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贼-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干亲卫散落四方,相距十余步远,这个距离,既能避免听到盖氏父子谈话,又能保证应付突状况。

盖俊停下脚步,仰头望天,一滴雨珠恰在此时落在挺拔如峰的鼻梁上,摔得粉碎,凉意霎时遍及面部,有种说不出的凉爽、舒服,口中轻轻呼道:“富平……”

正在与眩晕做搏斗的盖嶷闻言立刻一醒,回道:“是,父亲。”

盖俊直视残月,目光迷离,淡淡地问道:“你所好者何?”

“……”盖嶷心脏剧烈跳动,这是父亲次询问他的志向,只是父亲问得太过突然,仓促间,如何能答?

盖俊收回视线,复望盖嶷,说道:“你从未想过未来吗?为博士,誉满环宇,为国相,高居庙堂,为牧宰,雄霸一方,为虎臣,平定天下,为边将,扫灭戎狄……”

盖嶷又是一阵沉默,盖俊也不再言语,气氛,略凝。

半晌,盖嶷深深吸了一口气,朗声道:“儿无他想,继父志耳。”

这个答案颇为出乎盖俊的意料,失笑道:“滑头。不过倒也有些急智。”说罢,再度迈开步子,向住所庭院行去。

盖嶷表示身为人子,父亲的志向就是自己的志向,避免了选择,似乎是在耍滑头。但,盖嶷真的是在耍滑头吗?

盖俊推开寝室房门,绕过屏风,两名约二九年华的年轻女子立刻伏地叩拜,两人身材苗条,腰支轻亚,面如桃花,异常秀美。她们头上简单的式及身上素色的长袍,清楚地表明官婢的身份,不过能找到这等姿色的官婢,倒也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

两个绝美官婢跪在地上时,忍不住偷偷抬头,借着昏黄的灯光打量盖俊。盖俊身长七尺七寸,容貌出水平线不少,却也距离美男子甚远,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叫做中上之姿。然而,盖俊官至骠骑将军领并州牧,地位尊贵而显赫,武功更是天下难及,号称国朝第一名将。自古少女谁不爱英雄?侍寝盖俊,二人所愿也。

盖俊小醺,被服侍着退下衣袍,卧倒榻上,转眼间便呼呼睡去。二女哪料到盖俊英雄如此,竟这般不解风情,立在榻前,面面相觑,良久,似有叹声,细弱有无。

隔日,破晓时分,盖俊悠悠醒来,只觉头部异常沉重,口中干渴难耐,手拽榻前绳索,隔壁铜铃脆响,不久,两个绝美官婢从偏室中行入。盖俊让她们给自己倒一杯水,饮下后,神志一清,翻身下榻,穿衣洗漱,步出房门。

时值日出,清爽恬淡,鸟语花香,盖俊立身门前,张开双臂,舒展筋骨,接着目光一凝,远处一株老槐树下,站着一名宽衣大袖的儒雅老者,盖俊当即行了过去。

“老师,起得早啊……”

马日磾转过身,手抚胡须,笑着说道:“人老了,觉自然变少。”

“……”盖俊默然,他这才猛然意识到,老师,比岳父蔡邕尚年长数岁,今年已经六十四五了。说一句不太妥当的话,他还能在大汉国政坛呆几年?毕竟,你不能奢望人人都像赵岐一样,年八十余岁,身子骨依然硬朗。

马日磾举凝望老槐枝干,无限感慨道:“子英,为师虚度一甲子有余,亲眼看着大汉国由极盛转衰,心中之痛,无以言及!异日魂归黄泉,世祖、高祖追问之,我将何以回答?”马日磾所言世祖指的是汉武帝刘秀,高祖则是指伏波将军马援。

马日磾看着沉默的盖俊,一字一句道:“吾何以回答,全凭子英……”

第三百九十九章 军谋无双荀公达

三辅,京兆伊,霸陵县。

马日磾和赵岐于辰时末起程返京,即是说,他们吃过早饭,稍呆片刻,便打算回返。盖俊虽知成功的希望不大,还是在临行前透露出希望二人留下来辅佐自己,平讨国贼。马日磾、赵岐皆为三辅人,名气大到没边了,门生故吏遍布关中,这就是所谓的软实力,哪怕他们什么也不做,也胜过上万雄兵。结果不出他之所料,二老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盖俊心中不甘,不提其他,但说二老远来辛苦,多住几日再走不迟,实际上是变相留人。马日磾、赵岐混迹官场数十载,历经尔虞我诈,人老成精,什么看不明白?两人赞成盖俊讨伐韩遂、董军余孽,但不代表他们愿意加入到盖军中来,说到底,他们是汉臣,而不是,也不愿成为河朔之臣,对于盖俊的“好意”,只能婉言谢绝。

二老不愿意留下,坚持要回京师长安,盖俊磨破了嘴皮子也是无用,只能接受,他胆子还没有大到禁锢老师的地步,他怕被天下人唾骂。

盖俊呼来河朔文武,出城相送数里,欲继续前行时,为镇军将军马腾所阻。再往前,就是即将成为主战场的霸水河了,河水两岸,双方大兵云集,常有敌军斥候渡河而来,不宜过于靠近。

马腾身长八尺余,高出盖俊快一个头,立在面前,阴影笼罩,然双方的气势,却是天下地别,君臣之间,岂能并论?盖俊剑眉微皱,周遭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好几度,目视马腾,冷声说道:“师者,犹父君也,不送十里,何以慰心?还不退下!”

马腾性情贤厚,少决绝,并不敢与盖俊据理力争,不过显然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以盖胤、荀彧为的文武争相出言劝谏,盖俊固执己见,初衷不改,坚持要送到霸水。眼看君臣僵持不下,马日磾说道:“子英,且听麾下所言,就送到这里吧。”

“老师……”

赵岐亦抚须说道:“夫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骠骑将军身负兴国除贼之任,当驾御群英,驱使诸贤,如亲身涉险,遇一旦之患,岂不叫世人所痛,而仇者所快?”

见二老这般说,盖俊脸色稍霁,勉强答应下来,其实他也就是故意装装样子而已。孙策的教训太深刻了,时严舆号称有勇力,闻于吴、会,席间一言不合,孙策拔戟杀之,如虐一狗。将兵攻伐,孙策更是常被坚执锐,所向无敌,结果怎样?可怜骁锐冠世,堪比项籍的人杰,于鼎盛之际,被三两刺客所刺,创重身亡。

盖俊弓马娴熟,尤以射术著称于世,但也不认为自己的武力高过“小霸王”孙策,就算高过,他也不打算以身犯险,那样做,在他看来,实在是一件无比愚蠢的事情,等于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马日磾、赵岐与送行者一一道别,马日磾踩上登车阶梯时,回头对盖俊道:“子英,为师早间之言,望你思虑之。”马日磾早上站在老槐下感伤汉室衰败,言异日魂归黄泉,光武帝、马援问他国情,他不知该如何回答。马日磾看似是在独自感慨,其实是说给盖俊听。因为,盖俊有能力改变天下走势,汉室是兴是败,皆在其一念之间,马日磾自然是希望弟子能够成为振兴社稷的忠臣。

“我会记住老师的话……”盖俊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继而说道:“盼与老师、赵公会于西都,共扶汉室。”

“勉之、勉之……”马日磾最后深深地看了盖俊一眼,钻入车中之中。

盖俊伫立原地,目视马车渐行渐远,随后翻身上马,回转霸陵,途中,盖俊示意马腾过来,与自己并马而行,期间问道:“西岸的情况如何?”

马腾经过一天的时间,基本摸清了一个大概,回道:“长安在霸桥西,枳道设立主营,斥候见到了韩遂的大旗,也不知是他本人亲至,还是为混淆我等视线。另外有前将军董越、杨烈将军麴胜等人的旗号。”说到这里,马腾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长安枳道大营的规模非常惊人,据斥候目测推估,人数当在八万至十万人间。”

盖俊闻言蹙起剑眉:“怎么会这么多?”

马腾说道:“多设军帐,故布迷局,这是为将者常耍的小手段。不过枳道、灞桥是我方大军必经之路,长安定然多置兵将,以为万全,我想,对面纵然没有十万之众,也有五六万。”

盖俊点点头,这和他想的差不多。

马腾又道:“霸水南方,浐、霸二水间的蓝田县境,亦驻有重兵,规模约五六万众,旗号是左将军牛辅,扬威将军程宜。”

盖俊微微颔,蓦然一怔,“牛辅、程宜?韩遂胆子不小啊!……”长安枳道主营,由于有韩遂“亲自坐镇”,后者毕竟乃是名义上的联军领,又为大汉国三公司徒,国之宰相,基本可以镇住局面,韩、董二军联合行动,不会出太大的问题。然而,南线的蓝田大营,怎么也是如此?要知道,双方曾是生死大敌,有着化解不开的恩怨,韩遂就不怕双方将领爆冲突,引起内讧,从而使己方渔翁得利?

马腾道:“韩遂这也是没办法,他若敢令二军各守一处,难保我方不择一攻之。打董军还好,如攻韩军,韩遂岂不是作茧自缚?”

盖俊想想也是。韩遂人马虽众,却不齐心,他只有这么一个选择。

马腾最后道:“再有就是渭水南了,有数万众,主将是扬武将军杨秋。盖(勋)府君、杨(阿若)中郎先前已经汇报过。”

盖俊大致了解情况,一路无话,回到城中,使马传召文武重臣商议大计,自己则先一步入县朝廷,早有掾属取来帛书图卷,置于案上,盖俊随之展开,京兆尹方圆千里,城池山河,尽收眼底。

盖俊跪坐蒲席,伏在案上,眼睛一瞬不瞬的注视着地图,特别是霸、渭周围,从渭水北岸左冯翊高陵开始,向下扫视,渭桥,霸、渭二水交汇处的虎圈,枳道、霸桥、长门、霸上、废置的南陵县,蓝田,乃至大军基本不会去的蓝田山、峣关,也都一一照顾到……

很快,接到命令的文武一一赶至,人数不多,寥寥二十余人而已,文臣有骠骑将军府长史贾诩、司马荀彧,从事中郎荀攸、戏志才,掾属傅干、卫仲道。刺史部主薄杨俊、农都尉郑泰、议曹从事华歆,吏蔡珪、孙资二人负责执笔记录。

武将以河南尹、虎威将军盖胤、镇军将军马腾为,以下是三大偏将军,关羽、庞德、胡封,而后是折冲中郎将徐晃、破贼中郎将张绣、使匈奴中郎将郭锐、陷阵中郎将鲍出、先登中郎将胡车儿、厉锋中郎将贞良、行黑山中郎将杨奉,西河都尉卞秉。

农都尉郑泰隶属并州刺史部,属于文职,且不算,卞秉是此间武职中仅有的两名都、校尉级别将领,另一人是盖俊亲卫领,行虎牙都尉马。卞秉心里很清楚,若非和盖俊有着姻亲的关系,以他如今的地位,绝难跻身进来。卞秉镇守西河郡数载,心性已是磨得甚是稳重,然而这毕竟是他次参加河朔核心会议,不可避免的感到些许不安,所幸他处于武将之末,不受众人瞩目。

盖俊令诸人就座,纵声说道:“今军抵霸水,距西都长安,仅数十里之遥,不世之功,就在眼前!望你等同心协力,扬智奋武,助孤电讨不庭,以振国威!”

“诺!”诸文武齐齐起身拜道。

随后,盖俊把地图交到身后的司马懿之中,后者和王粲各持地图一角,将之悬挂壁上,使堂下诸人皆得看清,同时让马腾介绍了一下霸水河西岸韩、董二军的情况。

待马腾交代清楚,盖俊环视大厅一周,奋然说道:“韩遂小儿,跳梁小丑,窃据中枢,威逼忠良,挟持天子,着实可恶!不过韩遂此枭,颇有小智,知自己罪孽滔天,不得人心,虽兵多将广,无以为恃,直面我军,必败无疑,乃借地利之便,采取守势。而今韩遂小儿十余万大军布置渭、霸二水间,我方将从何处突破为上?”

盖俊清朗的话音一落,堂下立时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荀彧低声与身旁的从侄荀攸交流,他少有大志,心怀天下,目光深远,治国策,讲战略,继春秋战国策士之风,颇类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张良作为刘邦手下第一谋士,其实并不经常参与实际行动,无论是咸阳谏刘邦安民,约法三章,还是下邑之谋策划项羽包围网,抑或画箸阻封,都属于战略层面。

荀彧自幼饱读《孙吴》、《左传》,虽以战略见长,战术能力亦不容忽视,不过终究要逊色一筹。从侄荀攸恰恰与之相反,战术优于战略,这和他的爱好不无关系,荀攸酷爱兵书战策,《孙吴》、《尉缭子》、《司马法》、《六韬三略》等无不烂熟于胸,其余诸家,亦有精研,完全就是一本会移动的军事百科全书。荀彧私认为,河朔诸谋士,以军谋、战术论,无有出其右者,连谋主贾诩也不能及。

贾诩原本端坐其位,老神在在,二荀的对话引起了他的注意。荀彧加入河朔一年有余,固然还未施展出全部才华,然而仅凭他目前的作为,就无愧于“王佐”之名,也就不怪盖俊对他异常重视了。

倒是荀攸,来到晋阳大半年,一直不显山不露水,远逊于同来的郑泰、华歆。先其人性格木讷,拙于言行,其次郑、华二人有治政才能,进刺史部,如鱼入水中,而荀攸则偏向于军事,在此期间,河朔无战事,相对平静,他没有挥的余地。这次河朔倾巢而出,动员十数万人马,南下勤王,贾诩十分期待荀攸的表现。

荀攸以指沾水,往书案上一划,比作霸水,并在旁边指指点点,勾勒出双方屯兵之地,谓荀彧道:“知我军从东而来,韩遂于枳道设立主营,囤积重兵,守卫霸桥……”

荀彧方才点头,便听到荀攸说当集大兵直攻之。神情不由一滞,这算什么计策?贾诩也微微怔然,而后面无表情,静静等着后续。

荀攸容貌古拙不假,却非无智之人,而是大智若愚,只见他不慌不忙道:“强攻是下下之策,我何不知?此为牵制敌军之法也。今年以来,司隶、凉、并连遭水患,三辅之地尤甚,从去年末至今年春,曾连雨达六十余日,整个关中,几成泽国,之后雨势虽然有所收敛,依旧比往年为多,造成渭河水位居高不下……”荀攸说到这里,荀彧顿时明白了。贾诩平静无波的双眸蓦然闪过一道异彩,身体微微向二荀倾斜。

荀攸继续说道:“我军有船舰数千,正适宜也。秦人惯车马,无舟楫,必然无备,但以一员良将,将精兵万许,藏于舰内,溯渭而西,直抵谓桥,与盖(勋)府君、杨(阿若)中郎北地兵合力,可一战悉灭虎圈敌军。虎圈一破,长安以北,再无可恃。韩遂新入京都,凶暴残忍,人心不附,我等大军进围,陷长安城,易如反掌。”

荀彧抚掌赞道:“公达智谋世,此策一出,石破天惊,韩遂无能为也。”

贾诩心里亦暗暗赞叹荀攸才智过人,事实上两人不谋而合,他也是想以船舰破局。更让他佩服的是,荀攸不仅想到利用渭河水位上涨,甚至连秦人无舟楫也一并考虑进来,贾诩因为是凉州人,才注意到这一点。贾诩心中感慨自己日后到了关东,是否能够像荀攸这般,即使身处异地,也丝毫不受影响,计谋策略,泉涌而出……

细察入微,谋无遗漏,异日必为谋者之冠。这是贾诩对荀攸的评价。

第四百章 戏醉卫睡

三辅,京兆尹,霸陵县廷。

大堂之中,洋洋洒洒数十人,文臣宽袍大袖,神气清雅,武将甲胄在身,神态昂扬,偏偏有两人殊于旁人,与周围气氛格格不入,其中一人年过三旬,中等身量,消瘦的身材裹于宽袍内,衣襟微微敞着,姿容无奇,灰白的脸上浮着酡红,双眸好似蒙上一层雾气。另一人约弱冠之年,身形挺拔,肌肤白皙,面如冠欲,容貌堪比荀彧,偏偏一双眼睛暗淡无光,使他的好卖相大打折扣。

此二人正是骠骑将军府从事中郎戏志才,掾属卫仲道。

两人无疑是河朔臣子中的另类,一个好酒如命,每至议会,必饮酒数斗,蹒跚而入,一个懒散成性,睛若死鱼,全无精神,敢把朝会当卧房。在晋阳时,戏志才因为不治行检,常被都官从事司马芝、薄曹从事陈群廷诉,而卫仲道于盖俊南下时始入骠骑将军府,相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