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夜行 (1-1016章)-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棣龙颜大悦,为了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和对吴有道、黄真等人识大体、重大局的赞赏,当即着解缙大学士调阅两人去年的考评簿子,然后提拔吴有道为副都御使、黄真为佥都御使。

陈瑛是都御使,都察院台长,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其下就是副都御使、佥都御使,虽然吴有道这一派御使人数比较少,但是这一提拔,占了都察院的两个要害位置,吴有道一派对陈瑛也就隐隐具备了一些制衡的资本。

皇帝用这种举动,表达了他对大家过于纠缠浙东水师丑闻案的不满,一些官员便暗暗警醒起来,互相攻讦的势头有些降温的苗头了。

朝会已罢,朱棣特意留下夏浔,召他谨身殿奏对。

这段时间夏浔忙着组建自己的剿倭班底,朱棣这边也下旨令各大船厂加紧赶造海船。好在宋元两朝,海运都十分发达,造海船对各大船厂都不陌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现在各大船厂依据具备,旨意一下,马上可以投入生产。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南直隶的龙江船厂、专门生产海船的快船厂,以及马船厂、黄船厂都在制造用于海洋的战舰和运输舰等各种舰只,福州船厂专门生产大型海洋战舰大福船,广东新会东莞船厂专门生产横江船、乌槽船等中小型海洋战舰,如今也在日夜赶工,每建造完成一艘便交付一艘。

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和内阁的关照,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都是紧锣密鼓,相应的海战武器也在加紧生产,并且加强了火器的配备比例。这副架势,虽非倾国之力,但是朝廷关注和支持的力度较之浙东水师剿倭时可强了十倍不止。

倭人加诸大明之耻,朱棣是一定要雪的,所以对夏浔不遗余力地支持,可相应的夏浔的责任也就更重了,这样的支持之下,如果再打了败仗,他就真的无法对天下人交待了。不需要有人弹劾,他也得主动上表承担责任。

君臣二人在谨身殿里,就各种战备情况进行了一番认真地交流,最后朱棣又嘱咐道:“朕对海洋、海船本不甚了然,这段时间,朕对这方面的事情特意进行了一番了解。如果能够消灭倭寇对我沿海之威胁的话,朕以为,以后漕粮北运,可以尽量经由海道。这样,可以减轻河道转运的层层损耗,无论是速度还是运输量,都要远超河运。同时,也可以减轻运河运输的沉重负担,让河道于工商及民运,你以为呢?”

夏浔闻言大喜,这段时间,他也一直在了解有关海洋的事情,以他一个后世人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再结合他所掌握的当下的实际情况,他认为,把大明放弃海权的罪责,归咎于儒家思想培养下的文官政府因循守旧不思扩张,那是不公平的,至少它不是主要原因。

大明放弃海权的真正原因,应该是大明向海洋扩张的原动力渐渐消失了。

秦汉以来,儒家成为官方唯一遵崇的学说,天下都是由儒家弟子把持的,他们有放弃过向外扩张吗?当帝王们有扩张领土之功勋时候,儒臣们是为之欢呼鼓舞、大加赞誉呢,还是竭力反对?为什么陆地扩张他们欢迎,海洋扩张他们就不以为然了?

为什么陆地扩张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就筑起了长城,心满意足了?可有人发现建筑长城的地方内外两重天?为什么长城内侧农耕发达,而长城外侧却是碧草连天?是因为没有人去种植还是因为再往外延伸,当时的气候和农耕条件已经不适宜种植?

这些古代的政治家们,虽然主观上未必明确地认识到并且以此为行动准则,但是客观上他们就是以此为行动标准的,那就是:利益!

当扩张带来的好处大于战争成本和占领成本的时候,那就是开疆拓土,就是受到支持和褒扬的。反之,就是穷兵黩武,就要受到大臣们的反对。他们的态度,就是下意识地依据这一标准而改变的。当然,这也不是唯一原因,但它才是主要原因。

甚么开拓足够的生存空间、或者那些看似荒凉的地方其实有无数的矿藏,所以应该不惜一切统统占领,那是没出息的子孙做的白日梦,对时人来说,根本不存在这个理由。

现在的人口,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还没有产生生存空间的压迫感,现在的人也无从去开发勘测、去发现那些不毛之地下边埋藏着甚什么宝贝。如果继续扩张下去,是劳民伤财,是入不敷出,那它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所有人竭力反对的东西。

朱元璋早年的时候,大明水师还是比较强大的,那是因为大明当时有控制海权的需要,他们需要打击张士诚、方国珍等逃到海外的残余势力,他们需要加强东南沿海的防务,这些构成了明初海军发展的动因。

朱棣后来七下南洋,交通海外诸国,主要还是政治需要,是为了扬威异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明水师舰队一路下去,仿佛巨轮碾蚂蚁一般,把陈祖义等大大小小的海盗团伙扫荡一空,把对大明怀有敌意的南洋小国一一慑服、又把南宋以来流落南洋的华人大量接回本土,南洋华人贸易网极剧缩水……

与此同时,大明舰队的强大,也使倭寇遭受重创,加之中日勘和贸易兴起,倭寇组织者有了合法的贸易渠道,倭寇的威胁在那段期间也减少了。以上种种,使得不管是在海防安全方面,还是在贸易垄断方面,海洋对大明都已不再存在威胁,也带不来更多的利益,因此,当政治任务完成之后,也就无人再去注意海权的重要性了。

当然,这些只是夏浔想到的,实际上还有一些其它原因。比如人口的流动不仅仅是南洋华人大量归国,由于北京的建立,中原内部的人口和经济中心也在北移,浙江、福建、广东一带人口大量向北方迁移,迁移人口最多的浙江一带,在永乐朝时当地有一半人口流动到了北方,这一系列变动,都使大明帝国对海洋的兴趣越来越小。

同时,鞑靼和瓦剌的崛起,也使得大明帝国的战略中心必然北移,渐渐形成军队建设的大陆军主义。

一支军队的建设,是需要军费的,这种时候,大明帝国的军费必然向北方倾斜,向步兵、骑兵倾斜,海军不但得不到建设,军费反而大量被削减、挪用,最终,舰队只能在海港中烂掉,航海资料被兵部销毁,远洋舰船停止建造,海外私人贸易严禁进行,海权被拱手相让了。

夏浔认识的虽不全面,却已隐隐发现了问题的本质,所以听到朱棣这个设想的时候,他大为欢喜。

朱棣是一个难得的肯重视海权的皇帝,虽然他的本来目的是政治层面上的,并不足以支撑大明海权的长久持续发展,可是如果自己能够推波助澜,加强大明在开发海洋这一过程中实际利益的获得,那么,大明的战舰还会烂在船坞里面吗?大明还会在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时,已经足足落后西方一个世纪吗?

夏浔欢喜之下,登时化身黄真第二,马屁不要钱地向朱棣倾泻过去。

朱棣这些时日因为浙水东师丑闻搞得非常抑郁,如今却被夏浔给逗笑了,他摆手笑道:“好啦好啦,再拍下去,你可就成了蛊惑君上的一个佞臣了,呵呵,日本国使节已经到京了,礼部正在东拉西扯地拖着他们,你打算什么时候去跟他们谈判?”

夏浔笑道:“明天吧,臣想先去定国公府,拜访拜访赤忠将军!”

朱棣似笑非笑地瞟他一眼,说道:“你选的这两个人,朝中大臣们可是多有非议呀!”

夏浔道:“不招人妒是庸才,臣对他们,可是信心十足!”

饱受他人非议的朱棣对这句话感同身受,颔首笑道:“好,既然你想用,那就大胆地用,朕全力支持!可若吃了败仗回来,朕可不饶你!”

夏浔笑着应了,君臣二人又叙谈一阵,夏浔便离开了皇宫。

夏浔离开皇宫之后没有回府,而是直接打道去了定国公府。定国公徐景昌早朝回来,便把御使言官们对赤忠的攻讦告诉了他,把个赤忠气得脸庞发赤。文人看不起武臣,武臣也一向瞧不上文臣,这叔侄俩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损着文臣,有人进来禀报,说是辅国公杨旭来了。

两人闻言,连忙迎了出来。

一见徐景昌,夏浔便拱手笑道:“定国公,听说赤忠将军已经到京,这不,奏对完了我就来了,此去东海,这场功名可是全赖赤将军了,你还不给把赤大将军请出来,引见引见?”

其实,他已经看见徐景昌身侧一身常服的赤忠了,徐景昌和赤忠出来相迎,身边都带了一个贴身的随从,可是主宾与随从,从站位、衣着、神态上就能看出来,夏浔只稍了一眼,就知道徐景昌旁边这中年人是赤忠了。乍见赤忠,夏浔不免有点吃惊,听这名字,再听徐茗儿的介绍,在他想象中,这位赤忠将军必定是身高八尺、威武昂扬、杀伐果决、刚毅勇敢的一员虎将,可是这一看,实在瞧不出一点军伍之风。

这赤忠身材中等,体态已经发福,那绝不是一身的腱子肉,确实是有些发福,肚腩微微地腆着,一身细皮白肉,显见是平时养尊处优惯了。那张脸也看不出半点威风霸气,狭长的眼睛、肉头的鼻子,稍稍有点雷公的嘴巴,其貌不扬。虽然说人不可貌相,可这也……

夏浔偷偷打量赤忠的时候,赤忠身旁那个亲随瞪大双眼,紧盯着夏浔,业已是一脸的愕然!

第513章 故人

徐景昌笑道:“辅国公太客气了,这位……就是福州水师都督佥事赤忠。赤叔,这位就是辅国公。”

赤忠连忙踏前一步,双手抱拳道:“末将赤忠,见过辅国公!”

夏浔举手虚扶,笑道:“将军免礼,杨某久闻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尊颜,果然是沉稳凝重,有大将之风……”

夏浔说到这里,忽然察觉旁边有人在盯着他看,下意识地闪过目光,瞧见那有些熟悉的面孔,不由也是一怔。那人正盯着夏浔看,与他目光一碰,不由吃了一惊,局促地低下头去,想要掩饰自己模样,可是两人近在咫尺,如何避得过去。

夏浔迟疑道:“这位是……”

徐景昌和赤忠发觉二人神态有些异样,赤忠便道:“哦,这人是末将的一名亲随,名叫古舟,国公爷认得他么?”

“古舟,古舟……”

夏浔愈发觉得熟悉了,他正急急搜索自己记忆,那古舟实在受不了三人审视的目光,双膝一软,已惶然跪了下去,说道:“小人昔年有眼无珠,冒犯国公,还请国公恕罪!”

夏浔倏地记了起来,啊地一声轻呼,说道:“我想起来了,你是……在德州的时候……”

那人涩声道:“是,正是小人……”

夏浔失笑道:“原来是你,这可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

赤忠奇道:“国公与末将这名亲随,曾经有过纠葛么?”

夏浔笑道:“那都是陈年旧事了,无需再提。古舟,我记得你是关外的参客吧,怎么到了赤忠将军麾下做了亲随?”

夏浔这一问,古舟不由悲从中来,他在关外称霸一方,有许多参客都是他的手下,在女真诸部也混得门儿清,本来逍遥自在的很,可是就因在山东府平原县调戏了一回谢雨霏,厄运就开始了。

先是在平原县,他被谢谢一记撩阴腿险些废了命根子,挣扎了两天缓过神来,在德州府又被谢谢引来官差,把他以风化之罪打了一顿板子,弄去拘押了半个多月,好不容易逃出来,一头扎进北京城,结果因为燕王府险些被炸,北平府正在到处抓捕嫌疑人,把他弄进了大狱。这一遭他可出不来了,因为身怀多份路引,以伪造路引罪被发配戍军。

配军的罪囚一般都是异地安置,南方人就发配到北方去,北方人就发配到南方去,这么着,古舟被发配到了东南。配军也是士兵,只不过是因罪入伍,比不得普通士兵,他们没有军饷拿,也很难有升迁的机会,除非立下天大的功劳。

不过这古舟毕竟是个有真本事的,关外参客个个凶悍无比,很多都是杀人越货的强盗出身,他能在这伙人里出人头地,又能学到一口流利的女真语,在女真各部落间如鱼得水,无论是他的机智还是他的勇猛,都算是上上之选了。

这样一个人物入了伍,也绝不是一个甘于平庸之辈,赤忠在与南洋大盗陈祖义的几次交锋中,发现此人虽然水性不好,也使不了船,做战却极其勇敢,而且做事很有脑子,绝非一个有勇无谋之辈,所以就把他提拔为亲卫,留在了身边。

这古舟胆大心细,善于揣摩上意,一来二去,便做了赤忠的亲军头子,想不到山水有相逢,几年后的今天他又和夏浔重逢了。而现在夏浔却已位居国公,古舟还真有些忐忑,如果夏浔想要找他麻烦,只怕是少不了一顿苦头。

可夏浔如今是什么身份,岂会为了这点小事穷追不舍,再说他现在正要借助赤忠之力,这人既是赤忠的亲随,打狗还得看主人呐,因此只是哈哈一笑,便把此事揭过了。就连其中详情都没有说,古舟如今做着亲卫头子,在赤忠手下那些亲兵面前也是有点身份的,夏浔这番维护,古舟大为感激。

夏浔对两个相识的前因后果避而不谈,岔开话题与徐景昌、赤忠谈笑着便进了客厅。他可没有想到,古舟这个昔日关东客,今日福州兵,后来对他经略辽东居然起了极大作用。

三人厅中落座,夏浔立即道:“巢湖水师已奉调东去,此刻想必已抵达浙东,开始接收战舰,投入训练。本国公准备明天见一见日本使节,之后也要东去。赤将军所部什么时候可以集结到浙东啊?”

这是公事了,赤忠纵然资历老、辈份高,面对上司询问,却也不能摆谱,忙把茶杯放下,身形一正,说道:“国公,闽南有大盗陈祖义为祸一方,不可不慎,末将要带出来一部分兵,福州水师就得由其他卫所补充些人进去。

再者,福州水师的战舰也不能尽数调拨过来,末将来京师的时候,福州船厂和东莞船厂正在加紧赶造,现在想来应该有足够的战舰交付使用。末将一直在京师等候国公将令,对于福州近来情形还不甚了解,如果国公着急,末将可以返回福州,督促一下。”

夏浔摆手道:“不急,这样吧,等我起程的时候,你跟我一起走,先把双屿水师和巢湖水师好生调教一番。”他瞟了赤忠一眼,一语双关地道:“双屿水师也罢,巢湖水师也罢,都是骁勇善战之师,只是……一样的舛傲不驯,如同一匹套不上缰绳的野马。

不遵将令,不听指挥,再能打也是一群游兵散勇,难成大器。倭寇凶残,尤胜于南洋陈祖义,他们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军纪森严、令行禁止,使着这么一群骄兵悍将,一个不慎,就要误人误己,将军不可不慎。至于福州水师,那都是将军带顺了的人,来了就能用,倒不用太用心思。”

赤忠微微一笑,他听得出夏浔话里的意思。其实当初旨意下了,他对夏浔这个毛头小子确实不大服气,不过不服气也不至于生起反抗和捣蛋的心思,因为夏浔是把直接指挥三路水师的兵权交给他的,真要打了败仗,夏浔完蛋,他也得跟着倒霉。

到京之后,得了定国公徐景昌的嘱咐,隐隐知道徐景昌这位徐氏派系的带头人和辅国公一起,全都投到了大皇子朱高炽门下,那就更是一荣俱荣、一损更损的关系。做为一名老将,他对夏浔虽然还缺乏应有的敬意,却是真心实意想打赢这一仗的。

赤忠欠身道:“国公叮嘱,末将谨记心头。那就按国公吩咐,此去浙东,先把双屿水师和巢湖水师调教顺当再说。末将是个武人,唯知遵令行事,国公既然把这副担子压到末将头上,末将敢不竭死效力?不过……末将听说朝中有人弹劾末将,或许皇上会改变心意,介时……”

夏浔一摆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