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胡烽火录-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让人清楚易懂更为重要;尤为可笑的是,他居然不懂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赞美不是证据,谩骂也不是证据。我想与他讨论祖宗问题,他竟然以谩骂结束那场争论,真是白痴,一个不懂逻辑学的低能儿。

在我开始射箭的时候,他本来有很好的机会询问堡中的虚实——他要真问,我还不得不敷衍他,但他却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奇淫巧技不值一哂,偶尔赏之无伤大雅,沉迷其中大可不必。’还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圣人以天道人心治国,岂以奇淫技巧安邦欤?’

屁话,我不以奇淫巧计安邦定国,难道要我拆毁了那些防御设备,任慕容铁骑长驱直入,便算是安邦定国了?此人之愚,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大厅里全是三山地区的工匠首领与屯田庄户的屯头。自皇甫真走了之后,高翼就开始召集人手,神神秘秘地筹划着什么,直到今天,他找齐所有的头领,说是商量要事,开篇却是大段评论皇甫真这次宣慰。

两年里,随着人数日渐扩大,高翼已经把农夫分成六个屯田庄,设六个屯头,后来这些屯头又被称为村长。至于那些工匠则全随高翼迁回原三山村所在的位置,并利用三山村的深水泊位建造排水量超过一千吨的大船。

如今,环绕着三山码头已建起一道石垒,匠户门的工厂、作坊在石垒外,并沿石垒一字排开。风车、水车布满整个港区,那些风车有水平旋转翼的,也有垂直旋转翼的,参差错落,形成一片独特的风景。

石垒内,面对码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四层亭台楼阁建筑。它的底层便是港务办公室,主要办理进出货物的登记记录;二层是主管工匠作坊的管理机构百工司;三层归造船匠储存图纸,并让工头、匠师们学习查找;四层则是会议大厅,此刻所有的人正在这间会议大厅内。

两年的时间里,高翼规定了繁琐、苛刻的律法,这些律法有时看来似乎不近人情,比如:不准领民随地吐痰,违者拘禁,并当众施以鞭刑;不准领民拥挤或围观,凡分发食物,或者居民逛街时,必须自觉排成队列,靠右鱼贯而行,不遵此令者,会有手持长鞭的武士当众用长鞭将其抽回队列,那鲜血淋漓的惨状令人记忆深刻。

此外,高翼还规定了各类繁琐的个人卫生标准,比如,生活垃圾必须专门堆放在门前的木筐之内,等待专人每日凌晨收取、打扫,若在收取时间过后,仍有人往街上乱丢垃圾,便要受到严苛的当众鞭刑……

两年过后,领民们几乎没有不曾受过鞭刑的人,然而,由于此地赋税极轻,近乎于没有。相反,随着技术的熟练,那些渔船捕捞的巨鲸、鲨鱼产量不断上升,古代肉质无法保鲜,于是每有捕获,高翼取走有用之物后,那些鱼肉常分发给个屯田点的居民。在高翼的烹饪指导下,像小牛肉、鹿肉般细嫩的高蛋白鲸肉、鲨肉,成为领地内最受欢迎的珍馐。领民的肉食吃不完,剩下的鱼肉制成了熏肉、风干肉、腊肉,它们挂满了领民的屋头,构成了三山独特的风景。

在古代,顿顿吃肉那可是贵族也不敢想象的事,肉食的丰富极大降低了对粮食的食量,马耕技术、风车抽水技术的发展又使领民能一人耕作上百亩田地,故而,三山地区要说生活闲适优裕,在当时的辽东是独一份的。正因为此地谋生甚易,领民们眷恋这份难得的闲适,虽高翼严苛的近乎于残酷,但这百姓都对此眷恋不舍,部落反而在铁腕下显出蓬勃的朝气。

随着混凝土路不断的修筑,道路沟通各屯民点和港区,源源不断的物产被运进个屯民点,领民们的农产品也被高翼以物易物的方式卖出。两年过后,三山普通领民的生活水准,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已远远超过了许多鲜卑贵族的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高翼在领地内的威望已上升到近乎神灵的位置,故此,他的种种严苛举措大家不以为苦,反以为必然。所以高翼现在说话虽让众人云山雾海,但大家不敢出声,只唯唯诺诺而已。

“不过,那个白痴这次来,却正式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亮相的机遇,既然我们现在成为三山铁弗部,我认为,我们可以正式建立自己的体制了。从明年开始,我们要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全力造船,将货物卖到全辽东,用它们换回那些在胡人部落里做奴隶的同胞。

从今日起,六个屯民点各自按照编制,十人为一什,五什为一曲,五曲为一营,五营为一团,以此向上为旅、师、军的建制。出则为兵,入则为农。我想告诉诸位的是:没有经过战争的军队只是一个收藏品,而收藏品只会越来越古老。我们的军队必须证明它具有保护我们的能力,怎么证明——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一溜就知道。各位,从今天开始加紧操练,准备出战!”

坐在高翼身旁的宇文昭拉了拉高翼的衣袖,满脸忧色的横了他一眼,而作为宇文军首领的宇文兵却在下面跃跃欲试,面脸兴奋。水军统领高雄则一脸懊恼,为这场战争中水军使不上力量而不甘心。

高翼平静的看了宇文昭一眼。

自皇甫真来宣诏过后,宇文昭变得沉默寡言。此刻,她虽然不开口,但高翼明白她的意思,他伸手拍拍她的肩膀,安慰说:“放心,我不是因为担心宇文部的影响力逐渐消失,而不自量力强行出头,你不愿拿整个部族冒险,这我知道。但你知道燕国为什么会突然默许你的存在了?”

高翼转脸看着他的属民,六位村长听到军队要证明他们的保护能力,满脸地欣慰;工匠头领的范十一与顾阿山目光游移不定;僧人出生热衷名利的建造监侍郎康浮图目光炙烈,宇文兵则跃跃欲试。

“因为慕容鲜卑现在有了争夺天下的雄心”,高翼继续说:“所以他们想南下,想争夺黄河以北的中原,所以皇甫真才能忍受我的挑衅。辽东无敌手,慕容燕国的心大了,他们的精力不在辽东了,所以他们才需要稳定后方,所他们以才会承认我们的存在,这对我们来说是百年不遇的机会——我宣布:自今日起我们正式立国,国名‘汉’”。

第47章 猛虎出笼

高翼说完,留下满屋震惊的部民,缓步走近窗前,眺望窗外。

窗外,一排排风车一眼望不到尽头,一扇扇叶片迎风飞转,宛如棕榈,密密麻麻,漫山遍野。它们屹立在白色的石屋帮边,仿佛沙漠中的白色森林。

在高翼的主持下,当地居民大力开发了白石灰岩,连带着,当地形成了用白石灰粉刷墙壁,以及用石灰染布的喜好,故此,从窗户外一样望去,那层层石屋宛若白云,片片桨叶像是云海中穿行的白帆。

凝视那旋转不停的风车,高翼忽然想起了唐·吉坷德。他仿佛看到在荒原上,唐吉坷德见到这样一个庞大的怪物,不顾仆人的劝解竖起了长枪,催动战马对大风车发动了庄严而滑稽攻击。

百余年来,国人看到唐·吉坷德这一幕作为,总是认为唐·吉坷德愚蠢而白痴。我们嘲笑了唐·吉坷德百余年,与此同时,世界上的牙医悬挂这位疯狂骑士画像的传统也有数百年历史。

唐·吉坷德,这位疯狂的理想主义英雄,它所象征的挑战严酷现实的乐观主义,一直以来被中国士人所嘲笑,临大义而不苟,我们的民族就缺乏这种精神。而高翼就是想做这杀戮时代的唐·吉坷德。

在这个杀戮时代,就算高翼躲到狗洞子里,慕容鲜卑还是要找到门上来,命运既然不愿放过他,那为什么不站出来,跟命运来一场堂堂正正的比斗呢?哪怕他是堂·吉珂德之战。

“瞧,这个杀戮时代,侧耳倾听那大地的轰鸣声吧,那是我的脚步声,我,高翼来了”,这一刻,高翼横下心来,决心不做这杀戮时代的旁观者。他扭身,面对着厅内所有的人,坚定地说:

“我们宣布立国了!记住这个日子,就在这一天,我们宣布:我们才是这片土地的当然主人,从今往后,我们要在这乱世开辟一块世外桃源,吸纳那些外逃的工匠,将大汉技术文明传承下去,并将其推向高潮。我们,将用铁与火捍卫我们生存的权力。”

必须建国!闻鸡起舞的祖逖就是前车之鉴。→文·冇·人·冇·书·冇·屋←

当年,矢志北伐的祖逖向皇帝求助,皇帝只给了他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祖逖只身渡江北上,中流击楫,誓言收复故土。

到了淮北,祖逖召集义勇,自己开炉炼铁,铸造兵器。听起来像个典型的架空历史人物走的套路。他屡经百战,终于打下了淮北甚至整个青州。但是,整个朝廷不敢向淮北派一兵一卒,而白丁祖逖却赤手空拳打下了这么大的江山,这就是违反君臣纲常,这就是功高震主。

于是朝廷开始从他的好友下手杀戮。祖逖郁闷而死后,儒士们还不放过他的继承者。他兄弟统领祖逖余部,朝廷先是假意召他回淮南,而后出兵直接剿杀,直到他兄弟走投无路,投降了敌人石勒,朝廷上下方松了口气。

虽然祖逖兄弟做了汉奸,但是君臣纲常保全了。当然,祖逖北伐的成果也分崩离溃,曾在祖逖旗下英勇奋战的淮北及青州百姓也重投胡人怀抱,汉人中又少了个铁血男儿,为此,晋庭儒臣弹冠相庆。

祖逖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要想乱世求生,绝不能用儒家思想武装自己,也不能奢望儒学朝廷不帮助胡人杀戮汉人。

必须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建国,让属下百姓有个归属感,有凝聚力,这才能保证今生奋斗的成果不被儒臣毁掉。

高翼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这一刻,高翼说得很平静,然而,伴随着他的话,历史却在轰鸣。整个辽东大地都仿佛被一个响雷而贯穿,草木瑟瑟,群兽偃服,百鸟惊飞。

自此,在辽东带方郡一带崛起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民族。

他们的发饰古怪,既不同于晋人的髻头,也不同于胡人的髡发,而是将头上下左右剪得短短的,并自称为“平头”。

这些人使用的文字也与其他人不同,当时,几乎整个亚洲都在使用中文,甚至包括倭岛上的倭人,朝鲜岛上的新罗人、高句丽人、百济人,但三山人使用的却是一种缺笔少画的汉字,他们将其称之为“简体字”。虽然大多数识字的人都能一眼看的懂这种缺笔少划的文字,不过,这种文字还是让他们与其他们民族产生了显著的区别。

依靠这种独特的文字,这个半岛地带的人实际上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他们不分男女尊卑,不分民族差异,都喜欢将自己称之为“国民”。这是一种奇怪的称呼,伴随着这种称呼是“国家”概念的引入。

国家!这个国家的服饰也与中原完全不同。此时,喜好玄学的晋人喜欢用宽袍大袖显示自己的飘逸与风流潇洒;而胡人们则主要穿箭袖短衣。但三山地区的人则用“扣子”体现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他们的纽扣还有各种徽记,别人看不懂这些徽记图案,但他们却一眼扫过,就知道对方的官衔、家族与隶属。

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人发明了纽扣,这小小的纽扣却改变了世界。

大约在公元1350年,十字军东征后返乡,他们带回的一种新鲜玩意——纽扣。十字军战士是从土耳其人那里学会使用纽扣的,而土耳其人又学自蒙古人,蒙古人则是向中原地区的汉民学会使用纽扣的。那时,纽扣只要是布制的——用布条折叠出蝉、蝴蝶等等造型,缝在衣服上作为装饰。到20世纪初,这种扣子在中国还是主流。

纽扣的应用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一个新词:“时尚”。在20世纪末评出的“改变世界的100大事”中,就有纽扣的地位。

高翼在三山地区推行纽扣,虽然与这时代的服饰文化格格不入,但“时尚”的魅力是无可阻挡的。通过纽扣,裁缝们可以根据男女身体的差异,把衣服做得更合体,也更节省布料。穿着这种衣服行动起来更加方便,也使三山地方的属民,男人显得更英俊挺拔,女人更娇娆多姿,从另一个方面加深了他们的“国民”自豪感。

高翼的讲话还没有完,他看着目光躲闪的范十一,继续说:“国是什么,国就是一个规则,建立一个社会群体规则就是建国!

当初我俩在鸭绿江上相逢时,你曾问我:若我回国,能不继续为奴为仆吗?我现在就告诉你,不用担心,我们建立的就是一个百姓不为奴为仆的国度——我把它叫做文明国度。”

国家规则包括三个部分:权利(国民权力与义务)、法治以及政府体系。高翼安抚了忐忑的范十一,立刻抛出了他这几日的苦思成果:体现国体三原则的三部法律——《物权法(含继承法)》、《万民法(含刑法)》、《契约法(含公平交易法)》

“这三部法律确定了百姓相互之间,以及百姓与官府之间的关系……”说到这儿,高翼很平静:“立国,对于我来说也是第一次,这三部法律也仅是一个框架,今后还需要完善……简单地说,我们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这三部法律,加强百姓的归属感与凝聚力,至于怎么加强——我们就先从排队开始,让国民都有排队意识。”

“国家”的概念是在清末传入我国的。西方哲学家是这样解释“国民”行为的:当一个人具有了自觉自愿的排队意识之后,则意味着这个人不再是一名奴隶,而是具备了国家概念的“国民”。因为自觉自愿的排队意味着对国家秩序与规则的尊重,也意味着他具备了“公平”意识——相信在遵守秩序与规则的情况下,机会总能轮到自己。

“从建立排队意识开始,我们让百姓一点一滴地,从骨子里摆脱了农奴思维”,高翼继续说。这些话众人都无法理解,但他们隐约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在发芽,在苏醒。

从此之后,三山地区来自不同民族的百姓凝结起来。自此以后,一头凶恶的猛兽觉醒了,它露出狰狞的牙齿,虎视眈眈地扫视周围……

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度,他们有两万余人,但却只有两千农夫,工匠则达到了四千余人,如果再加上销售货物的水上路上商队成员一千余人,围绕在工匠的总人数达到了5000人,此外,他们还建立了一支1000人的海军,3000人的陆军,军人比例之大,不事农耕的人数之多,颠覆了大多数国家的治国理念。

尤为奇怪的是,这个国家不遵崇儒学,遵崇《墨子》。由于这个国家工匠比例极高,故此,许多人为了和东汉、西汉,匈奴汉国相区别,故将其称之为匠汉,又由于他们地处于辽东,许多人也把他们称之为辽汉。

“范十一,别苦着脸。我知道你的意思。要增加军队与军械,我不会让工匠们继续白干了。下一步我们要把产业拆分,把我们所有的工厂作坊,按加入三山的年限及贡献大小,论功行赏,分配给每人不同的股份……股份就是……,好了,拆分之后,官府采购则向作坊订购——完全采用商业运作,我们自己的货币体系马上就要建立……”

“慕容鲜卑不久会与我们交易一批女奴”,高翼最后用这番话收尾:“其中会有五百名识字的汉女,我府邸留下二十名作为录事,其余的全部选配给国民,识字的汉女优先配给各级首领,她们可以帮你们记账,管家……”

大厅里交头接耳的嗡嗡声。

三山地区的人员基本上是由逃奴组成,能够逃出异族铁骑的汉奴都是些身强力壮,头脑机灵的男人。一直以来,这里都是一个雄性国度,除了少数工匠拖家带口外,几乎见不到女性。

“饱暖思淫欲”是人之常情,经过两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