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风流才子-第5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国寺还多次请了石坚,如果他来说法,那真是妙不可言,结果可想而知。这一点李太后就有自知之明,她也在宫里举行法会,可没有敢请。毕竟宋朝以儒治国,现在让石坚讲经释义,好了,纯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最不高兴的就是卖荤腥的商贩,还是小孩子,特别是穷人家的小孩子,过年嘛,总想吃一点大鱼大肉。现在那个家庭敢开荤,神鬼莫测,比法令还管用。神在天上看着呢?提都不能提,家长脾气好一点,安慰道再过几天吧,不好的直接拎起来,开打了。

但对于石坚这个新年来说,是很轻松的。不是他什么事情不管了,同样还在处理政务。但与以前不同,以前有太后的授意,许多大臣对他进行掣肘,现在那个敢?不说皇上对他的支持,就是石坚的这一次回京,手段的铁血,现在清查了多少大臣,还没有清查完毕呢。

少了勾心斗角,因此石坚才感到轻松。本来嘛,大家都是为国家好,为什么你排挤我,我排挤你?而且现在他与小皇上是蜜月期,至少这几年内不会发生多大的变动,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地安排下一步的计划。

到了初三,张无梦来了。石坚看到他到来,不知说什么好。老头子不是到江宁去了,怎么这么快就回京了?难道他会腾云驾雾不成?

显然对石坚帮助了佛门,老张不乐意,坐在哪里喝茶,眼睛朝天。我现在很不满!

且不说张无梦在道教中的地位,就是石坚平灭天理教时,张无梦发动宗教对他的声援,石坚也欠下了张无梦一个人情。

石坚陪着笑说道:“张大师,你也知道我不信佛教的,天知道我胡说了什么,那个老和尚就得了道了。不过我都有一个好主意,不知当说不当说。”

“说啊。”张无梦对石坚前一句话可信不可信,如果那一天石坚说得不在理上,圆觉会成就大圆满?但后一句话立即让他眼睛低下来,石坚说的好主意一定是好主意,那叫智慧。老百姓不是说了,石坚的前世没有那么简单,只是现在他转了世了,浑沌不知,所以不信鬼神,但慧根还在,所以这才有这样的才华。

“我说大师,你想不想道教弟子遍布天下?”

张无梦品着茶,不言语,这不是废话嘛?如果我不想道教发扬光大,找你到契丹做什么?

“所以我有一个建议,你们道教中除了白日飞升,能不能弄一个灵魂飞天?”

灵魂飞天?张无梦卟地一口,茶水喷了出来,这个飞升,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你是三清老祖,还是什么人?他气愤地站起来,说道:“胡说八道。”

实际上以前石坚也暗中提醒过,可人家张无梦是道教的忠实信徒,压根就没有往这上面想过。但石坚的话说得才是至理所在,人家佛门死了也是升天,可道教要求白日飞升,这不是为难人么?当真有白日飞天?所以道教干不过佛教。然后佛教后来以小乘为主,戒荤戒杀的什么,还有连女色都要戒,先渡自己,跳出三界五行才渡世人,所以又干不过基督教。人家那多好啊,除了少数苦修士与少数神职人员,照样泡妞,照喝花酒,照样开名车住名宅,但只要适当的时候祈祷一下,就可以升入天堂。

都是要求老百姓做好人,但升天堂的难度降低了多少,所以基督教遍布世界,佛教只在亚洲东边这一带转悠,道教只能在国内转悠。

石坚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呢,现在牛鼻子,不看佛教威胁你们道教,以后基督教威胁还要更大。虽然他希望宗教百花争鸣,这才是好事,不会出现中世纪欧洲那样神权大于政权的情况,因此石坚有意地引进各种宗教,只要不危害社会百姓与朝廷治安就行。但作为国粹,石坚还是希望道教占上风一点。但道教不进行改革,靠那种飞升,还用铅贡等有毒物质炼出来的小丸子害人,那可不行。

石坚又说了一句:“曲高而和寡。”

说完了,拍拍屁股走了,再不懂,石坚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怎能不懂,可石坚不信鬼神,反正是为了普及教徒,怎么好怎么玩。但老张不同啊,他要考虑三清的“感受”,坐在哪里眉毛都拧成一个结了。就捧着茶杯发了半天呆。最后如同丢了魂魄一样,离开了石府。

但除了张老头子,其他宋朝百姓还是高兴的。

怎么说,经济真的好转了!

其实吕夷简执政时,经济正好从高峰期跌落,然后吕夷简急于求成,犯下一系列错误,才使得局面变得看似很糟糕。后来跌到极致了,加上石坚开发幽云十六州,拉动了一些经济起色。就如同炒股一样,护住大盘了。虽然中间因为赵祯被刺出现一些风波,总的来说,各种利好的消息传来,大盘跑绿了。

特别是石坚的无息贷款,那个不贷,傻瓜,就是手上有钱也贷,不行放高利贷或者存银行,到时候一还一,还赚了近两成利息。这是白送钱。但事实如何呢,一股谣言传起来,说马上经济好转了,物价也要上涨,有了钱了,现在东西多便宜啊,不买存银行?能涨几成利息?所以开始主动购买商品。

还有石坚的建议下,西南将停止的开发再次兴起,还有那一亿贯的房屋,北方因为天气冷作罢,但南方开始实行。所以只是在一个月内,物价终于从寒冬摆脱出来,平均上涨了一成半。

别看这一成半。有多种原因,一是囤积居奇,这要注意了,是不法商人做的,属于劣性经济的一种,还有一种,因为原材料的短缺,也是劣性经济的一种,短期不会有大碍,时间一长也不是好事,还有一种经济过热,这是好事,可一热,产量大增,厂家也多了起来,如果不调整控制,就有可能迎来经济大萧条。最后一种却是好事,对于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这是经济复苏的征兆。原来的物价都是因为经济萧条,资金周转不灵,有的都是亏本销售。现在涨了一成半,有薄利了,工厂就可以不需要停产,甚至被迫停产的工厂也重新开动起来。那么工人就有了工资。

虽然对老百姓来说,物价上涨了一点,可因为工厂的重新开动,带动了相关所有的产业再次运转,于是工人与农民再次增加收入。就是涨了一成半,可家的劳力都重新挣钱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这也是石坚在那本《资本论》中阐述的重点之一。当十天前,石坚将这部“奇书”写完后,赵祯看了,立即下旨将这本书刊印,所有官员人手一本。有了这本书,这一年之来的大喜大悲,就有了理论指导。当然,王曾他们对石坚这种态度更为欢迎。要知道现在的中国,思想还很保守,有什么本事藏着掖着,想学吧,跟我后面做几年学徒,不拿一文钱,反而要倒贴孝敬。甚至这样都不告诉你真本事。象石坚这种知识,就是不告诉别人,也无可非议,自己藏着多好,这样朝廷才会离不开石坚。

这就是一种态度问题,现在石坚将这种知识说出来,自己的地位下降了一点,可对朝廷才是一种好事。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等于有了一个指南针,就可以寻找到原因。

因此,京城除了不食荤腥,还是张灯结彩,比去年的春节热闹了数倍。

但春节也眨眼过去了,七天斋戒也过去了。契丹使者明着是吊孝的,实际暗下里也提出了对某些条约谈判。大理的使者更早沉不住气,赵祯任命石坚主持谈判。

几个大理官员来了。首先说委屈,我们大理对你们宋朝一直很尊敬,现在也没有反意,可你们宋朝为什么调兵谴将到我们大理边境,还有为什么修马路到我们大理。下句话没有说,至少你得与我们大理商量一下吧,或者通知一下也行啊。

石坚听他们把话说完,忽然一声冷笑。

第636章 饱狼与饿狼

几个大理的官员看着石坚的脸色,心中产生了忧愁。

心里面还在说,幸好,刚才没有将赵匡胤的话搬出来。本来是想准备搬的,在路上就合计好了。那天石坚与圆觉的对话,让他们再次打消了主意。既然皇帝都有错,大臣也有错,孔子也错了,连如来佛也着了念,那么赵匡胤没有错?

还有,千万不要说石坚大逆不道,人家一番话,说完了,圆觉顿悟了,什么叫真理,这就叫真理。面对这种情况,那一个人敢说一个不字,就是去年石坚受到刘娥与吕夷简排挤时,吕夷简也不敢在这上面做文章。

石坚冷笑完后说:“好,我们现在就来说说修路,修路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用来作军事用的,特别是你们大理,山区地形多,有了上等的道路,就可以迅速地调集物资军队,进入你们的王城。”

听到这里,几个大理的官员脸上的面容更是皱到一起,可不是吗,我们正担心这个。

而作为谈判的副手,包拯与余靖也是苦笑,石大人,你真好,一下子就将心意明白了当地说了出来。

石坚继续说道:“这是军事用途,可你们要知道,为什么我们大宋要将这个道路化为军事用途?不做亏心事,何怕半夜鬼敲门!”

这一问,大理的官员哑口无言,他们大理臣属于宋朝,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可这只是一个方面,现在宋朝的扩张政策,就是他们心甘情愿,宋朝能让他们逍遥于南疆?可不敢说。一说这个石不移准会跳起来,我们宋朝什么时候想进攻你们大理了?你们很想进攻,是吧?马上种狄二人,一南一北,两边夹击,正好现在南方天气温暖,没有夏天那样炎热,好了,大理会是现在的宋朝军队对手?

石坚看了他们一眼,大理在他心中的地位与交趾是两样的,能不用武力征服,最好不用武力征服。现在给他们一个警告吧。他又说道:“可你们忘记了道路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民用。你们大理是内陆地区,即使有河流,也是大江大河的上游,水流湍急,不便于作航运。有了道路,你们大理的物产就可以运出去,你们大理需要的物资就可以运进来。你们大理不是佛国吗?崇信超渡众生,现在给了你们一个机会,为什么要拒绝?”

几个大理官员再次面面相觑,不能说你们大宋那有这个好心,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词还没有出来,但几个官员心里都是这个想法。还真错了,如果能够和平解决大理,石坚还会对大理的百姓相当地优厚。可那个国家愿意不战而降,比如契丹,石坚就是一年送一亿贯给他们,他们也不会主动投降。可大理太小了,太弱了,虽然有地形的阻挡,石坚也没有放在眼里。现在两支军队一南一北,同时强行修建道路,就是压迫他们主动投降。而不是象现在,藏着掖着。

石坚继续说道:“你们心里面想的是什么,本官并不是不知道。如果你们真心归顺宋朝,一定会对我们大宋这些举措,抱以双手赞成。比如青唐吐蕃(现在吐蕃分成几个势力,唃厮罗是其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宋朝人称吐蕃也是指唃厮罗以青唐为都的吐蕃,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还有喀拉法,那一个不是比你们大理强大,可现在他们主动请求朝廷派驻官员,连修建道路的钱都是他们出的。更不要说我们大宋危急时,吐蕃与喀拉汗派出大军,与我们大宋配合。可你们大理是怎么做的!”

石坚的话说得也有道理,不过对于这两大势力的帮助,随后宋朝也支援了大理的经济,象唃厮罗的吐蕃,与玉素甫的喀拉汗,他们修建道路,宋朝也支援了大量水泥,可以说是无偿支援。在石坚的提议下,朝廷付出了一部分资金,可是因为文化的差距,经济的差距,这两个地方开始出现严重汉化。最奇妙的是这两个地方的百姓对这种汉化并不排斥,也加强了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纽带。

就连在青藏高原巅峰的匹播城与逻些城为中心的一些吐蕃人也开始派出使者,进入中原。现在宋朝对哪里很不感冒,只要你们不强大了,不管怎么样都行,反正你让我们派官员前去,或者修建道路不可能,太高了。现在你们既然来了人,苦哈哈的也不容易,臣服就臣服吧,给一点钱给你们得了。

如果没有石坚的坚持,宋朝朝廷都有可能放弃这个地方,于其要这个地方,不如将两湾大陆管理好。

最妙的是吐蕃最远的麻域部族也派了人过来(在今克什米尔一带,以前克什米尔大部一直属于中国土地,后来在慈禧手上丢失),那时候老太太还没有死,在地图上看了半天,然后问了半天,过了半天后才说:“你们心意哀家领了,且回去吧,我们朝廷再商议一下。”

这一来一去得要多长时间?翻过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然后从喀拉汗进入龟兹、再进入河西走廊,但老太太精明,现在臣服什么,不就是来骗一点钱吗?给你们一点得,反正都是小部族,赏东西太多,你们还没有本事带走。

石坚后来听了十分懊恼,小部族不错啊,可有了这个跳板,就可以将势力向吉慈尼(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一带)蔓延。

石坚声音变得严厉起来:“一直以来,你们大理以佛国自称,可事实呢!以前你们鼓动我们大宋西南部族动乱,然后收留叛乱分子。现在我们将真腊蒲甘一带占领,因为朝堂上发生了一些事情,军队先后撤出,但你们大理居然将居民迁移到我们占领的地方!什么意思,我们大宋为你们大理开疆柘土了?什么佛国!竟然起了这么重的贪恋!”

大理的官员更不能回答。这件事大理并不占着理,当时大宋军队撤出真腊时,南方的大片土地形成真空状态,大理就有官员认为大宋只是为了报复南方这几个国家的军事行动,因此就提出派出百姓将这个真空占有。也有官员反对,认为没有必要招惹宋朝,既然宋朝连南洋的小岛都产生兴趣,这一大片地方不可能会放弃的。

为了这件事吵了许多天。然后看到有天竺居民向这一片地方迁移,才让前者占了上风。可他们忘记了一件事,天竺居民迁移到这里,完全是自发的行动,与政府没有关系。现在天竺并不是一个整体国家,有许多地方也是真空状态,没有必要对这里产生兴趣。

于是大理政府组织起来,将百姓大规模向南方迁移。现在这一片地方上,除了宋朝的海客外,最大的势力就是大理百姓,天竺人都是占了少数,还有当地没有扫理清楚的土著人。

没有想到这才几个月,大宋再次下诏,派驻军队,同时几道诏书,都隐含着对大理强烈的敌意。大理在京城驿站的使者怕误了时间,动用了飞鸽传书,与快马两道手续,将消息传到国内。

大理害怕了。大理正治皇帝将大臣召集,一方面请了高僧圆觉出马,他曾经到宋朝讲过两次经义,有着很深的人际关系,还有宗教界的地位。另一方面,急令南方的百姓撤回来。就是这一进一出,对大理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石坚最后说道:“一念成魔,一念成佛。道路还是那个道路,作什么用场,就看到你们大理种下什么瓜了!”

说完就走了。可意思很明白,不要想我们大宋改变主意,路是要修的,军队是要进驻的。可军队与道路最后作什么作用,就看你们大理采取什么措施了。

对于这次和谈,石坚本来就没有抱着什么希望。首先大理时间太仓促,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内商议好。还有一点,那一天,大理几个官员送了一颗舍利子,给了契丹,这也是一种抛媚眼的态度。你们大理现在基本上与契丹不相干,也许这颗舍利子石坚看得不很重,对于现在的宋朝百姓来说,那有可能比一个州县的地位还要重要。你送什么贵重礼物给契丹做什么!

见微知著!难道还幻想着与契丹交好,关健时候来个南北夹攻。那一天他看到了这几个官员的举动后,就坚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