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风流才子-第5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石坚拍了一下眼前的赃物。

“但自此以后,你们有权利继续治理你们的族人,可没有权利向他们讨要进贡,与礼物。至于你们族人,以后税务由朝廷管理。如果好朝廷会少收一点税务经示意思,如果不好,朝廷会免去税务,如果差,甚至朝廷还会补贴。但本官估计你们现在的状况,没有五十年朝廷估计是收不成税了。另外,朝廷将派一名主薄协助你们处理事务,同时还会派出大夫帮你们族人看病,派先生教导你们族人读书。还有其他,比如提供作物种子,指导种植方法,帮助制造器具等等。但这个主薄只是协助,并不干涉,甚至有可能帮助你们向朝廷反应你们部族所需要的要求。”

其实这是好听的说法,除了这一点,还有耳目的作用。一开始实行,主薄权利小,可时间一长,主薄的作用就渐渐显示出来。但这一点石坚没有说。至于五十年一说,那是夸张,一旦进入飞快发展,这些山区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后朝廷很有可能多津贴出几十万贯钱。看似朝廷在倒贴,可没有算另一笔帐,由于朝廷主动经营,减少叛乱,加速融合,平叛以及驻军的费用并不会低到哪里去。时间一长,这里汉化加深,也就是与中原无异。这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

“当然,你们也可以拒绝,还按照原来的方式,朝廷也不强求。但有一点,如果不能保障你们族人安份,让他们掳掠,朝廷一定会从严处理。另外,还有一件事,朝廷将再次修三条马路,横穿原来的三条道路,使你们大多数部族交通方便,与外界沟通。”

很仁义,你们自己作主,朝廷不强求。但后面还有一句话,如果不同意,这个路也不会从你们哪里经过了。而且石坚还相信,绝大部份部落会同意。怎么说,毕竟大部族占了少数,其中大多是小部族,现在让他们有一个真正的县级待遇,那个不肯?这样一来,四周全是属于宋朝的地盘,宋朝定会区别对待,这些不愿诚服的部族孤立其中,随着生活差距拉大,到时候百姓要么有怨言,要么叛逃出去,也不会坚持很长时间。

最主要一点,石坚说有继承权,还有管理权,但没有说朝廷没有处理权。如果做得不好,还照样撤你的职,只是从你亲戚子女中选择出一名优秀的人来继续你的地位。到时候一来,也同样会害怕朝廷。

然后石坚再次宣读了一些名单,有二十多个羁縻州接受通知,但没有来。石坚念完后,当着这些酋长的面,开始命令从军队中抽出三万人对这些部族征剿。讲道理归讲道理,但想继续象以前那样打马虎眼,是不可能了。

石坚这也是做给这些酋长们看的。

然后立即让同意的酋长们登记造册。

不能让他们思考的时间,不然不是思考,首先没有犹豫的人都是一些小部族,本身就生存在各大部族夹层里,现在得到了好处,自身也有了保障,何乐而不为?如果让他们商议,保不准一些大部族对其恫吓,反而坏了他的大计。

可确实还有近半的部族在考虑。石坚并不强迫。就坐在台上闭目养神,如果有疑问,他也回答。

到了晚上,还有三分之一在观望。

石坚宣布大家暂且散会。但将一些酋长召进大帐,这中间如西南七蕃,不但本身是大部族,而且是最早投靠宋朝的,他们还有着功劳。石坚对他们说了,你们不用担心,你们的功劳朝廷记着,也不会让你们委屈,因此一旦改编,你们不止只一个县令。这么多羁縻州,总得有一个知州吧。还有通判,长史等等。这些职务就是你们的。但现在不能说,一说这碗水就端不平了。

说到这里,石坚还将朝廷的圣旨拿给他们看。

这回这些人才心悦诚服。

最主要石坚这样做很巧妙,不象原来那样放任自流地羁縻,朝廷也进入了一点,并且适当地时候,还可以扩大化。

其实这种做法不稀奇,以前的政府自治区就是这样做的。但现在政府的权利还没有他前世自治区大,可这要慢慢来。不能太急。

第二天,这些部族也开始带头加入,这回观望的其他部族终于承受不了压力,选择了屈服。当然,还有少数人没有同意。石坚冷笑一声,没有说话,以后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接下来就是巫师。

石坚将李长老下巫的事说了一遍。说了巫术害人,现在除了真正会治病的巫师留下来,但以医术为主,至于巫术以后不能再提起了。其余的巫师们一律流放。石坚说了,你们有本事,就尽管对本官作法,看你们请了什么大神过来。不过说这话时,石坚离他们很远。这些人不能完全搞清楚,说不定放出一个小虫子来,就要了他的性命。但他当着这些人的面,没有用流放二字,而是说,现在这里信仰的大多是邪神,歪门邪道,现在朝廷腾出一块地方来,让他们在一起,精研神教真义,为他们族人以后更好的造福。

实际上已经腾出南洋的一个小岛,专门安置他们。有本事相互比拼毒物吧。

这回有许多酋长求情了。

石坚冷着脸说:“难道你们认为毒杀本官是对的了?”

不敢说话,石坚现在什么地位,这些酋长们虽然不太开化,可是一族之长,多少明白一点,这整个大宋除了皇帝,就到了石坚。

“而且我让他们在一起钻研,使他们掌握更好的巫术,有何不对。并且本官也立即从朝廷召集大夫前来,为你们族人免费治病。”

说完了,石坚下令,对没有前来的,除了重病或年老体弱的巫师们,其余的人一率抓捕,反抗的当场击杀。反正现在士兵多,也是以练兵为主。这里地形与天竺相差无几,唯一就是山区更多,其他的如天气炎热、虫蛇多,都差不多。

许多酋长脸色一变。

但石坚立即来了果子让他们吃。

修路,这个都知道,有了道路,不但方便,族中出产也可以卖出去,而且修路时,也为族中带来收入,开始争执起来。石坚让他们自己争执,至于没有归顺的部族,不好意思,你们的巫师照样处执,但道路没有你们的份了。如果反抗,不介意军队再次动用一下。然后石坚继续宣布,收购各种毒物,不管我派什么用场,收上来就给你们钱。还有清理一些地方的腐败植物与动物尸体,同样朝廷也拿出一笔款项物资奖励。

其实有些精明的酋长也看出来了,石坚这是真为他们族人好,想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来。

大会开了好几天才散会。酋长们全都回去了,一千多个巫师则押往南洋。这还是古婆婆积了一点德,否则依石坚原来打算,一率处死,连押送这道手序都减免。

但几万大军象鸭子一样散开,征剿,抓捕。

石坚这才向朝廷用了加急进奏,立即派人来协助处理各羁縻改革之事,他自己带着六万大军,离开抚水州,浩浩荡荡向大理进军。

不过刚跨过乌蒙山,到了大理境内第一个城市石城郡,就听到探子禀报,说善阐府聚集了大量军队。

石坚听了大笑,他派了使者前去责问,既然向我们大宋诚服,为何我们以军队相迎?难道想要较量一番?那么好吧,现在随你选择,山战也行,别忘记了我就是山战起家的,在马头上一战,元昊让我杀得丢盔弃甲,半刀山飞天而遁。水战也行,虽然大理没有雨河之水,可也有多条大江。如果再不行,火战亦可,好象我用得最少,但也最多,大理山林茂盛,正好是我那种新式燃烧弹试验的场所。或者来其他战术亦行,炸药火炮步枪,我也带来了不少。

申义彬一听,笑了起来,你是这是炫耀?还是做什么?

第674章 扭曲

石坚知道申义彬在想什么,他说道:“非是我炫耀,之所以到今天大理段氏对朝廷举措,置若罔闻,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有太祖皇帝的遗旨,不敢大动兵戈,所以必须要进行一到两场战斗,以示震摄。但大理地形以山势多,一旦散开,游击而战,最后整个局势将会糜烂。我这样一说,这些人肯定会龟缩于城里,以求城墙高大,来图自保。反而比在野外作战更加对我们有利。”

这一战不但要进行,而且还要漂亮。

一旦时间拖长,让大理看到希望,以后宋军不得不进入持久战。这不符合石坚的计划。其实不难,只要大理军队,舍得放弃城池,利用群山茂林的掩护,如果石坚想达到目标,没有一年半载,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战争拖长,死的战士更多,仇恨加深,不利于这个地方的管理。

善阐府是大理的一个重要的古城,当然它后世更加重要,名字更好听——昆明。

没有在修建道路时,宋朝与大理有三条重要的通道,第一条自横山寨——自杞——善阐府道,横山寨隶泗城州,泗城州在今广西西北之隆林、田林、乐业县及百色市的一部分,且包括贵州贞丰、册亨、望谨县,其治所在今广西凌云县。自杞国在今兴义市一带。因为离宋朝偏远,宋朝不感兴趣,虽然属宋朝羁縻,然自立为国。这次也是石坚允诺成州的一个大部族。

第二条山道就是横山寨——罗殿——善阐府道,罗殿与自杞形势差不多,也自立为国,其中心在安顺地区。

第三条就是横山寨——特磨——大理善阐府道,其中的特磨也就是著名的特磨道。

在地图上看不远,可由于是山道,七弯八扭,标准行程约为一千八百里左右,正常一个人行走需二十六天。

由于宋朝的内敛,对南方采取的是抚慰与招纳的态度,也就是“和平发展”,不干涉其内政。即使是交趾李朝大肆入侵,也视若无睹。为了自保,大多情况下,是南方各族百姓自己反抗交趾的入侵。

虽然这是一种懦弱的政策,可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让南方自主发展,民间贸易增加,大理的特产麝香、胡羊、长鸣鸡、披毡以及药物沉香木、甘草、石决明、井泉石、蜜陀僧、香哈、海哈都从这三条古道涌向宋朝。以及后来因为西夏的崛起,宋朝马匹不足,马市盛起,大量滇马进入宋朝。因此通道沿线及邕州与安南交界地兴起了横山寨、水平寨、钦州等几大博易场。

但这是一段扭曲的历史。

宋初年,宋朝大将王全斌平蜀,大理遣使奉牒庆贺。宋太宗时,大理要求内附,宋朝册封大理国王为“云南八国都王”。982年,宋太宗诏黎州“造大船于大渡河,以济西南蛮之朝贡者”;994年宋朝封大理段氏为“检校太保、归德大将军、依归忠顺王”。

表明上看宋朝与大理的关系密切。实际上大理对宋朝怀有深深的戒心。在南方与交趾一东一西,互相遥应,制衡着宋朝南方的策略。而历史学家,也指责宋朝的内敛,说大理多次内附,可宋朝置若罔闻。有人说大理国主动示好与巴结,多次请求臣属、纳贡、要求贸易,对中原文化求知若渴;而宋朝则多少显示出不屑、疏远、猜忌、戒备、防范和冷淡。大理国的热脸总是贴着宋朝的冷屁股。说宋太祖将唐朝的灭亡归于南诏对晚唐的骚扰。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当时宋太祖就敏锐直觉到宋朝的危机并不是来自南方,而是北方。至于南方,宋太祖并不是不想,可关健一无实利,二来宋朝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大理?吞下去以当时的国力并不上算,如果还按照唐朝的办法,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国家,一旦来往密切,觊觎宋朝虚弱,难免会有南诏之事发生。而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两国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使得关系回暖,那就是段誉(应当是段正严,也叫段和誉),虽然当时他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可这个皇帝眼光远大,意识到宋朝对他们大理不感兴趣,而宋朝却是大理的重要屏障,因此主动多次请求加强两国关系。经他多次努力,宋徽宗才同意大理是宋朝的藩属。即使北宋灭亡时,段誉还多次进贡,要求两个继续加强来往。但宋朝对大理还存着偏见与戒心。直到元蒙对两国各个击破。

实际上造成这个原因,还是大理人自己,晚唐时做所做为太过份了。并且开始也是沿袭了南诏的某些政策,使宋朝戒心更重。

但总的来说,大理比交趾做得要光明磊落,态度也要诚垦一点。因此,石坚对大理与交趾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并没有人感到怀疑。

现在大理国内以高家还有旧主杨家势力最大。高家的发起,是因为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借助了董伽罗与高方两大家族以及乌蛮三十七部贵族的拥护。董家一度比高家还要兴盛,可后来因为董家信仰密教。随着密教在大理的衰落,董家也随之衰落。同时衰落的还有数月国主的赵氏。

这一次善阐府都督就是高杨两家斗争的结果。

对于宋朝的强势策略,段氏与高家采取了消积的媾和政策,我任你们宋朝在我们大理修路,或者军队进入。我也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就象看不到听不见一样。

宋朝对他们这种态度不满意,可这也成了杨家怦击段氏与高家的重要来源。你们太窝囊废了。

正治皇帝让他们吵得没有办法,那好吧,你们强势,于是派了杨家一个重要的成员,杨正泰做了善阐府大都督。

现在杨家反过来骑虎难下,虽然他们老祖宗对汉人强势,甚至屡次侵犯,可现在汉人大军亲自来到,让他们抵抗,如何抵抗?

石坚派去了使者后,这个杨正泰果然说道,我们大理与你们宋朝井水不犯河水,态度一直恭恭敬敬,为何来侵犯我们大理?不能说投降吧,谁叫自家将话说得太满。

石坚也懒得与他讲道理。

现在杨家这样做,也正好。大理并不象宋朝,就是将段氏压服,也没有用,只有将高杨两家全部拖下水来,大理就进入了诸候时期,没有那一方势力格外独大,以后才能真正分化治理。

既然不诚服,大军迅速向善阐府进发。

到了善阐府城下,果如石坚所料,经石坚这一吓,这个杨正泰带着五千士兵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怎么办了,全部龟缩在城中。

石坚开始召集十几个土人,出了重金,但你们给我举着大喇叭,在城下用土语喊话:投降不杀。就这四个字。

喊了半天,城门也没有动静。

石坚也不生气,这是意料之中,现在杨家由于高姿态,不敢,也不能妥协。

石坚开始下令安营扎寨,然后就着山上的木材,打造简便的云梯。到了第三天准备完毕,再次喊话。

还是没有动静,石坚开始下令进攻。

杨正泰也不是一点准备也没有。在石坚大军前来之前,就挖了很深的护城河,引盘江之水灌输进来。这是防石坚挖地道,进入城墙下面,置放炸药。然后用泥巴将城门堵塞。

也算是对石坚作了调查了解。

这不稀奇。现在石坚的事例,让文人们编成了各种离奇的评书,到处传讲。可他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石坚攻克紫荆关之战。

石坚从北方回京后,就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空军”。这都不一定是对付大理的。主要对象就是高丽。高丽的城市大多依山而建,可以说这些城市也是城市,也是关卡。最著名就是李世民攻安市数月不克,最后被迫而返。就是因为安市地形。

石坚既然修史,这段历史不可能不知道。因此未雨绸缪,回京城后大量训练士兵驾驭滑翔机,同时下令工部下属几个军工作坊对这种滑翔机进行改良。

连赵祯也对这种滑翔机产生兴趣,想要上去试验一下,让石坚苦苦劝住。

现在除了南方种世衡与狄青的部队因为距离宋朝京城远,还没有装备外,连幽云路都装备了一些“空军”。象这一次石坚带来的“空军”达到三千人。不过有两千人还留在各羁縻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