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上市公司-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领袖的话,公司成功上市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还有很多路要走,没有一个懂行的怎么行。比如增发,比如在大陆A股上市之后再在香港发行B股,还比如后来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等,哪一项都不是黄鑫龙或肖仲明这样的人能干得了的。因此,黄鑫龙非常信任李惟诚,在很多重大问题上都尊重李惟诚的意见。这次自然也不能例外,既然李惟诚建议设立集团董事局,黄鑫龙由集团董事长改称董事局主席,黄鑫龙也就欣然接受,成了“主席”,这才有了后来吴晓春称黄鑫龙“主席”的事件发生。
李惟诚虽然建议黄鑫龙成为主席了,但他自己却从来没有这么叫过。主要是习惯。李惟诚作为股份制改造的专家刚来公司的时候,称黄鑫龙为“黄总”,公司成功上市之后,他自己留下来当黄鑫龙的助理,发觉大家都叫黄鑫龙老板,只有他一个人叫“黄总”,似有不够尊敬之嫌,于是入乡随俗,也跟着大家一起叫黄鑫龙老板。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要突然改口叫主席还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就继续叫老板。好在老板和主席是一个意思,至少在新天地集团内部,不会有人发生误解,因为新天地集团只有一个老板,这个老板不是别人,就是黄鑫龙。可吴晓春没有这个习惯,他是新近加盟新天地集团的,所以他可以上来就叫黄鑫龙“主席”。
吴晓春虽然没有习惯,可他也不是聋子,当然知道全公司的人都叫黄鑫龙老板,按常理,他也应该入乡随俗,随大家一起叫老板,但是,他没有随大溜,而是逮着机会标新立异地叫黄鑫龙“主席”。
吴晓春这样做是有考虑的。
吴晓春跟李惟诚是同龄人,而且经历相似。他们都是*接近尾期的时候中学毕业,搭末班车上山下乡,不久赶上粉碎“四人帮”,招生制度改革,1977年参加首次高考离开广阔天地。可是,他们俩现在在公司的地位却相差悬殊。此时的李惟诚除了是黄鑫龙的助理外,还是集团董事,集团发展委主任,而吴晓春虽然学历更高,大学毕业后,在1980年代考上了中科院系统的研究生,获得了理学硕士学位,但由于下海晚,进入新天地集团的时间更晚,所以,目前只是在李惟诚手下担任一个小经理。之所以说“小”,是因为发展委在集团公司的地位高,李惟诚的手下几乎人人都是经理,就好比党政大机关一般工作人员也是正科级一样,集团发展委下面的人也都是“经理级”,而且也都有名头,比如调研部经理、开发部经理、项目部经理、资本运营部经理等等,具体到吴晓春这里,正式的头衔是投资部经理。但是,他们这些所谓的经理下面并没有兵,其实就是他一个人,说“经理”显然名不副实,加上“小”才贴切。因此,吴晓春就不甘心,就比较着急,就不得不只争朝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上市公司》二(20)
一开始,吴晓春的目标是李惟诚。觉得自己与李惟诚是同一时代人,年龄一样,经历也差不多,比较容易相互理解与沟通,只要关系处理得不错,应该可以得到他的赏识和提携。比如提拔为发展委副主任或主任助理。为此,吴晓春也做过不少努力,包括把自己在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期间保存的野生藏红花送给李惟诚的夫人等等。可是,没有效果。不知道是此时集团公司的高学历人才实在太多的缘故,还是李惟诚对这个蠢蠢欲动的同龄人抱有一丝戒心,总之,吴晓春越是表现,李惟诚越是对他熟视无睹,吴晓春越是想当副主任,越是感觉离这个位置越来越远。最后,吴晓春终于相信,正因为是同龄人,正因为有着类似的经历,正因为自己的学历比李惟诚高,所以才更不会得到他的提携,不打击压制就算不错的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李惟诚非常失望,甚至绝望,他发觉自己根本就是走错了道路,而且一步走错步步错。第一步错在当年不该为考上研究生而报考相对冷门的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冷门自然有冷门的道理,相对容易录取也自然有相对容易录取的道理,结果,学历是有了,却耽误了这么多年时间。第二步错是既然已经走上科研这条道路,就不该受外面世界的诱惑而下海,坚持到底,熬成学术带头人,也不一定比现在差。第三错是既然已经下海了,就应该争取当老板而不要想着在大公司混一个闲差,如果从将来自己当老板的角度考虑,那么还不如在关外的小企业好好当总经理,不必费那么大劲跳槽到上市公司来。如果不来新天地集团,继续当关外那家私人企业的所谓的总经理,虽然也是给老板打工的,但在一个几百人的企业里,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个也不敢小瞧他,不象现在,老板就不用说了,连个和自己一般大的同样也是给老板打工的发展委主任都攀不上,自己这不是自寻其辱吗?
吴晓春想到了再次跳槽,这次不是从关外往关内跳,也不是从小企业往大公司跳,而是相反,是从关内往关外跳,从上市公司往私人企业跳。他已经想好了,这次再到私人企业干,不要求当总经理,只要求当分管销售的副总,只要掌握了企业的销售渠道,就等于掌握了客户资源,这样,也就抓住了老板的命脉,老板对自己好,就继续为他卖命,老板对自己不好,对不起,找准机会自己在外面重新开一个工厂,专门挖老板的墙角,不出几年,自己也成为一个老板了。
这也不是吴晓春的妄想,而是确有先例的。当初他在关外那家私人工厂当总经理的时候,手下一个管销售的副总就是这么做的,而且现在已经成功了。吴晓春相信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都不在当年那个销售副总之下,副总能做到的,他吴晓春也一定能够做到。
。 想看书来
《上市公司》二(21)
这么想着,吴晓春振奋一些,信手拨了那个副总的手机。
副总姓孙,叫孙凯,吴晓春这时候一半调侃一半讨好地称对方“孙老板”,搞得孙凯半天没有想起来吴晓春是谁。吴晓春有些扫兴,差点把电话撂了。想了想,还是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吴晓春。
“哎呀,是吴总呀,您好您好!”孙凯连忙抱歉,矫枉过正地说了不少客气话,最后,不知道是表示歉意还诚心叙旧,热情地提出请吴晓春吃饭。
吃饭不吃饭无所谓,但吴晓春确实想见一下他。
“行,我请你吧。”吴晓春说。
“不不不,我请你,我请你!”孙凯说。
吴晓春又略微想了一下,说:“行。你当老板了,是该请客。”
说着,两个人就约好了时间地点,见面吃饭。
吃饭少不了喝酒,喝酒少不了说话,喝着说着,吴晓春把自己的苦恼说了,并表现出对孙凯的羡慕。
“这你就错了,”孙凯说,“其实我还羡慕你呢。”
吴晓春疑惑,看着孙凯,不确定孙凯是开玩笑还是说真话。你一个老板,反而羡慕起我一个打工的?
孙凯说,当小老板不如在大公司当白领,并列举了他现在遭遇的各种麻烦。比如现在产品更新换代快,他天天感到跟不上,精神高度紧张,自己搞研发没有实力,而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又不是长久之计;还比如产品不能按时生产出来急得要死,生产出来卖不掉更急,卖出去了收不回资金还是急,总之,一天到晚都是急,长此以往,不被急死也得急出病来;再比如工厂刚刚有一点起色,工商税务红道黑道不知道从哪里冒出那么出来找麻烦,黑道就不说了,就说红道,昨天辖区民警还捎来话,说快年终了,出来一起坐坐,“坐坐”是什么意思?辖区治安那么差,工厂的保卫工作单靠人已经不行了,还必须依靠狗,不得不养了两条大狼狗,才能保障工厂不被偷盗,他一个片区警察怎么就那么清闲,有时间“坐坐”?就算有空,你一个民警没事找辖区企业的老板出来“坐坐”干什么?另外,前天劳动监管大队来查工厂为工人办社保的事情,理由冠冕堂皇,振振有辞,可工厂刚刚开张,我当老板的自己都还没有办社保呢,怎么可能为工人办社保?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千篇一律,罚款,感觉他们来查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保障工人的权利,而是专门收罚款的;还有,孙凯接着说,前天晚上下夜班,路上一辆泥头车把一名女工轧死,虽然事情发生在工厂之外,并不是工厂的责任,但工厂也不能完全不管呀,要管,一花精力二花钱。再比如……
孙凯还没有说完,吴晓春就赶快摆手,不让他说了,就这他听了头都大,再说还不把脑袋给涨破了?吴晓春想,看来这老板也不是好当的,
《上市公司》二(22)
两个人继续喝酒,吴晓春突然同情起孙凯来,竟然打算他买这个单了。
孙凯这时候也喝了不少,说话的欲望比较强,既然已经打开了话匣子,不说完难受,所以要继续说。
孙凯说,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了,你一个大知识分子,就是想当老板,也要当知识经济类型的老板,千万不要像我这样当小工厂的小老板。
吴晓春微微点点头,承认孙凯说有道理,自己或许确实不是当一个小工厂老板的料,但转念一想,既然一个小工厂的小老板都当不了,上哪能当知识经济类型的大老板呢?
孙凯给他举例,说他认识一个老板,以前是一家上市公司下属工厂的主管,现在出来自己做了,专门生产为原来那家工厂配套的电子产品,销路不成问题,生意当然好做。
吴晓春听了有些启发,但没有启发透,因为他现在说起来是新天地集团发展委的投资经理,听起来确实蛮吓人,其实就是一个具体办事的,主要工作是写各种各样看上去很有价值的投资报告,或在别人的投资报告上写意见,并没有实际管理一家工厂,一点实权没有,所以,孙凯说的机会对他不存在。
“机会要自己争取,”孙凯最后说,“关键要取得老板信任,只要老板信任,机会大把。你们老板黄鑫龙,有名得很,我也听说过。很多人跟着他发了财,你只要跟准他,亏不了。”
这话吴晓春信,无论在哪里做,关键是要取得老板信任,新天地集团这么大一个上市公司,只要老板信任了,机会总会有的。可是,他现在连单独见老板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取得黄鑫龙的信任呢?
跟孙凯吃过反之后,吴晓春暂时打消了跳槽的念头。他需要思考,考虑好了再说。
吴晓春发觉孙凯能当老板不是偶然的。以前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吴晓春多少有些小瞧孙凯,觉得这个人表面上能说会道,实际上肚子里面并没有多少货。吴晓春是正儿八经的硕士研究生,而孙凯只是一个大专生,并且在吴晓春看来,他那个大专文凭是不是能得到国家承认都说不定,可是,通过这次两个人一起喝酒一番长谈,他发觉孙凯并不是一个简单人物,虽然学历不高,但人并不苯,可能正因为在读书上精力花得少,看人看社会的精力才更加充分,而对于当老板来说,这些看人看社会的能力比书本知识更实用。这样一分析,孙凯成为老板也就并不奇怪了。
吴晓春决定向孙凯学习,多把一些精力放在看人看社会上。他相信,只要认识对头,用心,看人看社会的本领并不一定比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难。
作为这种学习的第一步,吴晓春决定先不跳槽,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如果眼前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能保证跳槽之后就一定能取得老板的信任,一定有机会自己当老板?又怎么能保证当小老板之后一定能处理好那么复杂的社会关系?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上市公司》二(23)
那么,什么是眼前最需要做的事情呢?吴晓春又进一步分析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绕开李惟诚,直接接近黄鑫龙。因为新天地集团老板是黄鑫龙,不是李惟诚,既然李惟诚既不能提携自己,也不能成为自己接近黄鑫龙的跳板,那么至少也不能让他成为横在自己和老板之间的拦路石。
思路是想通了,可操作起来并不简单。首先要有这样的机会,其次还要冒一定的风险,万一让事情还没有办成,就让李惟诚察觉了,更加麻烦。所以,吴晓春十分谨慎,耐心等待,终于等到了那次当面喊黄鑫龙“主席”的机会。
吴晓春是在边防局会议室里第一次称黄鑫龙主席的。
那一天是正月初三,是党政机关领导对港澳台同胞进行团拜的日子。黄鑫龙不是党政机关领导,没有资格对港澳台同胞搞团拜,但也以党政机关领导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工作作风,也搞团拜,对集团公司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搞团拜。黄鑫龙第一个拜会的就是边防局领导,因为边防局是集团公司最大的合作伙伴。此时集团公司已经从多元化战略一系列失败中总结出教训来,打算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房地产开发上,而房地产开发离不开土地。黄鑫龙脑子活,会选地段,所以就跟边防局搞起了合作。
按照黄鑫龙的理解,深圳之所以能够撤县建市成立特区,最大的原因是挨着香港,否则,为什么全国那么多地方不选,偏偏选深圳呢?当初,黄鑫龙基于这个认识才坚决地从脚手架施工队出来寻找做进出口生意的机会,现在,同样基于这个认识,黄鑫龙认为深圳的地段离香港越近的地方越金贵,而离香港最近的地方几乎全部掌握在边防局手里。于是,在他用粮食系统留下来的粮站和粮食仓库学会了做房地产开发之后,就坚持与边防局合作,占了一大片与香港接壤的地段,使新天地公司拥有的土地在老五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股票价格也一路领先。
黄鑫龙与边防局合作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些土地游离于土地局的管理之外,用这样的地不花钱,至少刚开始的时候不花钱。合作的方式是分房产,具体地说,就是边防局出土地,新天地集团出钱,开发成功之后,双方按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房产。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是事先不用支付地价款,集团公司前期费用少,同样的资金,可以开发更多的楼盘,所以,当时新天地集团不仅土地储备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而且所开发的楼盘建筑面积也排名第一,不用说,帐面资产也是第一。因此,不但黄鑫龙本人当选为优秀企业家,而且新天地集团也被香港某权威周刊凭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十大上市公司之一。
《上市公司》二(24)
为了占更多的地,黄鑫龙灵活应用了当年自己师傅的策略。参军之前,黄鑫龙学过木匠,由于时间不长,所以并没有学到真正的木工手艺,但师傅做木工活的策略黄鑫龙学会了。别的木匠做活一年之中有淡季和旺季,而黄鑫龙的师傅是一年到头都是旺季。师傅的策略是无论多忙,只要有活,马上就去,去了之后先画线,只要在木料上把线一画,这活就是师傅的了,别的木匠抢不去,也不好意思去抢,只能留给黄鑫龙的师傅慢慢做,一家一家地做,一年做到头,总有活做。现在黄鑫龙也这样,恨不能一口气把边防局所管辖的土地都签下来,然后立刻围上围墙,通知桩基工程公司进场,摆出一副正式开工的架势,而私地下,他把主要精力和资金又转移到新的圈地运动上去了。如此,同样的资金和精力,新天地集团就能占更多的地,铺更大的摊子,慢慢做,长期有地做,与师傅当年一年到头有木匠活做一样。
黄鑫龙这样做当然对集团公司有利,但是对边防局不利,因为边防局把地交给新天地集团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