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兵贼-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没征伐高句丽,就已经有这么多无辜的人白白死去,少帅,这不是建功立业,这是天灾人祸啊。”孙思邈痛惜道。他虽然也加入了贾柳楼英雄会四十六友,可是内心里还是以正统自居的,如今看到朝廷无道,百姓遭殃,不由愤慨起来。
“先生,这些话我们回去再说。”武安福瞄了一眼远处谈笑风生,浑不把这些人的生死放在眼里的唐璧和元弘嗣,“我还记得我承诺过你的话,这个国家若是千疮百孔,病入膏肓,你我就一起来用猛药医治他。”孙思邈点点头:“对,猛药。”虽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他的眼中却也闪动着豪迈的光辉。
在大业三年的春天,除了山东莱州的海口有无数的工匠或劳累或病痛而死,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惨剧。这一年的三月开始,无数的士兵从各地向北平聚集。最远的甚至从岭南和蜀中出发。比如江淮以南的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就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向数千里外的北平前进,沿途州府负责供应军需,一时间沿路鸡飞狗跳,老百姓苦不堪言。三月末,杨广令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车五万乘,发河南北部民夫三十万供应军需。官道之上,到处都是推着独轮车的民夫,田里的庄稼无人照应,整个国家都在为了征伐高句丽而做准备。四月,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只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船队前后长达千余里,遮天蔽日,堵塞交通。在前一年寒冬季节以冻死冻伤十万民夫的代价而加紧开凿完毕的半条京杭运河上,到处都是往返在路上的民夫。竟然有十万人之多,日夜不绝,白日里如蜂拥,夜里行路的灯笼聚集起来,如同白昼一般。劳累,病痛,沿途的土匪,使得民夫常常横死路旁,再也回不到家乡。死尸横遍道路,全国骚动,天下大乱,就在眉睫。
“李靖,你说讨伐高句丽能成功吗?”在济南府的城墙上,看着沿路蝼蚁一样的民夫,推着沉重的小车。向北而行,又有前往北平等候出征的将士,拖着兵器,盔甲凌乱,疲态尽显。道路之上,有去向北平的,有从北平交完粮草回来的,拥挤不堪,混乱之极。若不是武安福建议唐璧在官道附近布置人马,严密监视,努力疏导,只怕会有更多的乱子。
“必败无疑。”李靖道。
武安福一笑:“不愧是李靖啊。”“少帅也这么认为?”李靖问道。
武安福并没有回答,只是道:“若我说大隋会因为小小的高句丽而亡国,你相信吗?”“如果皇上之征伐这一次,不再滥用民力,休养生息,以国库的丰盈和多年的储备,不至于亡国。”李靖冷静的分析道。
“可惜的是,皇上是个不服输的人。这只是第一次。”武安福道。
“少帅是说这次失败了的话,还会有第二次讨伐高句丽?”李靖惊道,一次讨伐已经劳民伤财,天怒人怨,若是再有一次,只怕真的会倾覆几百年来好不容易统一的中华帝国。
“如果真的有第二次,第三次,你说我门该怎么办?”武安福微笑问道。
李靖沉吟了半晌:“少帅,靠山王年岁大了,是时候在军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了。”武安福哈哈一笑:“知我者李靖也。明天开始,以父王的名义招兵买马,就说是为了讨伐高句丽储备兵源,参军者全家免除徭役,军饷加倍。钱就从父王那里挪用一些,若是不够,北平那边自然有供应。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些人,只能忠于我。”李靖一点头:“我明白了。”武安福回身望向涌动的人群,更远处,就是天下。
第190章 新兵
虽然杨林走时,要武安福和黄昆,曹林。丁良,马展四个太保一起掌管军营里的各项事务,不过一是军营之中无聊透顶,二是没什么油水可捞,好不容易逮到杨林不在身边的机会,四个太保心里痒痒,整日的琢磨着济南府里的妓院和馆子。隔三差五的就跟武安福打个招呼,跑去消遣了。武安福巴不得他们离开,不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送了他们不少的金银。哥四个口袋鼓鼓,干脆就在济南府里住下了,吃武安福喝武安福,还得嫖着武安福的。武安福是花钱买个清净,正好趁他们不在的机会,开始招兵买马,扩张实力。
因为杨广攻打高句丽而大兴徭役,山东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不但要负担打仗的军费开销,还得捐粮供应路过的各地士兵。青壮年成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生怕被拉去服役,田地荒芜,家家都有揭不开锅的日子。武安福军营里一招兵,给出的优厚条件一下子吸引了十里八乡的青年。看到不用服徭役,每月有十五贯钱军饷的待遇,不少青年跃跃欲试。等到李靖开始正式招兵时,第一天就来了四百多人,让武安福十分的惊喜。
全军营上下,都被武安福的大方慷慨收买,所以当武安福以出兵高句丽需要后备部队的名义招募自己的私兵时,没有人有异议。一连十天,参军的人数超过四千,出乎武安福的意料。这些新兵直接被分配到孙成赵勇的麾下,编成以千人为建制的队伍。孙成和赵勇对武安福的那一套训练士兵的方法已经驾轻就熟,很快就开始了比之正常隋兵要严格许多的军事训练。武安福每天在军营里来回巡视,一边安抚杨林的旧部,让他们来说话多做事,一边督导着新兵的训练。而孙成赵勇每日在新兵面前唠叨的并不是如何效忠大隋的皇帝杨广,而是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命令这一套武安福特意要求他们灌输给新兵的军令。就在这种洗脑一样的训练中,前线传来了隋朝和高句丽开战的消息。
五月初一,已经在北平待命了七个月之久的杨林部和北平王罗艺部二十万大军,汇合全国各地赶来的六十万隋兵。水军元弘嗣部五万人马,再加上运输粮草的民夫三十万人,一共近一百二十万人马从北平分左路镂方道,长岑道,海冥道。盖马道,建安道,南苏道,辽东道,玄菟道。扶余道,朝鲜道,沃沮道,乐浪道;右路黏蝉道,含资道,深弥道。临屯道,候城道,提奚道,踏顿道,肃慎道。竭石道,东施道,带方道,襄平道;大军全面铺开,铺天盖地向高句丽进发。二十四路军每天出发一军,每军之间相距四十里,连营渐进,排成长蛇之阵。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招展,连绵九百六十里。二十四路军之后又有护卫御驾亲征的杨广的六路军队。三十路人马共计排成冗长队伍,百万大军,整齐划一。秩序井然,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声威的出兵壮举。为了显示大隋天威,四夷各国使者大臣亲王等五百余人跟随在中军左右,杨广打高句丽。为的就是杀鸡给猴看,叫四夷之国见识中华的强盛,生生世世永远为大隋的臣属,再也不敢生出异心。
兵部尚书段文振为行军大元帅,统领全军。兵部司马麦铁杖,孟金叉,中郎将钱士雄为先锋。靠山王杨林和北平王罗艺随中军护驾。至于杨广和杨林之间的恩怨,在征伐高句丽这种倾国之举面前,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了。毕竟七十岁的杨林也激动的期待大隋光耀宇内,富有四海的一天。
看着前线送回来的书信,武安福跳过那些华丽的描写百万大军是如何的雄伟壮观的字眼,直接问李靖道:“你看如何?”“这根本不是打仗,而是炫耀。”李靖叹口气道,“兵贵神速,尤其是高句丽地理偏僻,夏日不但短暂而且多雨。这样的阵势,除了炫耀,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还有呢?”武安福有心考考李靖,他从冉闵的兵法里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里面很多的理论没有经过实践的证明,至少在理论上是可以和李靖纸上谈兵了。
“皇上在每个军中都设置监军,令出两端,一旦遇到战事,也是致命之处。而且皇上御驾亲征,置三军总帅于何地?将互相牵制,帅有名无实,再加上队伍过长。后勤难以接济,两月之内,必定打败而回。”李靖道。
“说的好,如果是你,该怎么讨伐高句丽呢?”武安福又道。面对李靖这样一个千载无一的兵法大师,他自然向要多学一些东西。
“只要给我五万精骑,必定攻克平壤。”李靖傲然道。
“你这么自信?”武安福笑道。
“将来少帅若是有机会讨伐高句丽,我愿为帅。”李靖道。
武安福一笑,没有接话,目光投向外面正在操练的新兵,如今新兵的队伍已经增加到了一万人,和杨林留下的人马数量持平了。也幸亏四个太保在济南府乐不思蜀,不然难保不会有疑心。可是,总是这么下去也不行,如果按照李靖的推荐,最多再有两个月,讨伐高句丽的大军就会失败而归。到时候这些新兵,就需要一个合理而又合适的处理方法了。
武安福正想着到底是把人马送到狼牙山去,还是送去瓦岗山,又或者花言巧语的瞒过杨林把这支部队名正言顺的留在军营中,猛地听见营帐一声高喝。
“小子,你找死!”李靖一皱眉头,走出营帐,只见训练的操场上,赵勇被一个年轻后生压在地上,身旁是惊呆了的新兵们。
武安福也感觉出不对来,走出营帐,眉毛一扬。赵勇的本领他是知道的,会被一个新兵压倒,只能说明一点:这个新兵不简单。
“过去看看。”武安福走过李靖身边,丢下这样一句话。
那年轻后生凭着一时的冲动把赵勇打倒,很快被醒悟过来的众兵给按住。赵勇在新兵面前吃了大亏,丢了面子,从地上翻其身来。怒不可遏,上前一巴掌,把年轻后生打的眼冒金星。赵勇还待再打,就听武安福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住手。”赵勇回身,忙跟武安福行礼,气烘烘的道:“少帅,这个新兵太胆大妄为了。”武安福走到新兵面前,见他大概十八九岁上下,身材结实,皮肤黝黑。生的浓眉大眼,颇有些英俊,眉宇间让人觉得很是亲切,依稀让武安福觉得很像某个人,一时却想不起来。
“怎么回事?”武安福问赵勇道。
“这个家伙可恶之极,竟然说我的训练方法有错。”赵勇恼怒的道。
“哦?哪里有错?”武安福奇怪的问这年轻后生道。他被许多新兵按着,脸胀的通红,听到武安福的问话,哼了一声,扭过头去。
武安福一笑道:“把他放开。”众新兵连忙松开手,年轻后生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姿势轻松自如,潇洒的很。武安福看在眼里,越发肯定他不是个等闲之辈。
“现在可以说了吧?我希望你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不然顶撞上司,是要受军法处置的。”武安福一边说,一边用鹰一样锐利的眼神盯着年轻后生,似乎想要把他看穿一样。年轻就是年轻,后生被武安福的锐利震慑住,惶恐的垂下头去,半天才道:“他方才叫我们练的三才阵根本不对。”武安福哦了一声,望向赵勇道:“怎么练的?”赵勇叫来三个新兵,照方才所教的,演示起来。才一开始,武安福和李靖都一皱眉头,赵勇所教的三才阵,的确在步法配合上有疏漏。李靖刚要开口,感受道武安福的目光,便把嘴闭上。等到三才阵演示万,武安福道:“这阵法没有问题。”后生一惊,大声道:“明明不对!”“来人啊,把他给我带下去,关起来。”武安福不容他再说,下令道。
看着后生叫喊着被带走,武安福叫新兵回去继续训练,招呼赵勇回到帐中,把三才阵的缺陷说了,赵勇羞了个大红脸。
“你叫我说你什么好?”武安福是在是气不打一处来,“我为了保存你的面子,不得不把他关起来。你以后不得找他的麻烦。”赵勇有些不服气道:“就算有错,他也不能动手殴打上司。”武安福道:“你的脾气我难道不清楚,他说你教的不对,你一定打人出气了,不把他打急了,难道他发了疯吗?”赵勇被武安福说中,不言语了。武安福让他回去继续训练,把教错的三才阵改回来。等赵勇走了,武安福对李靖道:“你看这年轻人如何?”他说话的口气倒大,其实这年轻人比他也小不了多少。
“武艺不错,难得的是懂得一些兵法战阵,而且我看他似乎不是附近的农民,更象是个富家子弟。”李靖道。
“哪里看出来的?”武安福也觉得那后生有点古怪,却没想到这点。
“他被撕破的衣服里,露出一块长命锁,从样式来看,应该是个官宦人家的孩子。只是不知道怎么沦落到这里来了。”李靖道。
武安福这才知道自己的观察还有很多的漏洞,对李靖半是佩服半是嫉妒。
违犯了军纪的后生新兵被带进大帐,脸庞因为委屈和气愤憋的通红,如果不是有人在场,只怕他会哭出来也说不定。可是在他那经历了无数的困苦挣扎的心里,有个声音在高喊:要撑住,我不能哭,也不能死,我要给爹娘和姐姐报仇。
“你叫什么名字?”武安福看着这个倔强的小伙子,想起上辈子的自己来。
“我叫张称金。”年轻后生高声道,似乎对这个名字怀着万分的骄傲。
第191章 姐弟
“你叫张称金?”武安福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张称金就是我。”年轻后生张称金傲然道,他的脸色也平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与年纪不相符和的成熟。
武安福看着眼前的小伙子,总算知道自己为什么看到他的时候觉得很亲切,很眼熟了。
“你是哪里人?”武安福还是决定慎重一些,盘问道。
“京城人。”张称金答道,他知道自己犯了军纪,可是那将领明明就是教错了,还不承认,居然用鞭子殴打自己。张称金十二岁就流落江湖,吃过无数的苦,唯独不能忍受的就是被别人委屈,一怒之下把赵勇扑倒。如今双手被绑,心里依然在想着自己并没有错。
“京城人为什么跑到山东来投军?”武安福面色一寒道。
“我打小就离开京城了,前几日路过,看到你们这里给的钱多,才来投军的。”张称金说的也是实话。他在江湖里饥一顿饱一顿的长到十六岁,跟人学了些武艺,靠着打把式卖艺生活。早年里他读过书认识字,平素闲下来就读些兵书,为的是将来找机会报家仇。这半年来全国都在忙着备战高句丽,哪有人有闲心看卖艺,一来二去他就没了生活来源。随着民夫大军流浪到济南府的时候见到了招兵的告示,看到待遇不错,便一咬牙前来投军,盼着有个出头之日。没想到才参军不到半月,就触犯了军纪。
“从小就离开家乡吗?难道家里没有别人了吗?”武安福问,他虽然基本可以肯定眼前这个小伙子就是张紫嫣牵肠挂肚的弟弟张称金,还是问道。
“没有了。”张称金一脸黯然。
“你不是有个姐姐吗?”武安福忍不住道。
“你怎么知道?”张称金大惊,一顿道,“难道你是孟海公那狗贼的同党吗?”武安福哈哈大笑,起身走到张称金的面前,伸手给他把身上的绳索解开,一边解一边道:“我是你的姐夫。”“姐夫?”张称金简直像听到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一样,“我姐姐已经死了。”“谁说你姐姐死了?”武安福奇道。
“我听人说,她被抓进宫去,跳井自尽了。”张称金喃喃得道,他本以为是事实的痛苦回忆被武安福这么一搅和,竟然给他的人生点燃了一丝希望。“难道我姐姐没死吗?”武安福看到他的眼中露出孩子一般的恳求,不由的点了点头。
“她在哪里?”张称金激动的道。
“跟我来吧。”武安福心里也不禁唏嘘。无论是因为张紫嫣当初帮了他大忙,还是因为杨林自作主张给他和张紫嫣订下的婚约,武安福都由衷的为他们姐弟之间的重逢而高兴。
张紫嫣自从杨林走后一直住在杨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