    李东阳焦灼道:
    “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关键是我们因此会与人结怨啊。怨恨一多,便是祸事的前兆,我们为何不正视这一点呢?不能因我们无错便不能容人,否则久必生患。”
    刘健虽不情愿,但在李东阳的百般劝说下,他只好勉强和李东阳—道请求明孝宗释放江瑢。事后,李东阳还对刘健规劝说:
    “尽管人人知道你毫无私心,但奏书言事还要讲究言辞平和。一旦你得罪人太多,他们联手对你,你的结局就不好了。”
    刘健以自己担负天下重任为荣,他笑李永阳过于世故,明哲保身,他用讥讽的言辞对李东阳说:
    “若要做个老好人,大人你何必主持正义呢?我不敢苟同你的见解,你我还是各持己见、自主行事吧。”
    李尔阳曾向明孝宗言及盐政弊坏,谏其改正。刘健赞成此议,却不似李东阳用词和缓,行事隐秘,他公开和大臣谈论此事,倡言革除弊政,以至人们误以为刘健是此事的主谋,那些反对的人把怨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刘健的一位属官看之不忍,对他说:
    “革新盐政,会使许多人利益受损,大人大张旗鼓主张革新,对大人的责难就会增加,这不是引火烧身吗?大人应该学李大人隐秘从事,不惹麻烦啊。”
    刘健回敬属官说:
    “此事对国家有利,为何要偷偷摸摸地进行?大丈夫光明磊落,小人怨骂是不该顾忌的,我这是为国尽忠,怕他作甚?”
    奸小齐声反对革新盐政,明孝宗便要后退,这时刘健进言说:
    “明太祖时开始执行茶法,驸马欧阳伦因私自贩卖茶叶而被杀,皇后竟然也救不了他。如果陛下像处理欧阳伦那样,谁还敢反对陛下的革新盐政之举呢?”
    明孝宗受到了鼓舞,下诏户部核实利弊。刘健因此事备受奸小怨恨,只因明孝宗宠信他才相安无事。
    明武宗即位后,重用刘瑾等宦官,他又贪求享乐,不理政事。刘健见此心痛,他对家人说:
    “先皇托我辅助皇上,今见皇上如此不成器,我不能不行劝谏了。”
    家人对刘健说:
    “你的脾气过于倔强,说话也毫不含蓄,从前幸有先皇庇护,你才没惹祸端。现在新皇初立,年少任性,他周围的人又都少有忠心,你若像以前那样进言,只怕就毫无幸运可言,你应该谨慎小心了。”
    刘健不从,仍直言上书,明武宗不理,刘瑾等人深恨刘健。
    刘健见武宗不纳忠言,于是反复进谏,一日无止。刘瑾等人惶恐难安,便设法除去刘健。刘健上奏请诛刘瑾等“八党”后,刘瑾等人反咬一门,诬陷刘健败坏朝纲,把刘健赶出朝廷。
    明武宗正德二年三月,武宗下诏列五十三人为奸党,在朝堂上公布,忠心耿耿的刘健竟被列为奸党之首,令天下人瞠目。
    【原文】
    畏惩勿诫,语不足矣。
    【译文】
    害怕惩处的人不要告诫他,言语不能让他改过。
    【释评】
    劝人改过要区分对象,那些不明是非的死硬分子,苦口婆心对他们无有效力,打击惩处便是惟一的选择。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让他们吃点苦头是必要的,善意的言辞他们可以置若罔闻,但现实的伤痛却能把他们唤醒,片面强调教育作用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方法有所变通,手段多样,只要行之有效,尽可以一用。
    【事典】不可理喻的李锜
    李锜是唐朝宗室,唐宪宗即位后,身为镇海节度使的李锜主动提出入朝的请求,这让唐宪宗又惊又喜,他对群臣说:
    “藩镇多不来朝,与朝廷礼制大违,李锜自请见朕,可见他仍有忠心呐。”
    当时藩镇割剧严重,有的甚至公开和朝廷作对,一些藩镇的节度使及州刺史终身不入朝,有的更数代不入朝。
    大臣武元衡对唐宪宗说:
    “李锜早有谋反之心,他此举恐怕只是一个假象,用以试探朝廷的态度。陛下不能轻信李锜。”
    唐宪宗缓缓说:
    “只要李锜入朝,朕就可当面向他告诫,如果片言只语能收服他,终比征战杀戮要仁义多了。”
    武元衡深知李锜的为人,他一边摇头,一边肯定说:
    “李锜奸诈贪婪,人所共知。德宗朝时,他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利用职权,多聚奇宝。他仗着德宗的信任,桀骜专横,天下榷酒、漕运之利由其随意支配,而上控其罪者都受到了他的残害。德宗屡屡告诫,李锜表面答应,私下却变本加厉,可见此人难以用劝勉令其回头了。陛下对他用不着枉费唇舌,可用武力讨之。”
    唐宪宗对李锜抱有幻想,遂不用武元衡的计策。他派遣使臣前往润州,迎李锜入朝,并宣慰镇海将士。
    李锜果如武元衡所说,他并非真心要入朝,他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当他得知唐宪宗的使臣来到的消息后,急召心腹手下说,
    “皇上并不信任我,过去很多年,只有特别受到信任的藩镇大臣才会入朝遭拒。我不想涉险,该当何为呢?”
    心腹手下商议一阵,有人说:
    “大人自请入朝,时下公开拒绝便不妥了。大人决意不往,可托病推迟,这样也不怕有人非议。
    李锜认为这个办法可行,于是先做出入朝的假象,任命镇海军判官王澹担任镇海留后,而后他却自称有病,拒不动身。
    唐宪宗的使臣几次催促无效,心中狐疑,他对王澹说:
    “李锜一再拖延,可是另有图谋?”
    王澹久思不语,说:
    “此番入朝,天下皆知,如果李不个能成行,天下当会耻笑皇上了,我们一定要当面告诫他。”
    王澹和使臣去见李锜,二人反复规劝,李锜始终不肯答应上路。王澹情急之下,警告李锜说:
    “对皇上无信,便是不忠,大人身为臣子,难道不为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吗?大人及早入朝,便是及早解除麻烦,免遭祸殃,望大人三思。”
    使臣事后责怪王澹说得太明,他愁眉苦脸地说:
    “李锜态度坚决,可见其反意已成,任何劝涑都毫无所用了。我们置身虎穴,不是危险已极吗?”
    王澹尚未察觉李锜的反心,他只是轻轻一笑说:
    “言明利害,李锜才能有所收敛,我们不必怕他。”
    李锜深恨王澹,暗中召集心腹,准备杀害他。他脸色铁青,恨恨说:
    “朝廷逼我入朝,明显要对我下手,我不反是不行了。王澹为朝廷鹰犬,我们举事,他一定坏我好事,杀他是当务之急。”
    安排妥当,李锜趁王澹又来催促劝说之际,命士兵把他杀死。他还上奏章欺骗唐宪宗,说镇海发生军乱,王澹被杀,自己不能离开镇海,否则局面难以控制。
    唐宪宗见章大怒,此时他不得不丢掉幻想,开始兴兵讨伐。很快,镇海之乱被一举平定,李锜伏诛。
    【原文】
    存悔莫罚,责于心乎。
    【译文】
    有了悔意的人不要体罚他,责罚在心是最痛苦的。
    【释评】
    肉体的惩罚只是皮肉之痛,而良心的谴责让人一世难安。在追悔莫及的时候,人才会想到他人的好处和反省自己,在痛苦中沉思,远比棒打能让人成熟起来。泄愤的方式有多种,在他人悔恨之时不动声色,温情不惩,更会使人心有愧疚,痛不欲生。从正面的意义讲,对悔过之人不穷追猛打、揪住不放,其震慑力和警醒力是最大的。
    【事典】赵煚的努力
    北周周武帝在位时,赵煚为御正上大大,专司弹劾朝官的过错。周武帝器重赵煚的刚直,他的谏言多子采纳,他不止一次地鼓励赵煚进谏,说:
    “你本为武将,又没有他人的勾心斗角之心,这是许多人少有的长处啊,望你为朕分忧,直言其事。”
    赵煚严于律己,对人更不讲情面,他弹劫的人越来越多,连用武帝都困惑起来,一次问他说:
    “朕统治天下,未尝一日不用心尽力,难道还有这些贪官污吏吗?”
    赵煚认真回答道:
    “国有明君,贪官污吏才无可遁形,如果陛下追求表面平和,臣子不尽其职的事便层出不穷,恶人自会被掩瞒住了,这对国家并无半点好处喇。”
    周武帝夸奖了赵煚,任他按律办事。
    时间一长,赵煚的仇人有增无减,周武帝天天都能听到指责赵煚的言语,他急召赵煚告之说:
    “朕尚不敢与天下人结怨,何况你乎?水至清则无鱼,你还是慎重些吧。”
    赵煚的朋友也规劝他不要事事认真,告诫说:
    “法也不排斥人情,只要不违大义,惩罚能免则免;对悔过者更要宽容,悔过者内心悔恨,不仅不会恨你,对他也是最大的惩罚了,这才是两全其美的警人之道啊。”
    赵煚反省之下,大有所悟,他对自己的家人说:
    “皇上和朋友是不会害我的,细一想来,他们的话道理深刻。我之职乃在警人改过,并不是把人逼入绝境啊。”
    宗伯斛斯征曾被赵煚弹劾,斛斯征深恨赵煚,和他摩擦不断。后来他出任齐州刺史,因其行为不检点,被人检举而下狱。
    赵煚一次去狱中探视他,动声问:
    “你有今日之灾,可有怨言吗?”
    斛斯征猜想赵煚一定会借机报复他,于是冷笑着说:
    “你我素来不和,你一定是最快意的人了,我有怨言又有何用?”
    赵煚一叹道:
    “我和你有隙,但并不是私仇,只要你诚心悔罪,我定会设法减轻你的罪过。”
    斛斯征不信,大骂赵煚假仁假义。赵煚骂不还口,默默走开。
    第二天,赵煚仍来看望斛斯征,劝他交待罪行,态度和缓。斛斯征又骂赵煚用心歹毒,赵煚无奈,只好离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