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俞敏洪如是说-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俞敏洪不太在意自身财富的多与少,即使后来新东方上市后他的身价飙升,他每天的花费也就100元。穿着上稍微比之前注意了一些,即从前穿回力鞋,现在穿的是旅游鞋,衣服呢,仍然喜欢随意。有时为了应付采访,就在夹克里面穿着西装,但是“不到迫不得已,我是不穿西装的”。所以,新东方许多###级的老师都爱开俞敏洪的玩笑,说只要他一出场,在座的人就会嗅到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
俞敏洪从不在意这些,但是他在意“团队分享”,共享胜利果实,甚至有时候宁愿自己亏一点。这就是他的“糖纸理论”。
俞敏洪的这一理论有一个典故: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我得到两颗水果糖,你知道,那时这对一个农村的小孩子是多么珍贵。可是这时来了两个小伙伴,我把糖剥开给了他们两个,我舔糖纸。
这种分享思想的来由是基于俞敏洪小时候身体比较弱,怕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所以他通过这种“讨好”的方式结交到很多朋友。长大后,俞敏洪更是意识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合作”的重要性。他曾和学员们分享他在这方面的心得:
如果你是在团体里工作,你就必须遵守在一个团体里做人的道理。因为人是群体性的动物,所以必须学会在人群中生活。不管你的个性多么古怪,只要你选择了在办公室上班,在一群人中间工作,你人际关系的好坏就决定了你在一个地方的地位和威望。
我们在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风风雨雨,在风风雨雨中间,我们除了需要家庭,有时候也需要朋友在前进的道路上互相搀扶。我最欣赏的歌词之一是周华健的《朋友》里的一句:“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从这句歌词可以看出来,朋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想要交朋友,一定要记住一个前提条件——你要学会和朋友去分享生活,分享你的物质财富,分享你的痛苦和快乐。生命的丰富是因你的分享而成倍增长的。当你把自己的痛苦和幸福吐露给朋友的时候,你的心灵就得到了平静,你就变成一个更加亲切可爱的人;当你把痛苦和悲伤压抑在心中的时候,你会因压抑而痛苦,甚至崩溃。
俞敏洪还有一个“分苹果理论”,强调的也是这种“分享”思想。
你有6个苹果,你留下1个,把另外5个给别人吃。当你给别人吃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别人能还给你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给。因为别人吃了你的那个苹果以后,当他有了橘子,一定会给你一个,因为他记得你曾经给过他一个苹果。最后,你得到的水果总量可能不会增加,还是6个水果,但是你生命的丰富性成倍增加。你看到了6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尝到了6种不同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在6个人之间进行人与人最重要的精神、思想、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能力一旦确立,你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不断得到别人的帮助。
徐小平、王强等人回国之初,创业资金紧张,俞敏洪慷慨解囊,予以资助,并没有要求什么回报。而徐小平等人感动于俞敏洪的“无私”,在发展自己的业务的同时,也自觉提升“新东方”的品牌力。譬如,徐小平就义务担任了新东方的出国移民咨询,这是一项新东方提供给学员的免费咨询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新东方的整体竞争力。正应了古人所说的“投桃报李”那句话。
与此同时,俞敏洪也开始有意识地整合国内培训资源。口语、电影教学专家杜子华正是被俞敏洪这种“分享”思想所打动,而带着他创办的“理想”学校,加盟了新东方。
1992年,杜子华研究生毕业,为了更深层次地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一步了解西方社会的文化、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他开始了西方数十个国家的游历生活,在国外结交了各色朋友。回国后,凭着对英语的透彻领悟,杜子华创办“理想”学校,将他创造发明的“电影听力学习法”大范围推广,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方式让学员不仅能够完全看懂听懂影片中的所有对白,而且还能够充分地理解片中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方言俚语。1995年,在俞敏洪的力邀之下,杜子华加盟了新东方。
俞敏洪当时给杜子华提供的条件颇为优厚:
(1)新东方教师一节课平均300元,如果杜子华加盟,每节课课费翻一倍,达600元;(2)口语班可以合并到新东方,交学校15%的管理费,其余归杜子华。杜子华一合算,挺划算,既不掉自己身价,又省去自己办学的劳心费神,还可以利用新东方的品牌多招生,何乐而不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就这样,新东方为杜子华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杜子华亦没有辜负俞敏洪的期望,他所创立并教授的“电影听力提高班”、“英语900分句”、“TSE口语班”深受广大学员的喜爱。新东方TOFEL考试培训,词汇、逻辑、阅读、填空是最好的,如今再加上杜子华在“听力”方面的强大优势,大大增强了新东方的整体实力,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糖纸理论”的激励效果十分明显,新东方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实现了快速扩张。以学生人数为例,1994年新东方拥有学员不足4000人次,而到了2001年,拥有学员人数已经超过了20万人次。新东方还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出国考试培训、基础外语培训、出国留学服务教学体系,并迅速扩张到全国多座大城市,真正称霸于国内英语培训市场。日后虽然相继出现了戴尔国际英语、华尔街英语等强劲对手,但是新东方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其领头羊的地位难以动摇,这一结果是当初单打独斗的俞敏洪所不敢想象的,却又是水到渠成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成为串起珍珠的那条线(1)
在很多人看来,俞敏洪的个人魅力十足,这也让外界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在处理团队成员的关系时,也是依靠个人魅力来“摆平”各种矛盾、纠纷的。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且听俞敏洪是如何解释的:
我感染学生没有问题。因为我觉得我是从苦学生、穷学生出来的,我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而且我也知道学生未来要什么。在新东方团队中间,不能说我的个人魅力,应该说是团队魅力:新东方每个人都是一个珍珠,但是在穿成项链以后,价值会倍增。现在我愿意变成这么一根线,实际上我也正在做这个工作。线必须坚固耐磨,不管被什么磨都不能断,也就是说我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宽容度必须是极大的,只要这根线不断,新东方珍珠项链还会再长。所以我觉得我只要做好这根线就行了。
俞敏洪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在新东方是出了名的。除了俞敏洪本人坚忍的性格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这帮合作伙伴,个个都是个性鲜明,牛气冲天,是碰不得,硬不来的“价值连城的瓷器”。
这帮家伙都是“价值连城的瓷器”,而我是这些“瓷器”的“保管员”,如果这些“瓷器”摔碎了,就一文不值了。
既然是“价值连城的瓷器”,就不能硬来,否则很有可能成了一堆碎片,连泥巴都不如,因为泥巴还能种个花草什么的。所以他这个“保管员”只能闭上嘴巴,任由他们“轰炸”。所以他的“软弱”之名也就由此传开了。
“轰炸”俞敏洪最多的当属徐小平,他曾是俞敏洪的老师,后来俞敏洪留校任教后两人成了同事。1995年他接受俞敏洪的邀请回国,开始了他在新东方的创业。徐小平自称为“俞学大师”,并将自己与俞敏洪的合作关系概括为四个阶段“一靠俞,二帮俞,三批俞,四逼俞”,统称为“四俞”。
“靠俞”指的是他回国之初依靠俞敏洪的援助开始了创业之旅;
“帮俞”指的是他帮助俞敏洪创立新东方品牌,因为他是“新东方精神”的重要归纳者(他编撰了《新东方精神》一书);
“批俞”指的是他时刻不忘敲打俞敏洪,立志要去掉俞敏洪身上的农民意识;
“逼俞”则是指他要逼迫俞敏洪对新东方进行现代企业改革。
徐小平是彻头彻尾的性情中人,被新东方人称为“长不大的大小孩”,他的许多作为毫无恶意,甚至是出于好意,但是由于率性而为,让当事人往往哭笑不得。他对俞敏洪的“批”也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只要恰逢他精力充沛,谈兴大发,不管俞敏洪是否只剩下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且第二天早上还要去上课,他照“批”不误,而俞敏洪还不能反驳,否则“农民劣习不改,新东方何时才能脱胎换骨”的大帽子就要扣下来。何况,在俞敏洪心目中,人称“长不大的大小孩”的徐小平是自己过去的老师,后来的同事,现在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如果还要加一条,那就是隔江相望的老乡——俞敏洪是江阴人,徐小平是扬州人。所以俞敏洪只能垂眉恭听,昏昏欲睡,天亮时还要振作起精神去给学生讲课。
如果说俞敏洪对徐小平的忍让是因为他的一连串的角色所致,那么对于钱永强的忍让则是一种对新东方新生力量的寄予厚望和包容。
说起来,钱永强最初还是俞敏洪的学生。钱永强1990年考进北方工业大学,1993年他参加了俞敏洪办的一个GMAT班,从此与新东方结缘。大学毕业后,他把俞敏洪堵在“大发”车门口,大胆地提出试讲要求,从此开创了新东方“英雄不论年龄”之先河。钱永强先是教GMAT,再是GRE逻辑,他讲的逻辑课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注重从学员的错误观点切入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杨继、宋昊作为当时最佳魅力组合,被人并称为“新东方三少侠”、“GRE三剑客”。
1997年,钱永强赚够了出国留学的钱后赴美国耶鲁留学去了。2000年他毕业后又重回新东方。这番回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是从耶鲁回来的钱永强,他一回国就负责新东方斥资5000万与联想合作的新东方教育网站,并且在学校首脑排位中,成为八个副校长之一,是新东方当时最年轻的副校长,可谓少年得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成为串起珍珠的那条线(2)
从耶鲁回来的钱永强是新东方对外宣传的一面旗帜,人们会因此而惊叹:“原来是新东方的老师,耶鲁毕业后又回到了新东方。”他在新东方的地位多少与此相关,他也明白这一点。但钱永强就是钱永强,他的耶鲁出身和耶鲁头脑确实也让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而且此人敢于直言不讳,常常以他不容动摇的“耶鲁标准”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杀伤力很大,所以,徐小平送给他“耶鲁匕首”这一称号。很多时候他和徐小平之间的唇枪舌剑激烈到不管不顾俞敏洪的感受,拿着新东方存在的不足说事,而且是句句见血,毫不留情。
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新东方因此也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轰炸的当天,北京某所高校的学生在网上发表言论,大肆攻击新东方和俞敏洪,说俞敏洪是“卖国贼”,说新东方是“卖国学校”,“让中国人才流失美国”,等等。新东方成为了一部分人发泄民族主义情绪的目标,造成了新东方在读学员的惊恐和慌乱,新东方作为一个民营培训机构,不得不面临着如此复杂的政治问题,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新东方立即做出了反应,由徐小平代表新东方校长联席会议宣读了一封表明新东方办学立场和对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愤慨态度的信,以安抚新东方学员,表明新东方和其他中国人是同一立场的态度。这一篇急就章为徐小平的得意之作,钱永强却将之贬得一文不值,说网上有人对此评价为“笑话”,引起徐小平的气急败坏,两人之间的激烈争辩由此展开。
这时,俞敏洪开口了:
永强我们做任何事情,不可能让百分之百的人都说好。我尽量让更多的人说好,越多越好。新东方在这里干事儿不容易。我们面对着最激烈、最狂妄、最爱幻想,也最渴望新知识的学生。这是第一。第二,我们还得面对政府。新东方是个民办学校,我们并不能得到政府的政策保障,政府时时都在,你做了什么好事,它未必说你什么,但是,你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它就会把你关掉。所以,新东方在这两个夹缝中求生存,我不能为了满足学生而得罪政府,也不能为了满足政府而遭学生唾弃。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东方是一个伟大的成功。你回国应该有这么一种成功的思路。你不能说某个学生不喜欢就是肏蛋的东西,或者政府不喜欢就是傻子的东西。这种思路不对。这就是中国特色。
俞敏洪既是一种启发式的阐述,同时也是对新东方能有今日之成就的一个总结。创办新东方的过程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而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百万富翁的钱永强又怎能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呢。俞敏洪用劝导的方式,就是希望这位耶鲁才子能明白,新东方能走到今天,虽然仍然有许多不足,但是它能存活下来,能聚集如此之多的人才,就是一大成功,就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也是值得大伙儿共同珍惜和呵护的成果。
这样的争辩历经多次,俞敏洪总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特点,或是隐忍,或是开导,或是认错,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整个创业团队的大团结。
这就是俞敏洪的度量。他像一根耐磨的线,将这些光华耀眼的一颗颗珍珠紧紧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了新东方令人惊叹的璀璨美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土鳖”与“海龟”的组合
对于任何一所英语培训机构来说,教师资源就是它的核心优势。新东方之所以在1995年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它的那支由徐小平、王强等“海龟”组成的人才队伍。而俞敏洪也常常说自己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
包干队队长与队员
平心而论,俞敏洪当初说服这帮“海龟”回国,尚没有要将新东方做成多大规模的野心,也没有想到大伙儿可以一起做出多大的事业。那个时候,俞敏洪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孤独。他虽感到了英语培训市场的可作为,但是当时弥漫着急功近利的风气让他很苦恼,他渴望能有人理解他,能和他一同分担这份孤独。所以,他才会在1995年踏出国门,亲自邀请他那些留学北美的好友们回国加盟新东方。
按照俞敏洪当初说服大伙儿加盟新东方的初衷,就是在“新东方”的这一品牌下,把新东方划分成几块,每个人负责一块或几块,各人负责自己的“自留地”,相当于一个小型公司,自负盈亏,这种发展模式类似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包产到户”。
我采取的是非常原始的,也非常简单的,跟邓小平的包产到户的那个制度是一模一样的制度,就是我说我把新东方划分成几块,比如说口语一块,听力一块,阅读一块,每个人就去承包一块,你去负责聘请老师,你去负责寻找教室。也就是说,你去负责所有的费用和成本,最后剩下的钱都是你的。
在这种合作情形下,俞敏洪本人就相当于是一帮包干队成员的队长。当时的新东方没有正规的财务报表,也没有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由于是各自负责各自的业务,实际上连最基本的控制体系也没有,主要依靠个人的自觉性。新东方的这一段发展时期,后来也被人戏称为“草莽英雄时代”。
这样,徐小平主管留学、签证、移民和咨询;王强回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