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俞敏洪如是说-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一头猪,不要因为贴了一个很时髦的标签,就以为自己不是猪了。
  俞敏洪也曾在多个场合将这一句话或类似的意思作为忠告送给立志于创业的青年朋友们。譬如有一次,他在一次大学生职业规划座谈会上说:
  无论是创业还是求职,青年学生都不要把自己当“人”看,现在的大学生就是太把自己当人看了,所以就承受不住打击。
  俞敏洪甚至笑称:
  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进入新东方都应该从打扫厕所开始做起。如果一个高材生打扫厕所做得都很好的话,那他干其他工作一定不成问题。
  言外之意,要在人生路上获得真正的成功,必须要有谦逊的胸怀,要能冷静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这需要对自我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别人的批评甚至故意挑刺要有宽宏大量的胸怀。
  俞敏洪当年因北大通报批评他而愤而辞职,这可以理解为他维护自己作为“人”的尊严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但是,为了生计,他后来办起了英语培训班,自己提着糨糊桶沿街刷招生广告时,他并不把自己当“人”看,并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北大老师,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七尺男儿,而不愿意当被他的那些北大同学看不起的“个体户”。此时的俞敏洪不再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做新东方,而是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开始他艰难的创业之旅。对于这一点,他很清楚,也很清醒。比如说,新东方发展至今,在别人看来已经非常成功了,而作为创始人的俞敏洪在事业上也已经达到了巅峰。有人对俞敏洪以及他所创立的新东方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如称新东方是“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等,但是俞敏洪本人很清醒,他说他从来不敢想若干年后,历史会如何记录和评价自己,他善于贬低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此时又发挥出来了,他说:
  就现在这个状态,我在教育界不会留下什么名声。新东方会在中国留学史上留下一笔,但在教育界我不会留下什么,因为我本质上不是个教育家,我也没有完整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如果一定要留的话,可能就一句话,中国第一个把教育产业带上市的企业家,而这是好是坏,要过几十年后才能有定论。我也不希望以教育家的身份留在这个世界上。
  俞敏洪大学时代写过很多诗,创办新东方之前把它们统统烧了,所以他有一个称号叫“未遂的诗人”,这种“未遂”是俞敏洪的有意为之,是他从一个老师向一个商人靠拢的一个标志。
  俞敏洪现在也写一些文章,将自己游历过的山山水水以及有感而发用文字记录下来。他出版过《生命如一泓清水》、《永不言败》以及《生命的北斗星》等优美而充满哲理的散文集,他的文章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即便如此,俞敏洪仍然十分清醒,自己仍然是一个商人,“我是有点学者气的商人,因为我写的文章是别的商人写不出来的。”
  新东方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俞敏洪。然而,当有人称他是一个“传奇人物”时,俞敏洪笑着“反驳”说:
  传奇人物?我才不是呢!我觉得人们对于“传奇人物”的定义不对,只要一个人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被冠以“传奇人物”的头衔。我觉得“传奇人物”的定义应该是违反了物理或化学定律还在那里自由自在生活的人。比如说一个人从15层高的楼上纵身一跃,如果掉到地上,摔死了或摔伤了,就不是传奇人物;如果他飞起来了,或者轻松落地,就是传奇人物。我见过很多被封为“传奇人物”的人,没有觉得他们有什么传奇的地方。很多人只是认认真真比别人多做了一点事情,或者做事的方式独特了一些,就被叫做“传奇人物”了。其实,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加努力和用心一点,做出了一般人认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也有很多媒体称我为“传奇人物”,我听了觉得好笑,因为我觉得自己再普通不过,甚至觉得自己很笨,因为我从小到大成绩都很一般,考大学考了三年才考上。怎么做成新东方的?慢慢磨出来的呗。因为大脑不够用,只能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所以新东方就起来了。新东方也没有太多的创意,只是认认真真地教学生,学生就来了。我自己很平常,1岁到18岁在农村,农活干得不错;18岁到北大学习;23岁从北大毕业,然后留在北大教书;30岁从北大出来,成立了新东方学校,然后就一直干到今天。和大家一样,每天吃三顿饭,晚上也睡觉。不同的是可能很多人干一件事久了就烦了,我不烦,我干一件事干得越久越来劲,所以到今天还在对学生不亦乐乎地重复昨天的故事。
  俞敏洪并不是一个低调的人,但是,他是一个谦逊的人,一个清醒的人,这样他就不至于在接踵而来的荣誉面前忘乎所以,他不会忘记他是“一支营养剂和打气筒”,“营养剂”即输送给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和技巧,而“打气筒”则是专门用来给学生打气鼓劲的。这也是他对新东方众位老师的要求。正因为新东方里每位老师都为此付出不懈努力,新东方才能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最后一所母校”,是他们从绝望中走向希望的一盏指路“明灯”。
   。。

成功来自团队而非个人
创业如同拔河比赛,人心齐,才能泰山移。
  对于迅速发展的初创企业来说,也许有多个关键因素决定其能否取得更大的成功,但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要数“团队建设”。原因很简单,没有人会拥有企业不断发展扩大后所需的全部技能、经验、关系或者声誉。因此,一个创业者最至关重要的工作是组建一个核心团队。
  新东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团队的成功。俞敏洪对此深有感触:
  教育是一种氛围,而不是一栋楼或多少资产,新东方的上空笼罩着一股“气”,这是人才的积淀形成的。人散了,“气”也就散了,事业就不可能做大,这也是许多培训机构想要模仿新东方而无法做到的。
  新东方之所以在众多英语培训学校中脱颖而出,要归功于它拥有一群堪称当时国内最优秀的英语老师。这些王牌老师构成了新东方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口碑,最终奠定了新东方在中国英语培训市场上NO1的地位。
  俞敏洪曾有一个独特的人生价值运算公式:
  你想知道自己的价值有多少,看看你身边的朋友,选出5个朋友,他们价值的平均值就是你的价值。
  俞敏洪喜欢交朋友,新东方的发展轨迹也画出了他交朋友的轨迹。新东方第一个阶段是夫妻店阶段,规模小,业务范围狭小。进入第二个阶段后新东方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在这一时期他许多从前的同学、朋友受他邀请纷纷回国,这些在大学时代就已经是俞敏洪非常崇拜的精英人才的加盟,使新东方如虎添翼,不仅在业务组成上实现了多元化,而且由于这些新锐人才的激情演绎,使得“新东方”的品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在新东方的创业团队里,有俞敏洪过去的师长兼同事徐小平,后来被俞敏洪说服,从加拿大回国,他创造了独特的出国留学咨询、人生咨询思想和方法,归纳了流传甚广的“新东方精神”。其新浪博客访问量达到900万人次,在总流量排行榜上名列前200名之内。在一大堆娱乐明星中,一个教育学者能有如此排名,足见他在网友心目中的地位。
  王强则是一个有名的“书痴”,他曾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并已经拥有“软件工程师”的小康生活,但是当他和俞敏洪走在美国的街上,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碰到俞敏洪都会叫一声“俞老师”时,深受刺激,最终下定决心回国加入新东方。他后来在英语教学界享有盛誉,这基于他所做的几件事情:第一,他在新东方开创了基础英语教学,也就是非应试类的英语培训。第二,他独创了风靡业界的“美语思维口语教学法”,所谓“美语思维”就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微观思维(即语言规则或说话习惯)上与我们的不同,有其特殊的规律。王强的贡献在于他把这种认识贯穿到他的教学中,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有规律的练习强化学员的这种微观思维。第三,他编写了一系列受市场欢迎的高质量的英语教材。
  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组成了著名的“东方马车”,这是新东方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最具有标志性的东西。如今,新东方的团队,由当初的三架马车扩展为上百人的管理团队,有行业精英如陈向东、周成刚等,也有国际空降兵如魏萍、Louis等。这些管理精锐人才遍布全国的各个新东方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学校,使得新东方的团队不断加强。
  在中国最近十几年的英语培训市场上,还有一个与新东方一样堪称奇迹的品牌,那就是由李阳创办的“疯狂英语”。“疯狂英语”提倡一种喊话式英语学习法,曾经在多所大学校园里火热流行。但是进入21世纪,“疯狂英语”的风头渐弱,究其原因,“新东方”是一帮人在做一个共同的事业,而“疯狂英语”却是李阳一个人在做,两者在商业模式上的特点,是正规军和游击队的不同。对于这一点,李阳自己也曾反思过,他说:“新东方有数千名全亚洲最顶尖的英语老师,而我只是一个老师,差得太远了!”
  无独有偶,曾有记者采访俞敏洪,问到他和李阳有什么不同,俞敏洪曾如是说:
  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我是集体英雄主义。
  俞敏洪把新东方的成功归纳为团队的力量。直到现在,新东方上上下下都称俞敏洪为“俞老师”,没有人喊他老板。
  新东方大量的人才在这个领域中的思想要比我先进,比如(陈)向东老师是经济学博士毕业的,所以在经济领域、宏观领域中我根本就没法跟他比。像徐小平、王强他们在国外待过好多年,所以在中西文化的理解方面,尤其是西方文化的理解方面我永远都没法跟他们比。我唯一能做到的是不管会议上大家讨论得多么激烈,不管意见多么不一致,但是最后我都能够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采纳中间最好的东西,再重新整合成新东方的战略、文化和发展前景,继续带着大家往前走。
   。。

成大事者的三个特点
俞敏洪在他的一篇名为《从小事做起》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会做事的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做事特点:一是愿意从小事做起,知道做小事是成大事的必经之路;二是胸中要有目标,知道把所做的小事积累起来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三是要有一种精神,能够为了将来的目标自始至终把小事做好。
  任何大事都是具体实践和长远眼光完美结合的产物,具体实践其实指的就是从小事做起,以少积多,以小积大。但是,真要把小事做成大事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愿意从小事情做起
获得成功是所有创业者的梦想,社会上不乏一夜暴富的成功例子,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艰辛地走出来的。所以,在俞敏洪看来,创业要从小事情做起,小事情不等于没有远大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只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小事积多,就会慢慢发展壮大,最终会走向成功。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小时候所做的一件事对我终身的做事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一年冬天接近年关时,家乡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我家里养着两只羊,准备等过年时卖了换取过年费。为了使羊在卖的时候膘肥体壮,我母亲要我每天到野外割青草回来喂羊。江南的冬天,路边依然会长出一些耐寒的绿草,稀稀拉拉的东一棵西一棵,不下雪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割满一篮子草,下了一寸厚的雪,草被雪盖住了,要找到绿草就很难。但为了使家里的羊能吃上青草,我还是背上篮子出去割草了。我用镰刀把雪扒开,绿草就在雪下面露了出来。就这样我一路扒雪,一路割草,一棵一棵的草终于积满了一篮子。当我背着满满一篮子青草回到家里时,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那种感觉至今想起来仍让我激动。如果我们把大事比作满满一篮子草,那篮子里的每一棵草都是小事,一件小事没法成为大事,就像一棵草不可能装满一个篮子一样。但把无数的草放到一起,一篮子草自然就有了,正所谓“积土成山,集腋成裘”。
  俞敏洪做新东方,也是一个“积土成山,集腋成裘”的过程,在创办新东方伊始,一切都得他亲力亲为,提着糨糊桶到处贴广告,找教室,准备讲课资料等。学生人数渐渐增多后,俞敏洪又开始四处奔波招聘老师,租用更多的教室。他还自行编写了中国最早的TOFEL、GRE等出国留学考试的教材和讲义,即后来被称为“红宝书”的《GRE词汇精选》。俞敏洪还是高效的“消防员”,哪间教室缺少复印资料或磁带,他都会第一个奔赴“现场”解决问题。新东方的第一辆机动车是天津产的“大发”牌面包车,颜色大红,牌号京AR8658。因为资金缺乏,新东方租用不起市区的教室,所以大多数教室分布在郊区,俞敏洪就开着这辆“大发”车,跑印刷厂,往各间教室运送教材和磁带,有时还送去了停电时急用的蜡烛。
  俞敏洪甚至养成了一个被徐小平等创业###们抨击的“老毛病”,只要新东方哪里出现了灯泡不亮,椅子坏掉的情况,他就会条件反射找工具动手修理,徐小平认为新东方已经做大,不缺少做这些小事的人,俞敏洪如果还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就会打击别人做事的积极性。其实,这不是俞敏洪一个人的“毛病”,而是许多创业者的“通病”,他们都坚信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做大事,不然,一切都将是空谈。
  

拥有明确的目标
胸中有目标是做成大事的另一必要条件。很多人一辈子勤勤恳恳做事,最后依然没有做成大事,主要原因是心中没有始终一贯的目标。有个故事讲两个人都在搬砖,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一个人说在搬砖,另一个人说在建造一座美丽的建筑。10年后,那个说搬砖的人还在搬砖,另一个人则变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这就是在做小事时,心中是否想着大事的区别。
  明确企业目标是决定创业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任何一个创业者在开始创业时,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企业目标受个人奋斗目标影响。俞敏洪创办新东方,最初的奋斗目标只是为了每天能多挣一点钱,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这样说道:
  作为一个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龄,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买不起,连为老婆买条像样的裙子都做不到,整个家庭无家可归,连家徒四壁都谈不上,自己都觉得没脸活在世界上。
  但是,企业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状况的变化以及创业者个人追求方向的转变,都有可能促使企业目标随之改变。这种情况其实十分普遍,所以创业者必须定期问自己——个人奋斗目标是否发生了变化。
  1995年,新东方初具规模,已经实现了俞敏洪的最初目标,如果他和其他的英语培训学校一样保持现状,照样能做到不愁吃穿。显然俞敏洪并不满足于现状。然而,学校的迅速膨胀也使得俞敏洪分身乏术,很难像从前那样从容驾驭新东方的发展走向。为了使新东方健康发展,他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