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胡烽火录-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引起别人的重视。甚至可能作为一支大族势力,照旧进入汉国统治阶层。

艾喜认识那几个走来的童子,他甚至知道这几人现在在青年军。严格地说起来,他们还是校友,曾同在军校学习。此刻,他看到木昆族统领带着一脸不屑的奸笑,夸张地做出刻意忽视的表情,他却不愿提醒,只幸灾乐祸地让开了道路。

青年军是干什么的,那是王的侍卫,他们佩最好的刀、骑最好的马、乘最快的船,一出校门就是尉官。我一个小部落首领才好不容易混上个尉官,小看他们,等死吧你!

嗯!才十个人,大打出手不可能滴。阴谋啊,绝对有阴谋!王派侍卫来了,这说明什么!让我给他默哀先!王想算计人,走遍全辽东,没听说有人能成功躲过的。0这傻瓜,等着被人买了吧!

艾喜出身库莫奚族去斤氏部落,部落刚投奔高翼时,长老全被迎入三山城。三山腐化的生活快速侵蚀了那些部落长者,等高翼容许他们自由归家时,那些长老无一人愿意重回山林过那种艰苦的生活——当然,他们也许是出于顾忌。

在这种情况下,艾喜这些年轻一代被扶上首领的位置。

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在三山军校接受了短期速成培训后,出于对宇文族的认同,加上对三山雄伟建筑的赞赏、对上好兵器铠甲的喜爱、对丰富多彩夜生活的痴迷,对未来美好日子的企盼……这种种加在一起,艾喜楼云这些年轻人彻底被汉文化征服,一回部族后即开始狂热地推动归化政策。

贺楼氏、去斤氏、纥奚氏改汉姓、穿汉服、书汉字之后,高翼果然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三只小部族依靠自己的开凿技巧,劈山凿石换回了大量生活物资。幸运的人掘出了银矿、煤矿、铅锡矿,现在已忙着在三山城置地造屋,俨然与江南汉族小地主没什么区别。

即使不怎么幸运的人,他们仅掘到了一些岩石,这也没什么。三山喜欢用岩石造屋子,现在的三山就像一个大工地,四处都是忙着建房子的新移民。把凿出的岩石加工成四方石块,也能卖钱。

这钱虽少点,但在自己屋前屋后再养点家畜,剪剪羊毛卖出去,也够一家人温饱——这是因为三山官少,商业获得的巨大收益已足够政府运转,王便看不上农民嘴边那点小钱,所以三山税赋极轻。

自此之后,艾喜等年轻一代已彻底认同自己汉人的身份。若不是木昆族屡次三番求告,他们甚至忘了这支同族的存在。

去斤氏原是小部落,在库莫奚时也屡受过大部落的欺凌,木昆族当时也是压迫者之一。现在,他们最先受益者与引导者,自然对木昆族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木昆族大肆掳掠人口现象,也引起他们的警觉。

一旦木昆族强势进入三山,引起高翼的重视,进而重新占据优势地位,弄不好,他们会重温噩梦。因此,他们虽与木昆族份属同族,但引导他们入三山,已还完了同族情义。在情在理,他们绝不能容忍木昆族做大,他们必须保持先行者的优势。

基于这个心理,艾喜对于即将发生的事,不推波助澜,已经是对得起曾经的同族。他怎会提醒对方?

他不愿提醒,金道麟职责在身,必须提醒。

“我家汉王对属民讲规则,对敌人用战刀说话”,金道麟不理木昆族首领的谄媚,气势汹汹地说:“敌人,这个界限也容易划分——谁伤害了三山国人,谁就是三山的敌人。

我家汉王常说:‘最好的敌人就是死去的敌人’。所以,他对付敌人只会使一种手段,很简单,也不用费脑筋,是不是!

我家汉王让我提醒你:入我三山,为敌为民,全在一念之间。为民,约束部众,听我三山号令,按我们指定的路线走。为敌,那就不要说了,我们汉王事后决不会留下一个自称木昆部的人。作为我们的敌人是没有后悔待遇的,因为我们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金道麟毫不在意木昆部首领阴沉的脸色,他再度一甩马鞭,大喝道:“过了这座城,便是我三山地界,请你现在表明立场。”

“我的人很多”,木昆部首领阴森森地说。

“草越密,越好割,羊越多,越好喝汤”,金道麟步步紧逼。

“我现在回头,怎么办?”

“你可以试试,你能带走多少人?”

这话彻底击倒了木昆部首领,他犹豫了。

不错,他是有五万人,可其中大多数是掳来的晋人。汉国已封锁了边境,这些人想进入汉国,只有打木昆族的旗号。

起初,木昆部落进入辽河平原后,遇到了坞堡顽强的顽强抵抗,然而,当豪强们知道木昆族准备进入三山后,抵抗彻底瓦解了。此后遇到坞堡,木昆族只需亮出嗓门吼一声“俺们要去三山过好日子,别挡道”,旋即,坞堡大门洞开,豪强们一溜小跑地过来巴结,希望木昆族带他们走。

越接近三山,这种现象越明显。靠近三山的坞寨因为连接三山商路,生活相对比龙城北方的汉侨过得好。刚开始,他们对进入三山并不迫切,然而,汹涌不断的人潮最终动摇了他们的信念。

中国人本就爱跟风,靠近三山的侨民原先就对三山颇有了解,当他们看到不断涌动的人群进入三山,并一去不回头时,心里开始发急了,当三山开始封锁边境时,他们彻底抓狂了。

千载难逢的机会,竟然平白错过?天哪,三山商人卖后悔药么,俺买几斤,倾家荡产也买。

木昆部落来了?好,这可是最后机会,再错过了,哭死去吧。别走,带上俺,从今儿起,俺也是奚族人了。

这些人进入队伍后,如同祥林嫂,不停地叙说他们的后悔,如同一群呱噪不停的乌鸦,不停地述说三山的幸福生活。跟随木昆部落的汉民们都被他们影响了。眼看三山在即,现在木昆部落说要转身回家,谁肯跟他们走?

木昆部落原先的人,那也不行。自打那群乌鸦来后,艾喜带来的人受到明星般的关怀。豪族们拼命巴结他们,希望认识一个朋友,希望得到指点,希望得到关照。而木昆部落的人的不断来找他们印证,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一边又一边的印证豪强们的传说。

大门就在眼前,过了这道门槛,就是不征税的自由之地,他说要走,若汉国放任不管的话,他能拉走几个人,但是,若对面那将军起了坏心,吹一声口哨,谁能保证那些部下们不他剁碎喂狗?

唉……曾听老人言道,某汉臣向俺们胡族展示一下“兵戎”,俺们祖宗就紧赶慢赶地投降了,俺固不信,现在看来,不得不信呀!这不,对面那家伙向我演示了一下兵丁走路,才1000人走了几步,俺就得降了!还不得不降!

从今往后,俺也是史书中那个见了汉人走路就投降的胡人了,造孽呀!幸好,俺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

木昆部落首领变脸变得比翻书快,尊崇强者的意愿,坚定不移地追随强者的脚步,是他们的信条。顺从的念头才一闪过,木昆部首领脸上立刻堆满了笑,仿佛刚才强硬的是另一个人,完全与他无关。

“将军,你放心,谁?谁敢不听令,谁敢离队抢劫,谁敢作奸犯科,我剥了他的皮给您做马鞍”,木昆部首领讨好地笑着,猛拍金道麟的马屁:“将军,一瞧您就是大人物,瞧您这马,啧啧……,您骑在马上,啧啧……你这身铠甲,啧啧……”

“这是汉王的剑术师长,汉国兵部相金相爷道麟”,艾喜好心地提醒。

果然大人物,嗯哪,这马屁的继续拍,级别要提高,来点更高尚的。木昆部首领振奋精神,燃烧斗志,准备再战马屁场。

金道麟先得意地享受了一番马屁,此时,见到对方有再接再厉的兆头,连忙一摆手:“我晚上有时间,你回头到我的房间里,我们细细聊,现在办正事吧。我这儿需要5000人手修房造屋……”

“什么?”木昆部首领快要懵了,这还没到三山,就打算收拾我?

不行,我的争取一下。

他急忙打断金道麟的话:“这些人随我千辛万苦到此……”

金道麟压根没给他说话的机会:“你辛苦了,汉王会对你有封赏的,你一路劳累,来人,带穆昆到后帐歇息……对了,汉王此你部为‘穆姓’,今后你就叫穆昆了。”

四名青年军人不由分说,架起穆昆向后走。穆昆悲哀地发现,此刻,竟无一名族人对这种冒犯表示抗议。他想喊,他想呼救。身后,同族的艾喜熟络地与其余几名青年军打招呼,连“照顾好”的客气话都不说。一时间,穆昆彻底绝望,他放弃了最后挣扎,任那几人驾着他脚不沾地向城里走。

汉王会怎么待我,杀了我还是永久监禁?

穆昆心如死灰,他现在终于觉悟:原来,汉人不都是傻瓜,也有奸猾如狐不讲圣人之道的。我算计别人,如今被人算计了,也算因果循环啊。

第204章

永和六年元月十五日。也就是后世的元宵节,五万库莫奚族木昆部大军呼啸而下。

十六日,奚族大军袭击了数个新流民组成的村落,而后,像是潘多拉魔盒突然打开,杀戮、抢掠、动摇、背叛与出卖纷纷登场,三山境内,无数新移民也加入到抢掠的队伍。他们造成的混乱遍及所有新移民点,三山震动。

汉王高翼新婚未久便匆匆引军迎击木昆部大军,木昆族大军绕道避走,在庄河被楼云率领凤城精锐骑兵截住,木昆族首领见已陷入两面夹击的危境,立刻审势度势,向同族的楼云投降。

汉王高翼随后宣布接受木昆族投降,木昆族首领被赐名穆昆,进入三山开始了他长达五年的软禁生活。木昆族则被彻底肢解,趁乱加入木昆族祸害三山的新流民被一一绞死,五千青壮被遣往盖马山城筑城,凤城楼氏、艾氏、嵇氏(纥奚氏部落)各自领走四千余人,有2万人被赶往大山深处筑城,他们所筑的新城就是后来的本溪城。其余人则星散各地。

以上是三山官方对永和六年“元宵之乱”的记述。“元宵之乱”历时短暂,高翼以铁腕迅速平定了动荡。但杀戮造成的后遗症却影响深远。当年,移民涌入过多,三山官员只顾梳理新流民,安排春耕,杀戮造成的尸骸不及掩埋,遗尸横躺在山岗上沟渠间达数月之久,并因此引发了一场春季瘟疫。

正是这场瘟疫彻底改变了三山。当时,新流民中的“智者”曾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认为这场瘟疫是“德政”不修的结果,是高翼同时娶了两个胡妻导致上天不满,故而降下这场瘟疫。

但三山随后采用的应急措施却彻底击溃了“天人感应”学说,生石灰消毒、疫病隔离、柳叶醋水熬服……这些与人的道德完全无关的行为,却让这场大疫病几乎没造成什么损失,便被迅速扑灭。

儒学理论主要有三大理论组成:儒学经典、天人感应学说、五德始终学说。瘟疫的迅速扑灭使儒学在三山遭受了狠狠的嘲讽。此后,新来的儒生不得不转向实用学说,他们无可奈何地被三山拖入奇淫巧技的学术氛围,并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渐以“匠汉”学者自矜。

这场大瘟疫也使得三山佛教、景教正式走上前台,两大宗教急就章搞出的救护体系在瘟疫中得到锻炼,并逐步体系化、制度化、正规化。借助在救护中结下的人缘,三山佛教走上了与中原佛教完全不同的路,并与景教一起开始在三山跑马圈地,争夺人心。此后,逢礼拜日举行的宗教活动,也成为一种三山特有的生活方式。

“元宵之乱”也直接造成了木昆部的彻底消失和新移民的快速融合,由于杀戮造成的仇恨,以及其后大疫带来的恐慌,“新移民”、“木昆部”这些字眼被认为是恶魔之源。

幸好,追随木昆部的汉民最终被打散安置,这让新移民像患上失忆症一般,集体回避了“木昆部”这个词。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新移民来自何方,他们都强烈自称自己是被汉王从青州拉回来的。穆昆,那是谁?俺不认识。新移民?你胡说,俺都在三山住了一冬了,春耕,汉王重新分地,俺才到了这里。

为了证明这点,新移民们竭力配合三山官府各项安排,甚至显得比三山原住民都熟悉那些苛杂的规据,他们做得太彻底了,以至于当解除软禁的穆昆回到本溪后,连他的亲侄也一脸白痴模样,否认曾听说过“木昆部”这个字眼。

由于在这一年里,三山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失忆,“元宵之乱”的历史便被掩盖在种种迷雾中。

若干年后,历史不再是由专门官员记录的帝王家谱与生活起居。后世人开始对历史细节更感兴趣,学者们纷纷研究汉国的初创历史,以再现那段传奇。但研究者却发现“元宵之乱”这段历史充满难解之谜。

比如:汉国武相金道麟当时正在盖马山城,木昆部应该首先遇到他的大军,两军或者有交手,因为木昆部在那里耽搁了三四天,然后才南下的。但是,奇怪的是,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所有的参与者都保持了缄默。

木昆部在盖马山城留下了五千人,这些人后来成了“盖平”城居民。木昆族剩下的大军则继续南下,并开始挥舞屠刀。而金道麟却停留在盖马山城,对木昆族的行为不闻不问。这是为什么?

木昆族在三山大开杀戒,按汉王的习惯,他不该接受木昆族的投降。汉王一生极其护短,为了保护领民的利益,他曾无数次发动惩罚战争。同时,无论此前此后,汉国一贯的习俗都是“入侵者杀无赦”,但唯一的例外就是“木昆族”,他们向新移民举起了刀,并大肆接纳新移民入伙抢劫,最后,绝大多数人都活了下来。首领穆昆只受到了软禁数年的待遇……

历史学家曾费尽心机想揭开这段迷雾,他们努力找到了一些当时的参与者,得到穆昆曾被引入金道麟军帐,双方有过交谈的消息。但透露者限于身份,不可能知道在军帐里发生了什么。

这一消息引发了地震,并在其后产生了诸多猜测。众人隐隐间嗅到那场杀戮背后的阴谋气息。但由于汉王威信太高,人们不敢将怀疑的目光转向汉王,纷纷把目标对准了金道麟。

历史学家随后向在场的几名青年军人求证,但他们的访问要求无一例外地被拒绝,金道麟则干脆放狗咬伤了一位追逐者,保持了庄严的沉默态度。

后来,著名历史学家崔云另辟蹊径,私下里采访了暮年的穆昆,当他准备将第一手资料第二天公之于众时,当日晚,数名青年军人突然造访并与他“恳谈”,此后,传说崔云一把火烧了采访记录,此后,终生不再提“元宵之乱”。

崔云在其著作里这么提到永和六年春,他说:“那一年,春雨是红色的。”

这一年的春雨确实是红色的,在这一年春,先后曾有约15万新移民进入三山,但最终活下来的只有8万。数十个新移民建立的庄寨被毁,数万人逃入深山不知所终,还有数万人被杀。

由于原住民闭门自守,在三山严苛的律法下,他们的卫生习惯远比新移民好,缺衣少食、居住简陋的新移民成了大瘟疫的主要袭击对象。最终,只有一半多一点的新移民活到了秋收。

百年之后,一位后人买下了崔云曾经居住的房子,在装修房子时,他在阁楼的一个隐秘之处,发现了传说中崔云焚烧了的那部穆昆采访稿。历史的真相这才大白于天下。据穆昆叙述,对他的监禁其实是从军帐中开始的,几名青年军人向他演示了一种新武器,叫“震天雷”。后来,他才知道那种东西也叫“手雷”。

被这种神罚武器所震撼的穆昆立刻招来了部落的几名实权人物,叮嘱他们一定遵从三山的安排,保留木昆族的元气。听到震天雷霹雳般的响声,莫名所以的部落要员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