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来,文瓘兄,小弟来帮你介绍一下,这位巾帼英雄乃是并州王家的王妍大小姐!”张允文向张文瓘介绍道。

张文瓘顿时一惊:“原来是王妍王小姐,小弟早已听闻大名啊!”说着也没管张允文,便自己介绍起来:“小弟姓张,名文瓘,清河县人!早就听说了王小姐的,呃,艳名,今日一见,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王妍听了张文瓘的话,顿时似笑非笑的说道:“艳名?怕是恶名吧!”

张文瓘顿时面色一僵,却是有些尴尬。他们这些世家弟子听得最多的的确是王妍的恶名,像什么今日打了谁,明日又用才华挑衅了那位读书人。总之,这位王家大小姐的名声在各大世家年轻一代中名誉不是非常的好,当然,这仅仅限于男性。不知有多少世家小姐拿王妍当作偶像来崇拜。这些情况王妍是知道的,所以她才会这样说。

张允文适时的插嘴道:“妍姐,你刚说说王玄策,你跟我说说此人!”

旁边的张文瓘闻言,顿时接口道:“哦,你说玄策兄啊,他好像就在那边,我刚才看见了一眼!不过允文兄,你找玄策兄有何贵干?”

张允文自然不会说出其中缘由,当下轻轻笑道:“此人乃是妍姐的叔叔,且同样中了进士,故有此一问。”

张文瓘顿时点点头,表示理解。

王妍微微皱起眉道:“玄策叔叔并不是太原本家的,是洛阳王家的,和太原本家也带着几分关系,以前我还见过玄策叔叔几面!但也仅仅是这几面而已,对于许多事情都不甚了解!”

张允文又将目光转向张文瓘,只听后者说道:“玄策兄此人博闻广识,出口成章,随机应变能力极强,恐怕是为兄也尚有不及。且志向高远,常谈班超投笔之事。总的说来,为兄不及玄策兄啊!”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文瓘兄真是过谦了!就凭文瓘兄满腹经纶,为兄便是不及啊!”

一听到这声音,张文瓘立刻喜道:“玄策兄,正在说你呢,你就来了!”

张允文回头一看,只见面前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穿着一身灰色儒衫,年纪约莫三十左右的汉子。此刻汉子正满脸的笑容,一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汉子正是王玄策。

“玄策叔叔!”王妍脆生生的喊了一句。王玄策看见王妍,先是一愣,接着便露出一丝笑容来:“呵呵,妍儿也在此处啊!”

张允文向王玄策热情的招呼道:“呵呵,这位便是玄策兄吧!”话音刚落,王妍就有些不满的哼了一声,伸出雪白的柔荑指着张允文道:“好你个张允文,竟敢占老娘便宜!你称呼玄策叔叔为玄策兄,那置老娘于何地?”

此言一出,张文瓘和王玄策脸上不由同时流露出一丝笑意来。不过那王玄策笑过之后,却是像想起了什么,猛的一怔,望着张允文。

张允文涎着脸说道:“妍姐,小弟可没有冒犯你的意思!咱们各交各的,互不相干!”

王妍这才点点头。

经过王妍这一闹,众人的关系却是要融洽许多。

张允文看到身边不断有仕子走过,顿时说道:“此处人多口杂,我们还是找一处僻静的地方聊吧!”

王玄策点点头:“我在这附近赁了一间小院,我们去那儿谈去!”说着当先在前面领路。

他租赁的小院离国子监不过百步远,众人走了片刻就到了。这是一件略显破旧的院子。院墙之上爬着的藤网上已经冒出一两点嫩绿,墙角处的两株腊梅正吐着花蕊,幽幽的香气散发在空气中。院子的地面上整齐的铺着青砖,打扫得十分干净。

奇~!进入房中,众人各自坐下。身为主人的王玄策热情的倒了四盏茶水。

书~!“这位兄台是左武卫将军张允文张侯爷吧!刚才草民听妍儿说起过。但不知张将军问起我王玄策有何贵干啊?”喝了一口茶水,王玄策首先问道。

网~!张允文只好又将他说给张文瓘听的理由再说了一遍,末了还道:“王兄此次得中,定能够一展宏图之志!”

王玄策笑了笑,却不再言语。

张允文又接着问道:“刚才听文瓘兄说王兄常常说起班超之事,莫不是王兄之志,在于纵横捭阖,使节四方?”他只记得王玄策这个名字在史书上留下了一笔,但是具体是什么张允文一时还没想起来,所以想通过询问其志向来回忆其事迹。

王玄策听张允文说出这番话来,顿时轻叹一口气说道:“在下少年读汉书,每每读起张博望、班定远之事,亦恨不得投笔从戎,立功异域,闯下一番事业来啊!”

听得王玄策这般说,张允文沉默的思考片刻,忽然道:“既然王兄想要扬名异域,那请王兄说说,若是王兄出使各国,将会如何?”

王妍和张文瓘顿时知道张允文在考较王玄策,顿时尽皆不言,只是默默的看着王玄策。

王玄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当下整理了一下思路,缓声说道:“如今我大唐四野,北有薛延陀、回纥诸部,南有林邑、真腊、六诏等国,西面有西突厥、吐谷浑,东边则有高丽。北面南面暂时不用去管。东突厥灭亡之后,漠北薛延陀发展虽快,离当年东突厥全盛之景还差上许多,且朝廷已然挑拨铁勒二部关系,北境安矣!。而南边的林邑真腊,素来恭顺,六诏混战,不成气候,所以我大唐如今的敌手却是西突厥、吐谷浑和高丽!”

张允文听到这里,不由默默点头不已,这王玄策对大唐四围环境了解得还真是清楚啊!

见张允文点头,王玄策微微兴奋的接着道:“西面的西突厥,国内混乱,不足挂齿,倒是吐谷浑,盘踞陇右,窥视蜀中、河西,实为我大唐西边一大患。至于东边高丽,前隋大军三征,亡我汉男儿百万,此乃必灭之国,自不待言!”说道最后,王玄策的声音已经有些冷了。

“除了邦国之外,西面尚还有吐蕃、羊同诸国,南边还有天竺,东边还有新罗、百济和倭国。这些国家要么弱小,要么离大唐太远,乃是大唐结交的对象。远交近攻,党同伐异,此乃最基本的方针!”王玄策喝了两口水,慢慢的说道。

然而张允文听到那“天竺”二字时,心头忽然一动,无数的记忆如潮水一样涌来。张允文微微一怔,片刻之后便明白这王玄策是何许人了。

历史上此人曾三次出使天竺。贞观二十一年的时候,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三十多人出使天竺。

然而同一年,与大唐交好的摩迦陀王尸罗多逸逝世,国内陷害大乱,叛臣阿罗顺那自立为主,僭夺天竺宝器,伪立为王,因地遥天远朝廷居然未闻。

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两千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两人于是策马北上,渡过甘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一路来到了尼泊尔。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七千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一千二百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近万。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

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为皇后。

在北天竺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贞观二十二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而印度兵将与唐军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一人灭一国!

此等壮举,每当张允文回顾之时,皆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如此人物,实乃国之干城,当得起英雄二字。

可惜的是,如此人物竟然因一个天竺僧侣而失去了大好前途。在战场之上,王玄策俘虏了一位名叫那罗迩娑婆的天竺僧侣。此时的李世民和他曾经嘲笑过的秦皇汉武一样,也在追求长生不老,王玄策便将这名自称活了两百岁,专门研究长生的天竺人献给李世民。这罗迩娑婆很快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开始为其炼制“延年之药”,,然而不久之后,李世民便中毒而亡。时距王玄策归国仅仅一年。王玄策受李世民之死牵连,仕途受阻,终生再未升迁。

而如今,张允文遇到这王玄策,岂会让这位堪比苏秦张仪的人因为一个天竺和尚而就此湮没,寂寂无闻?

所以,他用一种诡异的眼光看着王玄策,直看得后者汗毛竖起,坐立不安。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二百四十九章 招新

 虽然送走了王妍,但是张允文还是时常想起她那带着丝丝怨念而又秋波流转的眼睛。细细回忆自己和她相处的点点滴滴,张允文发现,其实二人之间的默契还是挺不错的。

直接将王玄策带到唐俭那儿,在唐俭面前大大的夸耀了一番,并信誓旦旦的保证,此人绝对是搞外事的奇才。在唐俭疑惑的目光中,王玄策侃侃而谈,终于将唐俭说服了。于是,王玄策就暂时在鸿胪寺干了起来。

每日照样的奔波在各个部门之间,有公务则处理,没公务则溜号。如今,无论是军事学院、装备院还是调查院、侦察营,都已经走上了正规。一套在实践中不断进化完善的体制的建立,比起张允文成天坐镇各个部门之中更能够促进这些部门的发展。

军事学院的一批毕业生已经走出了校门,分散于各个卫府之中。当然百名骑兵系的优秀毕业生充入那支由突厥人组成的游骑军之中。而那些从军事学院中毕业的公子哥儿,多是指挥系毕业,所以留在十六卫担任低级军官,遗憾的没能离开长安。炮兵系的学员们也是没能离开长安,甚至他们连军事学院都没有走出去,直接划到了装备院里边,成天和火炮打交道。参谋系的学员则是进入了参谋院和十二卫充当参谋。当然,还有一部分学员留在了学院担任教员。

装备院这边,李世民和张允文重视的火炮也逐渐成型了。在试验那种天威将军炮的时候,张允文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虽说有些炮弹能被滑膛炮顺利打出去,但是,大多数炮弹却是翻着筋斗飞出几丈、十余丈便跌落地上,几次伤了人,还因此死了三名工匠。这让张允文心疼不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允文让以陆大匠为首的负责火炮的工匠专门研究此事,还隐秘的指点了他们一下,让他们改变炮弹或是加装膛线。于是陆大匠他们又热情洋溢的投入道新的研究工作中。至于装备院的其他研究,同样进展顺利,光是铠甲,便足足有十三种,铁甲、皮甲、木甲还有绢布甲各式皆有。但是绢布甲仅仅是作为仪仗之用,没有实战能力。除了铠甲,其余武器的发展也蒸蒸日上,长短兵器均是发展迅速。

至于调查院这边,林然组建的遍布大唐全国上下的情报网络已基本成型,从岭南到塞北,从东海到陇右,皆是遍布调查院据点。而陈全康手中的调查员们则是伪装成商队、医者、逃难者四面渗透,有两名较机灵的家伙已经在吐谷浑混得了一官半职,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机密信息被送回了长安。

最后是侦察营,这倒是没什么新的变化,唯一变化的是中层以上个军官都升了一级,而那次赵毅带人生擒林邑王的那些士卒,尽皆升了两级。在侦察营里一走,几乎遍地都是从九品,正九品的副尉、校尉,但这仅仅是虚衔,除了涨了俸禄之外,他们仍旧只是一个士兵。

四大部门毫无问题,张允文也就清闲下来,每日花上一点时间点卯应到,处理少量的公务,再隔三岔五的去上朝一次,其余时间要不是在家里和娇妻温存,便是和苏定方一起练习武艺,或者是在天然居和那些已经从军校毕业的公子哥喝酒。日子倒还是过得悠闲自在。

转眼之间,便又到了秋季。军事学院又要招收新的学员了。

因为有刘仁实、程处默、段云松等人做榜样,那些将军们尽皆琢磨这将自家娃子也塞进军事学院里

“看看那刘仁实,以前就是一个浪荡子,和他老子年轻的时候差不多!如今在那地方呆了几年,再出来的时候,啧啧,那利落劲儿,那里还有半点浪荡子的模样!”一位将军如实说道。

“再看看那程处默,进入学院之前,除了好勇斗狠,整日打架之外,什么也不会!进去几年再出来,整个换了一个人似的,架也不打了,一股劲儿全扑在练兵之上,那练出的精兵,比起我们这些老家伙也不差啊!”另一位将军这样说道。

于是,在张允文不知道的情况下,各个将军们串联一气,找上了张允文。

这一日,张允文在散朝之后,正要往外走,忽然听见有人唤道:“允文慢走!”

转过头来一看,却是尉迟恭正在唤自己,连忙止住脚步,向尉迟恭问道:“敢问师父有何要事?”

尉迟恭拍拍张允文的肩膀,满是和蔼的笑道:“允文啊,听说军事学院又要招收新学员,老夫琢磨着将家里两个不成器的孩儿丢在军事学院里面锻炼一下,不知允文你要不要啊?”

尉迟恭话音刚落,张允文还没来得及接话,旁边便响起了一片声音:“不光是尉迟家,还有我程家的孩儿!”

“允文啊,尉迟虽是你师父,你可不要过分偏袒啊,可要把我家孩儿给带上!”

“不光是他们几家,还有我家!”

……

张允文一看,一群武将正聚在自己身边,满脸笑容的对着自己,唾沫横飞的推荐着自己家的孩子。像什么程名振、李大亮、牛进达,皆在此列。

看着周围一片目光,张允文顿时冒出点点冷汗,连忙说道:“诸位大将军、将军,这入学之事并非我张某人一言而决的!诸位若想公子进入军事学院,可先到学院报名,参加考试,若是考试通过,即可进入学院!”

“若是通不过呢?”

“呃,那就请明年在来!”

张允文此言一出,众人先是齐齐安静了一下,接着,便听见一阵亲切的笑声:“呵呵,允文啊,我们并肩作战过,也算得上是同袍了,我家孩儿也算得上是你的侄子,你若是连侄子都不帮扶一下,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对对,程将军此言在理!”四下顿时响起一片赞同之声。

听得张允文微微感到脸红了。这些家伙的脸皮也太厚了吧,他们的孩子,最小的也有十五六岁了,自己也不过二十出头,就成了这群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小子的叔叔,张允文自己都感到脸皮有些发烫了。

“当初允文对军事学院进行改革的时候,那程家、刘家的那些孩子不是在考试之前接受过允文的指点么?不若允文这次也来指点一下,让各家的孩儿们也好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