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皇帝分身-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天李禅终于开口了道:“老张啊,你说最近这些泥腿子们,怎么都失心疯了。好好的佃农不做,一个个跑到城内做工。”
眼见着,再过一个月就是农忙,但是庄子中的佃农居然走了三成,作为地主的李禅如何不担忧。
老张是府中的管家,府中的收租、讨债等等各项经营事务,皆是由他掌管。
“老爷,城里面不断招工,给的工钱高。城里一个月工钱,能抵得上乡下干一年。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不像咱乡下,农忙的时候忙的要命,闲的时候无事可做。”老张说道。
李禅道:“城里面真的那么好?我看不见得!现在是官府老爷们阔气,在城内大兴土木,也不过是几年光景。等到城内的营造工程修完,官老爷总不能白养活那些泥腿子。到时候,他们来求我,我还不佃田给他们!”
中国古代佃农和地主之间的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表面上,佃农属于zìyóu民,有选择自己工作的权利。
实际情况,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人多地少,总是佃农求着地主佃田给其耕作,而不是地主求着佃农给自己种田。
站在食物链上游的地主,越发滋长其骄横心理。极端一点的地主恶霸甚至号称——有漂亮老婆的佃农,能种好田。老婆相貌一般的,只能佃差田。没有老婆的,没有种田的资格。
在农业经济时代,底层百姓只有种田这一项选择,自然只能地主忍气吞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是农民起义。
但是,经济特区周边的百姓多了一个选项——去城里面去做工人!一方面,令佃农们多了一项更优厚的选择,另外一方面也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经过将近两年的对比!
继续在乡下做佃农的,依然赤贫。而一些选择去经济特区做工的,经济状况已经堪比百亩田产的地主。
如此一来,到经济特区打工,已经成为天津地区的乡民们最热门的选择。而为了容纳越来越多劳动力涌入城市,特区加大对公路、港口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
“要想富,先修路。”在后世可谓是常识。而在17世纪。目光再深邃的经济学家,也未看透到这个层次。
“修路”并不仅仅包含公路、铁路,而是包含了交通物流的方方面面——公路、铁路、港口、运河、机场、桥梁,等等任何交通基础设施。
有了良好的交通环境,才能拥有良好的物流。而拥有了良好的物流,才能发展工业、商业、旅游、商务等等各行各业。
在天津经济特区成立一年多以来,港口、公路等等交通物流相关的硬件设施投入,每年皆是达到数百万两银子。
大量的银子砸下去,使得经济特区范围内。交通显得四通八达,三合土、沥青的公路。基本上铺到最边远的乡村、山野。
道路的畅通,使得特区境内马车、牛车、人力板车等等车辆运输大为繁荣。根据统计整个经济特区境内登基的马车有800多辆、牛车500多辆、人力板车1500多辆。这些车辆的运输,虽然比不上后世的汽车、火车运输能力,但是却令特区境内的物流运输效率倍增,运输成本明显降低。
至少,像蜂窝煤之类的商品,因为交通物流成本的昂贵,只能在城内销售。但是随着公路的修建,板车能够直通农村。于是。整个天津经济特区周边的一些乡村,也纷纷成为了特区工业品的倾销地。
当然,特区大兴土木,这些就业岗位月薪达到一至三两白银,对于周边的佃农来说,吸引力实在太强了。以至于经济特区周边的佃农们,开始纷纷放下了镰刀、锄头。抛弃了农村的生活,涌入特区的工业建设狂cháo中。
这场工业化的大cháo中,最大的收益群体,恐怕要属于天津地区的底层百姓……
————————
“国师大人。朝廷批准了汉沽、塘沽并入经济特区……”将岸显得喜形于sè。
“嗯!这两沽靠海,拿到手之后,新的海港建设就提议提上rì程了!”肖图白笑道。
事实上,肖图白比将岸消息更为灵通,因为皇帝是他的分身,两者远隔千里,脑电波却是依然能顺畅的沟通。
经济特区拿下更多的土地,一方面是为进一步发展储备土地、港口资源。另外一方面,却也是向朝廷财政输血。因为有葛沽、咸水沽的先例,50万两的银子,便能够让土地并入经济特区。而并入经济特区后,税收、政策皆是由特区制定。只要特区当局不是造反,朝廷是不能干涉特区内部的治理,更无权向特区索取额外的税收。
汉沽、塘沽并入特区的代价,是向朝廷缴纳100万两银子。对于财政入不敷出的大明王朝来说,100万两银子可谓是及时雨,大大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危机。
而对于特区来说,土地开发成工业、商业用地,土地价值能够呈现百倍增长,自然不在意100万两的“小钱”。
事实上,汉沽、塘沽并入特区后,未来数年内,基础设施建设,恐怕要投入超过1000万两银子,才能够将海港建设起来。但是,港口建设起来后,对于特区经济拉动效果,显然也是非常明显的。
按照此时天津的交通物流极限,当商品经济规模达到5000万两银子时,便会遇到天花板。而扩建港口,则能让天津没年经济生产规模的上限达到两三亿两。若是经济规模达到3亿两,3。3%的税率计算,每年的税收也将会超过1000万两。那时候,恐怕天津的每年能够征收到税收,将会达到大明王朝总税收规模的四分之一以上。
这笔经济账算来,港口投资的利益,是何等的诱人!
第二零八章人定胜天
汉沽是天津七十二沽之一,拥有人口1万多,人烟是比较稠密的。须知,在此时的欧洲人口超过1万人已经属于大城市范畴。巴黎、伦敦之类的大都会,人口还不满20万人。
但是,天津地区一万人规模的村庄多不胜数。汉沽在明朝并未被大开发,仅有煮盐、捕鱼、农业这三项产业。明朝时期,北方真正的产盐中心是在直隶布政司沧县长芦镇。
当然,为了便于管理,天津的煮盐场,也归属长芦盐场管辖。直到清朝,沧县长芦镇的盐场废弃,天津的盐场大兴,天津盐场被冠以“长芦盐场”之称。
总之,以北方长芦盐场的总产量而言,一年能生产100多万石食盐,基本垄断直隶和山东等地的食盐市场。不过,汉沽的食盐年产量仅2万多石,占据的经济比重很低。
而汉沽拥有渔民1500多人,渔船200多艘,年捕鱼超过20万石,逐步成为了当地最重要的收入。
尽管如此,汉沽绝大多数人口,还是以种田为主。汉沽经管土壤并不肥沃,但是农民也开垦了大约3万多亩田,莫约有4000多人以种田为业。当然,汉沽当地农业谈不上农田水利,大户人家霸占了水源种植好田,普通的农民的土地多远离水源,受到干旱影响,长势远远不如往年。
汉沽的村长张龙,是一名40来岁的jīng悍男子,略微认识一些文字,也当过兵,年轻时走南闯北,奔波于山东、辽东等地,在村里面属于见多识广的人物。
汉沽并入经济特区,朝廷已经有了公文,张龙对此,也是非常配合。因为,并入特区后。汉沽升级为镇,张龙获得特区镇长的待遇,月薪达到80两银子。公职获得的收入,比之家里面的田租收入更高。
“张镇长,汉沽的农田基本没有农田水利!”肖图白皱眉。
张龙说道:“以前徐光启大人在任的时候。搞过。不过。没够搞成。”
肖图白问道:“为什么没有搞成?”
张龙理直气壮道:“大户人家种的田,靠近水源,根本不用搞水利。泥腿子们的田要搞水利,但是他们没钱!而且。以前朝廷的北方粮饷,大半是从南方调集过来。如果,我们北方搞了农田水利,北方粮食产量高了,朝廷便会在北方多征收粮饷。同时会减免南方税收,平白给南方佬占便宜!”
肖图白愕然,这是什么逻辑?
为了不给南方佬占便宜,所以北方就不搞农田水利了!
中国古代的农业,最初是发源于北方黄河流域。在汉唐时期,北方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技术,是相当发达的。在宋朝以前,北方是远远比南方繁荣。
但是从南宋时期开始,北方最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加速向南方转移。南北经济生产力水平逐渐开始逆转。南方呈现欣欣向荣,技术出现井喷。而北方地区,经济文化呈现倒退迹象。
明朝江南地区的人均承受的赋税是超过北方几倍,但是江南地区百姓的收入水平,却是远远超过北方。相对于动乱连绵的北方。南方却显得安定祥和,经济繁荣。
哪怕是单纯搞农业,江南人也被北方人搞的成功。
一方面是南方水土环境优越,令人一方面却是江南地区百姓识字率高更容易接受先进事物。很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南方大行其道,而北方的农业技术水平却呈现技术退化的苗头。
而从天启年间开始。北方干旱频繁。
江南地区出身的官员,不断上建议,在在北方大力修建农田水利,提高北方农田的抗旱抗灾能力。
但是,在北方遭到了抵制,因为农田水利建设是要出钱的,北方人不愿意掏钱修水利设施,也怕被朝廷借机从北方人身上征收更多苛捐杂税。很多北方人认为,南方人在北方推广农田水利,是一个南方佬针对北方的yīn谋。目的是要减少南方税收,增加北方征税。为了避免被南方人占便宜,北方各省缙绅一致抵制兴修水利。在北方推广红薯,同样遭到了农民抵制,因为保守的北方农民并不愿意种植这种陌生的植物。
“农田水利搞好了,庄稼产量高了,是我们天津人自己占便宜。而不是所谓的南方佬占便宜……”肖图白驳斥这种歪论,与此同时也表示,“特区zhèngfǔ投资5万两银子,汉沽百姓出点力气。今年庄稼收割后,搞好农田水利!”
张龙连连道:“国师大人说的是,小人一定配合zhèngfǔ,落实好政策。”
肖图白点了点头,漫步在麦田中。
望着金黄sè的麦子,已经即将成熟。而田间,不时见到农民拿着网兜之类的简易工具,捕捉蝗虫。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农民的捕捉蝗虫的技术,已经突飞猛进。一些有天赋的捕虫能手,甚至一天之间捉虫20斤。熟练的农民,一天也能够捕捉5斤蝗虫。
在农民们的奋斗下,整个天津的蝗虫,如同自投罗网一般,不断的被农民捕杀。这充分说明“人定胜天”的道理。
许多自然灾害,只要人类肯努力,总能够将损失大幅度降低。而如果不努力,那么蝗灾之下,有可能颗粒无收。
相对于山东、北直隶、河南等等邻近的省份蝗虫肆虐,将田中禾苗糟蹋的不成样子。天津周边3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禾苗损失轻微,仅仅有十分之一的禾苗被蝗虫糟蹋。
当然了,由于特区zhèngfǔ对于灭蝗的补贴,普通的佃农、自耕农和地主们,已经挽回了禾苗被蝗虫糟蹋部分的损失。
此外,一些养鸡、养鸭的家庭,则是大获其利。因为,蝗虫是一种天然的、高蛋白的饲料,只要将鸡鸭放养,鸡鸭会自己去吃虫子。而鸡鸭食蝗虫,不但能够长的膘肥体健,而且鸡鸭下蛋,孵出小鸡小鸭,很快又会通过食蝗虫快速的成长。
很多饲养几只鸡鸭的,在蝗虫肆掠的时期,通过下蛋孵化,将家中的鸡鸭数目增长了几倍。而且,这些鸡鸭的体重也是迅猛增长数倍。
就拿经济特区zhèngfǔ官办的葛沽农场而言,在蝗灾爆发之前,通过不断引进鸡苗、鸭苗,以及农场的自己孵化鸡卵鸭卵,将鸡鸭的数目增长到了30万只。而蝗灾逐渐爆发之后,农场鸡鸭的数目一每星期五万多只的速度,迅猛而增长中。
而光凭着葛沽农场的这些食蝗的鸡鸭特种部队,蝗虫来了基本上是给鸡鸭们送菜。当然,有时候外地迁徙而来的蝗虫数量过多,鸡鸭吃不来,这时候农场的工作人员,才会参与人工捕捉蝗虫。
肖图白看着农民捕捉蝗虫的场景,忽然豪气万丈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第二零九章班师、建设、丰收
天津。。大直沽港。
十多艘海船停泊港口,船上川流不息下来许多人,这些人多是穿着皇家新军制式棉甲,背着火铳、腰上挂着装着弹药的皮袋,背上背着行囊。
半年多前,远征朝鲜的皇家新军士兵回来了……
望着归来的军队,数以万计的军民显得情绪非常激动。
“回来了!”
“国师爷手下第一猛将肖白浪将军班师归来了!”
“壮哉!远征朝鲜,以一万多兵力,抗满清十二万大军,这般的功绩,当今大明武将,恐怕已经无人能比了!”
整个大直沽码头,无数官民兴奋的讨论中。
大明朝官兵自遇八旗兵,几乎是像是遇到克星一般。几十年来,大明累计溃败的大军超过百万之多。
崇祯年间,满清入寇大明境内,更是无人能制。
而大明“恐清症”,终于在皇家新军面前终结。崇祯九年,皇家新军追击八旗兵,斩首一万多具,配合友军杀伤八旗兵一万多。给满清制造了3万人的伤亡,创下了八旗兵建立以来最大的伤亡。
十二月,满清伪帝皇太极悍然发动12万大军伐朝鲜。为使朝鲜全境不为满清征服。肖图白总计派遣了1500名皇家新军正规军和一万民兵士兵,参与了对朝鲜的军事救援。
整个战役皇家新军,耗费了300万两庞大的军费,并且新军付出了500人伤亡,民兵伤亡人数达到4700多人。
当然了,出兵朝鲜在战略上是比较成功的,至少遏制了皇太极一口气吞并朝鲜,利用朝鲜的人口、资源、粮食,促进满清八旗兵军事潜力发展的美梦。
朝鲜虽然分裂为南北两国,但是众所周知北朝鲜仅仅是满清扶持的傀儡。南朝鲜的仁祖大王在朝鲜人民心目中依然属于正统,并且在经济人口上相对北朝占据一定优势。
而满清吞并北朝鲜后,令仁祖大王更坚定的站在大明一边。与此同时。朝鲜仁祖大王整军备武,计划效仿皇家新军,建立以火铳、火炮为武器的近代化军队,这更使得朝鲜从武器、军事指挥等等众多方面依赖大明。
准确的说,北朝鲜成为了满清的殖民地。而南朝鲜成为了大明天津经济特区的殖民地。由于满清的吃相比较难看。扶持北朝伪政权,大肆抢劫北朝的财富、人口等等资源,令朝鲜人对满清更为痛恨和厌恶。
而大明经济特区对于南朝的殖民,则显得更加的隐蔽。南朝为了建立火器军队。需要向大明进口大量的武器。而为了偿还购买武器的费用,南朝鲜自然是不断以资源、粮食、劳动力、领土支付代价。
大明皇家新军对朝鲜派驻500名军事政治顾问,不但帮助朝鲜人练兵,而且大明的军事顾问,直接在战场上充当军官。指挥朝鲜30万军队作战。而大明皇家新军以帮助朝鲜人抵御满清侵略,以及帮助朝鲜人收复北朝故土作为政治口号,使得朝鲜军民对于大明皇家新军非常有好感。
事实上,大明不只是第一次帮助朝鲜人抵御外敌,但是以往多是为了道义救援朝鲜,罕见像皇家新军这么**裸的为了殖民经济利益。。)
明初时期帮助朝鲜人抗蒙元,以及北方游牧民族侵略。而在几十年前,rì本丰成秀吉大军举国之力侵朝时,大明更是耗费了数千万两的军费。帮助朝鲜人驱逐rì军,恢复其统治。当然了,当年入朝抗rì的旧式明军,军纪作风有点不正,认为自己是太上皇。对朝鲜地方官民作威作福甚至管不住下半身jiānyín妇女,这是难免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