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伯南克的美联储-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尔街对伯南克的评价褒贬不一。商业经济学家们拥护小布什的选择——绝大多数的调查结果显示,伯南克是华尔街心目中排名第一或第二位的联储主席人选。毕竟,伯南克取得的众多学术成果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一系列有关货币政策问题的出版物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在担任美联储主席之前,伯南克是美联储理事会的理事,任职时间已达三年。在外界风传的多位联储主席候选人当中,我认为伯南克最有可能当选,也是最够格的候选人。不过,很多商人和投资者对伯南克的当选表示怀疑。他们说,这不就是“直升机本”吗?难道不是他曾经愚蠢地建议通过发行大量货币来抵制通货紧缩吗?他是不是有点太学究化了?他根本无法胜任美联储主席一职。他是否具有格林斯潘那样的能力,能发现经济发展变化的细微迹象吗?说的更直白一点,问题在于有人能真正代替格林斯潘吗?
与此同时,对于商业街(Main Street)的人们来说,伯南克看上去就像是格林斯潘的仿制品,一个对原版进行模仿、毫不出奇的仿制品。事实上,在伯南克已就任美联储主席之职一年半以后,《华尔街日报》发起的投票调查结果显示,有1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伯南克,但反对率仅为7%。为什么会这样?因为67%的受访者根本不知道伯南克是谁。
经济“硬着陆”伯南克的就职不仅仅是结束了一段传奇历史,更重要的是当时美联储正在试图使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所谓软着陆是指为了防止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而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但同时又要注意不能因此而导致经济衰退。成功的软着陆既需要经济发展掌舵人拥有娴熟的技巧,还得赶上好运气才行。虽然格林斯潘被尊称为“大师”,但是在其任期的最后两年里,格林斯潘对美国整个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以及信贷市场采取了过于宽松的政策,以致其呈现出过热的局面。在2004年和2005年的时候,格林斯潘曾尝试缓慢地提高联邦基准利率,目的是防止市场利率水平的大幅上涨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但是显然他做的还不够。于是,继任者伯南克一上台就面临着房地产和信贷市场出现泡沫,通货膨胀率开始上升等问题。换句话来说,这就好比是一个人刚刚爬上来坐到飞行员的位子上就发现飞机马上要冲出跑道了一样。
伯南克接管美联储以后,美联储的政策导向发生了变化。在担任美联储理事会理事期间,伯南克宣称,对于他所认为的通货膨胀最佳衡量指标——核心个人消费平减指数(core personal consumption deflator)这是一个剔除了价格易波动的食品和能源产品的消费物价指数。——译者注,维持在1%~2%的范围内都可以接受。在格林斯潘退休时,核心个人消费平减指数尚位于1%~2%的“伯南克边界”内,但是就在伯南克就职几个月后,这一指标值就开始不断攀升,这显示出通货膨胀率已经超出了“伯南克边界”。这意味着软着陆的愿望已经无法实现了。
即使是没有遇到上述难题,伯南克也要陷入另外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伯南克要与他的前任在货币政策导向上保持一致性。当然,不管是作为经济学家还是政策制定者,格林斯潘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伯南克学习。而且,在格林斯潘获得成功以后,美国大众并不希望他的继任者实施变革。在2000年大选期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曾经开玩笑说,如果格林斯潘在他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去世的话,他会把其遗体戴上太阳眼镜,斜靠在椅子上,摆放在美联储大门前供人瞻仰。但是另一方面,伯南克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独特个人形象,不能老是做格林斯潘的模仿者。对于美联储应采取的经济政策,伯南克和格林斯潘在很多问题上都持相同看法,不过也存在着一些重大分歧。这一问题将会把我们导向本书讨论的主题。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伯南克的美联储》 引子(3)
伯南克是谁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格林斯潘曾是整个美联储的化身。那么伯南克要怎样做才能显示出其与格林斯潘的不同之处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需要先了解一下伯南克是如何适应美国不断发展的中央银行体系的。
人们都知道,对于每一个问题,经济学家们总是会给出两个不同的答案。但是,对于中央银行应当如何进行政策设计、分析和构建传导机制这一问题,学术界的看法惊人地一致。经济政策的分析框架把宏观经济学的两大主要流派结合到了一起: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主义学派(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讨论这两个学派)。尽管除了这两大经济学派以外,还有一些影响力较小的学派至今仍然存在,不过就像英语已经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国际语言一样,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主义学派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将两者结合构成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确实是比较合适的做法。伯南克对这个综合分析框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支持者认为,中央银行能够帮助宏观经济避免陷入衰退,但是如果中央银行反应过度或政策过于宽松的话,那么将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三十年前,很多经济学家希望使用电脑运算的复杂经济计量模型使宏观经济预测成为一门更加精准的科学。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早已意识到,世界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经济模型的构建过于复杂,无法使用模型获得准确的预测值。为反映可能出现的变化,模型涉及的变量和假设前提太多,这种复杂性严重影响了经济模型的实用性。——译者注伯南克就是新一代中央银行经济学家中的一员。
美联储和其他中央银行的经济学家们主要使用三种分析方法:依靠最先进的统计技术构建的、庞大的多均衡计量模型;较以往更复杂的单一部门模型;像我这样的商业经济学家使用的数据趋势分析法。伯南克接任美联储主席一职后,持怀疑态度的批评家曾认为格林斯潘是精于数据分析的专家,而伯南克只是个善于构建经济模型的学者而已,根本不懂如何制定经济政策。不过,在担任美联储理事期间,伯南克对于经济预测的理论与实践均表现得十分在行。实际上,伯南克使用的全面分析方法可能真的要优于格林斯潘使用的简单的数据趋势分析法。
对于新一代中央银行家来说,也许最大的变化会体现在政策信息的沟通机制上面。格林斯潘这一代的央行行长为了抵制政治压力而选择了相对保守的策略,喜欢故意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描述得含含糊糊。1979—1987年间担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很喜欢抽雪茄,因此很擅长在国会听证会上“喷云吐雾”——在国会就复杂的经济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时,他释放的“烟雾弹”总能让国会议员们头晕脑胀,不明就里。格林斯潘继承了这种“美联储式”的讲话风格,他的公开演讲隐藏着很多“密电码”,只有那些曾在美联储工作过的观察家才能解读。格林斯潘一直到任期的后半段,才开始非常不情愿地采用开诚布公的做法。与之相比,以伯南克为首的新一代央行行长们坚信政策透明的巨大威力——中央银行行长应当清楚地告诉公众他们对经济的看法和可能实施的政策。
伯南克应当怎样塑造新的美联储在伯南克的领导下,美联储会使用哪一种经济分析框架?美联储复杂的决策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为什么美联储对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微调会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那么大的影响?美联储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如何?本书将一一解答上述问题。
《伯南克的美联储》 引子(4)
第1章将介绍美联储如何适应更广阔的经济与金融市场环境。即使是最能干的投资专家,宏观经济分析也像是把一大堆相互矛盾的经济计量模型放在一起使用那样令人头疼。但是美联储内部讨论经济政策时,使用的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分析框架。不用担心,不管你的学历如何,掌握基本的分析原理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在随后的章节里,我将以朴实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这一分析框架以及伯南克对它的贡献。
第2章将介绍美联储如何管理经济。美联储的主要政策工具是调整联邦基金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不会对宏观经济直接造成影响,但是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能够引发整个资本市场的一连串连锁反应——当美联储调整基金利率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汇率水平都将随之发生变化。伯南克对发现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事实上,若想搞清楚美联储会对目前信贷市场出现的危机制定何种对策,那么就必须先弄明白美联储认为信贷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当是什么。
第3章和第4章介绍了美联储与政治家和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我认为,与最高法院保持独立性一样,保持货币政策相对于政治目的的独立性是很有必要的。幸运的是,现在的美联储和以往一样强大与独立。而且,美联储还实现了独立性与透明性相结合——向公众传递更加明确的信息。重要的是,投资者们不再需要费劲地寻找被故意模糊的信息。伯南克应当比他的前任格林斯潘更敢说大实话。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将向读者介绍格林斯潘其人。在格林斯潘退休前,“格林斯潘”与“美联储”几乎是划等号的。因此要想透彻地分析伯南克,就不能放过这位有传奇色彩的前任主席。大众对格林斯潘的主流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一种观点认为他是一位拥有非凡的经济与政策调节技巧的“伟人”;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正是由于格林斯潘对小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进行了妥协,才会导致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出现泡沫。因此,第5章主要讨论了格林斯潘的功绩,而第6章列出了格林斯潘在位期间的主要失误。毫无疑问,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确实有他的功劳,但是他也犯了一些明显的错误,例如使自己被卷入到不必要的*中,没能对资产市场的泡沫及时做出反应。
伯南克一上任就表现出“雄心勃勃”的气势。他希望领导美联储最终获得反通胀战役的彻底胜利。他对官方通胀率目标区间的坚守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反通胀狂热者”——某些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实现苛刻的通胀目标的人。相反,伯南克早已意识到美联储承担着双重责任: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实现就业最大化。在选择通胀目标区间时,美联储将简单地遵照国际通行的最佳操作方法。第7章将对美联储官方通胀目标的确定进行评述。
伯南克对美国大萧条和日本20世纪90年代经历的“失去的十年”研究得很透彻。在第8章,我将向读者揭示伯南克对于“衰退”的过度关注会对他的政策选择造成怎样的影响,包括他为什么会在美国遭遇通货紧缩和金融市场崩溃的威胁时采用非常大胆的宽松货币政策。
在伯南克的领导下,美联储的行事风格和主要目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美联储的内部运行机制也正在进行变革。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格林斯潘在美联储理事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在一些关键性的决策问题上,他的态度显得摇摆不定。他越来越喜欢对美国经济指手画脚,过分依赖注重实效的商业经济分析工具和所谓的“直觉”,不太关注其他理事的看法或使用经济模型。对于我们这些美联储的观察家而言,大家都猜测美联储接下来会越来越重视格林斯潘的个人观点,而不再全面听取联储理事会其他成员的意见。第9章将介绍伯南克领导下更加开放的美联储——更多地依赖传统经济分析工具,倾听各方人士的建议。有效地监督美联储也需要听取各种各样的声音。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伯南克的美联储》 引子(5)
在格林斯潘任职期间,大家一致认为美联储应改变其与公众的沟通机制,格林斯潘也勉为其难地做了让步。伯南克将会继续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因此投资者们可以放心地扔掉“格林斯潘解码器”,慢慢习惯美联储平实直白的说话风格。第10章将讨论美联储与大众之间沟通机制的变革。有时候,这种新的沟通方式让市场产生了一些误解,本章能帮助读者避免出现这种误解。
也许对于美联储最有争议的问题是,“美联储应当如何应对资产市场的繁荣或衰退”。伯南克和格林斯潘都相信中央银行根本不能发现或管理市场泡沫。如果房地产市场或股票市场升温,美联储应当提示公众资产价格的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例如,如果人们感觉自己比以前更有钱了,那么就会增加消费),而不是过分强调泡沫的风险。如果泡沫破裂了,美联储应当积极地应对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
在第11章中,我将解释管理经济泡沫的不对称政策背后隐藏的原理,说明我为什么不赞同美联储处理泡沫的做法。
第12章将分析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为什么会在2008年突然转变政策路线,开始以非常激进的措施支持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发展。我认为伯南克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是基于他对美国大萧条和日本通货紧缩历史的研究,以及他对信贷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的认知。要想预测美联储对未来经济衰退或市场崩溃危机采用什么对策,了解伯南克的背景是至关重要的。
期中考试成绩伯南克上台才几年,现在就断言说伯南克领导下的美联储通过了最终的检验为时尚早。我的职业是预测未来经济走势,并对投资决策提供指导。第13章和第14章将讲述伯南克从格林斯潘那里接手“烂摊子”要面临多么大的考验,并尝试着给他打一个“期中考试分数”。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遭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有人认为美联储执行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投机者正好浑水摸鱼,而且易引发通货膨胀;还有人认为美联储的政策宽松程度还不够,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将会面临崩溃的风险。不过,我相信伯南克领导下的美联储已经尽到了它的职责。
伯南克领导下的美联储前景如何?我猜想,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美联储将继续推行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我相信,美联储已经从这场房地产泡沫危机中吸取了两大教训:监管部门应密切注意泡沫产生的迹象;一旦宏观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应立即将利率调整到正常水平。
在本书准备出版的过程中,周末的商界聚会上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等到2010年4年任期期满时,伯南克是否会被撤换掉。我相信,把这样一位精通货币政策的专家撤掉,换上“注重实效”的商人或者政客来担任主席,对于美联储这样特殊的机构来说无疑是严重的打击。克林顿和小布什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都提名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以保证货币政策的连贯性,而这种做法也确实有利于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我们对伯南克面临的烂摊子给出这样的评语:既要应付资产泡沫破灭的困境,又要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同样存在沟通问题,而且也犯了一些新手常犯的错误。不过,单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我怀疑即使是那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前任主席也未必能比伯南克做得更好。
。 想看书来
事物的本质 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简介
美联储在经济体中的地位
在详细介绍伯南克及其前任格林斯潘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美联储在整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