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三国征天下-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了,新招募的士兵训练固然重要,但是原来的士兵们的训练也不能耽搁”,“主公放心,原来的骑兵现在是升济在带着他们训练,步兵则是由文谦将军再带着他们训练”,赵云对李忠说道。

“对了,现在虎豹骑训练的怎么样了”,李忠问道,“主公放心吧,现在鞠义将军一天到晚都是和士兵们呆在一起,不停的训练,可以说现在的虎豹骑除了缺少实战外,已经基本训练完成了,但好像鞠义将军”,说道这里,赵云看着李忠苦笑的摇了摇头,见李忠颇有兴趣,然后才继续说道:“我看鞠义将军现在根本就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那些士兵虽然是我军精锐,但这样下去,末将有些担心啊”,李忠点点头,然后对四人说道,“好了,都随我去看一看吧”,说完李忠就站了起来,往外面走去,众人也是跟在了李忠身后。

“他娘的,看你小子这幅怂样,你,还有你们都给老子记住,你们乃是主公的亲卫骑兵,就你们这个样子,以后怎么保护主公安全,快,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李忠还没走到虎豹骑训练的地方,就听到了一阵喝骂声,李忠有些哭笑的摇摇头,这鞠义的火爆脾气果然是名不虚传啊,但是对于鞠义的忠心,李忠还是很满意。

“伯勇,去把鞠义将军叫过来”,管亥点点头,然后快步向前跑去。“主公”,鞠义过来看到李忠激动的喊道,李忠点点头,笑着对鞠义说道:“鞠将军,将士们表现的如何”,一听李忠问起这个,鞠义就有些火了,但是也不能在李忠的面前放肆,当即有些抱怨的对李忠说道:“主公,这群小子太怂蛋了,怎么教都不会”,李忠笑了笑,然后对鞠义说道:“鞠义将军,我的那个关于骑兵的方法看过了吗?”,鞠义摇摇头说道:“末将只看了步兵的训练方法,但是骑兵的末将还没来得及看”,李忠点点头,对鞠义说道:“我知道你的心思和想法,但是士兵们毕竟都是不一朝一夕就能够训练成为精锐的,虽然训练很重要,但是更要注意士兵们的情绪,一张一弛才合理,你可明白”,鞠义听了李忠的话后陷入了沉思,李忠也没有去打扰他,而是在一旁看着他,李忠身边的赵云等人听了李忠的话后也纷纷的沉思起来。

“多谢主公教诲,末将明白了”,过了一会儿,鞠义抬起头来有些愧疚的对李忠说道。李忠看了他一眼,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转身离开了,而旁边的赵云等人也是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当然管亥这莽汉看着他们笑也是傻傻的憨笑着,弄得众人忍俊不禁。

等李忠从军营里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走,咱们到武研院去看看”,李忠对管亥说道,管亥点点头,然后一起往城内而去。

城西的一处有些偏僻的大院,李忠来到了门口,守门的士卒朝李忠行了一礼,然后推开门,李忠和管亥两人径直走了进去。只见里面戒备很是森严,而且站岗的全都是虎卫营的士兵。李忠和管亥来到了一间房门前,管亥在李忠前面推开了房门,李忠走了进去,然后管亥才跟了上去。

里面的人见有人进来了,连忙抬起头,见是李忠,连忙站起身来走到李忠身边躬身道:“属下郑浑见过主公”,此人便是昔日李忠在壤平城内的求贤馆收的人才,李忠扶起了他,对他道:“文公,德衡(马均的字)怎么不在”,“回禀主公,院长正在作坊里指导那些工人”,李忠点点头,对郑浑说道;“朴刀和青锋剑造好了吗?”。

朴刀是大刀的一种,是一种木柄上安有长而宽的钢刀的兵器。使用时,两手握着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样,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来劈杀敌人。

朴刀全长约一米二至一米五,其刀刃比大刀长,大约占总长度的一半,可劈、刺、砍,招数繁多。武术谚语说:“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定手。”演练朴刀时刀如猛虎,刀背、刀刃分明,使用任何招数,都要住把定手。由于朴刀用途广泛,是闯荡江湖的人常用的兵器。

就其长度而论,不是长兵器,而属于短兵器一类。朴刀全长约60…150cm,刀刃长度在45…70cm之间。从外形看,和大刀没什么两样,但是和大刀相比,刀刃(即刀身部分)占的比例比较大,这是朴刀不同于大刀的最明显之处。由于是用两手握着使用,故又有“双手带”之称。

第六十七章 武研院2

“朴(po)刀”,《辞源》解作窄长有短把的刀。《汉语大词典》解作刀身窄长、刀柄较短的刀。双手使用。这种兵器在宋代、元代的通俗文艺作品中屡屡出现(下面将举例说明),却不见于宋人曾公亮等所编著的《武经总要》的记载。书中说:“刀之小别,有笔刀军中常用。其间健斗者,竞为异制以自表,故道有太平、定我、朝天、开阵划阵、偏刀、车刀、匕首之名。掉则有两刃山字之制,要皆小异,故不悉录。”书中绘图介绍了八种刀。包括掉刀、屈刀、欢耳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独不及朴刀,可见兵学家并不把它视为真正的武器。它只是流行于民间、而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粗陋的兵器。宋人对这种“刀”的形制做了细致的说明:

仁宗天圣八年(1030)三月诏:“川峡路今后不得造着裤刀,违者依例断遣。”五月,利川路转云使陈贯言:“着裤刀于短枪干、拄杖头,安者谓之‘拨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并皆可着裤。‘畲刀’是民间日用之器,川峡山险,全用此刀开山种田,谓之刀耕火种。今若一例禁断,有妨农务,兼恐禁止不得,民者犯众。请自今着裤刀为兵器者禁断;为农器者放行。”乃可其请。(见《宋会要辑稿》185册

从陈贯的话中可见扑刀的另一个名字是“着裤刀”,可以挂在裤腰上。它极简陋,安上短把就是用于“刀耕火种”的“畲刀”,是为农具;如果安上了长把才是“朴刀”,无怪它不能上《武经总要》。而老百姓则因为扑刀易得而便宜所以把它作为经常使用的兵器。扑刀是能兵农并用的,所以对它根本不可能完全禁断。朴刀是短刀头、长刀把的,刀身无鞘,长刀把可以从刀头取下,作杆棒用。这一点在《水浒传》中有细致的描写。在六十一回写卢俊义到山东与梁山好汉交战前作准备工作时: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这里的“朴刀”只是个刀头,安把之处有螺口,杆棒的一端有螺丝,而且是“三个丫儿”,安装好了,十分结实。《水浒传》中许多地方写到朴刀,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它很长,平时不用,便象长枪一样靠在墙根或枪架上。“杆棒”《辞源》解作用作武器的粗粗木棒。《汉语大词典》解作用作兵器的木棒。《武经总要》虽有记载,介绍极简单,言“长细而坚重者”为杆棒。它更简陋,据宋人记载:

建炎二年(1128)五月十三日京东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程昌弼言:“今州县之间军器乏少。乞令诸州县择本土坚韧之木,广置棍棒,其长等身,径可及握,不劳远求,指日可办。比弓弩,则无挽拽之能否;比刀剑,则无锻炼之工程。用之以御铁骑则出其右,盖铁骑非箭凿锋刃可害。”从之。(见《宋会要辑稿》185册)

这是在北宋刚刚灭亡时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州县兵器库中没有了储存,才不得已而用杆棒(文中称“棍棒”)。它“其长等身,径可及握”,取之极易。这种质地很粗糙的兵器,制作简单,原料价值也很低廉,所以平时只流行于民间,不为兵家所重视。从这些记载可见宋代朝廷对于兵器管制得特别严格的是那些精巧锋利和杀伤力较大的。而朴刀杆棒,一来比较粗陋,人们日常生活中又不可少;二来它们不是骑在马上作战的兵器,而是步行打斗用的,杀伤力小,《武经》所不载,因此对百姓拥有这些兵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时禁时放,缺少一贯之制。《宋史·兵志十一》记载北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皇帝诏:“广南民家毋得置博刀,犯者并锻人并以私有禁兵律论。”先是,岭南为盗者多持博刀,杖罪轻,不能禁,转运使以为言,故著是令。

朴刀出现于宋代,到了清末前后,才被广泛使用。其起源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当时民间不许保存长兵器,于是有人把大刀改为短把的朴刀,战斗时再在加柄。宋代禁止民间拥有兵器。《宋会要辑稿》中说,“著裤刀”,即挂在裤子上的刀,因为人们日常需要使用而不能禁止,于是朴刀得以成为唯一的合法民间武器。

因此,在《水浒传》中,有关各路英雄使用朴刀的描写随处可见。就其起源而论,与其说是把大刀的柄缩短,以适应近战的需要,莫如说是为了应付民间不许保存长兵器,而把大刀改为短把的朴刀更符合历史实际。这种朴刀多在民间使用,但是在清朝,却破例地把朴刀纳入军队的指定兵器之中。

朴刀全长约一米二至一米五,其刀刃比大刀长,大约占总长度的一半,可劈、刺、砍,招数繁多。武术谚语说:“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定手。”演练朴刀时刀如猛虎,刀背、刀刃分明,使用任何招数,都要住把定手。由于朴刀用途广泛,是闯荡江湖的人常用的兵器。

朴刀到了清末前后开始被广泛使用。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中很多人使用朴刀,又名“太平刀”。

这些朴刀乃是李忠话出的图纸,要求郑浑,马均两人铸造的,当然这是为了铁刀卫准备的武器,李忠把这刀做了很大的修改,可以说他已经可以不能叫做朴刀了,但是李忠一时之间没想出什么好的名字,也就只好用这个名字将就一下了,反着这也不是要在全军使用的兵器,也就没有必要弄得多么夸张,只要好用就行了。

“主公,201把朴刀已经按照你的图纸造好了,先在就在库房里,请随属下来”,李忠点点头,然后跟在郑浑的身后往库房而去。

“主公,这就是主公命我等铸造的朴刀了”,来到了府库,郑浑到一个角落拿起一把刀递给了李忠,李忠看了看这刀,很是锋利,刀把比一般的刀长,李忠满意的点点头,对管亥说道:“伯勇,你看看此刀如何”,从李忠手里小心的接过了朴刀,管亥顿时就开是耍了起来,硬是耍的虎虎生风,李忠见此也是很满意,估计管亥现在的武艺要比以前长进不少了吧,李忠在心里想到。

第六十八章 武研院3

“好了伯勇,停下来吧”,听完李忠的话后,管亥停了下来,拿着这把朴刀很是高兴,对郑浑说道:“那个,可不可以送给我一把”,郑浑笑了笑对管亥说道:“如果将军喜欢,主公又同意的话,那将军就把这把刀那走吧”,管亥有些可怜的看着李忠,李忠苦笑的摇摇头,管亥见李忠摇头,顿时垂头丧气,“给你”,把那到塞到了郑浑怀里,一脸的不高兴。

李忠见他好像误会他了,叹了口气,对管亥说道:“哎,我还以为伯勇很喜欢这刀呢,想送给你,哎,算了算了,既然你不喜欢咱们就走吧”,说完李忠就要往外走,管亥回过神来,跑到李忠前面,摸着头,对李忠说道:”那个,那个,主公,末将喜欢’,‘你喜欢什么“,李忠笑眯眯的问道,弄得旁边的郑浑想笑却有不敢笑,很是憋屈。

“那个,末将想要那个刀,嘿嘿”说完还朝李忠咧嘴一笑,“好了好了,去拿一把吧”,见管亥如此模样,李忠对他说道。

“多谢主公”,管亥高兴的拿着那把刀翻来覆去的看,显得很是兴奋。

“对了,文公,青锋剑怎么样了”,李忠转身问道,‘主公,现在德衡就在监造那批剑,主公是否要过去看看”,郑浑回答道,李忠思索了一下,然后点点头。

青锋剑,乃是李忠根据远古名刀苗刀所改进的一柄剑,用来配给铁剑卫的士卒的。

苗刀是汉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临阵杀敌,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

苗刀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首创刀型,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曹锟在河北沧州召募武术人才,设置武术营,聘请聘刘玉春、任相荣等任教习,定名为“苗刀”。它集中了刀、枪两种冷兵器的特点,既能当枪、矛刺击,又能当刀劈砍,既可单手握把,又可双手执柄,杀伤力极大。苗刀一路包括持刀要领、持刀把位、搏击运用、劈砍要点,以及苗刀的基本刀法。

历史上早有“苗刀”一词,但那只是对苗族所用各类刀具的笼统简称,非正式称谓。

苗刀,中国古兵器,它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且可单、双手变换使用。临阵杀敌,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

苗刀全长约160厘米,刀脊厚度与刀身的宽度的比,约一比三。在唐代的标准装备中,能看到大量的横刀和陌刀。唐代天宝年间,大将军李嗣业率部与敌作战时,队伍被敌方的骑兵冲乱,在这种情况下,李嗣业“手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中国古代兵器论丛》解释说:“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并附有长刀的图样。早在三国时期,在回赠日该国的物品中就有五尺长刀(三国时五尺约合现代130厘米,即一尺合24。2厘米),后随中日文化交流,唐刀(唐代出现的各种刀)传入日本,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日本刀。明朝中期倭寇来犯,倭寇使用的刀(日本刀)被称为倭刀。

苗刀又称“御林军刀”,是汉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是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先进兵器之一。

刀,最早起源于西汉初年的环首刀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将日本人由唐刀改进成的日本刀改进成为威力更强的双手长刀,是苗刀刀型的起源,总长五尺、刀长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兼集中了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既能当枪使,又能当刀用,既可单手握把,又可双手执柄。因为单、双手交换使用时便于发挥腰背整体力量,且结构优良。所以在临敌运用时,辗转连击、疾速凌历、身摧刀往,刀随人转,势如破竹,实用价值及高,杀伤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抵挡。

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

“苗刀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

“迫明戚继光得此刀法,传之于部下,用于冲锋陷阵,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震华夏。”

明代戚继光将军,在一次与倭寇的对战中,取得了《阴流剑术》的目录(由于该目录是草书,也有人判读为《影流剑术》),在研究之后,写成了《辛酉刀法》。这是在宋朝时中国本土双手刀刀术失传以后,再次有的新著作。

抗倭名将戚继光,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擎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

倭寇成为明朝军队心头大患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倭寇很重视日本刀本身的性能。几位有先见之明的将领认为,倭寇使用倭刀上,身法轻盈敏捷、刀身又锋利,在许多方面皆占尽优势,无往不利。

清代河北沧州桑园镇谢晋汾,得此刀,谢传南北闻名的常胜将军天津人刘玉春,刘于1916年至1925年间又传沧州郭长生等。郭长生深得苗刀、通臂拳、劈挂拳的真传,在原来苗刀一路(老架)的基础上,集前人之精华,糅进了“通臂二十四式的疾绞连环步”,创编了二路(新架)苗刀,同时还增加了“苗刀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