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胡烽火录-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济马老郡的地方建造大型仓库储存粮草,并雇请当地汉民帮助管理。

高翼为了避免与高句丽王相见时产生尴尬,在高句丽兵进入新罗的当天便满载着四船粮食与女奴返回三山,从此,他再也未踏上新罗的土地。然而,他在韩多沙郡草立的仓储点,后来却越发展越大,最后成为类似于日本战国时代的界町镇一样,由商人自治的特殊城市。外逃至新罗与百济的汉民最终都汇集于此,依靠他们懂汉语的优势为汉商打工。在这个商业城镇中,汉语成为正式官方语言。这是后话了。

新罗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这时,他们的主要作物是稻米,依靠新罗源源不断地稻米支持,高翼不仅实现了不对农人征税的诺言,而且渡过了因宇文群部来归而产生的粮食缺口。当数十吨稻米在码头上卸下时,整个三山欢声雷动。

“高郎,这便是你说的‘让殖民地为我种粮,而我们的农夫只管征战,商人只管生产’的道理吗”,码头上,宇文昭若有所思地问。而后,她又补充一句:“那么,新罗今后将是我们的殖民地吗?”

高翼笑得很开心,答:“现在,新罗还不能算殖民地,但……”

高卉眨巴眨巴眼,插话:“殖民地、这是什么意思?”

高翼避而不答,宇文昭找到了一个她明白而高卉不懂的机会,她一翻白眼,也不回答。

“种一亩地需要一年时间,其间精心照料,唯恐照顾不周,亩产不过五石。但造一支箭,动用轮床的话,一个时辰可以造30余支,每支箭便宜点,也卖1斗谷子,一个匠户一天工夫,抵得上农夫数年的劳作,种地,太麻烦,不如让他们去打仗、去开拓、去掠夺。”高翼用事实向宇文昭解释这另一种治国之策。

“那么打仗是为了什么、掠夺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争夺土地么、争夺土地用来干什么、不种粮食抢什么土地?”高卉稀里哗啦地一口气说出她的疑问。

“争夺土地是为了抢夺土地中蕴含的资源与能源,比如铁矿、铜矿或者煤矿等等”,见到宇文昭也瞪大眼睛,虽不开口也是满腹疑问的样子,高翼继续解释道:“再比如,慕容鲜卑的都城龙城,那就是一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宝藏啊,若是有朝一日能夺占龙城,三山的发展就不可预期了。”

经过对比龙城附近的山川地理,高翼已经肯定,慕容鲜卑的发祥地龙城,所在的位置就是后世的辽阳。那真是一块矿藏丰富的土地。附近的抚顺更是令人望眼欲穿,本身是个大铜矿,附近还有一个铁岭——听听这名字你就知道它蕴含什么矿藏了。有煤有铁有铜,辽河冲积而成的平原让那片土地肥沃无比,无论是耕作还是放牧务工经商,都是块天府宝地。更妙的是,慕容鲜卑几乎没有对那里的矿藏开发。无论谁进据辽阳,恐怕做梦都会笑出来。

这是高翼第一次露出对慕容鲜卑的敌意,尽管这份敌意来自于贪婪,但宇文昭已经很满意了,她躬身使了一个汉式福礼:“高郎待我如父兄也,今后,凡事拜托了。”

高卉眨巴眨巴眼睛,似乎还没弄明白高翼所说的治国之策,但宇文昭已不愿继续问下去,她再问就显得自己智力比不上阿昭。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有了处处与阿昭比较的兴致,潜意识里她不甘认输,遂决定不懂装懂。她歪着头,装模作样地思考了片刻,突然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我信你!”

忽而,红晕上脸,她一溜小跑地跑离了码头。

高翼默然想了半晌,分不清对方相信的是什么?是相信自己终能打败慕容恪,还是相信自己的治国之策中能令三山昌盛。后一种信任没什么大不了,毕竟这种治国方略的优秀是被历史验证过了,但前一种……他自己都没有信心战胜那绝代风华的魏晋第一美男。

“叫康恭明来”,想不通就不想了,高翼一番思虑到记起他在新罗筹划的一件事。

康恭明就是那个为高翼建府院的僧侣建筑队头目,这时代的僧人常以康、竺、支、僧、佛等为姓。随着高翼的召唤,早已焦急地等待在码头上的一名肥胖僧人,边啃着一根鸟腿边奔跑到高翼身边。

“大人,请问,您什么时候准许我建寺,春天快到了,这个……”那僧人急急将嘴中的肉咽下肚内,腾出嘴来问。

就在这一年春,大和尚佛图澄建造完他平生第892所寺庙,并开始他的第893座寺庙的建筑。这一丰功伟绩令中原大地的僧侣建筑队为之疯狂,康恭明也为此心急难耐,所以一听高翼进港,便等在码头等待召见。

这时候的僧人尚没有戒律一说,直到50年后,在公元402年,高僧法显穿越葱岭抵达印度,才取得完整的佛徒戒律,所以这时的僧人荤素不禁。高翼初见到僧人吃肉,曾大为奇怪,等到问明白这是的佛教尚无戒律时,虽不知道那戒律是多时确定,但再也不会拿21世纪的僧人标准衡量当代僧人了。

“我还愿意资助你建十座寺庙,你可以立刻动工”,高翼脸上又浮上了习惯性的笑容。

第35章 意外收获(上)

“这太好了”,康恭明像变戏法一样一翻手,手中出现了一个竹筒,他从竹筒中倒出一卷层层叠叠的白帛,摊开这个帛卷,最上面的那幅白帛上描绘着一幅图画。康恭明指着图画上几个红点说:“大人,连建寺的地点我都选好了,这儿,这儿,这儿……啊,大人答应资助我建十座寺院,其余的选在哪里?”

康恭明一手拿着帛卷,另一只油乎乎的手托着三层褶的下巴沉思,佛相庄严。高翼盯着他手中的帛卷,突地瞪大了眼睛,惊叹道:“地形图!”文人

他一把夺过帛卷,仔细地观看着。这确实是一张地形图——辽东半岛的地形图。三山地区的每一个村落都进行了标注,其村落的标志性建筑还有一个微缩的小图。包括南岭关卡、三山码头、高翼的府邸。

当然,康恭明能搞清楚所有村落的位置也不足为奇,因为他带着建筑队走遍了各个村落,每个村落都留下一座建筑,或为谷仓,或为议事堂,或为防守塔楼。更为难得的是,他所建造的这些建筑无一重复,各有特色。

高翼接着向后翻动图册,那里都是具体而微的建筑设计图纸,包括承重柱、拱梁等等的建造和架设,甚至梁柱之间的榫卯如何设置都有形象的绘图。

高翼是干什么的,搞机械的人能不懂制图吗?有了这些图纸,不用康恭明,他也能建起一座亭阁来。但是康恭明手下那些僧侣都是极其富有经验的专业建筑师,这支建筑队才是他最大的瑰宝。

“听说你已经建造了九十七座寺院,这样的图纸,你还有吗?”高翼问。

“当然”,康恭明骄傲的说:“我们每到一处都会勘察地形,选择一处山灵水秀,蕴含天地灵气的宝地搭建寺院。我盖过九十七座,那九十七处的图纸我都有保存。”

“我的了”,高翼卷起那个帛卷夹入腋下:“你那九十七座寺院的图纸,我也要。”

康恭明咽了口吐沫,说:“也罢,这份图纸我尚可凭记忆重绘,给大人也无妨。但另外九十七份图纸,时间太久,若一一去回忆怕有遗漏,大人……”

“那些图纸我会派人重新誊录,等誊录一份后,便把图纸还你。”

康恭明想了想,说:“大人,图纸之中有许多细微之处,若大人找人描绘,恐怕会有疏漏。万一依图建造难保不出祸患,在下有一徒儿名康浮法,不如让他替大人描绘,如何?”

高翼心里嘀咕:“我所在意的是你那九十七处地形图,至于建筑图案,光有图纸没有,还需要有熟练的建筑工人。所以,即使有错误我也不怕。不过,康恭明愿意送一个人才过来,也好。”

“那么,我就任命你那徒儿,康浮法为百工司建造监的侍郎,专门负责督造官府工程,你那支建筑队里还有谁愿意为官,只要识字我都要。”

康恭明一喜,有个徒儿当官那建造起来不更方便了吗?

“大人,你看,我选的寺院地址合不合适?”

“不合适。”

康恭明一脸灰败,嚅嚅嗫嗫地说“大人的意思是……”

高翼拖长了腔,说:“你知道,我刚从新罗回来……”

点头。

“据说,佛法在去年底传入高句丽,在去年初传入倭国,但现在佛法还没有传入新罗和百济。”

康恭明眼前一亮,说:“大人的意思是……”

“你想成为新罗与百济佛法传承的开天辟地第一人吗?我可以支持你。”

康恭明两眼射出热切的目光,一股熊熊大火在他胸中燃起,似欲将他焚烧殆尽。他说不出话来,唯重重的一点头。

“我在新罗的韩多沙郡买了片地盖仓库,韩多沙郡毗邻百济马老郡。这趟货卸完之后,船队还要返回韩多沙郡,你可以搭船而去,想回来的时候,再搭货船回来,怎么样?”

康恭明声音沙哑的回答:“我会为大人建好仓库,整片的仓库。”

高翼笑了笑,说:“不,我想在我们之间换一种交易方式,比如,亲兄弟明算账的方式,你在我这儿建造了多少房屋,你报个价,我每栋房子按价付款。

这笔钱你可以兑换成货物——说实话,你想要钱,我也没有。去新罗的船费和运载货物的费用,你自己负担。等到了新罗之后,你可以用这些货物在当地购买土地,你自己的土地。然后在上面建寺院,你自己的寺院。

至于我在新罗的仓库嘛,我们也按这种方式进行建设,你给我一份设计图纸,报出一个造价,我折算成各类货物,你可以用这些货物在当地募集人手和劳力,帮你造寺。”

“小僧这就去估价。”康恭明很急切。

高翼一把揪住他,说:“别急,咱两还有一笔生意要做。”

“什么?”康恭明茫然地问。

“你需要从我这儿采购水泥。”高翼慢悠悠地说。

“是啊”,康恭明恍悟,要用水泥建造庙宇那不是可以历经千年不倒,这是多么令人激动人心的事:“只是听高农说,大人的水泥的用法不让外传,若大人愿意给我水泥,卖给我水泥,需要什么条件?”

康恭明很聪明,他没有问什么价钱,反而问需要什么条件。

第36章 意外收获(下)

高翼笑了,笑得很灿烂:“是有条件,为了让你更加容易决定,我再加上一项设备给你——起重机。我要求的条件是,你必须以我们三山城代表的身份去新罗。头三座寺院必须盖在毗邻我们仓库的地方,这三座寺院完工,你也完成了建一百座寺院的宏愿。

我准许你在新罗和百济继续建寺,但你的人包括你,只准居住在我的仓库群或者三山。在三山居住期间,我禁止你们传法布道。”

康恭明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他平静下来,抬头望着高翼问:“大人的意思是那些水泥与起重机都免费给我吗?”

“起重机可以免费,但水泥我准许你运到三山之外使用,让你盖千年不朽的寺院已经法外容情。这价格嘛,我可以给你打个折扣,你还是掏钱买吧。”

康恭明双手合掌,宝相庄严地说“大人虽不准我们在此地弘法,但却指给我们一片新天地,帮我们在域外再创两个佛国,此等功德十世之下犹可流传,小僧一定在寺院立碑为记。”

古罗马的建筑宏伟庞大,望之令人震撼,就是因为它拥有两件强大的利器——水泥和古代起重机。其中,用一组滑轮制成的木制起重机可以让一个普通人通过绞盘,轻松的将五吨重的石块吊装到十米高空。康恭明刚开始来三山时,高翼不在,等高翼返回后,三山开始了南岭关石堡的建设,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起重机的威力。

这项工程进行到一半儿,就因天寒地冻而暂时停工。现在天气转暖,工程再度开工,眼见的一块块一吨半重的花岗石巨岩被堆砌到五六米的高空,工程进展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令工程设计者康恭明常期盼自己也拥有这样一件利器,来盖起数十米高的巨寺,万古流传。所以当高翼抛出这个诱饵时,康恭明迫不及待的一口吞下了,并对于高翼禁止在三山传扬佛法的决定丝毫没有抵触心理。

数日后,康恭明留下一半建筑队继续建设南岭关塔楼,自己则带着另一半建筑队搭乘去新罗的船队赶赴韩多沙,这次,船上装满了烧制好的熟石灰。

此外,这艘船上还带着高翼给高句丽王的一封信,计算起来,此前通过新罗传递给高钊的信件他应该收到了,在信中高翼要求双方谈判的代表在韩多沙三山仓库群会面——那个地方已被高翼命名为“顺天汉商城”。

在这封信中,高翼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在铁山或者铁山附近的椴岛、在王都开城(今板门店以北)附近的冬音忽(今朝鲜延安)开放两个口岸,以便于三山与高句丽的交易。

对于这两个口岸地方,高翼提议:最好划出一个专区,以便三山商人定点居住,在专区边缘地带建设一个专门的交易市场,市场的税收有高句丽官员负责征收,但治安由双方共管,高翼愿出兵百人协助维持治安。

至于三山商人居住专区内的一切法律纠纷及治安刑事案件,高翼则诚恳地建议: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完全不用高句丽官员操心(嘿嘿,这就是万恶的“治外法权”)。

高翼将这份信给高卉看过,但任她再有心眼,也看不出这融合了千年智慧的政治策略。等她看完这封信,为高翼的体贴感动得一塌糊涂——这简直是处处为她着想啊,建一个市场,高句丽只管收税就行了,其余的事完全不用操心。这不是给他父亲送钱吗?

商人们足不出专区,好啊。不用担心他们资助叛乱串通朝臣,高翼为了她,真是向父王赔尽了小心。百人的治安武装好干什么,谋反?开玩笑,高翼派出这个百人队,也不过是担心自己的商人受欺负。父王还不如索性将治安费用省下来,只管收钱好了。

高卉随后在信函中也附上了一封信,因为担心高翼检查信件,所以她信中没有写什么敏感的话题,只叙述了自己在三山的经历——与阿昭公主第一次看雪,在高翼陪伴下的冬日出游、这里城主府的庭院内的亭台楼阁是什么样子,等等。信中,她还俏皮地反问父王,“知道为什么她能够冬日出游么”——而后她自问自答:因为有暖皮甲。

当然,她也不忘叙说城主府内花样繁多的美食。那香嫩鲜滑、类似于小牛肉的鲸鱼大餐,炖上一种叫“土豆”的果子,加上那“辣椒”“胡椒”等调料,又香又辣,吃的人热汗淋漓,吃的人几乎连舌头都要咬掉。

最后,她总结似地告诉父亲:我胖了,我想在此地再待一段时间。

在信中,高卉虽一个字没谈自己的心情,但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快乐情绪。不过,这封明显写给高翼看的心情告白,高翼却无缘目睹。来自21世纪的他,对偷看别人信件的恶俗深恶痛绝,况且春天到了,高翼又开始忙得脚不沾地,哪有心情玩这样的游戏。

宇文昭也没心情看高卉的信。当春天来临时,高翼忙着抽调人手建设南岭关石堡,宇文昭对别的事帮不上忙,整顿自己的牧民还是驾轻就熟,所以她也整天抱着本名册四处奔波。

大量鲜卑族人的归来带来了先进的畜牧技术,也带来了大量的畜力资源。以前三山的农夫都采用人力拉纤耕作,但春天到来后,铁器场根据高翼的设计,打造出“马拉中耕犁”与“重钉马蹄铁”,使马匹能够在泥地里作业,耕得比牛拉的犁还深,顿时令耕作效率比牛耕提高20余倍。此后,三山地区的农夫可以耕作比以前多八倍的田地。同时,鲜卑牧民也依靠出租畜力,彻底与三山农夫融合到了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