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修订版)-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业知识和组织领导能力,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中国共产党能够产生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干部,实现一个又一个历史任务是党一贯贯彻正确的干部路线的结果。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为陕北公学题词时就曾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诚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进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谈到干部政策时提出:“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任人唯贤是中国共产党选拔使用干部的正确路线和基本原则,坚持这一路线和原则必须以德才兼备为选拔干部的唯一标准,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在1958年1月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将德才兼备形象地表述为“又红又专”,并进一步阐述红与专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随后,1964年6月16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著名讲话,进一步丰富了干部路线的内容,指出共产党的干部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第一条,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懂得多一些更好。就是说,要搞马列主义,不搞修正主义。
  第二条,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为中国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为世界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不为少数,不为剥削阶级,不为资产阶级。

第六章  干部管理方向第一(4)
第三条,要能够团结大多数人。所谓团结大多数人,包括从前反对自己反对错了的人,不管是哪个山头的,不要记仇,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要团结广大群众,团结广大干部,团结这两个百分之九十五。
  第四条,有事要跟同志们商量,要充分酝酿,要听各种意见,反对的意见也可以让他讲出来。要讲民主,不要‘一言堂’。共产党人要搞民主作风,不能搞家长作风。
  第五条,自己有错误,要作自我批评。不要总是以为自己对,好像真理都在自己手里。不要总是以为只有自己才行,别人什么都不行,好像世界上没有自己,地球就不转了。其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前进的。”
  关于这五条之间的关系,当时毛泽东还曾指出:“这五条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第一条是理论,也是方向;第二条是目的,到底是为谁服务,这是主要的,这一条学好了什么都能办;三、四、五条是方法问题。要团结大多数人,要搞民主集中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要谦虚谨慎。这不都是方法吗?”这五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共产党的干部选拔标准的体系。
  为了坚持这种干部路线和干部选拔标准的体系,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进一步提出:“我们现在就是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将他们放到新的领导机构,要使人民感到我们真心诚意要搞改革开放。”
  共产党的干部选拔标准,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又红又专”,既要有政治觉悟,又要有业务水平。共产党的政治觉悟是指:反对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政权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这就是“红”。共产党的业务水平是指:既要善于带兵打仗,又能够发动群众搞土改,有专业知识和组织领导能力,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这就是“专”。
  我们仍然从共产党选拔干部标准中的“又红又专”来对比论述。共产党干部选拔中的“专”,在企业而言,也就是业务水平,就是要对事业有感悟,对技术和产品的敏锐,勤奋的工作作风、激情和信心。共产党干部选拔标准的“红”,在企业而言,就是上面提到过的诚信标准问题,企业选拔的干部必须是有诚信的人才,即他们是否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他们的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个人使命与企业使命、个人事业与企业事业是否统一。另外,企业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认识诚信问题,这个高度就是企业的价值和文化的传承问题。共产党干部选拔的“红”的标准,就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标准,对共产党的信任标准,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标准,是思想认识、思想觉悟上的标准。企业要发展,就要把企业的干部在思想上进行统一,在企业价值和企业文化上进行统一,只有这样,企业的价值和文化才能够得到传承,企业的长远发展才能够得到保证。就这一点而言,无论是现代企业干部管理理论,还是现代企业干部管理的实践,都是做得不够的,也是现代企业应该向共产党学习的管理。
  正如毛泽东所说:“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不要总是以为只有自己才行,别人什么都不行,好像世界上没有自己,地球就不转了。”这无疑也正是现在企业干部人才选拔所要考虑到的因素,也就是要有诚信,要有信仰,要认同企业价值和文化,要以组织利益,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要有团队精神。
  无论是共产党的干部选拔标准,还是现代企业干部人才管理理论所要求的干部选拔标准,都无一例外地注重人才的专业能力和诚信度。而在专业能力和诚信度这两点上,还需要强调的则是选拔标准中的信仰传承要求、思想传承要求、企业价值和企业文化的传承要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  把握人才的时代性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青年干部、新生力量的选拔。毛泽东在批注《新唐书——王勃传》的时候赞扬王勃“高才博学,少年英发”,并由此引发自己的思路,然后写道:“青年人比老年人强,贫人、地位低贱的人,被人看不起的人,大部分的发明创造都由他们做出,占了发明创造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中老年而有干劲的,也有发明创造,但只有百分之三十。这种三七开的比例为什么会如此,值得大家深深地想一想。结论就是:他们贫贱低微却生命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

第六章  干部管理方向第一(5)
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还在一次谈话中以三国故事为例,强调必须提拔青年干部:赤壁之战,群英会,诸葛亮那时才27岁,孙权也是27岁。孙策干事时只有十七八岁,周瑜死时才不过36岁,那时也不过30岁左右。鲁肃40岁,曹操53岁,事实上当时是年轻人打败了老年人。由此可见,世界是青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譬如积薪,后来居上。
  正是基于要大力提拔青年干部、新生力量的思想,毛泽东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提拔重用了大批青年干部。
  林彪在南昌起义时是叶挺独立团的一个见习排长,后来在随朱德转战湘南的过程中,在耒阳一战中创下了一个连歼敌一个师的辉煌战绩,博得毛泽东、朱德的青睐。在1932年组建红一军团时,毛泽东力排众议,大胆提拔当时年仅25岁的林彪为军团长,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高级军事指挥官。林彪擅长打仗,长征途中,他率领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中央主力杀开一条血的通道;抗战时期,他指挥平型关战役,重创日军,取得了抗战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他执掌东北帅印,成功指挥了辽沈战役。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认为,共产党作为一个管理团队的表现比之我们现在许多企业作为管理团队的表现要优越得多。共产党这个管理团队,在干部选拔的思维取向上表现了目光的长远以及考虑到价值传承、信仰传承的战略眼光。
  干部的选拔,首先就是一种组织延续的表现。基于此,选拔进来的干部必须是新鲜的血液,同时又是能够传承组织的信仰和价值观的。这里说的新鲜血液,主要强调的是选拔干部应该侧重年轻人,年轻人束缚少,干劲强,能够强化组织的生命力;而所谓组织信仰的传承和组织价值观的传承,则是指选拔的干部必须是个人信仰、个人价值观和组织的信仰、组织的价值观相一致的,只有这样,组织文化、组织价值才能在年轻一代身上得到延续。
  在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干部选拔的来源问题。干部选拔要侧重年轻人,要给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但又必须保障组织文化、信仰、价值观的传承,这就要求处理好事业的连续性与人才的时代性之间的关系。  
  共产党干部选拔注重信仰的传承,不仅仅是在年龄结构上依靠年轻化来实现信仰的传承,还包括对组织文化、组织价值的认同来实现干部选拔的信仰传承问题。这是值得企业学习的。在干部选拔中,既要注重保持企业的干部在企业运作上的延续,也要保证企业的干部在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上的延续,避免企业脱离经营宗旨,无法完成企业的长期战略。只有实现了企业干部选拔在业务素质和企业文化上的双重衔接,才能使企业做到可持续的发展。
  5。   注重领导干部的培养和成长
  党培养干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适应目前的环境,同时更是为了将来的发展需要。
  早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毛泽东同志与中共中央估计到敌后形势与将来反攻的需要,于1942年12月1日发出指示。指出:“各地干部凡是能来延安的,由中央局、分局筹划,派送大批来延安保留学习,保留干部仍是目前要注意的任务。”第二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专门做出《关于征调敌后大批干部来陕甘宁边区保留培养的决定》,指出:估计到敌后形势与将来反攻,我们必须有最大决心抽调大批干部来延安保留与学习。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这一指示,各大抗日根据地认真执行,选派大批人员赴延安学习,从而在延安保留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干部。日本投降后,保留在延安的干部迅速被分派到各解放区,成为解放区工作的骨干力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建国以后党逐渐形成了干部队伍的梯队结构培养思想和制度。所谓“干部的梯队结构”,是指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及其预备人选,可按其年龄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为一梯队。第一梯队是为党的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具有极其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第二梯队是指经过长期革命实践锻炼,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第一线担负领导工作,发挥承前启后作用的一批中老年干部;第三梯队是指准备接任主要领导职务或准备进入上级领导职位的年轻干部。而尤其要注重第三梯队的培养,因为培养第三梯队,是党中央提出的关系党和国家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干部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六章  干部管理方向第一(6)
陈云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指出:“只要把党的第三梯队建设起来,经过十年八载的锻炼,他们就可以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党的领导权就可以保证为马克思主义者所掌握。”正是基于第三梯队培养的事关全局的重要战略价值,陈云进一步提出了第三梯队培养的基本要求:
  ①列入第三梯队的干部都是符合德才兼备的要求,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好,年富力强,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干部。
  ②要有足够的数量,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要合理,同领导班子“四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③培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有科学的、系统的、定向的培养措施,效果显著。
  ④领导班子中特别是主要领导岗位上出现缺额时,能立即从第三梯队中补充合适的人选。
  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即是企业的管理队伍培训,共产党干部教育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企业的管理队伍培训也要站得高,看得远。
  近些年来,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要获得并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不断对企业管理队伍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投资于培训已经成为许多大企业大公司投资的重点。但是,在企业重视企业管理队伍培训的同时,企业管理队伍培训在地位、性质、方法、培训对象上,依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战略眼光。在本章中,通过对共产党干部教育的了解和分析,企业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干部队伍培训其实只可以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培训费用增加、培训投资力度增强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队伍培训效果仍然没有达到应然的效果。
  培训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是绝大多数企业前进的推动力量,而企业进行管理队伍培训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使用技术的人必须不断更新,才能跟得上科技的发展;未来的企业也将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意味着企业管理队伍必须把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
  正因为企业管理队伍培训的重要地位和事关全局以及它的系统性,培训的系统规划、统筹安排及集中统一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培训不是企业任何一个单独的部门可以单独进行和处理的问题。要使培训的工作富有成效,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培训工作,既要有近期目标,更要有长期战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和政策。
  我们看到了共产党的干部教育,看到了共产党是站在怎样一个高度,以怎样一种战略眼光,进行共产党的干部培训的。那么,企业应该怎样全局地、系统地、战略性地处理企业的管理队伍培训问题。
  不管是从成本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企业稳定的角度出发,或者从企业主的利益出发,企业管理队伍培养都应该有向前看的思想,要有战略眼光,这不仅是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就一定意义而言,它也反作用于企业的生存,也是在为企业的生存着想。不管企业是为了发展,还是为了生存,管理队伍培养的前瞻性必须具备,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干部梯队结构”制度,对现在企业的管理人才断层问题,管理人才流失问题,企业继承问题,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问题,都具有指导作用。
  6。  注重社会锻炼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企业竞争唯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革命时期的干部培养不可能像和平时期一样,所有的干部都经过学校的系统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的干部培养并没有因为条件的限制而被束缚。为了达到培养教育的目的,共产党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切合实际的培养教育干部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
  中国共产党是实践的党,特别重视实践的学习作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谈到:要认识掌握战争规律,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毛泽东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战争时期的军事干部大多没有进过军校系统学习军事上的理论和知识,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