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风流才子-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奎说道:“石学士果然机智过人,这点很重要,而且现在立即将这位巧姑娘回来的路上一路全部封锁起来,否则会因为人多,帮罪犯掩盖了踪迹。”

刘娥立即对身边的太监下令:“你们还没有听到薛大人的话吗?”

她身边的太监立即会意,传下口谕,着令宫里诸人立即停止走动。

石坚通过交谈,才知道这个宫女是杨太妃身边的人,她和巧儿是老乡,所以巧儿才来到她的寝室谈心。可听到她是杨太妃的人,众大臣脸色全变了。因为从杨太妃到堇公主的寝室正好经过刘太后居住的宫殿。如果和石坚薛奎所分析的那样,是因为这个巧儿碰到什么不该碰到的事,那只有在刘太后居住的宫殿旁碰到的。这也有两种可能,一是刘太后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派人杀巧儿灭口。但是刘娥和武则天一样,心机深沉,但她比起武则天来好多了,首先她品德好,虽然是个二婚,但她可没有象武则天那样淫乱宫闱,而且行事也光明得多,对大臣也没有下杀手,至多把一些反对她的人借着丁谓之手贬离朝廷。同时刘娥人表情也不象是知晓此事的模样。那么只有剩下一种可能,有人对刘娥不利!

大案子了!这是所有人心中的想法。就边淡定逢若的石坚脸上也阴晴不定。

他向刘娥施了一礼说:“这件案子恐怕不小,微臣肯求一人相助。”

这时候刘娥脸上也是怒气冲冲,要是真宗活着的时候,她还能一笑了之,可现在她感到自己就是孤家寡人一个,特别敏感。她冷冷地说:“好,哀家倒要看看谁有那么大胆子,石爱卿,你要好好帮哀家把这案件查清楚了。至于你想要什么人,尽管提出,哀家答应你。”

这时候,薛奎都不敢言语了,他也没想到一个宫女的死,却有可能引起朝政的变化。对于这些朝政和宫闱的内幕还不是他一个大理寺丞做得了主的。他现在心中幸庆,幸好把这个石大人也拖进来,否则凭自己的能力,这个案件都不好断。

石坚说道:“臣想请的这个人就是蓉郡主。”

众大臣虽然心情沉重,可听到石坚说出这句话,都露出暧昧的神情。

刘娥也神情古怪地望着他,心想:你还真想一箭双雕啊。不过她还是说道:“蓉丫头啊,她的确是一个好帮手。”

对于这个侄女的智慧,她可比谁都清楚。她又说:“准。”

这时,大理寺的衙役也赶到皇宫来。他们四下里查看线索,但这几天宫中请了不少道士为真宗祈福,加上事务繁忙,许多人在宫里走动,使得寻找线索的难度增大。还有忤作在验看巧儿的尸体。

当然,这件事眼看牵扯不小,这些大臣一个也不敢离开,在等着最后的结果。

过了一会儿,赵蓉来了。她向石坚露出询问的神情。石坚也将前后的经过向她说了一遍,同时他心中本来对丁谓不是很怀疑的,可现在也怀疑起来。当然他不会想丁谓会加害刘娥,现在刘娥是他的保护伞,他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他是怀疑丁谓唆使宫里太监暗中对刘娥监视,恰巧被巧儿撞见,才杀巧儿灭口的。否则还有谁会对刘娥不利,还有谁有这么大胆子?

于是他对赵蓉说:“蓉郡主,微臣想请你单独一聊。”

赵蓉脸上一红,那天真宗临死前的遗言现在传遍开封的大街小巷,人民都知道真宗对石坚优柔有加,想把堇公主和蓉郡主一起许配给他。这成了开封的茶余饭后的最佳话题。她说:“好。”

堇公主也要前去,石坚说道:“你去可以,但你可要保证听到的绝不能让别人知道。”

堇公主立即发誓。

看着三人走向一个避角,众大臣脸上神色更是古怪。王曾和晏殊对望了一眼,按理说虽有真宗遗嘱,而且这三人也可以说是般配,石坚才学过人,品德优秀,长相英俊,同样赵堇身份尊贵,还难得她是公主,却不是跋扈嚣张,娇憨可爱,长得也俏丽,蓉郡主更是美艳智慧,这三人怎么看怎么相配,可这也太不合理制,除了公主不说还外搭一个娇艳不可方物的聪慧郡主?这该不该谏?

那些礼部和礼仪院的官员更是急坏了脑袋,一个个心想,一个一品大臣娶公主不算,还同时娶一个尊贵的郡主,如果他们真的结婚,该参照那个条款举行这婚礼?

只有丁谓脸上露出忧愁,这时候石坚只要稍动一下脑筋,就会将这脏水泼到自己身上的。

第129章 天狼

石坚将自己的想法向赵蓉和盘托出。他对赵蓉是持一种信任的态度,且不说他们之间的暧昧关系,的确他相信赵蓉智力。这件案件牵涉到官场以及宫闱中阴暗争斗,即使他这两年苦读谋略,也不是短短时间就掌握的。这时候他很需要赵蓉的帮助。

现在他推翻原来丁谓没有参与的看法,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记忆中的丁谓事败有两个原因,一就是山陵,二是女道士刘德妙事发。现在宫中因为真宗信道,来了不少道士为真宗祈福。也是目前宫里唯一可能让图谋不诡的人混进来的人群。自然这想法他没有向赵蓉说。

赵堇听了说:“不行,这个丁老贼想造反,我要告诉母后。”

石坚连忙一把拉着她说:“小姑奶奶,我叫你不要跟来,你还是要发誓跟来。现在我问你证据何在?没有证据,你如何掰倒他?”

赵蓉见他情急将殿下都改成了小姑奶奶,卟哧笑了起来。

赵堇嘟咙着小嘴说:“我不明白母后偏听偏要重用这个奸臣做什么。”

赵蓉说:“堇公主,政治上的事不是你所能明白的,太后用丁相自然有她的用意。”

然后才对石坚说:“石侍郎,我认为这件事还是可能与丁谓无关。现在依他的权势,想要窥测太后行踪,完全可以收买宫中或者是太后身边的公公为他打探消息,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雪夜对太后窥测。况且丁相久居相位,位极人臣,也是太后一手扶置起来。现在太后对丁谓没有恶意情况下,他也未必想对太后有不诡的企图。”

“那么,蓉郡主认为这可能是什么人所做?”石坚奇怪地问,现在朝中除了丁谓,谁还有这胆子。除了朝中众臣,宫里公公更不可能。纵观整个北宋时期,官宦为害最小,除了北宋末期。即使是周怀政一时礼越,也是看到真宗病重,想拥立太子赵祯继位。

说道这里,他望着北方,说:“难道郡主说的是辽国?”

这的确有可能,现在刘娥虽然把持朝政,宋朝政局平稳过渡,一旦刘娥暴死,宋朝弄得不好,就会有内乱。最重要还有一点,现在宋朝在石坚的带动下,那些海客每年带来的收入,以及杂粮棉花的普及,已经比原来历史上宋朝富裕多了,辽圣宗也不可能不忌惮。但是这个理由也似乎说不过去,辽圣宗想要对刘娥下手,还不如对石坚这个真正的缔造者下手,还省事一点,还能在事后把脏嫁祸于丁谓。

他说完后摇摇头,否定了。

赵蓉却说道:“不光是辽国,还有西北。”

“李德明?”石坚说道。这段历史他很清楚,自从李继迁攻下灵州后,声势大振,军事力量更强大,宋真宗在此形势下,派张崇贵等与继迁议和,“割河西银、夏五州与之”。后来凉州吐蕃六谷族大首领潘罗支,联合者龙族,事先设下埋伏,然后伪装愿意归。继迁没有听手下大将张浦的话,中伏身亡。然后就是这个李德明继位。他采用和宋交好,甚至承认西夏属于宋朝的土地,每年向宋朝朝贡,当然获得回赐更大,向西发展,夺取甘州、凉州,初步统一河西,不仅扩大了统治地盘,而且由于获得了吐蕃健马和回鹘精兵,从而壮大了军事力量。这些,对于后来元昊登基,把夏州地方政权进一步发展成为西夏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实这也是无奈,虽然他父亲和宋朝交手,屡战屡胜,可毕竟地盘太小,国力弱,已经到了快动摇国本的时候。石坚也狐疑。他知道几年后元昊登基,才真式称帝。这才触犯了宋朝的底线,可是宋朝与西夏发生多次战争,也随着失败而终,不得不停止下来,承认他的帝位,还耻辱地向他交纳贡物。可是现在元昊还小,李德明正在安心向西发展,也没有挑衅宋朝的打算,怎能派人参与这件事中?

赵蓉看着他思索的神情说:“什么都有可能,什么都没有不可能。何必在这事情纠葛,不如找到真凶,所有真相不就大白了?”

说到这里,她似笑非笑,说:“只是本郡主如果没有料错,这个李氏将来很可能会是大宋最大的祸患。”

石坚心说,那当然是的,仁宗一生政治清明,治国所方,就因为这个西夏,使他不能挤身于千古名帝之一。不过他更佩服这个郡主,他知道不奇怪,任何一个后世的汉人不可不知道这段历史的。可是她现在却猜出十几年后的事,这就不简单了。

赵蓉又说:“先帝对你如此厚待,那天他临驾崩时那些话无疑是将皇上托孤于你,你后面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石坚望着漠蓝的天空,也叹了一口气,如果说军事能力,他可赶不上马上就要出现的牛人元昊,那可是不但击败宋朝,也是击败辽国的一代武帝。只有造出枪来,才可以抵消游牧民族带来的危害。可是一入朝中,七事八事多得要命,连剩下的几卷《资治》都没有时间写完,况且造枪,凭着现在的条件以及他对这方面本来就不是十分地熟悉,要得多少时间研发出来。

赵堇看着他沉思地样子,在他脸上摸了一下,说:“石侍郎,我知道了,你要有许多事做,我以后再不要你讲故事了。”

太后和这些大臣还在远远地看着他们,忽然【文】看到赵【人】堇这个【书】亲昵的【屋】动作,这些大臣全都转过脸去,再一次心里说:非礼勿视。

石坚听到她这淘气的话,心叫:阿弥陀佛,你终于明白了。

赵蓉也是一笑,可她又说:“当然,也不排除丁谓的可能性,如果到了这地步,事情可就糟糕透顶。”

如果此事要是丁谓主使的,说明他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当然他还没有本事学太祖皇袍加身,和杨坚篡夺了女婿江山那种本事。但只要他运用得当,废除刘娥,扶持一个弱势的皇帝登基,而且第一他现在手中有这权利,第二他还可以打出后宫不得干政这面大旗,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凭着他的人品不可能学着霍光伊尹,人家是真为朝廷好,如果他真要这样做也是行司马昭之事,慢慢控制朝政。那样的话大宋的社稷还真是危险。只有赵堇在旁,赵蓉不好明说。

石坚也是叹息,说:“我正是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赵蓉也是一声叹息,心想这个少年才十五岁,可身上却背负这么大担子。

石坚看到这两个少女都在皱眉,忽然笑道:“你们不用担心,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然后说:“我们回去吧。”

但赵蓉说:“你最好向太后进谏,让曹大人回京。”

石坚知道她所说的曹大人就是曹玮,这可是一个忠臣,也被丁谓下放了。如果能把他调回京城,丁谓真要有不臣之心,有了他可以对丁谓进行制肘。

他们回到众人面前,这些人看着他们,都露出古怪的神情,晏殊还伸出一个大拇指,意思是你牛,当着这么多人面,和你两个小对象说了这半天。石坚冲他翻了一个白眼。

丁谓却忐忑不安地看着他。本来他和这少年结下了仇,这少年也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主,如果不是他阅历浅了,上次赖在京城不走,反过来就因为自己篡改了圣旨,加上真宗对他的信任,就会把自己弄到那个偏避的州府,那么那来的今天自己位居宰辅的地位?可现在这少年有了这个机会,还有元俨那老不死的聪明如妖怪的丫头帮忙,很容易把自己弄下台。

这时候忤作过来禀报,说在巧儿尸体没有看到其他的伤口,唯独她左手拳似合拢状,似是临死前想抓住什么东西。

“哦?”薛奎听了大喜。巧儿是一个少女,石坚和薛奎不好当着众人的面翻看她的尸身。这时候薛奎听到在那时这个宫女生命垂在旦夕,还想抓的东西肯定与杀害她的人有关。他立即着令大理寺的衙役下去打捞,虽然这时天气寒冷,即便是井水的温度比外边热,可一般人还是吃不消的。但现在大宋的所有重臣以及皇帝太后在这。这些衙役们也有了表现的欲望,纷纷请命,让刘娥看了感动,命人拿出金帛厚赏了他们。还为了暖和他们的身体,拿来了神童烧。

这时候黄河还没有象后世的黄河,都快到了枯竭的地步,水势十分浩大,开封就座落在黄河边上。所以井水不是很深。一会儿,就有一个衙役终于找到了巧儿想要抓取的事物,这个一片衣角。而且是一片道士所穿的道服衣角。不用解释,大家都明白了,杀死巧儿的凶手正如石坚和薛奎分析的那样,是混进道士的凶手所为。

这还不算,终于让刘娥恼怒的是搜寻踪迹的人也找到了一条线索。他们在刘娥寝室后面看到了几根被压断的梅花树枝。再与案情相对符,不难猜出是凶手将巧儿拖向井口时碰断的。

刘娥终于生气了。她立即喊来宣庆使韩守英,下令他将所有道士捉拿审查,并对今天早上离开的道士追拿。本来还有大臣想进谏,说现在这些道士都是为真宗祈福而来的,刘娥这样做不好,但想到这凶手都潜伏到了刘娥睡觉的窗下,一个个不敢作声了。韩守英现在正为此事犯愁。皇宫的警卫是由他负责的,现在出了这件大案,自己恐怕要倒霉了。还好太后现在没有想到此事,将功折罪吧。一会儿,皇宫里一片鸡飞蛋打,还有那些道士被抓传出的哭泣声、抗议声和士兵的打骂声。

刘娥还觉得不够,又着令权知开封府尹吕夷简和阁门使王遵度封锁京城,对一切可疑人员进行盘查。这才望着石坚和薛奎说:“如果不是两位爱卿心思细密,连哀家那天让这些胆大包天的贼子害了,也不知道。”

众大臣听了,心想刘娥这句话说出来,这案情性质更重了,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家被牵连进去。她想想还是不够,本来她就疑神疑鬼,毕竟神器再握,谁不羡慕?现在又出了这档事,于是她拿出尚方宝剑递到石坚手中说:“哀家着令此案就交与你盘查,薛爱卿协助,如果谁在对人阻拦,可以出剑以忤旨行事。”

石坚想起赵蓉刚才说过的话,乘机进谏道:“太后,现在先帝刚崩,新皇才登,正是国家多事之秋,应有一老成之重臣驻京镇压宵小,才是正道。”

刘娥一听也有道理,她问道:“那么以爱卿你认为谁可当此重任?”

石坚从容答道:“曹宝臣曹大人就可以,他父亲曹武惠乃开国忠臣,本人性格严肃,正是担任这个重任的不二人选。”

宝臣是玮的字,武惠是曹玮父亲曹彬的谥号。

可刘娥一听犯难了,这个人和寇准关系很好,也让她借丁谓之手下放到山东。现在怎好招他回来,她面露迟疑地说:“可是他现在离京太远。”

石坚答道:“太后,虽远,但曹大人身为武臣,可着他快马回京,也用不了许多日子。”

然后他又跪下,说:“请太后以宗庙为重,也是以自己和皇帝为重。否则这朝廷为一人之朝,也是会让某些人有想像余地。”

他这个想像余地用得妙,王曾他们又差点笑出来。丁谓气得都快要吐血了,而且自己的确让人感到有嫌弃,只要这案件一天未结,他就不敢辨驳。

刘娥也让他这句说动了心,于是说:“就依你的建议,哀家下旨让曹卿回京。”

说完后她才叫他们离开,只是丁谓却向她跪下说:“太后,老臣是清白的。”

刘娥看了他一眼,现在出了这件事也让她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