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战纪实-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简介:
康振贤,又名康无为,贵州省独山县人。长期从事国民史研究,《百代周刊》特邀主笔。所著《百年人物公论》《抗战泰山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抗战纪实》将于近期出版,文章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
┘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康振贤著《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战纪实》一书,记述了由原黔军柏辉章师改编成的国民革民军第102师参与抗日战争多次战役的战斗历程。作者参考了一些历史资料和大量抗日战争史著述,采访了原第102师的老兵,在对中国抗日战争宏观背景的叙述过程中,凸显第102师英勇艰苦作战的史迹,表彰该师官兵的战绩,赞颂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追念他们的贡献,缅怀他们的牺牲。
τ米τ花τ在τ线τ书τ库τ ;BOOK。mIHUA。nET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1、抗战中,102师历经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等多次战役
2、102师师长柏辉章的孙女柏梅协助作者找寻线索,与作者共同采访员第102师尚在老兵
3、抗战独立师——在地方军看来,他们是中央的嫡系,但嫡系眼中,他们却又是杂牌军
4、老兵不死,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序言(一)(1)
序言(一)
曾景忠
康振贤著《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战纪实》一书,记述了由原黔军柏辉章师改编成的国民革命军第102师参与抗日战争多次战役的战斗历程。作者参考了一些历史资料和大量抗日战争史著述,采访了原第102师的老兵,在对中国抗日战争宏观背景的叙述过程中,凸显第102师英勇艰苦作战的史迹,表彰该师官兵的战绩,赞颂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追念他们的贡献,缅怀他们的牺牲。
第102师,为原黔军第二十五军旧部,1935年蒋介石入黔后改编。抗日战争中,该师历经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后之陇海路东段战役、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长衡会战等多次战役。虽在历次重大会战中,第102师所担负的只是某一局部作战任务,但中国抗战,正是依靠这许许多多局部的拼搏牺牲,组成了一次次会战的宏大决战,给了日本侵略军痛创,阻挡迟滞了日寇的深入,持久地消耗着敌人战力,积小胜为大胜,终于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反攻中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第102师经历过苏州河畔的英勇拼搏,经历过砀山城的惨烈牺牲,经历过万家岭对敌寇的围困,经历过新墙河对日军的扰袭。第102师官兵凭着对国家的忠勇,凭着吃苦耐劳的习性,在抗战的大小百十战中,伤亡两万余人,多次牺牲,多次补充。经过八年抗战,这支原先的黔军师,最后全师官兵中贵州籍成员只占三成。第102师先后牺牲者有:团长陈蕴瑜、许世俊,营长徐天植、曹文杰、柏宪章、陶益祥、王永锡等,连排长数十人(有时一日三换)。1941年5月,贵阳市曾建成“第102师抗日阵亡纪念塔”(可惜于1952年推倒)。贵州名人周素园先生(曾被聘为八路军高级参议)为该塔撰写了碑文。文末铭曰:p米p花p在p线p书p库p ;。。
黔于行省号旁边,豪杰间生古固然。万人心死摧强权,史册光芒见新篇。日可倒兮海可填,血肉拼与钢周旋。丹心耿耿昭日月,千年无名何须金石镌。
第102师和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有名和无名的英烈,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英勇壮烈的事迹,永远缅怀他们为捍卫民族生存而献身的宝贵精神。他们的英魂,他们可歌可泣的史迹,将永远留存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1979年后,史学工作者遵循实事求是路线,逐步恢复历史真相,比较客观地叙述抗日战争的历史,肯定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领导正面战场对日持久抗战的功绩和广大官兵与日寇英勇拼搏的爱国精神。《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战纪实》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英勇抗日,提供了生动史实和个案例证。
由于复杂的历史因素,北伐战争结束后,虽然国民党政府统一了全国,但许多地方的政治、军事并未真正统一于中央。直到国民党政府败退大陆,始终存在着许多以地域冠名的军事集团,诸如川军、滇军、桂军、晋军等。第102师的根底是黔军,虽然经改编列入国民革命军的序列,但实际上仍存在地方军的痕迹。正像本书作者所说,“在地方军看来,他是中央嫡系,但嫡系看他却是中央军的杂牌”。第102师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不断变换其归属的军(先后归胡宗南、杰、欧震等将军指挥)和战区(先后辖属于第三战区、第一战区、第五战区、第六战区、第三战区和第九战区)。军队中的派系痕迹、心理隔阂时隐时现,于抗日作战不无影响。不过,从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说,全国军队服从抗日民族战争这个大局,服从调动,服从指挥,共同抗击入侵国家的敌人。第102师的表现也是如此。
序言(一)(2)
据我所知,该书写作过程中,柏辉章的孙女柏梅女士协助作者寻找线索,共同采访原第102师尚在的官兵,作出了贡献。台湾学者洪秀菊教授为该书查找过“国防部史政局”编印之《抗日战史》和《抗战胜利四十周年论文集》中刘凤翰《陆军与初期抗战》等资料,并提供了从“军事史政档案”部门获得的柏辉章的人事档案资料。据档案记载其简历:
柏辉章,父:柏文俊;母:张氏;子:柏思礼。贵州陆军讲武学校第二期步科出身,1919年8月12日毕业。当过贵州陆军、四川陆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1927年当过贵州婺川县长。参加国民革命军之剿共和抗日战争。抗战时期编入陆军第102师,为中将师长。1939年升任陆军第四军中将副军长,兼第102师师长。1942年,任陆军第四军中将副军长,兼赣南师管区司令。(“国防部参谋本部人事参谋次长室”欧雅君提供)*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柏辉章的名字对很多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就是在他家的楼房中举行的,一些中共党史著述会顺便提到他的名字。风趣地说,柏辉章是遵义会议时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房东”,不过那时柏与中共红军正在敌对作战。
1949年后,柏辉章也算起义将领。但是,他先荣后辱,最后被处以极刑。改革开放后,柏氏后人曾为他申诉,认为是冤案,但时隔过久,证据证人难寻,真相莫辨。在对外民族战争和国内战争中,一些将领遭遇的荣辱迥异,像张灵甫、王耀武、杜聿明、黄维等,在对日作战中都曾不愧为抗日英雄,但后来在国共内战中或战死,或被俘。历史的诡谲变幻何等令人难测。读史者不知如何欷殻А�
《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战纪实》一书,在宏观上几乎对八年抗战作了勾勒,在微观上则对第102师的战程战绩作了描绘。宏观与微观之结合铺排匀当,评论之恰如其分,均非易事。看得出,此书作者花了很大工夫,在写作上作了不少尝试和探索。此书并非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参考了许多资料,力求真实;此书亦非纯粹纪实文学,但尽量形象生动,力求活泼。感谢作者为抗日战争史宝库提供了一粒发光的小珠。
以上,是因应邀作序,而写了阅读此书书稿后的一些感想,不知恰当否。
2011年9月6日于北京
(曾景忠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审、《抗日战争研究》前主编)
历史的真实,人类的良心
历史的真实,人类的良心——
《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战纪实》
代序(二)(1)
代序(二)
何光沪
我的母亲是贵州省独山县人,1935年到贵阳上女子师范学校,1938年到抗战时期的首都——“陪都”重庆,参加同本书提到的“妇女战地服务团”有关的“妇女慰劳总会”工作,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我的父亲的家乡,是与湄潭县毗邻的凤岗县一个小村庄,他在上贵阳高中时,与我母亲在抗战宣传活动中结识,以后一起到重庆并结婚,也没有回过家乡。
我早就知道,独山是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深入西南内地的“最后一站”,也是中国腹地的“大后方最前沿”;我也早就知道,我的岳父的母校浙江大学,在抗战时期被迫内迁的驻地,就是现在遵义市管辖的湄潭县。
但是,我这个家世同抗战有关的贵州人,同千千万万家世同抗战有关的贵州人一样,同今天绝大多数的贵州人和中国人一样(在全中国,有几个人的家世同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等等是无关的呢?)活了几十年,却不知道当年贵州平均不到三户人家,就有一户为抗战而献出了子弟上战场;却不知道光是一个黔军第二师(即国民革命军第102师)就阵亡上万人!今天的中国人,几乎全都知道遵义会议会址,但是也几乎都不知道,那个会址即那幢房子的主人,就是转战东西南北,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抗战所有重大战役中出生入死的第102师师长;更不知道这位抗战英雄中的贵州英雄的名字,因为他的名字被长期屏蔽,甚至他带领的数以万计抗战英烈的纪念碑(贵阳人都知道的地名“纪念塔”的来历)也被拆毁,至今没有恢复!?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中国抗战八年,数以万计、数以十万计、数以百万计的抗日英烈为国捐躯,却仅仅因为国共内战,他们曾经属于的一方失败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就被长期屏蔽,甚至那本来就很少的纪念他们的标记,也被从中国大地上无情地抹掉!
不但令人悲愤,而且令人恐怖的是:由于见不到这类标记,也无法查找他们的名字,无数的国人,实际上真的遗忘了他们!
当遗忘制造术成功的时候,良心泯灭术也就成功了。
谢谢我那88岁的老岳父给我写出“102师师长柏辉章”的名字,谢谢我那63岁的二哥帮我查找日本佩里纪念碑“开国祭”的资料,我才得以把心头的这个大块垒,化作题为《贵阳的纪念塔,国人的历史观》的一篇小文章,发表在《贵阳文史》杂志上。
现在,又要感谢康振贤先生这本饱含血泪的纪实作品,感谢那名字被掩盖的、至今还未被承认为“抗日英雄”的柏辉章师长的孙女柏梅女士的反复嘱托,我才得以继续那一篇小文章,而写出这一篇“代序”,期能劝勉国人:在这类事情上翻然醒悟,方能告慰千千万万祖先的在天之灵!
代序(二)(2)
在那一篇小文章中,我略述了自己在国外的几点见闻,反衬出国人的历史观在好几个方面有巨大的误区。现在,我只想说说前几天在美国的两点见闻,它们也折射出国人在这方面有重大的缺失,也许堪称罪过。
一是参观沃农山庄(MountVernon),即被称为美国“国父”之一的华盛顿的住宅和庄园。在那里,游客既能看到这个大地主餐厅客厅的精美,也能看到他手下奴隶卧室用具的粗陋——都是原样,不“为尊者讳”。在那里,游客的脚下是沙石扬尘的小径——在别处一个月不擦也锃亮的皮鞋,在这里一分钟就盖满了尘土;耳边是久违的公鸡鸣唱和肥猪哼哼之声——当年的鸡舍里真的还养着鸡,猪圈里真的还养着猪,马厩里真还有马和马车,草地上真还有牛和羊在吃草!显然,这是要让参观者,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环境中的青少年,真切地感受历史的真实!╬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在此还可以看到华盛顿的陵墓——这位美利坚合众国的首任总统,这位拒绝军队要求坚决不当国王的真正的美国制度之父,他那砖砌的简朴陵墓,同我们在国内见到的随便一个富人“阴宅”相比,真是又小又矮又寒碜。但是我想,人们对他发自内心的怀念、感激和尊敬,也是一种历史的真实,才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二是参观阿林顿国家公墓(ArlingtonNationalCemetery)。众所周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央地带,由国会山、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三点一线,构成了最引人注目的景观。然而,很多中国游客不知道,就在林肯纪念堂背面,一座宽阔的大桥直通一片俯瞰全城的山坡,那就是美国全国无人不知的阿林顿国家公墓。
在这片起伏连绵逐步升高的缓坡上,在由整洁的大道小径和葱茏的绿树花丛环绕穿插的70个墓园所连成的将近4000亩的巨大草地上,埋葬着历次战争的阵亡者、老战士、随军护士和牧师等文职人员,还有两位总统,一些将军、最高法官、宇宙探险者、医务工作者、科学和工程人员等等,共达32万多人!(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有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失事牺牲者,去伊朗抢救人质失败的突击队员,以及“9·11”袭击受害者等)这样的国家公墓,在美国有一百多个!
我想,阿林顿国家公墓最值得中国人反省的,除了它那位于首都制高点的巨大存在,永远提醒人们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之外,至少还有三点:
代序(二)(3)
1*痹谡飧龈*华盛顿、俯瞰国防部的墓园的高处,耸立着一座希腊神庙式的标志性建筑,被命名为“罗伯特·李纪念馆”。罗伯特·李是乔治·华盛顿唯一养子卡斯蒂斯的女婿。卡斯蒂斯继承了这片地产,设计了这座在城里就能仰望的建筑,用来纪念他的养父也是他敬爱的国父,可是,罗伯特·李作为国家最高军事院校(西点军校)的校长和一名军官,居然在国家面临分裂、要同南方叛军开战之际,投向敌方,担任了叛军总司令!在他继承的这片地产成了国家公墓(在南北内战中,已被北军用来埋葬南北双方阵亡者)之后,先是美国最高法院判决政府赔偿了李家的损失,后来美国政府又决定用此建筑作为李的纪念馆,因为他品格高尚、战后致力于南北和解,堪称“美国最伟大的军人之一”!
2*闭飧鏊*谓“光荣之地、勇气之地、记忆之地”(Aplaceofhonor,aplaceofvalor,aplaceofremembrance),不是用一座纪念碑“纪念所有的先烈”了事,而是尽力给每一个死者的遗骸以足够尊严的土地,一块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