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贼-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徒王子师录尚书事,以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又以御史中丞皇甫义真为卫将军、谏议大夫朱公伟为左将军,黄子琰为司隶校尉、杨文先为京兆尹……”

“皇甫嵩、朱僬……”盖俊蹙起剑眉,两人历史上参与这场政变了吗?自己对两人是没有半点印象,只记得王允、吕布二人。

荀彧继续道:“二十三日夜,皇甫将军率兵进逼董晏大营,夜营中发生哗变,董昱惊惧出逃,为乱军所杀,中郎将徐荣降,皇甫将军兵不血刃收降数万董军精锐……”荀彧娓娓说着自己所掌握的情况,直至长安信使以天子诏命令关羽出兵为止。

盖俊听罢,点点头,平淡地说道:“我知道了。”

“……”荀彧苦笑,什么叫我知道了,将军真的知道吗?董卓死了!勤王路上最大的对手,大汉国第一奸宄董卓死了!好歹要表示一下吧……似乎是看出荀彧心中所想,盖俊又道:“目下情报皆是从长安使者口中得知,恐怕其中多有不实之处,不宜轻举妄动,等到长安间者回返,送上详细情报,再做决议。”

荀彧张了张嘴,正要再言,不想衣袖突兀一紧,当即不再说什么,拱手告始退。及出得门外,行出甚远,荀彧驻足回首,谓贾诩道:“长史适才何故阻我?”

“非时机也,多言无益。”贾诩微笑说道,脚下不停,很快越过荀彧,向远处走去。

荀彧和盖俊相识十数载不假,双方交情匪浅也不假,但相处的时间却是甚短,不比贾诩数载来寸步不离左右,两人可谓君臣默契,鱼水斯同。是以,论及对盖俊的了解,荀彧远远比不上贾诩。

盖俊以指轻轻摩擦鼻翼,若有所思,原本两道又黑又长,似利剑般的双眉微微弯曲,目光也是份外凝重。显示着他心头的千思万绪。

半晌,盖俊从沉思中醒来,见房中诸人皆是定定的看着他,展颜笑道:“没事……琬儿,来,我们再写一贴……”

第三百七十章 议

关羽亲卫送来情报的一个时辰后,长安间者亦赶回晋阳,送上一份比前者详细数倍的情报。

所谓间者,即间谍也,属并州刺史部校事从事管辖。校事从事内监士民,外监诸侯,说实话这股力量不下数万大军,不能轻易交给外人,必须是亲信嫡系出身才行。

前时,盖俊找不到适合的人选,便用别驾王信的一位门生暂代其职,实际上由长史贾诩、主薄杨俊二人分管。今年正旦前,从父兄盖泓、盖洄随盖勋一家前来晋阳,正式入仕北疆,两人乃是盖俊至亲,后者自然放心,便以次兄盖洄为校事从事。

盖俊匆匆看罢,总算对长安政变前后经过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意料之中的是,由于这个时空有他这位强势的女婿虎踞河北,蔡邕避免了被王允所杀的命运。大兄何顒也被王允从牢中捞出,算是解去他及荀彧、荀攸、华歆、郑泰等人一个心结。

盖俊抬起眼皮,扫向立于盖洄身后的间者,淡淡地问道:“为何这时才归?”

间者来时已经从盖洄处得知关羽亲卫比他早到一个时辰,当即跪地叩拜,毕恭毕敬回道:“回禀使君,长安文武伏杀董卓当日,长安诸门封闭,不能外出。而天子之使则畅通无阻,是以微末之后虽快马加鞭,日夜不息,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盖俊点点头,算是接受了他的解释。又扫一眼放在眼前案上的情报,王允、吕布不仅杀了董卓、董旻、董璜,长安董氏一族如董煟、董岑,乃至门生故吏如李儒、田仪之辈,皆遭杀害,受牵连而死者千许人,摆明了是要对董卓党羽赶尽杀绝。

这就是造成诸将反攻长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吧……

历史上关中以东雒阳,被董卓一把火烧成灰烬,以西凉州,韩遂、马腾各拥势力,谁也压服不了谁,以南荆州,袁术和刘表为争夺地盘,打成一团,以北并州,胡人肆虐诸郡,以致十室九空,连个像样点的势力都没有。

而今则不同,关中四方皆有顽强,因此牛辅、董越皆掌重权,樊稠也得以将大兵镇守一方,倒是历史上混得风生水起的李傕、郭汜,至今还位居牛辅、杨定之下,也不知两人还能不能顺利崛起……

盖俊希望看到诸将反攻长安,至于领头的是牛辅、董越也好,李傕、郭汜也罢,盖俊没兴趣知道,反正,到最后,自己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好。

第二日,盖俊优哉游哉来到刺史部,并州上下,讨论的重点迅从大雨洪灾转移到董卓之死,其影响力之广,门吏都忍不住加入其中,口沫横飞的讨论着,忘乎所以。

“使君……”当两名门吏察觉到还有本职工作时,盖俊,这位北疆的掌权者,赫然站在面前,一时不由傻眼了,半晌才堪堪反应过来,伏叩地上,瑟瑟抖。

两人身份低微,连让盖俊生气的资格都没有,他瞥了两人一眼,由中间穿行而过。傅干、王粲、司马懿紧随其后,依次走入刺史部,落在最后的马,拍了拍其中一人的肩膀,干笑道:“下不为例。记住,不是每次都有这么好的运气……”

“……”

等到盖俊一行人没入刺史部深处,再难寻觅人影,门吏这才敢站起身,心有余悸的擦了擦额头……

盖俊径直走入议事殿,身边只剩下傅干一人,两人经旁门进入一间密室,房中十数人纷纷起身见礼,盖俊微微颔,漫步而上,坐于主位,而后示意诸人就座。

盖俊治下并州刺史部、骠骑将军府两大体系,分列左右,泾渭分明,左起依次是“半刺史”别驾王信、“大管家”治中李牷、“心腹”主薄杨俊、“分司州政”议曹从事华歆,“掌钱谷”薄曹从事陈群、“监百官”都官从事司马芝、“主间者”校事从事盖洄,以及农都尉郑泰。其右手者,镇军将军马腾、偏将军庞德、偏将军胡封,长史贾诩,司马荀彧,从事中郎戏志才、从事中郎荀攸,傅干身为掾属,处于末位。

此十六人,是盖俊最为信重的文武大臣,亦是晋阳内最具权势的人,如果刺客闯进来,将在场之人尽数击杀,河北十余郡立刻就会崩溃,自行瓦解。

毫无疑问,这是晋阳最高规格的会议。

盖俊率先看向盖洄,后者随盖勋在北地郡历练数载,性子被磨练得甚是沉稳,但他尚是次进入北疆核心圈内,面上略微有些紧张,静了静心,开口道:“从昨日至今,长安间者归来三人,情报一封比一封详实,都放在诸君案上,诸君可自行观看。”

盖俊闻言拿起案上情报,他来时已经看过,不过再看看也无妨。

郑泰看到王允杀董卓宗人、党羽千许人,刚毅的脸庞露出凝重之色,皱眉说道:“董贼祸国殃民,死不足惜,其亲党亦多有宵小之辈,也合该处死,但,董卓外将尚握有兵马十万,实力犹存,王公此时应以安抚为主,待尽收兵权,局势稳定,再秋后算账不迟。何至匆匆施展霹雳手段,绝诸将归降之路?”

王信扯了扯嘴角道:“王子师是怕步董卓后尘吧。”王信拥有一双慧眼,早在董卓将兵赴京的一刻,就看出了大汉国日趋没落的形势,应盖俊所求,把族女许给出身卑微、出入行伍的卞秉,事实证明他押对了,盖俊很快便成为并州牧,而他也顺理成章出任别驾一职,权倾北疆。同时,王允虽在京师呼风唤雨,但那是借助董卓权势,并不为世人所重,看眼他为之努力奋斗一生的目标,西河王氏过太原王氏,有生之年有望达成。不想,王允突然奋起,诛杀国贼董卓,执朝政之牛耳。着实气煞人也华歆道:“凉州边地,数遭胡祸,妇女载戟挟矛,弦弓负矢,何况悍夫?西凉桀骜不驯,以力称雄,惟信强者,王公出自边疆,岂能不知其中道理?与其诸将异日兵临城下,忧惧里应外合,不如尽早消除后患。另,皇甫将军平长安,调高陵屯兵,破董卓大军,无不顺通,名望之高,威势之盛,一览无余。二者,王公之所忌也。是以,王公断然不会招降董卓余党,反而要逼反之,再令皇甫将军与其相持,互为消耗,此为一箭双雕之策。”

盖俊轻轻敲击书案道:“这些无关紧要,且不提,大家还是议一议是否按照既定计划南下,而出兵的话,何时为上?……”

第三百七十一章 三雄勤王

盖俊轻轻敲击书案道:“这些无关紧要,且不提,大家还是议一议是否按照既定计划南下,而出兵的话,何时为上?……”

诸臣面面相觑,并州地处中国一角,为关中、河北天然屏障,欲有所作为,必当善取二者之一,以为资凭。今并州与冀州暂无利益冲突,盖俊和袁绍反有盟友之实,东边之路已断,加之天子在南,是以,通往崛起之途,南下是惟一的选择。

荀彧眼见贾诩心不在焉,无开口之意,只得出言道:“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董卓入京,天子蒙难,将军虽非倡举义兵者,却是率先同董卓接战,先利河东,再战河内,遂克复雒邑,威震天下。董卓怀恐,胆破众散,望旗披靡,龟缩关内,日夜不安。虽以四方云扰,未能迎驾西都,然将军之心乃在王室,此,将军医国之素志也,天下士民之所望也。”

“今王公筹谋数载,一战除董,义士振奋,百姓感恩。不过,董卓虽亡,党羽牛辅、董越、樊稠、李蒙、杨定、胡轸等俱在,各自拥兵,未服王命。王公虽王佐之才,天下名士,然性格过于刚戾,未有服人之能,恐怕关中不久后必有一番争持。诚因此时,将军宜当尊奉主上以从民望,声援王公以诛不顺,此,大义也,断不可有违。如此,方能服弘义以收英才,秉至公以安民心。关中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

“善文若所言,深得孤心意。”盖俊抚掌而笑道。王允真的是王佐才吗?盖俊很怀疑,看看他除董后的所作所为,真是有负其“王佐”之名。在盖俊眼中,荀彧,才是真真正正的王佐之才,其目光深远,口才极佳,话语气势磅礴,使人动心,上次献三州、强秦策是,这次亦是。每每抢占道德制高点,打着大义的名义获取实利。

戏志才消瘦身材裹于宽衣大袖之中,平凡而苍白的脸上镶着一双明眸,只是这眸子前,似浮着一团迷雾,好酒之人都该知道,这是饮酒到了一定量才会表现的特征。敢于在并州最高级别的会议前饮酒,戏志才绝对是第一个。这等放浪行径,难怪负监察百官之责的都官从事司马芝数廷诉其不治行检,连同乡、薄曹从事陈群也看不惯他。

戏志才醉眼朦胧,缓缓言道:“荀司马所言甚善。董卓诸将,必反,今王允既然有求,将军不如乘势南下,驻马河东,观双方成败。王允事谐,则率十万之众入卫西都,辅佐天子,事若不遂,则以勤王之名扫除逆贼,平定关中。”

“……”荀彧不由担忧的看了好友一眼。

司马芝和陈群面上则纷纷露出不悦之色,前者更是几次欲起,皆是强自忍住。戏志才所言虽然有些直白,但总体来说切合并州战略,可是,王允毕竟是诛董功臣,官至司徒录尚书事,秉持国政,又素无交恶,怎可直呼其名?此举实在太过于失礼。

盖俊对此没有任何表示,他素来不拘小节,有才的人,放浪一些,自能容忍。只是他心里不免替戏志才感到可惜,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一点不假,单从这一点,他就远远比不上贾诩、荀彧、荀攸叔侄,如果不出意外,他这辈子都将与三公九卿绝缘。

自召开会议以来,偏将军胡封一直沉默不言,可是眼看盖俊麾下诸谋士皆是一口一个凉州诸将反攻长安,并以此为准,做出种种猜测,乃至策略,心里不由生出反感,毕竟,他的亲舅舅李傕,就是众人口中的不顺,逆贼,忍不住直言道:“将军、诸君,驻马河东,以观双方之成败,固然是好,但还有一个更轻松的法子,即招降凉州诸将。”

马腾连连点头,显然是赞同胡封意见,顾左右而言道:“董卓既死,众将似孤魂野鬼,无所倚仗,惶惶不可终日。将军名著西州,神威天下,董卓与将军相比,犹如萤火与皓月之别,凉州诸将未尝不心生仰慕。依末将之见,不如遣使招降,旬日间便可尽得十万带甲之士。到时,以将军之威名,挥兵二三十万众,谁敢相抗?平定天下,如翻掌耳。”

“说得好”庞德轻喝道。“我们同董卓诸将虽不乏龌龊,但那是为国事也,非为私也。目下董卓一死,双方间再无利害冲突,将军只要一纸书信,晓以大义,兼顾乡谊,诸将必降。”

至此,晋阳三位将军相继开口,皆是赞同招降凉州诸将,莫说旁人,连盖俊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意见。

作为盖俊麾下谋士当仁不让的第一人,贾诩度开口道:“能招之自然是好,只是此事恐怕难成。如今掌权者,牛辅、董越、樊稠也,后者道阻,无以联系,且不说,前二人,皆为董卓亲戚,纵然我等真心接纳,二人恐怕也不敢归降。现在,二人只有两条路,要么死,要么放手一搏,众位将军认为,他们会如何选择?”

胡封不以为然道:“这还不简单,军中欲取二者而代之的人,多不胜数,只需收买一两人,不用多久,二人级便会送到将军面前。”

贾诩摇摇头道:“如果我所料不差,河东西南诸县,已无几多董军。”

“嗯?”胡封听得一愣。马腾、庞德则相视一眼。

“时间……”贾诩继续道:“凉州诸将如今最缺少的,就是时间。每耽搁一刻,长安便稳定一分,实力亦增长一分,同时,我方介入的可能也多出一分。未免局势持续恶化,凉州诸将定会尽快反攻长安,而反攻长安,则必虑后路。弃守河东已是定局,也许会紧守黄河诸津,堵截我方南下之路,从而聚兵于弘农,孤注一掷,全力向西……”

贾诩一番推论娓娓道来,顿时使马腾、庞德、胡封三大将军哑然。他们对贾诩了解很深,其人大智若妖,算无遗策,由不得他们不信。

这时,只见盖俊咳嗽一声,将众人视线引回,说道:“驻马河东,以观成败,固良策也。不过孤所忧者,非为王公,非为凉州诸将,而在袁术、韩遂二桀也。我等临河不渡,迟疑不进,恐为二人所乘,到时进退失据,追悔莫及。”

荀彧说道:“韩遂有樊稠阻挡,袁术有李蒙拦截,皆难卒胜,未必有我方快。何况二人心怀不轨,就算早一步到达长安城下,以王公为人,也断然不会容忍二人。”

似荀攸、戏志才、华歆、陈群等东州士人颜色如常,惟有贾诩,眉头不为人觉的皱了一下,傅干,也摆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盖俊手指以两长三短富有节奏的敲击着书案,半晌,谓主管钱谷的陈群道:“文长,如今形势不比去年,董卓已死,向河东运粮一事,没有必要再遮遮掩掩,从即刻起,征调汾水所有船只,无论官民,全力运粮,确保大军入三辅之际,不为粮草所忧。”

“诺。”李牷、陈群齐齐道诺。

盖俊又对马腾、庞德、胡封三人道:“你们回营后就准备南下事宜吧。特别是冀州兵,他们是此行的关键。”

“诺。”

盖俊继而对大管家李牷道:“回头告诉兵曹从事,甲具器械现在就开始向河东输运吧。”当今兵刃,以钢、铁为主,不过当今虽然能造好钢,但价格贵得惊人,惟有士官才能配备,而士卒所用一般钢、铁兵器,硬度远远不及后世,可能一两场激烈的战斗就会报废。是以,大战一开,兵器损耗颇大,是仅次于粮草、抚恤的第三大开销。

“另外通知医曹从事,治疗折伤、金创、跌打的草药一定要备足……”

“诺。”

盖俊最后对主薄杨俊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