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唐-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韩文约和刘行深虽然扶立了李儇即位,但最后却被田令孜联合了西门思恭、杨复恭把他们给斗了下去。
韩文约和刘行深两个前中尉封了个国公后早已经没了实权,现在韩全海和刘行深的养子刘季述早投到了西门思恭的门下。找到机会,他偷偷的告诉西门思恭,昨天皇帝在球场上说过有意亲征辽东的话。
“什么?这是哪个大胆的奴才提出的来的,立即给托出去杖毙了!”郑畋被罢相之后,西门思恭在宫中的地位也下降了许多,特别是年纪渐老迈,越发的有人不把他放到眼里了。可说到底,他现在还担任着神策右军中尉之职,他人老不糊涂。北司的几个大太监如此威风,掌握朝政,甚至力压政事堂,说白了还不是因为他们掌握着神策军,更进一步讲,完全是因为皇帝是控制在他们手中的。
如果皇帝真的一下子跑到了辽东去了,那以李璟的眼下的声望和兵势,弄不好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天下各地的藩镇本就是对朝廷阳奉阴违,拥兵自重,这要是天下到了李璟手上,那李璟还不得立即成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
那样一来,这大唐朝廷,还有他们这些太监什么事情?
“这事情倒不是下人挑唆的,完全是皇上自己的想法,他只和石野猪说了,当时石野猪就下跪劝说了。”
“算他还识些理,要不然就别想见到明天的太阳。”说着西门思恭又低声的骂了一声,疾走了两步,与其它几位太监一起走进大殿。他察颜观看,发现田令孜和张泰、杨复恭几个大太监还有卢携、豆卢掾、崔沆、于琮、李蔚几位宰相也全都是一脸的神情严肃,大气都不敢透一口。很明显,虽然皇上想要亲征辽东这事情,皇帝只和石野猪说了一句,可各个大臣显然都在宫中有自己的眼线,那点事情,大家全都已经知道了。
延英殿不是外朝,这里没有监礼官,因此众人没有行大礼,只是简单的行了一礼后,便被李儇赐坐。
李儇给众臣赐坐之后,便走到上首,坐在了他的宝座上。皇帝的姿态看上去与之前并没有多大不同,依然只是一个提前加冠的少年天子而已。但细心的大臣们,也发现了今天皇帝确实有些不一样。起码,若是以往,皇帝是绝对不会主动召集南衙北司的众臣议事的。
“高句丽妄然复国,契丹侵夺我大唐疆土。安东郡王率将士为国征战,十分尽心用力,眼下辽东局势形势大好。”李儇坐定之后就大声的开口道:“李太尉上奏,此次率军出兵,定然为国讨灭高句丽小蛮。不过,朕以为,灭掉高句丽还不够,大唐要把敢挑衅我朝威严的契丹一起灭掉。朕意已决,亲征辽东!”
第650章 帝王雄心
少年天子的话音落下之后,延英殿中突然安静的有些异常。
按理说,李儇说出亲征的话后,不论是南衙的宰相们,还是北司的太监们,这个时候都是应当一拥而上,轮流轰炸,勿必得让年轻的天子把这一脑门的热血给消下去,说服他收回成命。
毕竟,天子东征,这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可奇怪的是,延英殿中的众臣,这个时候却全都眼观鼻,鼻观心。似乎皇帝刚才那句惊人的话语谁都没有听见,或者听到他们耳朵里的,只是诸如去别宫避暑这样的话语。
李儇扭头扫视一遍诸重臣,十余大臣一个个都稳如泰山的坐在那里。他来之前,曾经想过许多种他宣布亲征之后大家的反应。他估计卢携等人可以会引经据典,搬出一堆什么圣人之语的话来阻止。也想过田令孜、杨复恭等人可能会拿祖宗家法等来反对。不过有反对也无所谓,他已经铁定了心要亲征了。
可是现在,他已经宣布要亲征,但这些大臣们却给了他一个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反应。
“朕意已决,亲征辽东。诸位大臣,一应事宜立即着手准备。”
见到众臣的反应,天子心里反倒是有些忐忑不安了。虽然已经当了四年多的皇帝,可实际上,以前他从没正经理过政,因此对于这些南衙北司的宰相太监们,都是并不在意。但现在。看到他们这个反应,他心中也有些紧张起来。不过,脸上还是一副肃然的表情,加重了些语调,又宣布了一遍。
南衙的政事堂宰相。和北司的执掌大太监们,表面上虽然十分安静,但却十分清楚,眼下的天子看起来十分镇定平静,但其实心里肯定有一座快要爆发的火山。
可以说,天子即位这么久以来。是第一次开口要郑重的做一件事情。特别是以如今天子的年纪,这个时候不管他们说什么,这位年青的天子肯定都是听不进去的。
说到底,哪怕贵为天子,李儇也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年。
那股叛逆的劲头一上来,只怕会越劝越反。
不论是政事堂的宰相。还是北司的太监们,都是人精一样的人物。
他们都不愿意看到天子亲征辽东,但却没有人这个时候出来反对。
年青的天子就是顺毛驴,顺着毛才有可能安抚他打消那奇怪的亲征念头。
“遵旨。”田令孜率先叩拜下去,没有人比他更反对亲征,但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李儇。先顺着他,行个缓兵之计拖延时间。说不定过些天,皇帝自己新鲜劲就过了,不提亲征之事了。
“臣等遵旨!”政事堂的宰相们在卢携的带领下和西门思恭等太监也一同领旨。
天子亲征不比普通将领出征,大唐出征,不同级别的将领出征也是不一样的。有普通的将领出征,有大将出征,还有大将军出征,甚至有郡王、亲王挂帅出征。而天子出征,所需要的依仗等等就更加的繁琐了。
而且除了依仗之外,还有许多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筹备粮草,点选精兵强将随行。
特别是天子亲征,还得设立随驾的行营官署,得有朝延各部的重要官员随驾,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得到大臣们同意亲征计划之后。李儇都不些不敢相信事情这么顺利的就成功了。接下来,便兴匆匆的表示,这次出征一切从简。
从长安调两万神策军就足够了,而且他还特别提出,不需要宫人随驾,宫中内侍随驾者在一百人以内。至于随驾的臣子,也尽量少带几个。按他的计划,是要从河东、洛阳、宣武、忠武沿途诸将,再抽调个三万左右上过战场的精锐之兵随驾入辽。
田令孜提出还是尽量带神策军,可李儇却似对神策军并不大喜欢,坚持只带两万神策军,然后从沿路调三万兵马随驾。
“朕亲征的诏书今日就要诏告天下,用八百里加急通知安东郡王。”李儇现在是巴不得能够明天就立即就赶到辽东,然后后天就率军灭了高句丽,大后天再灭了契丹。若是有机会,再回头把渤海和新罗一起给灭了,自然就是最好了。“新年之前,朕就要凯旋,在长安庆功!”
听着年青的皇帝的话语,诸大臣都暗自摇头。还没出征呢,就已经算好了归期,这岂是真正的兵家所为?从这里到辽东,五千里之遥,光路上就得走了个把月。现在已经八月,想要短短两三月时间灭高句丽再灭契丹,然后返回长安庆功,年青的皇帝还真是敢想啊。
终于豆卢宰相斗胆上前劝说皇帝稳妥行事,结果马上被心情正好的李儇反驳,“辽东有安东郡王统领十万兵马,朕还有数万兵马随行,难道你认为小小的高句丽和契丹,朕会打不过吗?”
听到皇帝这样的口吻,本来还想要劝说的其它人也干脆都坐着不动了。
这个时候的天子,是听不进其它话的。
好不容易陪着皇帝激动的心情渐渐平息了,天子终于结束了今天的殿中议事。
延英殿议事结束之后,田令孜与卢携对视一眼,这两个南衙北司的头没有离开,而是直接去了含凉殿,再次求见天子。
李儇倒没让二人久等,刚通报内侍就出来把两人请了进去。
殿中,几名内侍正在给皇帝披甲。
卢携只看了一眼便认出,这铠甲乃是李璟去年新年进贡的贡品,青龙式全身铠甲。
这种铠甲极其的华丽,穿上之后,整个人都全身包在甲内,上到头部眼鼻,下到手脚掌。可神奇的是,这样包着的铠甲,负重却反比那种将军的重甲轻多了,而且手脚更轻便,防御弓箭和劈砍效果更好。
长安城中便有一家叫刀剑与蔷薇的商行,是李璟的登州商行,里面就有两套这样的铠甲展示。一套全身棱角的青龙式,一套圆润的朱雀式,两套铠甲引得无数长安人围观,都想要购买收藏。不过那两套却被标为非卖品,只做展示。但商行接受订制,不过订做的价格十分惊人,一万贯。
不过万贯的高价却吓不走所有的人,长安巨富无数,听说很多大将都订了这种铠甲。甚至许多世家和巨商也跟风下订,就是卢携自己,仔细看了那铠甲后,也是一时心动的订了两套。
不过天子的这套明显的更加华丽,直接是金黄色的,可却又不是镀金,李儇得意的向他解说,据说这是登州的工匠在这钢料里面加入了其它几种矿石,结果出来的钢就是这种金色,然后用特别的方法锻造后,表面就是这种耀眼的金色。
李儇穿戴好全身甲,又从侍从手上接过一柄五尺长的双手大剑,握在手中挥舞了一套剑法之后,皇帝除下头盔,满脸的兴奋,对于铠甲和宝剑都十分满意。
“朕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以为朕只是一时兴奋,图个新鲜吧?”
“臣不敢!”田令孜和卢携连忙摇头解释。
李儇摆摆手,“朕当然不是只是图一时新鲜,此事乃朕深思熟虑之后果。”
整理了一下思绪,李儇又耐心的向二人解释道:“朕想过了,西南边疆已经安定,而北边亦早已安定。如此,朝廷便只剩下了东北这一个隐患,便干脆乘此机会直接高句丽、契丹一类胡蛮给震慑下去。当然,其实眼下东北之局势,就算是朕不亲往,朕认为有李璟在也已经足够了。”
田令孜连忙道:“李璟那厮虽然有些跋扈,不过打仗却还是不错,眼下高句丽和契丹不过是穷途末路,何须陛下亲征。”
李儇微微笑了笑,“朕虽然少理国事,但对于如今朝廷之事也还算清楚。先前田公与卢公经常进言,说李璟坐镇齐地,多有跋扈等等。其实朕对李璟还是十分信任的,不过朝廷制度,例来节帅不可久任,一般三年就要一迁。眼下李璟在登州也有三年了。”
听到这里,田令孜和卢携都是心中一震,一股惊喜之情油然而生。
难道说他们经常在皇帝耳边念叨说李璟的坏话,终于有了效果吗。还是说,这次李璟一文钱不给皇上上贡,只给了皇帝一张破地图,使得皇帝不高兴了?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皇帝是真的打算给李璟挪挪地方,他们将是十分乐意看到的。
“征高句丽、契丹,其实不过是朕顺路为之。朕真正所谋,还是河北之地。”皇帝突然又说出了一句让两人震惊万分的话出来。
卢携和田令孜面面相觑,这个时候已经有些看不明白年青的天子了。
这个少年天子似乎一下子变的高深莫测起来。
一向只知击球斗鹅的天子,居然开始关心起朝廷大事来了,而且居然还要解决河北。
要知道,自从安史之乱时,朝廷招安了那些叛军将领之后,河北这块地方,一百多年来朝廷就没真正掌握过。虽然中间朝廷用兵讨伐过,安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都用了,甚至把河北三镇拆分成了河北五镇,可现在,朝廷其实一样不能真正的控制那里。
陈敬瑄从幽州狼狈逃回,几千禁军全灭在幽州,这件事情朝廷都没有正面谈过。
“皇帝难道打算假途灭虢?”卢携突然冒出来一句。
第651章 拆分镇国军
含凉殿。
时间虽然已至八月,可西安的秋老虎却依然厉害。不过含凉殿依水而建,却是宫中极难得的避暑之处。北依太液池,夏天十分凉爽。不但如此,这座宫殿中还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装冷水送向殿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水帘,激起凉气。
风猎衣襟,殿内含凉。
不光此时偌大的含凉殿内,除了田令孜和卢携二人之外,却只有高坐御座的天子李儇。
李儇一身青龙式全身黄金甲,坐在御座之上,案上放着头盔,双手拄着出鞘的五尺双手大剑。目光凝视着田令孜和卢携二人,许久。
“自玄宗皇帝以来,国家未曾有如此大好形势,肃代德乃至宪宗宣宗诸位陛下努力,都没有如今这样的好机会。西南西北边疆安稳,东北之患又已除。朕以为,此正是完成德宗宪宗皇帝未完成之大业的大好时机。”
田令孜心中一颤,终于明白了皇帝今天话中之意。
德宗皇帝和宪宗皇帝都是力主削蕃的天子。
德宗之时,建中二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请为留后,实行藩镇传子。德宗不允,战事遂起。李惟岳虽兵败被杀,但因在瓜分成德领地时,诸将不服,幽州朱滔又联合魏博田悦、淄青李纳和淮西李希烈等再次举兵叛乱。由于而导致四镇之乱,魏博、成德甚至派刺客入长安当待刺杀宰相。
而后更因德宗调泾原兵往襄城求援,而导致了泾原兵变,朱泚称帝攻破长安,德宗逃奉天。若不是有神策军李晟等击败叛军。李唐几乎亡国。那一次,虽然最后卢龙等镇最终向朝廷表示归顺,四镇之乱平息,但实际上,河北诸镇根本依然是拥兵自重量。割据河北。
到德宗之子宪宗时,因宪宗自小便熟知太宗、玄宗之盛,欲复大唐之威,“志平潜叛”。他早已看不惯那些藩镇的飞扬跋扈,至此,宪宗即位后便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削藩战争。
宪宗的削藩之战打了十几年,最后剩下元和四十八藩镇。几乎都臣服于宪宗皇帝,号称元和中兴。
先后平定了夏绥银节度留后杨惠林,剑南西川留后刘辟、镇海节度使李琦、义武军杨伯玉、张佐元,收复魏博镇、平定淮南镇、收复成德镇、平定淄青镇。
宪宗十几年的削藩之战,在当时结束了自代宗广德以来六十多年间藩镇割据的状况,很好的打击了藩镇势力。使得全国至少在名义上得到了统一。可以说,正是因为宪宗的削藩才便得大唐又延续了一百余年的统治。
要不是穆宗对藩镇的错误策略,各个藩镇很难再起。
但就算如此,当初最强势的河北三镇与淮西、淮南这五镇,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淄青和淮西被彻底平定,河北三镇分为五镇。到现在,也没能真正的恢复元气,不过是苟延残喘。
不过自宪宗死于宦官之手后,接下来的大唐皇帝多由宦官策立,且多是些短命的。因此,这些年来,大唐中央根本没有什么做为,地方藩镇又开始抬头。
特别是如今,李璟在登州的强势崛起,使得镇国军势力前所未有的庞大。
田令孜是完全没有想到。这个以往只知嬉戏的天子,居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现在一开口,先是要亲征,这转眼就又是要削藩。这就是田令孜,都有些茫然了。
“陛下高志,列祖列宗庇佑。陛下有德宗宪宗之志,此为大善。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眼下边疆安定,可地方却有些藩镇跋扈,此正是仿效德宗宪宗削藩,中兴大唐之时。”田令孜一时看不清皇帝究竟只是一时性致使然,还是说真正是一位有志明君。但不管如何,既然皇帝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正好可以利用。
借皇帝削藩之意,来对付李璟,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卢携一听田令孜的话,也马上回过神来。当下立即接话道:“陛下欲削藩自然是好事,不过臣以为,河北诸镇虽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