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大唐-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古传说,汉人的智慧就是因为吃米长出来的。而吐蕃只能狩猎游牧,所以也永远没有智慧。但他论钦陵不信这个邪。所以以他为主导,几度夺取安西,攻掠陇右,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是,他已经垂垂老矣,还能有多少日子可活呢?吐蕃人大多活个五十岁算是长寿了,可如今他已经七十岁了,他还依旧担负着沉重的担子。可小赞普却不明白,以为他把持军政是为了架空他。如果不是他,想必大唐早已打到拉萨(或为“逻些”唐代发音为“la sa”)城了吧。
但是对方将领为何要送这些呢?论钦陵缓缓打开书信。
只见上面用很直白的话写道:“论钦陵阁下,吾乃大周魏王武清,总督天下兵马。今送阁下一袋粟米,一袋稻米,供阁下品尝。想必吐蕃虽黄金满屋,但也无此二物享受。粟米可熬粥,佐以腐乳酱汁,味道极美。稻米可蒸煮,若炒一两碟小菜,伴以米饭,想必比那肉食香甜可口。我等先民皆发源于黄河,我大周以正统天下,今你吐蕃虽兵强马壮,但我大周强盛于你太多,何不趁此认祖归宗,共享天下美物。还望将军三思。武清敬上。”
说实话,论钦陵看到此信后,并没有愤怒,而是有一种深深地担忧,对于吐蕃曾经的历史,他不知道,但他可以肯定的是吐蕃的雪山之间,是不会诞生族群的,而且吐蕃的历史也少得极为可怜。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定他们与汉人诞生于黄河边上呢。
不过,作为吐蕃的宰相,他如何看不出这个大周魏王的野心。他不仅要夺取西域,还要夺取吐蕃。而且,他也知道魏王武清的事迹,一个儒将,很有智慧。与这样的人交手,是他最不愿意的事情。他更不愿意让这样的人上位,但是显然他已经无法阻止。或许不久的将来,吐蕃将会归为大周的一个州吧。
“大哥,探子来报,周军出了焉耆城,向轮台开来。”进来一个五十余岁的人,他身形高大,面容一样地赤红。
论钦陵笑道:“赞婆,不用大惊小怪的,你且下去吧。”
此人正是论钦陵三弟,赞婆,武艺和权谋也一样出众。他看到桌上的两袋东西,不禁问道:“大哥,这是何物?”
随即便伸进袋中,抓出一看,竟然是粟米和稻米,不禁说道:“这是那对方将领送的?”
论钦陵微微一笑,并不答话,而是拿起了毛笔,准备写信,见赞婆问话,便说道:“你且让人把粟米熬成粥,稻米蒸为干饭。”
赞婆不知二哥意思,便依言提了米袋出门而去。
论钦陵这才开始回信,他思考良久,写下了“致大周魏王殿下云云”。
武清大军正在安营扎寨,突见一吐蕃使者飞奔而来,命人带进来。
那吐蕃要求要见魏王,武清便说道:“我便是魏王,你有何事?”
那吐蕃士兵掏出书信,说道:“这是我家大相给您的书信。”
亲卫接在手中,武清说道:“赏赐一贯,让他回去。”
武清走进大帐,却不拆开,源初静子会意,拆开一一闻了闻。说道:“殿下,并无毒药浸于其中。”
武清这才说道:“你念给我听。”
说着便把源初静子揽入怀中,不多时。源初静子一边念着,屁股在扭动着,仿佛研墨一般。
论钦陵长篇累赘地说了一大通道理。
源初静子声如黄莺,缓缓念道:“。。。。。。小鸟虽众,为一鹰隼之食物。游鱼虽多,为一水獭之食物。麋鹿角虽多,岂能取胜。牛角虽短。却能取胜。松树生长百年,一斧足以伐倒。江河纵然宽阔,一叶之革舟即可渡过。青稞小麦长满大坝之上。却入于一盘水磨之中。星斗布满天空,一轮红日之光,使之黯然失色。一星焰火足以烧光高山深谷之所有果木树林。一股泉水源头爆发山洪,足以冲走所有坝上的果木树林。满地土块之中。若使一石滚动。请观此一石破碎,还是巨大土块破碎?。。。。。。大周之军旅实如湖上之蝇群,为数虽多,不便于指挥,与山头云烟相似,对于人无足轻重也。吾之军丁岂不是犹如一把镰刀割刈众草乎?牦牛虽大,以一箭之微,射之难道不能致死乎。。。。。。”
总之到了最后。武清要不是进入源初静子身体里的分身,早就昏昏欲睡了。相较而言。源初静子则是对论钦陵的雄辩之才,而感到兴奋,这一兴奋,便越发动得厉害。不过片刻,武清决定尝试一下新的不泄记录。
而这个记录最终定格在了一个时辰差一刻,源初静子也彻底累得趴在了案上。
武清非常愉悦地站起身,思考起大军部署之事,此地离轮台不过五百多里,数日便至。但一定要布置好,不能让论钦陵小看了他。
要到轮台,只有一条道路,当然除非进入沙漠。但不到万不得已武清不会考虑这一条。沙漠行军,变数太多。
如果没有奇招,那么久只有“平推”一条方法。但这需要排兵布阵,而排兵布阵正是自己的弱项,要是师姐在或许还好点,但不管怎么说,对付吐蕃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吐蕃是骑兵,不会避长扬短而去守城,所以他们只会前来决战。武清思虑再三,决定以床弩和弓箭压制,再以武威军为箭头,直接冲击吐蕃大军,他再领左羽林卫八千精锐冲杀,他不信就不能杀得了吐蕃兵。更何况十万大军为了征讨西域,苦练大半年,是时候发挥战力了。
于是便定下了轮台之战策略。大军每日行军百里,士兵和战马都得到了充分休息,精力非常充沛。
而武清也教会了将士们另一首军歌,“咱当兵的人”!当然歌词改了很多。
听着这激情洋溢的歌声,武清感受到一股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在滋养着这十一万士兵。他相信,如果能够把土地兼并问题解决了,当兵成为了义务,那么大周军队将会爆发出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甚至可以征服整个欧亚大陆!
论钦陵喝了碗小米粥,吃了碗白米饭,虽不习惯,但这两种食物,比青稞面和小麦面要好很多。只是大周的实力还不是吐蕃能够对抗的,而在北边,西突厥已差不多灭亡,只剩下了一支莫贺达干乌质勒部落。
本来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斛瑟罗应为西突厥部落可汗,可惜斛瑟罗苛待部众,部落离心,逐渐归附到乌质勒治下。但乌质勒因为部落弱小,所以只有亲近唐朝,每年才能获得周朝拨付的救济粮草才能存活,叫其反周,那是不可能的。
回纥在漠北不敢南进,而且东突厥后汗国的兴起让回纥吃尽了苦头。当然如果能够联合东突厥的话倒是可以,但自阿史那骨咄禄死后,其弟莫咄继承可汗位,虽袭扰大周边境,但依旧不敢南下。
只有吐蕃,即使加上东突厥也难以撼动大周的朝廷。不过这个时候也是大周最弱的时候,可吐蕃又何尝不是最弱的时候呢。论钦陵有些烦躁,因为他一点都想不出能够对付武清的办法。观其每日行军不过百里,这很显然就是要稳扎稳打的计划,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白搭。
小儿子弓仁走进了帐中,见父亲满脸忧愁,便说道:“父亲,请给孩儿五千兵马,孩儿定取武清小儿头颅献给父亲盛酒。”
论钦陵笑道:“我儿勇武,但要单打独斗却未必赢得了武清。这样吧,我给一个万户,你且给我打打前锋,灭灭周军的气势,让他看看我吐蕃雄鹰的厉害!”
“孩儿领命!”弓仁扶胸躬身,退了出去。
随即论钦陵命大军开往轮台东城之外!虽然他已经向拉萨城中赞普写信求援,但他知道有朝中那帮人在,估计很难得到救援,而整个西域也不过二十万人,已经损失了三万,还剩下不到十七万,他最多只能抽调十万人。在西域,吐蕃的统治不得人心,每个地方都需要几千兵卒镇压反叛。毕竟吐蕃比不了以前的唐朝,能够让各镇自治,唐朝只保留统一管理的政策。吐蕃的条件太艰苦了,要像壮大,不得不横征暴敛,而这也使得西域的统治一直不得人心。虽三次占领,但只像是一个过客一般。
而这一次,论钦陵也感受到了大周将会不同于大唐。
武清的大军缓缓开到了轮台城外百里,此时吐蕃大军也开出了城外。(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章 征西域(三)
轮台城东郊之外狭长而广阔的山谷中,两军对阵。
顿时,天空布满了阴云,仿佛要下雨一般,武清倒是不担心,按照向导所言,即使有雨也要到深夜才能落下来。当然除非武清的运气太差了,下雨的结果,就是弓弩失去了作用。
武清在后军扎下简易营寨以防吐蕃军攻势过猛,自己这一方败退,而导致满盘皆输。战争,总要在战争之前先考虑败,再考虑胜。武清领兵在前,看着吐蕃兵缓缓开到,并没有像传说中如野狼一般狂奔而来。
由此可见,论钦陵是多么谨小慎微。此战只能硬碰硬了,不过还得看策略。
武清士兵操演中就提出过,以“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使出的每一枪、每一刀都要伤到要害。而且首次提出了冲刺杀敌队形,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是一样的道理。
吐蕃士兵常年生于高寒地带,其耐力比之大周士兵要强上不小,所以比拼耐力是不可取的,只有一鼓作气势如猛虎一般,刺破敌阵,合力绞杀,方能大破敌军。而且这半年的训练,士兵也是以三人为一个小队,进行合力冲刺。如此便可弥补大周士兵力量和耐力差的不足。
两军相遇,自然不用分说,更不用礼尚往来,先用大将大战几百个回合,武清早已准备妥当,试射手全力射出一箭,一支羽箭落在了三百步左右的位置。
论钦陵看到大周军队,严阵以待。便下令大军攻击。
随即,号角响起,苍凉而粗犷的声音响彻整个山谷。顿时。吐蕃骑兵身穿非常细密的锁子甲,一手举盾,一手扳住马鞍,俯身冲刺。这第一波冲刺的吐蕃兵,足足有一个万人队。
武清细长眼微微眯着,而后大喝一声,“擂鼓助威!”
顿时。战鼓之声大作,极为富有节奏,大周的士兵从最初的焦躁。变得安静,而后面色发红,紧接着眼中放出了战斗的目光。
武清领诸将后撤,随即便露出排列层次分明的三千多架面目狰狞的床弩。床弩已经放上了黝黑而粗壮的弩箭。若是在阳光下,一定会看到箭头泛着蓝盈盈的亮光。因为每一支弩箭都涂抹了毒液,虽然有些不人道,但武清认为,该杀之时,就得狠狠地杀,丝毫不留余地。
何况吐蕃自松赞干布死后,反复无常。侵扰陇右,阻断西域贸易。着实可恨。大唐可以忍受这样的邻居,但大周绝对不允许。除非吐蕃投降,不然就是一个字,死!
吐蕃骑兵冲刺的速度很快,他们可以不用马缰,一手举盾,一手依靠马鞍拉弓射箭,所以骑术比大周士兵强了不少,也就只有突厥士兵的骑术才能相比。但不管怎么说,吐蕃和突厥都讲求的是个人勇武,而不论是大唐和大周,都要求士兵配合杀敌。
三百步的时候,床弩手举起木槌,敲在了卡簧上。
嗖嗖嗖!
无数的弩箭发射了出去,黝黑的弩箭刺穿了马匹,而后强劲的余力丝毫没有减少多少,带着血箭又刺穿了后面一匹,这才不甘心地停留在了战马身体里。
顿时,前面冲刺的吐蕃兵人仰马翻,前面一百多骑就此消灭。但后面依旧有吐蕃骑兵奋不顾身地踩踏着尸体,继续冲刺。
与此同时,又一波弩箭纷纷齐至。命运如同前面的一百多骑一般,很快便在嘶吼与惨呼中倒地而亡,但吐蕃兵的血性也彻底被激发,他们嗷嗷直叫,如狼吼一般。
武清丝毫没有担忧之色,他看了看两边的高山,觉得这丘陵一般的地形,也藏不住伏兵。于是便命令道:“命令斥候从左右两侧和身后搜查五十里!”
随即便有斥候小队出发,向三面散去。
武清用单筒望远镜扫视一遍后,见吐蕃士兵冲到了一百五十步,说道:“让弓箭手分三波,自由抛射!”
传令兵挥动令旗,有兵卒大声呼喊命令,大周弓兵行动极为迅速,不过片刻,便已经站好队形。
眨眼间,一片箭雨以最大的射程投向了吐蕃士兵。
片刻,箭雨落下之处,竟然出现了一片空白。大周诸将露出了笑容。
论钦陵看着自家的儿郎就这么死了三四千,才冲到人家阵前的一百五十步都不到,这样下去得多少人去填呢?他似乎忘记了如今这是大周将军,而不是大唐将军。按照以往,两军对阵,大唐和吐蕃往往要对冲一次,而后再看胜败,可如今这大周主将竟然用起了军械。
吐蕃的弓箭在制造工艺上虽然跟大唐很接近,但还是有差距的。两百步外射,很少有箭矢落在敌阵中,更不要说杀人。
看着自己的儿子弓仁快要到最前面了,论钦陵心中不忍,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随即号角声又再次悲凉地响起,仿佛争斗失败的公牛的怒吼。弓仁不甘心地大喝一声,“撤。。。。。。快撤!”
武清在望远镜中看得真切,大喝道:“王孝杰,出击!”
就在吐蕃兵拨转马头后撤的时候,大周的弓弩也停了下来,但随即一员红脸大将领兵冲向了吐蕃兵,速度之快,丝毫不比吐蕃兵差。
论钦陵一惊,没想到对方把时机把握得如此之好,难道武清是沙场宿将?他赶紧再次下了命令,“原地待命,准备迎敌!”
已经撤退的吐蕃兵再次拨转马头,整个阵地一片慌乱!
王孝杰带领的武威军不过十个呼吸的时间,便追上了吐蕃兵第一个兵卒,他长枪一抡,便砸在那士兵的后背上,只听得咔嚓一声。那士兵脊椎被砸断,惨叫一声,跌落在地。两腿一蹬就此了账。王孝杰大吼一声,当先冲入吐蕃骑兵中间,左刺右砸,身后亲兵部曲使命跟在其后,为其当掉暗箭和攻击。
论钦陵看到这里,便露出了笑容,只要短兵相接。他还是不怕大周的。但他没有想到,此刻吐蕃兵士气不振。
“大军压上,吃掉这一支精兵!”论钦陵下达了命令。
顿时。吐蕃兵嗷嗷扑上。
武清在望远镜中看得真切,把望远镜递给源初静子,笑道:“小美人,给你。替我收好了。看本都督今日如何破敌!”
“羽林卫,听令!”武清大喝一声。
“吼!”
左羽林卫八千士卒,高举长枪,大吼一声,声震山谷!
武清一身银盔银甲,高举大铁枪,而后大声喝道:“诸将为我等压阵,看我羽林士卒今日破敌!”
诸将躬手领命。武清大喝一声,胯下汗血宝马四足发力。长嘶一声,冲出了营寨,身后八千羽林士卒如猛虎一般,紧随其后。
武清一马当先,不过片刻,便带领亲卫如一个箭头一般,快速无比地把吐蕃原先的残兵刺了个对穿,但他根本没有停歇,继续向吐蕃兵冲杀而去,他的目标是论钦陵的帅旗。
论钦陵这才看到了那银盔银甲的大将,双眸骤然一凝,难道是武清?竟然亲自上阵,只是一个莽夫?
然而,下一刻,他揉了揉眼睛,脸上露出了一抹骇然之色。
武清仿佛一支箭头一般,身后全部是一身光明铠的羽林卫士卒紧随其后,彻底撕开了吐蕃大军!
论钦陵这才明白,武清是要一举破敌,他赶紧命弟弟赞婆领铁卫抵住武清,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赞婆也不是莽撞之人,所以看到武清之后,便明白,今日将会是一场苦战。随即领命带领精锐铁卫向武清的方向冲去,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