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代宫廷艳史-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沿清泉一带雕栏琢玉,清洁如画图一般;那三间小室里面,也是画栋雕梁,十分精致,内设床帐一具,诸如盥嗽妆具,没一样不备。因为西太后的性情素喜修饰,每至一处,必敷铅华,再整云鬓,数十年如一日。虽已年逾花甲,而犹不离脂粉,人家看去,不过是三十多岁的半老徐娘,哪里晓得她已五六十岁了呢?怕以美国的立特博士称西太后做“世界第一美人”真是非过誉之谈啊!这且不在话下。
再说西太后和李莲英,自这天起,终在桐荫深处秘密游览,颐和园中的宫监也常常听得桐荫深处有男女嘻笑之声;正是李莲英和西太后游乐之时,内监等非经传呼,不敢近前,只远远地侍候着。从此以后,西太后起居在颐和园里,对于一切的朝政也不来干预了,悉听德宗去裁判,正应了翁同和所说的乐不思蜀了。这不是德宗亲政的好机会吗?
德宗自那日瞧了戏回去,心里很觉恼怒,一直和瑾珍两妃讲着当时的情形。德宗越说越气,虽有两妃慰劝着,但德宗只是闷闷不乐,差不多一夜不曾合眼。到了翌日清晨,退朝后便在御书房里台翁同和商议改革朝政的计划。翁同和奏道:“照现在的情形看去,先皇的内制已不能通用的了,愚臣老迈无能,恐筹不出良法,反而弄巧成拙。所以,只有让给一班后进的能人去建立功业吧。”
光绪帝慨然说道:“师傅既不肯担这个职责,俺现今决意重用康有为等一班新人了。师傅可代俺传谕出去,令康有为明日在便殿召见就是。”
翁同和领旨退出,自去知照康有为不提。
单表光绪帝因甲午一役吃日本杀得大败亏输后,因备战的谕旨完全是自己所主张,很受太后的埋怨,又割台湾辽东给日本之外,还赔偿了军费两百万两;假使当时日本人不遣刺客行刺李鸿章,别国不出来干涉,恐怕割地和赔偿,决不至这点点哩。后来,虽经俄国人的抗议和德法两国的帮忙,将辽东索回来,但各国的帮忙岂真是好意?也无非为着各自的利益罢了。
犹如俄国人的抗议,何尝是一心为中国设谋呢?多半是若日本取了辽东,于俄人大大的不利,因此不得不出头来助中国一臂。
至于德法两国,表面上是援助中国,实际上也是为着私利而已。
但看等到事体一了,俄国和李鸿章私下定了密约,租借了旅顺大连;德国也来占了胶州湾,法国也租了广州湾;同时英国要求租借九龙、威海,各国纷纷蚕食起来,把中国当做一块肥肉,大家尽量地宰割着。
这光绪帝究非昏庸之主,目睹这种现象,心上如何不恼?
愈是恼怒,变政的心也益急。那天和翁师傅议定之后,准备在便殿召见康有为,咨询一切。原来这康有为素有大志,他在甲午之前也曾上书条陈政见,什么停科举、兴学堂之类,那些满洲大臣只当他是狂言呓语,将他的条陈压住,不许上呈。但翁同和做主试官时,读了康有为的文章,惊为奇才,便给他中了进士。这样一来,翁康有了师生之谊,所以翁同和在德宗面前竭力地保荐。光绪帝有心要召见康有为,面询一番,终以格于规例,不便越礼从事,只下谕着康有为暂在总理衙门学习行走。
过不上几时,擢康有为做了翰林院侍讲,这时又下谕召见。
到了那天,康有为便翎顶辉煌地到便殿见驾。光绪皇上等他礼毕,就问他自强之策,康有为便陈述三大策:一是大聚群才,以谋变政;二为采取西法,以定国是;三是听凭疆吏各自变法,改良政治。此外,如请详定宪法;废去科举,谋兴学校;开制度局;命亲王游历各国以侦察西国之良政,译西书以灌输知识;发行纸币,设立银行,为经济流通之计;天下各省各府办文艺及武备学堂,练民兵以修武事。种种陈述,滔滔不绝,真是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光绪帝听罢,不觉大喜,又赞叹了一会,谕康有为退去,并令保荐新政人才,以便实行变法。这时,李鸿章与俄国订约后,往各国游历初归,光绪帝恶他甲午之战不肯尽力,着令退出军机闲居。后因两广总督出缺,命李鸿章外调,出督两广去了。恭亲王奕訢虽然刚直,但自甲午后起复原官以来,对于政事不似从前的严厉了。不料老成凋谢,恭亲王忽然一病不起。耗音传来,太后和皇上都十分震悼,立命内务府赐给治丧费一万元;谥号忠王。这且不提。
再说,光绪帝自召见康有为之后,一心要行新政。恰巧侍郎徐致静,侍读学士徐仁镜、徐仁铸,御史杨深秀等上书请定国是。光绪皇上至雌,变法的主意越发坚定了,便于四月二十七日下了一道诏书,道:频年以来,战事纷兴,外患堪虞,朕甚忧之。于是内外臣工多主变法自强,乃决意先行裁汰冗员,立大小学堂,改武科制度等,已审定试办施行。无如旧日臣工,坚以墨守旧制,摈除新法为目标,众口呶呶,莫衷一是,遂有新旧制度之纷争。
然时今日,内而政治不修,外则虎视鹰瞵,俟隙辄进,苟不谋自强,将何以立国!且自强之道,首以强民富国为前提。但士无良师,奚能实学?惰兵不练,何以御侮?长是以往,国何能强?徒见大好河山供强邻蚕食而已。经审之再三,以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他日之流弊,必至互起纷争,于国政尤无所补。
查中国历朝,各行其法,各事其所是;战国之世,其国虽统于周,而列国之制度,各行其善,无有相同者。矧新陈代谢,自古已然;既采新制,则旧制自不能存在,择善而从,国之大道也。嗣后内外大小臣工,王公以及士庶,务宜备力向上,发愤图强;习圣贤礼义之学,采西学之适于制度者借补不足。维求精进,以期有用。京师为全国首区,学堂自宜创办!所有内外臣工,王公以下,至于各部司员子,八旗世职,乃文武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准其入学肄业;俾养成人才,为国家出力,共维时艰。凡尔臣工等,不得徇私援引,因循敷衍,致上负朝廷谆谆告诫之意,下亦自误误人,后患莫大焉。特谕内外臣工,一体知之,钦此!
自这上谕一下,光绪皇上锐意变法的话自然喧腾人口了。
那康有为也不时召见咨询,一时圣遇之隆,满朝文武大吏无与伦比。康有为保荐了几个新人物帮同办理新政。他所保荐的哪几个人呢?就是徐致静父子仁铸仁镜三人,他的兄弟康广仁。
弟子梁启超本来是广东新会县举子,这时得他老师康有为的保荐,赏六品衔,发在译书局里办理译书的事务。湖南巡抚陈宝箴也保荐了刘光第、杨锐,侍郎徐致静保荐了谭嗣同、林旭。
户部左侍郎张荫桓保荐了王锡蕃,御史杨深秀保荐了丁维鲁。
以上几个人都是饱学之士,可算是人才济济了。还有张之洞一班人也帮着办理改变科举的章程;王凤文请设立赈施,萧文吉请整顿丝茶,以兴实业;御史曾宗彦奏请开办农务;王锡蕃请办商业;李端棻请整则例;袁永昶奏请筹办八旗生计;满人御史瑞询,连字也不识半个的,却居然也上章请办报馆,以灵通消息。光绪帝见奏牍纷纭,大都是有益于新政的,便也一概容纳,把献策的人还得嘉奖一番。因此那些无聊的满人也挖空心思,竞陈政见了;也有似懂非通的,光怪陆离,笑话百出。竟有请皇上入耶稣教,重习西书的奏本出现。光绪皇上看了,只付之一笑而已。但皇上对于诸臣关于新政的条陈,因为来者不拒,都给他们一个容纳,所以弄出一场祸来了。是什么祸呢?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88回三月维新孤臣走海上半夜密议皇帝囚瀛台
却说光绪帝宠用着康有为等一班人实行新政,那些旧臣,如许应骙、徐会澧、怀塔布、刚毅等等都非常地气愤,天天在那里寻新人物的嫌隙,好在西太后面前撺掇。因为这时的西太后自进颐和园后,把朝中的政事一齐丢在脑后,非有万分紧急的事,一概不见。有时皇上遇正事前去请命,也只叫李莲英传语而已。皇帝母子之间还见不着面,何况是臣子了。可是这时,孝贞后在日被革职的荣禄,已做了步军领领了。正值直录总督出缺,荣禄便向太后要求,西太后于皇上朔望去问安的时候,算亲自召见,把荣禄补直督的话再三地嘱咐着。但西太后独于这点小事怎这般地郑重呢?一则荣禄是她的内侄,二则荣禄是个统领职衔,平空擢了总督,可算得是横跳,照先皇的旧规讲起来,断断乎做不到的。所以西太后不得不郑重一下了。
闲话不提。再说那许应骙、怀塔布等一班人时时在那里搜寻破绽,不期事有凑巧,一天,礼部主事王照上的一个奏本给怀塔布在军机处瞧见,便塞在袖子管内,以便进呈太后。这个消息被御史杨深秀得知,立时奏闻皇上,光绪帝听了大怒,便命追究王照的奏折,怀塔布不得已只好将奏折呈出,光绪帝即将怀塔布褫职,拟了个永不叙用的罪名。但王照的本中奏的是什么呢?却是劝皇上剪发易服。光绪帝看了,微笑点头,赏了王照三品顶戴。那一班内外满汉臣工,听得皇上于本朝最犯忌的剪发辫之议也嘉纳起来,因此大家似发狂一样,怪戾乖谬的议论也都自喻新奇,争相上本启奏。这样一来,旧党免不了窃窃私语,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吹入西太后的耳朵里去了。西太后一听了剪发易服四个字,不由得触目惊心,勃然大怒道:“孺子这样的胡闹,祖宗的基业不是要断送了吗?”
西太后这句话一出口,便有许多守旧派的,若许应骙、刚毅辈纷纷入奏,说皇上的悖谬,听信了康有为的狂言,把很好的先皇制度改变得不成一个样儿了。西太后听罢益发大怒,即传懿旨,召见皇上。
光绪帝听得西太后召他进见,知道一定有什么岔子发生了,所以怀着鬼胎来见西太后。行礼毕,还不曾开言,西太后早把案桌一拍,大声喝道:“我以为你年纪比前长大,知识也较前增进了,所以把朝政托给你,谁知你一味胡干!你可知祖宗创业的艰难么?像你这般发狂,怕不将咱们的天下送掉吗?”
光绪帝忙请了个安,说道:“圣母莫听旁人唆弄,错怪了人。
儿虽不肖,决不至任意胡为;就是现在的种种设施,也无非希望国家强盛起来,共享太平之福,哪有反愿意把江山送掉的道理?这还望圣母明察。“西太后不待德宗说毕,便劈头喝道:”
你还强辩吗?那王照的奏折教你的是什么?你当我没有耳朵的么?“说着,就把一大卷的弹章向地上一掷,道:”
你自己仔细去瞧瞧,里面是什么话说!“这时早有内监将那奏本拾了起来。光绪帝便接过来翻阅了一遍,见奏折上都是弹劾康有为一班新人的过处和说自己的荒谬。于是一语不发地把奏章收起。西太后便指着德宗冷笑道:”
现在你明白了么?今日姑且退去,咱们告诉了你,以后还要好好地留意一下子呢。“光绪帝见说,连连道了几个是字,便退了出来,回到乾清官里,把弹劾自己的奏牍重行取出来检视了一遍,统计不下二十余人。
不觉发愤,将许多奏本撕得粉碎,顿足恨道:“这一班守旧的逆党不除,终究不能安枕。”
光绪帝心上愈想愈恨,到了次日朝罢,恰逢袁世凯受直督保荐,任为小站练兵总办,来请训出京,光绪帝便勉励他几句。袁世凯退出之后,德宗猛然想起自己正缺少一个有兵权的人,现今袁世凯做了练兵总办,不是握着兵权么?于是忙叫传谕出去,命袁世凯暂缓出京,着令乾清宫见驾。
袁世凯领了这道谕旨,正摸不着头脑,只得到乾清宫来,由内监导引进去,见了光绪帝。礼毕,光绪帝问道:“你此番出京练兵,可忠民为国么?”
袁世凯突然听了这话,吓得一身冷汗直淋,当做有劾他不能忠心任事,所以有这个变卦,因此忙免冠叩头道:“小臣怎敢不忠民为国呢?想小臣世受皇家厚恩,虽碎身尚不足报,何敢再有异心?”
光绪帝听了,微笑道:“很好,很好!你既忠心为国,现有密札一道,你须慎重行事,倘然事成,自然重重赏你。”
袁世凯听到这里,才知道皇上别有作用,并不是为着自己的事,这颗心便放了下来。于是叩头谢恩出来。走出乾清宫时,合该天意难回,因袁世凯出来走得匆忙了些,正和一个内监撞了个满怀,那内监深怕获罪,慌忙三脚两步走了。待袁世凯定眼看时,那内监早已不见了,不觉心上十分孤疑。及至到了私邸,将密札拆开一看,原来是皇上令自己领兵杀了直督荣禄,再率部进京,扫除太后旧党。袁世凯看罢,心里便踌躇起来,道:“这事可不是儿戏的,万一事机不密,就有灭族的罪名。”
他心上盘算了一夜,回忆出乾清宫时和一个人相撞,那人不要是太后的侦探,倘若追究起来,可就糟了。他思来想去,觉得现在皇上的势力万万及不上太后,这事看来一定要弄糟的,倒不如先去出首的为妙。主意打定,便连夜出京去了。
原来这袁世凯曾做过朝鲜委员,如今荣禄做了直督,便何他做了练兵总办;他有三个帮手,就是: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时人号为陆军三杰。这且不在话下。单讲袁世凯匆匆地出京到了天津,把光绪帝的密旨呈给了荣禄;荣禄一看,大惊道:“这还了得!”
忙叫袁世凯暂护直督的印信,自己便星夜进京,来见西太后。内监通报进去,回说老佛爷有旨,明日见驾。荣禄着急道:“这事还等得明天么!”
内监又进去了半天,西太后见荣禄从天津来,夤夜叩阍,知道定有紧急之事,所以也即时传见。荣禄一见太后,便伏地大哭。西太后大惊道:“你有什么事这般悲伤?”
荣禄一面哭,一面奏道:“险些儿奴才的性命不保,恐怕老佛爷也有妨碍呢。”
说着将德示的密札呈上,西太后就在灯下读了一遍:道:朕自稚年登基,政权皆操之母后,致一班逆党咸得横行无忌,二十余年来受尽困苦,偶有政见不合,辄为彼逆奴所揶揄。
是朕虽有天下,而实徒拥虚名。长此以往,不但为天下笑,抑亦无颜以对先皇,即后世亦必以朕为一懦弱之庸主耳。言之尤觉痛心!今着袁世凯星夜出京,领其所部,刻日举事,袭杀直督荣禄,其缺即着袁世凯补授。并随时率领劲卒,进京扫清逆党,共卫皇室,而肃朝政,勿负朕意。钦此。
西太后读毕,不觉大怒道:“虎不伤人,人倒有伤虎意了。”
说着,对荣禄说道:“你快出去,召旧日大臣,连夜来园中议事。”
荣禄领了懿旨,便一步一颠地出来。因荣禄一只左足本来有风疾的,所以走起路来一跷一拐,很是不便;况且这时又在昏夜,事关秘密,不敢大张小谕,惟有步行着出去,一处处地去宣召去了。
这也是康有为和梁启超师生二人命不该绝,荣禄走路既这样地迟缓,颐和园里又兼走漏了消息。这消息怎样会走漏的呢?因荣禄匆匆地进颐和园来,恰巧和侍候光绪帝的内监寇连材撞见了。荣禄急于见西太后,并未留心别的。哪知寇连材是光绪皇上第一个心腹人,他一眼瞧见荣禄慌慌忙忙地进来,心里已先疑惑起来,暗想:“荣禄这厮现做着直隶总督,为何轻易擅离职守呢?料想一定有什么重要变故。”
一面想着,却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起初听得太后不见,后来荣禄顿足发起急来,寇连材已料着了八分,知道这事定和皇上有关,但不晓得是什么一出鬼戏,便去俯伏在殿角里窃听。只见荣禄见了太后痛哭,随后把一张东西呈上去,因路离得太远了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