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风流才子-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场中,只剩下几个契丹高级官员,如那个韩八,那个杨佶。

但石坚没有看他们,而是看着克己。

石坚说道:“小候爷,我们一别又是快两年了。”

对于这个小候爷,石坚是十分地欣赏。他的琴技高超,而且书法也不错,同时他的学问惊人。石坚在京城时,还与他交往过好多次,当然,石坚可不想攀龙附凤,这是这位小候爷向他请教学问的。特别是小提琴出来后,他更是对此痴迷。竟然后来让他学会了,而且弹奏手法,还在石坚之上。如果论在音乐上的造诣,他还在耶律焘蓉之上,赵蓉更是远远不及。以前赵蓉一提起自己的这个超大堂侄,还满口称赞。可就因为这一点,让石坚去了一趟江宁,发觉了他可疑的身份。

事情反常即为妖,这一点他不及自己,不及耶律焘蓉。当然,现在看起来,事情水落石出了,可石坚知道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是这样的人,不会让李织佩服,更不会与他合作。

这后面还有人。

同时不解的事情多着。例如那些摩呼罗迦,也就是那些死士,根据那一年,也就是天圣初年,得到的口供,他们培养了许多年,而这时天理教成立的时间才只有四五年。也就是说那些死士,在天理教之前成立的。还有那个李晓风一提起贺媛就支支唔唔的,难道还有什么隐秘的事情?

他在奇怪,契丹某些大臣也在奇怪,那就是辽圣宗培养的一批死士跑到哪里去了。这些人都是契丹精卒,一直掌握在辽圣宗手里就没有动用过。可随着辽圣宗死亡,他们也没有露出水面。

当然石坚知道历史还是那个历史,这些变化都是自己带来的,或者原来就有的,因为没有时机发动,而没有载入史册,可因为他的出现,让他们有了浮出水面的楔机。

他看着这个有些憔悴的青年,应当他还比自己大上几岁吧。这个人在京城为人低调,才华出众,风度翩翩,可惜了!

赵克己看着他,也是一笑,到了这种地步,他反而将负担放开,举止自然。他说道:“是啊。可惜到现在,我对那首《梁祝》中几个疑问还没有弄明白。”

这几个疑问,是石坚记错了谱子,但在他的法眼里,立即察觉出来问题。石坚也不是什么音乐大家,他也不好回答。于是这个小候爷回家钻研了好久,但他修改后,还是觉得不满意。应当来说,他对音乐的态度,那是抱着很神圣的眼光对待的。

这时候东方开始正式发白,一抹晨光照在他脸上,虽然他脸上还是灰暗一片,但他的神情很坦然。随着他这一笑,露出满嘴雪白的牙齿。

他又说道:“这是我唯一的遗憾。或者石大人创造了这首曲子,有本事能将它完善,可是石大人也没有时间。”

石坚说道:“行,本官答应你。不过那要等本官将事情忙完。”

也许是他这种执着的精神,让石坚多少有点感动,虽然他的行为让石坚愤恨。可艺术无界限,也许等到一天自己不再忙碌了,与赵蓉一起商量,将这首曲子错误之处找出来。毕竟自己听过“正版”的,虽然音乐才华没有他高,可想找出来的难度比他动手,还要更低。

“那么多谢石大人了。”赵克己再次说道:“我那天路过黄河,恰好有灵感产生,于是作了一首曲子,石大人,可否一听。”

石坚说道:“多谢赐奏。”

赵克己从他背上拿下一副古琴,敢情他连逃跑时,也没有忘记带上这个东西。

赵克己将古琴摆放在城门边一个石凳上,不怕寒冷,席地弹奏起来。

这时候天渐渐大亮起来,东边的太阳开始露出一张鲜红的脸。城中的战斗声也渐渐平息下来。可是各路的战士没有敢禀报石坚。

因为他正聆听着这个叛党的首领弹琴,随着音乐声高吭低落,一会儿眉头皱起,一会儿低声叹息,一会儿抚着双手。

阳光照在他俩人的脸上,俩个人似乎一个在弹,一个在听,都忘记了一切。

第462章 望风而逃

一曲终有了时,石坚叹息道:“黄河虽壮,可是小候爷这首曲子总是有些枯瑟。”

赵克己大笑:“石大人,这首曲子本来就描写傍晚的黄河,终有些枯瑟的味道。”

这是他带领着叛军渡过黄河时,突然生起灵感所作。当时正值日薄西山时分,他一路北逃,前途迷茫,加上冬天严寒,虽然看着被冰封起来的黄河,遥想黄河冰化时的波澜壮阔,可曲子难免会夹杂着一种担忧失望。

石坚说道:“本官离上次听小候爷的琴声,已经很远了。现在小候爷的琴技再次大进,已经真正成为千古的名家行列。只是琴技好不代表着其他也好。就仿佛南唐李后主一样。”

爱好是一回事,钻研是另一回事,无论你想在什么领域达到千古的巅峰,就得将其他事情放弃。李煜词写得好啊,可皇帝做得一塌糊涂。跟后面还有一个赵佶,宋徽宗,那个画那个字,在石坚前世,就是以石坚那时的资产也别想买上一幅两幅回家挂挂玩。还有那个明熹宗,那个木匠活更绝,他做了一张屏风,叫小太监拿出去卖,说一不准透露是朕做的,二不准低于一万两银子出售。结果一个时辰,小太监就将一万两银票拿回来。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后来的明朝银价更高,好几百万人民币。但人家这手艺活就值这个价。

想想这些主儿,在这些方面达到如此的造诣,他们怎能有心思将国家治理好。还有一个相反的例子,那就是小赵祯。人家什么也不会,就是喜欢一手飞白体,自己也写不好。后来又学习石体,就是石坚的那种内刚外媚的那种字体,更写得一塌糊涂,只有艳羡,向石坚一个劲地敲诈。怎么办呢,谁叫咱俩妹夫郎舅关系好,朕写不出来,可你能写出来,有什么好字就送给朕欣赏得了。

但人家会听会用,自己勤俭节约。会听就是能听大臣的进谏,所以包拯这些人敢把唾沫往他脸上飞。会用,就是会用一些有本事的大臣。说起来简单,可并不那么简单,一个大臣放在那儿,你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有什么特长,用在什么地方?刘邦也没有多少本事,只用对了三个人,就打下了天下。还有会听,或者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那也不一定,触龙说赵太后,那个话讲得是多么动听。但是忠言!赵高直接指鹿为马了。这种话不好听,但更不是忠言。有些人故意装忠臣,逆言皇帝。有些良臣为了皇帝接受他的谏议,那个话说得娓娓动听,不听都不行。

所以你自己得逐磨,那些人什么用场,那些话儿该听不该听,这就要精力。那还有多时间用在其他方面。至于勤俭,也许说起来更简单,别忘记了,人家是皇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时候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个难度比一个熬了二十年的光棍,突然一个美女在他前面脱光了衣服,让他不上的难度还要大。

当然小皇帝够背的,想改革,遇到守旧势力的阻拦,而且正好遇到元昊崛起,把宋朝的财政弄得紧张无比。然后临死时只抱着一匹玉马进入了陵墓。如果不是这档子的事,他的功业未必比汉文景二帝差到哪里。

石坚的意思,你一个小候爷,玩玩琴,也不错,何必弄一个叛乱。那不是你玩的。可惜了。当然这也是他风彩好,石坚一是怜惜他才华,二也是与他有旧,否则他才不会这么多废话。

赵克己摇头,他说道:“石大人错矣,非是我琴技大涨,而是刚才看到石大人,我知道我自己穷途末日,放下了所有的包袱,这才真正以心入琴。就象石大人用人品入字一样。”

也许在普通百姓眼里,石坚什么都是超人一等。但在这个多才多艺的叛党首领面前,他可知道很清楚。石坚的棋也只是二流的高手,与那些顶尖的还有不小的距离。当然拿是绝对能拿得出。至于琴技,也只是一般,特别在古琴上,只能说三流。就是他创造了那个小提琴,现在赵克己也分辨出来,还有很多的缺陷。不过他为什么会创造那么多优美的曲子,或者只有说他天生异禀。真正让赵克己折服的是书法。别看那幅百寿图,他看过,只能说追其形,没有其神。当然出自一个八岁少年之手,那就了不得了。后来才日进圆融。最后石坚那种石体定型,那真正代表着他走入绝世大家的行列,与颜欧他们并肩了。

而且这种字体被人称为历史以来最好看的字体,骨不失刚,表不失其丽。于是许多人模仿,可是大多或学其表媚,无其刚力。或学其刚,但无其媚丽之形。因此,也是石坚的字在市场上一抬再抬的原因。当然他说到心境,这玩艺,玄之又玄,不好说。就象李煜也是后来被俘,词风才变得大气,成为历史真正的文学宗师之一。其实石坚就是不抄袭,宋朝历史改变,将会有许多优秀的词作,也随之消失。当然会有许多新的词作出现。

石坚说道:“你也知道你穷途末日,何必当初?”

赵克己再次摇头,说:“石大人,又错。我又何尝走到今天的地步。石大人,还让得先帝在世时,你第一次进京的第二年春天。我带着我弟弟登门造访的事?”

石坚点头。那时他的弟弟在书法已经表现了很好的天才,只是苦于一直没有进步,这才央请他这位哥哥带他前来。

赵克己说道:“可你还不知道另一件事。我们在你家门口遇到你的舅爷允迪,他说你们这俩个小野种,也想跑到小石大人门前拜访,也不撒抛尿照照自己。”

石坚终于明白过来。当时真宗还在世。虽然元俨的女婢放了一把火烧掉许多皇宫,可真宗对元俨还是十分喜欢。事实上真宗也与这位八弟最为亲近,所以有人说赵蓉与耶律焘蓉是契丹最尊贵的郡主。辽兴宗与耶律焘蓉几个堂哥关系也很密切。当然元俨就已经有了将赵蓉许配给石坚的意思。因此赵蓉的几个哥哥,也就是现在石坚的舅爷喜欢往石家跑。当然作为允迪眼里,这俩个小候爷什么也不是。而且他们弟兄几个当中,也只是这个允迪最为顽劣。而且允迪这句话说得是很侮辱人。赵廷美不是野种,那是太宗亲弟弟,连史书也没有敢否认。因此,听到这个羞侮的话后,这个赵克己怀恨在心,就想把现在的格局打破,为他叛乱埋下了起因。

石坚施了一礼,说:“我替孩子的舅舅道歉。可是你可想过韩信跨下受辱的故事?可想过魏征多次劝建成太子杀掉唐太宗,但唐太宗如何待他。本官也怒斥过大臣,可都为了国事,非敢为私事而驳斥其他人。就是你能成功,不能容人,也成不了大事。”

“那可不一定。如果说容人,石大人看太宗如何对待太祖后代?如何对待我的曾祖?如何对待自己的儿子?”

他说的太宗是指宋太宗,当然元佐被废,一是他为救廷美而招太宗不喜,后来他猜疑而发狂,某些方面是自找的。这个允言自小就因为此事而感到怏怏。而且他身体还不好,现在站在这里瑟瑟发着抖。石坚不知道如果不是他给这世界带来改变,让这个允言参加了叛乱。这个允言因为心中不高兴,胡作非为,因此被贬,在失望担心之下,他于前年就死了。现在还活着,是他戒忍,也是他心中有着盼头。

这种事情因为关系到皇家隐秘,石坚也不敢回答。

赵克己大笑,说:“石大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就是这么简单,勿复多言。”

实际上石坚想说,这天下不是你们赵家的天下,而是所有汉人的天下,你们赵家只是做了皇帝,也就是等于是一个领导人,就是皇帝也不能,更没有资格对待百姓胡作非为。更不要说你这个小候爷。

这话不能说,一说,那个老太后估计会不顾天下安危,再次将他流放了。

赵克己这才走到张微与允言身边。这两个人脸上正发白,他们害怕。这次不要说这个石坚也不会放过他们,不然他还没有回到中原,就奇降河间府。想必他们没有活命的机会了。

赵克己说道:“张大人,二叔(允言排行第二),你们也不要多想。”

说到这里,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火舌,石坚还在莫明其妙。就看到他将这火舌向他怀里点出。石坚叫道:“不好。”

可是已经晚了。赵克己一把将允言与张微搂着,然后一声巨响。三个人炸成了碎片。敢情他就是临死,也不想石坚得到多少消息。可见他对赵家,或者对赵匡义的后代怨恨到什么地步。

石坚摇了摇头。虽然他这一次前来的目标已经达到,可是他知道这俩个人后面还有人,那个人又沉放海底了。慢慢查吧。不过这一次目标也小了许多,大不了机速房多养几十个探子。

看着他们三人炸得四分五裂,石坚默立良久。才吩咐人将他们三人掩埋。

实际上他都不是怜惜克己的才华,而是想到自己。这一次无论是他到江宁府,还是前来河间府,都是突然起意。没有和萧小一他们商议。虽然到目前很成功,可还是出现了一些瑕疵。江宁府的误打误撞不算,这次河间府的城墙距离自己也有所疏忽,还有刚才忘记了克己必死的决心。如果派个士兵将他们搜身,至少自己从那个张微与允言嘴里能够掏出更多的东西。

看来自己没有赵蓉与申义彬、萧小一他们的补漏拾遗,还不能做到完美无缺啊。当然,如果李织听到这话,一定气得用头撞在墙上撞死算了。

虽然知道自己不是神,不可能做到那么完美,但这些细微的失误,还是叫他感到遗憾。

这时候,石坚才听从军情。这一次的袭击,虽然成功,可是死亡的士兵达到了七百多人,还有六百多人受伤,其中一百多人失去了战斗力。损失不算多,毕竟敌人有坚城防守,事实损失最重的地方,就是攻进城去的一刹那,还有朱耻的手下。石坚进城后,因为城里的居民配合,死伤都不很多。

可是对于石坚来说,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一来,他五千人只变得剩下四千一百人,对接下来的行动很不有利。还有这一百多个重伤员如何安置?

不过也有许多好消息。一是许多战马,这次叛乱的禁兵有许多是骑兵,因为要利用他们,所以契丹人没有将他们战马缴获,因此单从他们手上就夺下四千多匹战马。还有契丹人也有两千多匹战马,可让许多人骑着跑出去了,因此城中只留下一千多匹。但也可观,这样一来,达到六千多匹战马,将使他们的行军速度加快。

还有一个更大的好消息。那就是耶律焘蓉与耶律韩八因为动作快,将机密文件全部烧了。可杨佶毕竟年老,又听到石坚痛恨宋奸的故事。更加害怕,急于逃走,许多文件没有烧毁。因此让士兵搜查出来。

这个消息好啊。有了这些文件在手,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情报。石坚立即赶向杨佶居住的府邸。至于耶律韩八与杨佶,这是两块硬骨头。石坚就没有指望他们投降过。而且杨佶也不会指望他会投降,这个人契化已经很严重了,根本忘记了自己是汉人。交给士兵审问吧。至于这两个人是人才,那也是契丹的人才,与宋朝有什么关系。

石坚来到大街上,许多老百姓站在街道两边看着他。毕竟石坚可是一次没有到过河北路。至于河东路都去过一回,那也是悄悄去的,没有惊动过任何一个人。对于这个传说中的人物,那个老百姓不想出来看看。

石坚看到这些老百姓,忽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河北路百姓骁勇善战,或者从他们手上补充一点兵援。另外还能将这些重伤者放在他们家中寄养。至于会不会以后出卖。这些重伤兵对于契丹人没有价值,想来就是出卖也得不到什么利,以他们的品性都不会做出这件事。当然他自己除外。如果让契丹得到,会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