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风流才子-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让他们失望地是,他们听到帘后是一片沉默。

他们知道他们是被当作平息那个少年的愤怒的牺牲品。其实他们自己也承认朝廷少了他们几个无所谓,但少了那个少年,有些事情真不好办。这还是朝廷再三地对他制肘,否则让那个少年发挥出来,大宋比现在还要安宁,还要昌盛。朝廷还是少不了那个少年啊。可怜李掊与石坚对干了好几年,这次终于可以养老告终了。

刘娥能理解赵祯的感情,这些大臣也不是什么重臣,赵祯还是在分寸的,至少吕夷简他没有动。他们告老就告老了吧,反正大宋象这些废物也不缺,所以那一刻她选择了默认。

然而她对石坚也起了怨气,这次她为了平息石坚的怒气,准备了许多工作,甚至马上在皇宫里摆上一个盛大的宴会,还准备让赵祯亲自向这些将士敬酒。可是石坚什么也不辨解,摞蹄子了。

她阴沉着脸,叫太监将对各个将军的封赏念了下去。至于宫里的宴会,见鬼去吧。不过这些武将也似乎看出来石坚这次一是为他们,二是为朝廷这次政策的失误,辞官的。这使得他们也没有初进皇宫那种兴奋。

今天这个为了迎接西北归来的有功将士的宴会,结果被告石坚这一闹,不欢而散。在大殿上刘娥不好说,不过不代表着刘娥就此放过此事。散朝后,她派太监进入石府责问石坚为何要这样做。

可是让她失望的是得到的却是石坚一离开皇宫,就离开了京城,现在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连朝廷派给他的护卫他也没有带,只是吩咐他们到石府,嘱咐丁圃他们将所有东西收拾回和州。他则带着他自己聘请的,十几个王朝他们这些江湖人士组成的护院骑着马走了。至于去了哪里,他并没有说。

这终于让这次胜利蒙下了一层阴影。对于石坚的做法,有的明智人士认为朝廷这次真的做错了,这是在养虎为患,一旦元昊恢复元气,肯定还要反扑,那会使石坚这一番努力白废。但大多数宋人还是希望国家是生活在和平之中,当然除了那些被巨利蒙红了眼的海客。他们则认为朝廷这样做也有道理,毕竟朝廷的疆域已经够大的,这次元昊败得这么惨,他还有胆量造反。石坚这种做法过头了。

不过他那一句,草民累了,很快流行起来。每当人们听到这话时,都想到那个少年是无比的潇洒,竟然用这一句话,摞了皇太后的蹄子。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石坚说这一句时,心中是多么地疲惫。

事实上许多人也认为这是石坚在和朝廷赌一口气,毕竟花了那么多心血,废于一旦,是很心痛,但事情过了往,也就算了。甚至连刘娥也这样想,反正朝廷现在也没有什么大事,随他散心吧。

但她很精明,这一次新式武器发挥的作用,她也看到了,于是支出大量财力人力,生产这种手弩、投石机、手榴弹还有炸药。并且看到西夏与辽国的军队在黑山威福军司与云内州一带对峙(包头到呼和浩特之间),她果断地向幽云调兵,并且派出狄青、朱氏兄弟等许多这一战中表现突出的将军。不过为了小心,她还是将折家留在西北,种氏父子留在泾原。

这吸引了宋朝百姓所有人的眼光,朝廷将要收复幽云了。提起幽云,这是宋朝人心中永远一个痛,现在国家富强了,又有了新武器,还出现了许多有本事的武将。是该收回幽云的时候了。

可是没有了那个少年,朝廷能成功吗?老百姓再一次地将目光转向了那个少年。可是那个少年就象是从人间蒸发,不见影踪。但调动归调动,刘娥还不至于头脑一发热,马上攻打辽国,她在等元昊动手。

她甚至想,朝廷弄出这么大动静,那个少年应当上份奏折吧。可是依然没有消息。不对,消息是有了,可十分地不好。

和州传来,石坚造出一种新式笔,叫钢笔。这种笔有点象那种鹅毛笔,但不象鹅毛笔那样有时会滴墨在纸上,还能反复使用。这种笔的笔尖更细,这样会使书写时节约更多的纸张。同时附带着一份印刷的钢笔字贴,上面教人们怎样用这种笔书写。

这种钢笔一问世,就被抢之一空。一是人们对它好奇,二是它售价不高,最主要还有一份石坚写的字贴。按照现代的说法,这是一份很有收藏价值的商品。

但石家还没有消息,继钢笔出现后。又生产出一种新奇的东西,方便面。其实石坚早就想生产这种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可缺少辣椒,还有调料包。后来因为海客的引进,辣椒也开始出现在宋朝,他又用纸包代替了塑料包,使这种生产成为可能。虽然前世痛恨这种东西,甚至某段时间,他都吃厌了。但这种食品确实有时候给人们带来方便和时间。

对于石坚能想出新产品,而且还能用它来赚很多钱,刘娥是知道的。可这次不一样了。原前石坚每造出一样东西,都要将它的利润交给朝廷。但现在过了一个多月,也没有看到石家动静。敢情现在石家财源滚滚,那个红鸢小丫头每天数钱都数到手软,可朝廷没有看到一分钱。

于是她暗中在向和州知州批折里提到此事。这个知州也不是傻子,立即到石家探测口风。这才知道这些方子全是石坚派护院送来的,至于石坚在哪里,连丁圃也不知道。

不过看到这个知州不断地追问,丁圃警惕地说:“干嘛,我可告诉你,我们家少爷现在不做官了,想做一个小财主不行吗?朝廷可不要与民争利。我们家少爷已经为朝廷争了不少钱了,难道朝廷还嫌不够?连我家少爷准备养老的钱也想抢去?”

刘娥一听傻了。养老?石坚现在要养老,刘娥差点气得想笑。可这样一来,石坚真的想做一个富家翁?

现在她也发现每当有事时,首先就是想起这个少年,这个少年也不计委屈,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且往往是一针见血。这段时间,离开了石坚,她也想借这个机会,消除石坚的影响。对于一个朝廷来说,过多留下一个臣子的痕迹,可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她却发觉是多么艰难。

现在朝廷又开始为是不是出兵辽国争吵了。有人说借此机会将进贡给辽国的款子压回来就算了,万一有闪失,那个后果谁也付不起。还有人说元昊不可信,现在把许多英勇善战的将士抽出西北来,正中了元昊的诡计,这一派是坚决的石派。还有的说,元昊无非是想开疆辟土,向宋朝进攻也是这个目的,向辽国进攻也是这个目的,同样夹山一带有许多盆地平原,也十分富饶。他何必非要招惹宋朝。不一而定。吵得刘娥都不知道听谁的好。

果然面对如此重压之下,辽国也派使者向宋朝责问。由于朝议未定,刘娥也只是搪塞,这是宋朝军队换防,请辽国不要误会。总之,现在大胜之下,她反而很乱了。

其实也难怪,现在的刘娥比历史上的刘娥还要差。毕竟以前有石坚管事。看似石坚并没有参与多少,可石坚凭借着他强大的历史知识,一次次地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有了这个方向,所有事务处理起来,也就简单了。这一点就如同一个陌生人遇到繁杂的岔路口,但只要当人指正一下,行程就变得简单,可没有人指正,任谁也头痛,不能每条道路都尝试一下吧。而且让石坚这么一弄,刘娥还缺少了自己判断能力的磨练。

石坚要是知道这结果,也不知是什么想法。

五月末,梅州。

梅州,南汉时称敬州(宋史称恭州,晕,不想考证了),宋初开宝年间改。那时候的两广与现在的两广不一样,因为天气热,所以居民少,象梅州面积比和州还在大,可人口却只有它的三分之一。这还算好的,有的州,如封州连和州的十分之一人口也没有。当时整个两广路加起来也不过五十来万户,而一个开封府就有它的一半多。

不过小皇帝心也不坏,将李衡调到梅州。梅州还不算太南,它挨着江西、浙江,而且还因着靠着海,所以还有一点生气。

不过这时候,天气开始热了,道路两边还时不时,看到一两株梅子树,但也成了稀疏地星星挂在树上,大多数梅子都被采摘下去,没有来得及采摘的,也落在地下。不过让石坚感到有口福的是,他终于吃到了新鲜的荔枝,虽然不是正宗的蒲田荔枝。

因为人烟少,许多地方还保持着完好的原生态。山道两边开满了花朵,矮牵牛花虽然很平凡普通,可开得泼辣,一处处地附在各个大树上随处可见。还有野月季发出淡淡的香味,可因为无人培植,花朵儿太小了。茉莉花开得清新,杜鹃花开得滴血。还有丑陋的鸡冠花从青翠欲滴的连天碧草间,俗不可耐地伸出一个红红有鸡头来。更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动物惊恐地看着这一群人,然后慌忙地逃进草丛深处。

穿过绿竹林,听着风吹着竹叶发出的沙沙声响,石坚忽然有了一种来到了世外桃园的感觉。

一会儿就看了那个小寺庙,门前有着一泓清澈的池塘,背后是蓊葱的山岭,几檐红墙青瓦,映印在一片苍松翠柏间。倒也是古意盈然。

石坚快步地走到近前。可到了门口却让两个小尼姑拦住了,她们作了一揖,说道:“这几位施主,这里是庵庙,男施主不可以进来的。”

不过她还是往后退了一步,石坚还要好些,可他身边这十几个护卫都参加过战斗的,身上还散发着浓浓的杀气。

石坚这次来是为了接李慧离开这里,他也不想多出其他事来,于是微微一笑说道:“麻烦两位居士,请代我向李慧,哦,灭因师父传一下话,就说和州石不移前来找她。”

“你就是那个石不移石大人?”这两个小尼姑显然很激动,急切之下,说的全是岭南话,连石坚也没有听出来她们说的是什么。

但石坚明白她们的意思,这两个小尼姑大概也是他的追星一族,他温和地微微笑了笑。

其中一个尼姑先回过神来,她说道:“石大人,李小姐现在病得很厉害,不过她听到你来了,一定会很开心的。麻烦你稍等一下,我去向主持请示一下。”

说着她再次露出歉意一笑。这一次比刚开始笑容真挚得多。

石坚点了一下头,他明白,这毕竟是一个寺庵,男子不好冒然闯进去。

一会儿,出来一大班老的小的尼姑,看来她们也没有直正断绝尘缘,听到石坚到来,一个个出来看稀奇。

那个主持合了一什,说道:“本庵虽不让男子进入,不过灭因生命垂危,石施主可以破例进去一下。”

石坚身后几个护院心想,什么破例,如果不是石坚,什么例也不会破。

石坚跨过了香烟袅袅的主庙,来到了亭院深深的后阐堂,心中竟有了一点忐忑不安起来。真要说起来,已经好几年没有看到这个小姑娘了,不知道现在长成什么模样。

他来到李慧所住的房间里,却看到李慧模样儿并没有变多少,只是瘦得只剩下一团皮包骨了,穿着一身青色袈裟,缩卷在青竹做的凉席上,眉毛紧皱,似乎有着无限地痛苦。还有一缕青丝也不见了,一个油光光的光头露在外面,她脸上红润。石坚知道这不是健康的红泽,而是在发烧。

他对着一个护院说道:“你去请梅州城最好的大夫来。”

那个护院赶忙出去,他是王朝介绍来的,可天下间有几人不知道石坚与李慧的故事。

这个主持说道:“没用的,她这是心病,知州大人也请过大夫看过多次,不管用。”

石坚感概万千,他不由地用手在她的光头上摸去,说道:“我来接你了。跟我走吧,你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了。”

这一句话让几个小尼姑都流下泪来。

她们也知道石坚和李慧的事,可是随着石坚一天天的声名远扬,连刘娥也要礼让三分,还有他与赵堇、赵蓉的纠葛,这些尼姑都在劝李慧不要痴心妄想。

可没有想到居然让李慧终于盼来这一天。

她们只顾得替李慧高兴,都没有想起来,石坚这个动作做得多少不雅。

大约感觉到有人在她头上摸,李慧睁开眼睛,甩手一个大嘴巴,打在石坚的脸上。

第243章 打丈人

本来石坚与李慧分别时,已经好几年的时间,加上这几年石坚正在发育阶段,他的变化已经很大了。从去年他又到了西北去,整天在野外风吹日晒,皮肤也变得有些黝黑,还有经过这场大战,他的眉宇间多了一份刚气与杀气。模样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李慧这几天的高烧,烧得她晕乎乎的,刚刚醒来,也没有认出,或者根本没有想到是石坚来了。

她只知道一个青年男子在用手摸她,而且还是摸她的光头!

当时她是又羞又侮,这还是她久病之下,手上没有多大力气,只在石坚脸上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

看到这个名满天下的少年,居然走上来就被告李慧打了一个大耳光子,这些尼姑们都转过身去偷偷地笑。

这让石坚身边这些护卫很为难,他们是不是要上去保护石坚?把这个小病美人抓起来?

石坚也知道是她误会了,他一只手抚着嘴巴,一边说道:“慧姐,是我啊。”

听到乡音,李慧才细细注视着这个青年,从眉目间,还能依稀地看出他原来的样子。她愣了一下,说道:“怎么变化这么大,还有也黑了。”

石坚苦笑了一下,本来以前他在家里看看书,自然是一张小白脸,可到了西北后,为了更好地了解西北的情况,以便发展陕西与布置对付元昊,他基本每天都在外面奔波,特别是他去的时候已经进入了深秋,西北风也是正利的时候,他怎能不晒黑?

石坚答道:“我在西北大半年,哪里的风利,吹的。”

李慧说道:“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没有,只是晒黑了一点。”

李慧忽然想起什么,脸色发白,掐住石坚胳膊说道:“我就知道我这是在做梦,这不是真的。”

那个老尼姑看不下去了,她还以为李慧脑子烧坏了,在旁边说道:“李小姐,这是真的,为师可以证明。”

李慧现在瘦得五官上只剩下一对大眼睛,这对大眼睛忽闪忽闪地说:“可我为什么掐自己的肉,感觉不到痛呢?”

石坚才明白她的意思,他又是一阵苦笑,说:“慧姐,你不是在掐你的肉,是掐我的肉,当然不知道痛了。”

那几个护卫终于忍不住跑到外面,全部笑喷。

那些小尼姑也忍不住在笑,可是她们眼睛里全部流着泪。

石坚喟然长叹,如果论这世间真正爱到痴了的地步,也只有这个李慧才有称得上。他叫护卫熬了一点粥,亲自喂她喝下,同时说:“这回来,我是带你回去的。”

李慧喝着粥,听到这句话时,眼睛里开始浮现了笑意,她说道:“将子无怒,佩兰芷,镶明月宝璐,秋之为期。现在早过了秋天了,还有这句我不喜欢,后面的不好。”

这是上次石坚信中末尾所说的一句。意思是你说不要生气,我秋天带着丰厚的礼物迎娶你。其中将子无怒,秋之为期出自《诗经》中的《氓》,这是首《诗经》中少有的长诗,共分六大段,是以一个女子口气所写的,但后面这个女子嫁到这个青年家中后,做了一个贤惠的主妇,但这个青年对这个女子不好。

石坚一笑,说:“你真是一个傻丫头,那是我的一个比喻,说很快就会娶你,并不是指一定要在秋天。还有,我只是摘了其中一个句子,与诗中内容无关。还有你为什么出家?也不给我一封回信。”

李慧听到这里,她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脸上露出惊恐地神色,说道:“你还是回去吧,我身份太低了,不配你。”

石坚摇摇头,说:“什么配不配,现在我也是一身白衣,我这次连家也没有回,就是来接你的。”

“白衣?发生了什么事?”李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